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闻发布会的提问

2014-11-12阎常松

记者摇篮 2014年11期
关键词:养犬招待会受访者

阎常松

新媒体的不断涌现、传统媒体的快速发展以及新闻信息发布公开化的日益增强,使受众对电视和网络转播的新闻发布会越来越熟悉。比如:每年的全国“两会”期间的官方发布会,外交部就国际问题的公开表态,还有企业就项目或产品进行的推介会等等。

在以往的概念中,新闻发布会即记者招待会, 是由一个社会组织直接向新闻媒体发布有关组织信息,解释组织重大事件而举办的活动(取自官方网站关于新闻发布会的定义)。但细究起来,二者不尽相同。新闻发布会侧重于发布新闻,如就某件重大案件或公共事件的处理结果向媒体和公众发布;某企业就某项重要决策、研制生产某种新产品或推出某项对社会有重要影响的革新项目,通过新闻发布会将之传播给受众等等。而记者招待会却未必有新闻要发布,它的主要目的是与媒介和公众进行良性善意的沟通。其中,特别是企业在与社会各界公众的交往中,都会遇到诸多错综复杂的问题,比如企业受到顾客的批评,受到社会舆论的指责,受到社会组织的控告等等。面对这些问题,企业出于挽回影响并争取舆论界的支持意愿,就会选择召开记者招待会的方式(不过,即便笔者对新闻发布会即记者招待会的说法略有存异,但也不影响对新闻发布会提问技巧的探讨)。而实际情况往往是新闻发布会也会设置记者提问的环节,所以两者有相似之处,在此可一并而论。

新闻发布会是新闻工作者在职业生涯中必须面对的一种新闻采访方式。作为地市级电视台新闻媒体,参与官方关于某公共事件的发布、政法机关关于某案件的发布以及各种产品的发布最为常见。新闻发布会不同于一对一的采访,在新闻发布现场,受邀媒体众多,采访时间受限,时效又很强,因此在新闻发布会上记者的采访是需要掌握一些策略和技巧的。

一、知晓与假设

对于所参加的新闻发布会的主题最好要事前掌握,通过特殊的渠道,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背景,列出大致的采访提纲和具体提出的问题。作为地方媒体,提问要切合本台或相关栏目的特点,贴近社情民意,体现观众视角。可以设想普通受众的最大关切点、最高关注度,进而抓住提问的关键点。

二、简明与直接

任何新闻发布不会只邀一家媒体参加和发问。可想而知,发布会上受限很多,包括时间和提出的问题。因此,记者事先准备的问题,要力求简明、扼要、指向性强、不拐弯抹角。当然,提问准确是记者提问的第一要求。准确的提问,便于受访者迅速理解所提问题的实质,并迅速做出反应。另外,发布会上或者不止坐着一位受访者,因此要求记者能够在合适的时间针对合适的对象提出问题。而且设计的问题最好是一题多问,环环相扣,这样等于是抢到一个机会,问了多个问题。比如,笔者曾经参加的“5·23特大道路交通事故新闻发布会”。出席新闻发布会的有某公安局的副局长、负责此案现场的支队长和另外一个处长。我的问题直接针对了支队长。我提问:“事故发生后,您是否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当得到肯定回答后,我继续提问:“请您介绍一下事故发生当天的路况及天气情况,事故发生地以往是否发生过类似的交通事故,当时驾驶员是否疲劳驾驶,车辆是否有运营手续,事故受伤人员如何安置?”

因为确定了受访者是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因此这些问题受访者是无法避而不谈的。同时,他的回答,也应该是最具真实性的。

三、抢问与追问

由于新闻发布会上媒体比较多,因此记者要有抢先提问的意识,机不可失,失不再来,稍微的迟疑,你的提问有可能被其他媒体抢走。那么,一旦被抢走了提问的机会,作为记者,要尽快平静下来,专心听别的记者与受访者的问答,并且迅速思考,及时提炼新的问题,准备提问。

另外,还有可能出现,受访者对问题没有进行具体、明晰或正面的回答。那么作为记者,出于职业的要求必须紧追不舍,进一步挖掘,要求受访者正面明确回答问题,这就要求记者冷静、机敏、处变不惊,还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

四、锋芒与尺度

记者的使命就是通过合法的方法和手段获得有价值的新闻,为此不免也会提出一些难以回答的问题。比如:有一次公安机关举行关于城市养犬要办理养犬证的新闻发布会,规定其中有一条:城市养犬必须给犬办理犬证,办证费用500元。于是,媒体和公众的焦点自然而然地集中到办证费上。一纸媒记者提问:“花500块钱办犬证才能养犬,办证费用如此高,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只有富人可以养犬,穷人就没有资格养犬了呢?”问题如此尖锐,主要是媒体在找新闻点的时候,考虑的是吸引读者、观众眼球,有时不免锋芒毕露。对于被采访被提问方来说,记者的有些提问并不是出难题,而是行使正常的权利,代表民众行使的权利,满足民众的知情权。但对于记者来说却必须拿捏好尺度,掌握好分寸,走出尖酸刻薄的误区。这么说决不是对不疼不痒提问的肯定,记者在新闻发布会上要力争从客观的角度提出触及事件本质的问题。

五、仪态与角度

新闻发布会是正式而严肃的场合,记者代表所供职的媒体机构,更代表民众的诉求和权利,是社会的公器。但这并不意味着记者具有超越一切的权力。因此在提问中,基本的礼仪不可或缺。比如不能随意打断发言人的讲话,集中注意力,在对方答记者问的时候给予必要的反馈——微笑或者点头示意(这一点,新闻主持人有着岗位分工方面的优势,平时面对镜头,会注意镜头前的仪表和面部表情、肢体语言)——同时,以平常心态面对被采访者,不要仰视对方,最好不卑不亢,不温不火。

路透社一位资深记者在一次全国“两会”期间对《人民日报》记者说:参加记者招待会,对我来说就像参加一场刺激性很强的竞赛,进入这种场合,我全身的神经都活跃,全部的知识储备都动员起来,很快就进入兴奋状态,你完全可以期待自己超水平发挥。

采访,是一种艺术,更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科学。从某种意义上说,记者本来就是一个提问的职业。我们应该以深厚的积累和充分的准备为基础,在每一次提问中,借助技巧采写到更有价值的新闻。

(作者单位:鞍山广播电视台)

猜你喜欢

养犬招待会受访者
文明养犬宠爱有方
各地养犬规定解读
蛇开记者招待会啦!
请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