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互联网金融对银行业的冲击

2014-11-11罗明晗

商业文化 2014年9期
关键词:冲击银行业互联网金融

罗明晗

摘 要:近年来,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金融已日益成为一种新兴的金融模式,并不可避免地给传统银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与挑战。本文在分析互联网金融对银行业的巨大影响的基础上,提出银行业在面对挑战时应采取的策略,并对互联网金融能否替代传统银行业进行论证。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银行业;冲击;策略

中图分类号:F832.59

一、互联网金融的概念及特征

(一)互联网金融的概念

在我国学术界,专家们对互联网金融一直没有一个明确统一的定义,谢平、邹传伟认为互联网金融本质上是一种直接的融资模式,宫晓林认为,互联网金融是依托现代信息科技进行的金融活动,具有融资、支付和交易中介等功能。笔者认为,互联网金融是搭建在网络平台之上、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来处理资金融通、支付等传统金融业务的金融模式。在互联网金融中,第三方支付、P2P网络贷款平台、大数据金融、众筹等又是最具代表性的几大模式。

(二)互联网金融的特征

作为新兴的金融模式,互联网金融具有众多传统金融模式不具备的特征。

1、便捷性

这毫无疑问是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相比最大的特点,互联网金融的便捷性既体现在操作上,又体现在交易流程上。借助于第三方支付,大众人群无需前往银行网点,只需一部智能手机终端或是电脑设备,便可随时随地完成资金的结算、划转等流程。这极大的方便了客户群体。

2、信息对称性

在传统的金融模式中,买方与卖方一直处于一种交易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消费者群体难以了解商品的详细信息,生产者与销售者对彼此双方的信用水平,生产销售能力也认识不足。而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通过网络平台,无论是买方还是卖方,都可以较全面地获得对方的经济与信用情况,从而降低了信息的不对称性。

3、信用记录更透明

互联网金融极大地促进了社会信用体系的健全完善,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客户群体十分广泛,这些客户的交易记录、体验评价等信息都被公布在网上,构成了重要的信用记录,企业与个人均可借此了解对方的信用评价,增加了企业的违约成本从而促使企业为保证其信用提供优质的产品与服务,同时也可为消费群体提供选择对比的条件。

二、互联网金融对银行业的冲击分析

(一)对银行业存款业务的冲击

在互联网金融对银行业造成的冲击中,对银行的存款业务的冲击毫无疑问是最为明显的,以之前盛极一时的余额宝为例,由于天弘基金本身也可以代理基金业务,且不像银行对购买基金设有最低购买额度,基金的收益远高于银行的活期存款利率,用户不但可以及时清晰地掌握自己的收益情况,还可以随时使用余额宝中的资金,这种高流动性与高收益性导致大众纷纷将资金从银行转投入余额宝等“宝宝”之中,导致银行业大量客户外流。

(二)对银行贷款业务的冲击

对银行业贷款业务的冲击,有着愈演愈烈的趋势,自从以余额宝为首的理财产品收益率大幅度下滑之后,连带着对银行业的冲击也降低了不少,然而,随着平安贷、有利网等P2P平台日渐成熟,对银行贷款业务的冲击却有加大的趋势。P2P网贷的收益率基本都在8%-18%之间,互联网作为金融业务的媒介,减少了许多中间费用,收益率远远高于银行理财和货币基金,相对于门槛100万的信托,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多数P2P平台都是100元起投,无门槛、收益高。同时,P2P平台对贷款方的审核手续要比银行简便快捷的多。因此,不管是贷款方还是借贷方,都对P2P网络网络贷款平台更加偏爱。

(三)对银行业支付业务的冲击

银行作为传统支付服务的中介,方便了债权债务人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匹配,利用自身网点众多的优势,能够快速实现资金的转移。但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获得了蓬勃发展,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支付渠道由银联或银行的POS 终端转为网络支付,为用户提供了良好的支付体验,强烈冲击着商业银行的支付中介地位。此外,如果仅以支付手段看,互联网金融或可完全取代银行营业网点的柜台业务。支付宝、财付通等第三方支付不仅可以收付款、分账以及转账汇款,还可以提供机票代购、保费代缴等支付结算服务,对商业银行的柜台业务形成明显替代。随着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第三方支付将迎来黄金发展期。

三、银行业应采取的应对策略

(一)注重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当今时代网络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更需要高素质的人才,以往银行业更关注熟悉金融业务的专业型人才,然而在互联网金融席卷的浪潮中,对于经济、管理等业务精通,已不足以迎接互联网金融对银行业的冲击与挑战,不注重网络信息技术,不但会与时代脱节,同时也会增加银行的技术、操作风险。只有金融业务熟练并对信息技术有一定掌握的复合型人才,才是银行业最需要的人才。只有大力吸纳培养这样的复合型人才,才能提升银行自身的竞争力,跟上时代大步向前的步伐,不被互联网金融的冲击所击垮。

(二)注重对客户体验的改善

长期以来,银行业都处于寡头垄断的局势,各营业网点不可避免地对服务客户群体不够用心。而互联网金融则能带给人们方便快捷省时省心的体验。因此,银行应该高度重视客户体验,做到以客户为中心,根据客户的消费习惯与需求,提供更具有针对性和更个性化的金融服务。创新金融理财产品,改善金融服务,在不影响风险控制的前提下,减少不必要的业务环节。这样才能来满足客户多方面的需求,带给客户全新的感受,保证银行的客户群体不大量流失。

(三)注重与互联网金融的交流与合作

互联网金融的崛起与发展已势不可挡,银行业在努力强化自身,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同时,与互联网金融相互交流,借鉴学习互联网金融的优势特长,才是对待互联网金融冲击的最好方法。互联网金融的种种模式,终究不能脱离银行业发展,而其在信贷领域,第三方支付等方面的创新以及对网络信息技术的运用,正是值得银行业大力学习的地方。取其之长,补已之短,在竞争中求合作,才能化挑战为机遇,实现共赢。endprint

四、结论

毫无疑问,互联网金融给银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但是这冲击并不足以撼动长久以来银行业的地位。商业银行依然具有特许经营、资本雄厚、客户资源丰富、风控体系完善、物理网点广泛等可利用的传统优势。

互联网金融,无论是第三方支付,还是P2P网络贷款平台,这些多元化的模式还信息泄露、系统隐患、监管缺失等风险,这些都是互联网金融进一步发展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以余额宝为例,不可否认余额宝从银行那里“掠夺”了大量的活期存款,但需要注意的是,使用余额宝的只是基数重多的散户,而那些大户投资理财的领域,并未发生太大变化。而且这些散户由银行转投余额宝的千亿资金,完全不能和银行业数百万亿的存款相提并论,再加上前不久余额宝等众多“宝宝”收益每况愈下,可以说余额宝对银行业的威胁不再。阿里金融这类互联网平台公司对银行存款的冲击可能更大。但是由于没有银行牌照,不能吸储和跨区经营,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综上所述,互联网金融对以银行业为代表的传统金融业有着严重的冲击,并且还在不断扩大中,但我认为这种冲击必定会限于一定范围之中,只要银行业积极调整发展策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仍将稳坐金融业的主导地位。

参考文献

[1]谢平、邹传伟.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12)

[2]宫晓林.互联网金融模式及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J].金融实务,2013(5).

[3]邱峰.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冲击和挑战分析[J].金融纵横,2013(11).

[4]周慧.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的发展策略[J]. 青海金融,2013(12).

[5]章连标、杨小渊.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应对策略研究[J].商业银行,2013(10).

[6]寇冠.互联网金融对银行的启示与建议[J].中国金融电脑,2013(12).

[7]殷戎.互联网金融模式及对传统银行的影响[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1)

[8]陈明昭.互联网金融的主要模式及对商业银行发展的影响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3(31)

[9]谭天文、陆楠. 互联网金融模式与传统金融模式的对比分析[J].中国市场,2013(46)endprint

猜你喜欢

冲击银行业互联网金融
外出就餐对英国餐饮业的冲击
色彩冲击
全球银行业AI的商业价值将创新高
阅读理解
银保监会上半年开出14.3亿元罚单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分析与管理
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分析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影响
给银行业打气
完形填空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