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报纸标题“生擒”数字“活捉”新闻

2014-11-12杨光

记者摇篮 2014年11期
关键词:典型案例数字

杨光

在新媒体的围追堵截下,纸媒如何扬长避短立于不败,除了新闻素材的重要外,很大程度上在于能有第一眼吸引读者的利器——好的标题。

在传媒江湖,标题是一个媒体个性化于其他媒体的标签,是“功夫高低”的一面镜子。高手过招,一招定输赢,在各类标题中,数字算不上奇兵异器,但它的杀伤力却相当大。数字是基本新闻事实的一部分,把数字做到新闻标题里,清晰简明,具体可感,一目了然,能够更准确直观地表达与传递新闻信息,比概括性的文字描述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既能让读者对新闻有量的感觉,也会通过特别数字的对比传达出各种情感。

数字标题从其应用和效果来细分,主要有三大类别:第一,普通数字直接做到标题,简洁明了。这类新闻的题材往往偏向于“主旋律”,像会议新闻、领导动态等,就新闻事实来看很枯燥很程序化,记者的稿件要经层层审阅,切入角度就很难出新意,这时候如果通过数字来体现新闻事件主角的一些细节,就会使一个“正新闻”活起来生动起来。这种标题里的数字,本身要包含强大的信息量,既能直观提示新闻内容,也能表达某种情感和立场观点;第二,用一组对比数字做标题。数字对比类标题在社会新闻中应用比较多,事故类、事件类或情感类题材都能广泛应用。数字对比越强烈反差越大,就越能制造冲击力、震撼力,使读者产生爱、恨等强烈的情感共鸣,读者自然就会有阅读欲;第三,用超常规的数字做标题,突出新闻事件的新奇和陌生感。这类新闻一般题材都不重大,侧重于好玩儿有趣儿奇特的事儿,新闻本身不够震撼,题材也普通,要在普通的题材中抓到不普通的新闻点,数字就成了一个非常特别的切入点。这类新闻所以能吸引记者眼球,肯定会有些特别的信息,把这些特别信息如超常规的数字提炼出来做标题,往往能达到“化普通为神奇”的效果,一个小事儿一下子新奇起来,就能打动人。

一、普通数字做标题,产生“最直接的力量”,使正新闻“活”起来

典型案例:《26个省直部门交通费超预算最高达529%》

点评分析:这是个看似最简单最没有技巧的标题,但题中的“529%”突出了超额比例之大,明确表达出报道的立场和观点——质疑,这就是最简单的标题产生的“最直接的力量”。

典型案例:《43次掌声亦民声》

点评分析:这是一个两会的会议标题,每年两会对记者都是个考验,这时候在切入点上“放大抓小”就是比较讨巧的了——既避免了会议新闻的枯燥,又“讨”了与会领导的欢心,也避免了“高大全”标题可能给读者带来的疏离感。

典型案例:《副市长视察考点连说37声“谢谢”》

点评分析:用“37个谢谢”突出细节,体现了领导的亲民,一个视察新闻也活了起来,这种手法在视察新闻中开始普遍应用。

典型案例:《他一天起立400次迎送来访群众》

点评分析:这种领导大接访的新闻最难写,说解决了多少问题不但读者习惯了质疑,而说多说少这个度也不好把握,所以,在标题中突出细节就把上述尴尬都避免了。

典型案例:《143小时终于拥抱了你》

点评分析:这个标题与报道的图片结合得非常好,是沈阳武警支援南方雪灾凯旋的画面,写大事件中的个体这个切入点也非常好,人情味儿浓了,也感人了。

典型案例:《2.5万元=一间希望教室》

点评分析:标题用一个简单的公式将灾区孩子的希望表现出来,很有感染力。

二、用一组对比数字做标题,以巨大反差产生冲击力和情感共鸣

典型案例:《微软洽购雅虎——2+3>1?》

点评分析:“2+3>1”借用微软老二雅虎老三以及谷歌老大的排位,形成一种深度阅读期待。

典型案例:《步行只需9分钟 “120”28分钟才到》

点评分析:标题提炼出小伙儿死亡事件中的冲突点。

典型案例:《打回车5100元!还说占便宜了?》、《一水坑霸道 仨门牙磕掉 六单位摇头》、《300米239个大坑 这路得跳着走》、《1斤100元 上车吃饺子吃个大亏》、《要价3000元 成交150元 忽悠谁呢?》

点评分析:这些标题都是通过反差强烈的数字来突出反常,在客观的叙述中表达一种强烈的质疑和监督。

典型案例:《哈8小时寒气 挣23元“踏实钱”》、《97岁老人19年捐款26万元》、《照顾瘫痪妻子9年 他洗了10万块尿布》、《15年走过的路=长征4次,15年加过的班=多干5年》

点评分析:通过数字对比来彰显新闻主角的美好品质,以此来打动人。

典型案例:《87斤瘦保安追趴下200斤胖劫匪》

点评分析:体重之差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幽默。

典型案例:《1个超级打火机=5个手榴弹》、《1:25 10.9万人赶考公务员》、《8小时拧32万圈 关闭“致命”阀门》、《迈过32万个坎,咋没迈过这道坎》

点评分析:标题数字的巨大差异增加了紧迫感。

典型案例:《就一天 股市吞掉半台车钱》

点评分析:“一天”没了“半台车”,股市风险之大可见一斑,这比单纯说多少钱形象可感多了。

典型案例:《磨炼40日 盛放6分钟》

点评分析:奥运演员们为奥运付出之大令人钦佩。

三、用超常规的数字做标题,突出新闻事件的新奇和陌生感

都市新闻有很大比例是奇特有趣这类题材,在标题中把这些题材有关奇特之处的数字拎出来,可以凸现其奇巧,增添陌生感。

典型案例:《300万身价纯血马 赛前每天吃八顿》

点评分析:“300万”直言其身价之高,而“每天吃八顿”则带有揭秘色彩,一下子就会吸引人去看。

典型案例:《21岁女孩带13把锉刀参加钳工大赛》

点评分析:21岁女孩当钳工本来就已经很少见了,而她带“13把锉刀参赛”更是稀奇,这个点一拎出来,就把一个枯燥的职业技能大赛写活了。

典型案例:《128步5双鞋8公斤的背后……》

点评分析:这些数字直白解读了阅兵,并设置了阅读悬念。

典型案例:《66.1℃!这竟是他座位的温度》

点评分析:标题提出66.1℃这一让人惊讶的点,体现公交司机的不易。

典型案例:《2009年迟来一秒钟》

点评分析:这是个典型的知识性新闻,但“年还能迟到”可是没听说过,这就会引人来看了。

典型案例:《非常6+1>选出“非常10+7”》

点评分析:《非常6+1》我们都很熟悉,可“非常10+7”是什么呢?

典型案例:《英狙击手2475米外毙敌》

点评分析:不用多余的概括,只要一个“2475米”就说明枪法之神准了。

典型案例:《“1元钱有加的吗?1元钱有加的吗?就加1元……”》

点评分析:拍卖会,尤其是房地产拍卖加价单位竟然是“一元”,这跟房价之贵形成了极强烈的反差,拍卖师的无奈跃然纸上,拍卖之冷清可见一斑。

典型案例:《想偷一辆没熄火轿车 下午3点刚出狱 6点半又进去了》

点评分析:巧妙运用时间节点,将新闻表述得清晰,还很幽默。

典型案例:《是巧合?是天意?光棍买书一算账:111块1》

点评分析:趣味性非常之强,看了会心一笑。

典型案例:《14岁她+29岁他=情侣抢劫》

点评分析:标题新颖简洁,用一个数学公式表达了两个点——一个是情侣年纪之差,一个是这是一对贼鸳鸯,简洁之中见功夫。

(作者单位:辽沈晚报)

猜你喜欢

典型案例数字
用最典型的事写最有特点的人
多项式求值题的典型解法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典型胰岛素瘤1例报道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
典型引路 稳步推进
数字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