从“浙大毕业生拍照溺亡”说起……
2014-11-12徐耀
徐耀
2011年6月29日,浙江大学男生小辛(化名),为用疯狂方式纪念毕业,决定跳西湖拍照,不幸溺亡。次日,各家网络新闻媒体争相转载报道了这起不幸的事件。然而,三年过去了,这起悲惨事件的逝者并未得到安息,几乎每年的6月29日总会有人“想起”这件事来,但并非因此引以为戒, 而是再度“兴风作浪”大做文章……
以上是今年7月1日左右,部分官方媒体的微博发布的“新闻”。这只是网络传播的一部分,还有部分报刊、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也是道听途说、以讹传讹,拿“旧闻”当新闻大肆炒作,一时间成为贻笑大方的一起媒体群体“失明”事件。其实,这种集体失明的不实信息,几乎时时都会发生。所谓的公知就不说他们了,媒体和官博身为正确舆论的风向标,转发负面信息前,稍加验证一下真实性、真的就那么难吗?
有人说,当下的新闻生产流程是微博等自媒体生产新闻,新闻网站和社交网站传播新闻,传统媒体跟在这些新闻后面,有时忙着辟谣、有时随波逐流……就像这起“浙大毕业生拍照溺亡”事件,一则旧闻,每年还是有媒体当做新闻来炒,这已经不是媒体公信力缺失的问题,这已经成为现如今媒体传播方式的积弊。
10月8日晚,一则“小沈阳车祸去世”的新闻在网上迅速流传,声称小沈阳在北京遭遇车祸身亡,还配发了相关照片,继而引发热议。随后小沈阳助理及其友人先后辟谣,这已经不是小沈阳第一次“被死亡”,近期除了小沈阳,也有姜文、古巨基等明星遭遇“无妄之灾”。为何明星频繁遭遇“被死亡”,该如何辨别这些假新闻,日前最高法明确转载的过错认定:“不明就里的转发都有可能侵害他人人身权益,并因其程度担负连带责任。”同时,提醒网友还是要相信权威媒体和官方发布,切莫以讹传讹。而我们的权威媒体和官方发布真的承担起了这样的社会责任吗?从“浙大毕业生拍照溺亡”事件的重复传播列表中不能看出,其中不乏大V和所谓的权威机构,他们也在以讹传讹的队伍中摇旗呐喊。
另一起媒体的集体失责事件恐怕很多业内人士还记忆犹新:
2011年10月,深圳“联防队员”以及“史上最窝囊的丈夫”在多种报刊杂志上纷纷出现,一跃成为网络上搜索的高频词汇。2011年11月8日,《南方都市报》率先报道了《妻子遭联防队员毒打强奸 丈夫躲隔壁“忍辱”一小时》事件,并配有包括两名受害者在内的图片。
随后,此事引起了多家媒体的关注:
仅2011年11月8日当天,新浪网、凤凰网、腾讯网、京华网、天涯社区等多家网站均对《南方都市报》的这一消息进行了转载。
此外,在传统媒体2011年11月9日的报道中:
《新京报》时事评论版中刊登题为《“最窝囊丈夫”不能当作笑谈》的文章。同期关于此事的报道还占据了A24整个版面,题为《妻遭联防队员强奸 夫躲隔壁未作声》。
《华西都市报》刊登评论《联防队员打砸强奸,僭越之危让相互守助竟成奢望》还在当期的07版进行了详细报道。
《燕赵都市报》A02时评版,题为:《“最窝囊男人”是歧视异化的产物》……
继《南方都市报》报道此事后,事件在短时间内迅速传播,也得到了受众的广泛关注。
网友慕容亦欢回复:“指责杨武的人能否分析一下再说呢?联防队距事发地点仅仅10米,想来日常受杨喜利的侮辱欺负太多不敢吭声,可见杨喜利是多么飞扬跋扈。案发后,杨喜利母亲,那个老畜生天天堵在受害人家门口辱骂,有其母必有其子,可见是一家横行乡里的恶霸,杨武的确懦弱,若不是杨喜利这种恶霸怎么会发生这样的事?”
由此可见,事件本身引发了众多受众的关注,其本身的传播力被媒体极度扩大了。正因如此,媒体在该事件的报道中存在的不当之处也进入了更多人的视线,引发了对媒体社会责任的大讨论。
针对媒体在该事件报道过程中的表现,学者和媒体人率先开始了反思:
央视一套节目部主任许文广:在杨武事件中,令人震惊的不仅是施暴者的暴力,还有媒体的暴力:无视个人尊严和隐私,对施暴过程细致入微的描述,对受害方冠以“最怯懦丈夫”的武断判断,闯入私宅将镜头强行对准一个精神濒于崩溃的女人。让被侮辱与被损害者内心充满恐惧的,正是那些司空见惯的,在欲望驱使下丧失底线的行为。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副教授张志安:令人关注的杨武妻子涉嫌被“强暴”事件中,记者最该汲取的教训有二:1、不要被你的常识、感情或道德正义所遮蔽,而要学会去体悟他人的生存状态和心态;2、不要滥用你的权利,对弱者的报道要守住伦理底线。
北大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徐泓:新闻伦理与道德的底线全被突破。媒体暴力在二次伤害。
央视记者柴静在其个人博客上发表评论,指出部分媒体不顾当事人隐私强行曝光事件也是一种暴力行为,本案的报道手法是对于新闻的羞辱。柴静写道:在对话中,记者对这个在妻子被强奸时没有出来施救的男人说“你太懦弱”,这话实不该说。这是一个记者登载在报纸上的直接判断,象刺一样扎在人心里。柴静还谈到,在相关的新闻视频中,前去采访的媒体直接拍摄了当事人的面孔及居住环境,并未使用马赛克遮挡。不止一家媒体,直接进入杨武家门,堵住躺在床上已经有精神失常迹象的妻子,要求对方回答隐私问题。
柴静指出,受害者夫妇来自农村,可能不知道媒体强行进入私宅涉嫌违法,不知道报道中对性犯罪的受害人必须给予隐私保护,避免二次伤害的新闻伦理,也不知道即使在庭审阶段也需要对此类案件进行非公开审理。这样一个新闻,被毫无尊严地,粗暴地曝光于他们的邻居、父母、孩子面前。他们确实不知道怎么反抗暴力,对自己最脆弱的保护,只能用袖子掩住脸来避开采访。柴静在博客的最后表示:这是一场羞辱,但不是他们的。
一场集体反思,在引发广泛关注之后渐渐归于沉静。而作为一个媒体人,这样的耻辱感却如芒在背。
(作者单位:沈阳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