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媒体”新闻传播新思路

2014-11-12刘鹏

记者摇篮 2014年11期
关键词:全媒体网络化传统媒体

刘鹏

什么是“全媒体”?

长期以来媒体主要分成四大类:报纸、期刊、广播、电视,这四大媒体称之为传统媒体。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传媒界近年来兴起了一个热词,那就是新媒体。一般认为“新媒体”就是指继报纸、期刊、电台、电视台之后在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包括:互联网、网络广播、网络电视、手机电视、IPTV、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报纸、手机短信、移动电视、触摸媒体等。

所谓“全媒体”,就是综合运用各种表现形式,如文、图、声、光、电,来全方位、立体化地展示传播内容,同时通过文字、声像、网络、通信等传播手段来传输的一种新的传播形态。全媒体不再是单落点、单形态、单平台的,而是在多平台上进行多落点、多形态的传播。“全媒体”给新闻传播带来的变化是信息的海量化、碎片化及传播的多渠道化、个性化。

“全媒体”传播的新特点

1.全方位的传播渠道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有机融合,给新闻传播带来最大的变化就是传播渠道得到了海量拓宽。在全方位的传播渠道方面,新闻传播不再只是平面、广播、电视这样的三维空间传播,有了互联网“万维”的空间载体,新闻传播的渠道更宽,效果也更好。

2.全流程网络化生产

网络化制作、网络化存储、网络化播出也是新闻传播“全媒体”时代的一个重要特点。在数字化的网络平台中,一条新闻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发布出去,即可以提高效率,也有利于节省制作成本。

3.全时空多维互动

在“全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突破了传统媒体只能单向传播的方式,传播者与受众之间不再只是“说”和“听”的关系。一条新闻线索可能只是普通用户终端的一个点发出,经过新闻单位发散之后得到大众传播。但在传播的同时,普通的用户与用户之间,用户与媒体之间还会形成交叉式的多维互动。通过互动,传播的信息更加丰富,传播的效果也得到有效提升。

“全媒体”传播对从业者的新要求

首先,完成战略观念转型,适应全新传播生态环境的挑战

新闻从业人员要深刻认识这种发展趋势,有效构建用于展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编码方式、解释框架以及传播模式,在全新的传播环境下,强化引导力。在此过程中,新闻从业人员不仅需要澎湃如昨的热血,还需要勇于创新的意志,热情拥抱全媒体时代的到来。

其次,学习互联网环境下生存模式的挑战

在新闻传播的全媒体时代,新闻从业人员除了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新闻业务素养,还要积极补充最新的互联网技术知识。传统的新闻规律、新闻实践和新闻经验一旦跟因特网有机融合,传统媒体的采编经验、采编方法、采编手段等,再结合网络的特性,创造性地运用到网络上,必然会产生更好的效果。

一个崭新的 “全媒体”时代,正在一步步向我们走来。在这片未知的领域,还有太多的新特点、新要求等着我们去发掘。只有不断地创新、突破,才能更好地适应未来新闻传播的新挑战。

(作者单位:辽宁广播电视台)

猜你喜欢

全媒体网络化传统媒体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浅析电视民生新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全媒体环境下主持人竞争力的提升
打造微公益品牌的“全媒体路径”
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突围
五问传统媒体:你以为熬过寒冬就是春天吗?
当代新闻学的网络化发展
基于OPC的网络化群梯管理系统开发
网络化时代社会认同的深刻变迁
我国食品安全网络化治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