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调味品行业发展分析

2014-11-11陈思玺

科技创新导报 2014年23期
关键词:调味品

陈思玺

摘 要: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调味品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从对调味品的行业分析入手,对其市场前景进行了剖析,重点提出酱油行业存在的成长空间,并对主要酱油企业的股权结构、营销体系、研发能力、盈利、现金流状况做了详细比较。

关键词:调味品 成长空间 行业分析

中图分类号:TS2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8(b)-0201-04

1 调味品行业持续增长

随着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我国调味品消费量呈现快速增长趋势:2003-2012年,调味品、发酵制品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平均增速分别为25.82%和29.48%;2013年1~5月,虽然经济增长放缓,但调味品、发酵制品行业收入、利润增速分别为13.92%和29.3%。

调味品行业增长动力主要来自于餐饮行业、零售渠道和食品行业(按照消费量由大至小次序):

2001-2009年,餐饮收入增速高于社消总额,更高于GDP;2010年至今,增速仍然高于GDP。过去的藏富于国、农业补贴工业等政策导致居民人均收入增速低于GDP和农村人均收入低于城镇,长此以往必然阻碍我国经济发展,因此“十二五”期间,政府提出保民生和促消费,主要体现在于收入分配格局向中、低阶层倾斜和完善保障体系,中低端餐饮行业直接受益于此。

酒店、餐馆等不断推出特色菜肴强力拉动调味品消费量增长。据有关资料显示,调味品在餐饮行业生产成本中所占比重约为10%,其中特色菜肴约为20%。另外,根据发达国家经验,预计佐餐调味品消费量大幅增长。

随着消费结构升级,主食在居民饮食中所占比重呈现下降趋势,与发达国家以菜肴为主居民饮食结构趋近。在烹调时,城镇消费者调味品使用比例高,炒菜约为40%,做汤、炖菜等约为20%。随着农村人均收入增长,用于购买调味品支出增长更快。2005年,商务部开始推行万村千乡工程,扩大调味品企业配送范围,为行业带来更大市场空间。食品行业发展带动调味品行业跟随性增长,如速食品、复合调味包等,迎合生活方式改变。

目前,酱油、食醋、味精市场规模在我国调味品行业位列前三名,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占比均接近60%,其中酱油为我国传统食品,外资没有优势,龙头企业受益于行业成长、集中度上升。

2 长期看好酱油行业

2.1 产品分类

广义酱油有三种:一是欧洲使用以水解动植物蛋白为基础沙司;二是东南亚使用以小杂鱼为原料鱼露;三是我国和日本使用以大豆/豆粕和小麦为原料狭义酱油。

全球酱油(如果没有特别说明,以下所述酱油均为狭义酱油)产量约为1000万 t,其中中国为600~700万 t,日本为100~200万 t。酱油是以豆、麦和麸皮为主要原料,在酶催化作用下分解熟成,并且经过浸滤提取调味品。

根据生产工艺,酱油划分为酿造酱油和配制酱油,其中酿造酱油居于主导地位。根据用途,酱油分为生抽和老抽,生抽色泽浅褐清透,鲜香突出,在烹饪中主要起提鲜功能,在点蘸和凉拌中提升味道效果显著;老抽色泽红壮乌润,体态浓稠,在烹饪中给食材上色,适合红烧类菜肴。另外,随着生活水平提高,细分产品层出不穷,如凉拌酱油、海鲜酱油、蒸鱼酱油、寿司酱油等。

酱油营养丰富,含有大量蛋白质水解生成物,富含氨基酸、B族维生素等多种具有生理活性有益物质。氨基酸浓度是衡量酱油品质一项重要指标,根据氨基酸态氮含量划分酿造酱油,包括特级、一级、二级和三级。

酿造酱油按生产工艺划分为高盐稀态发酵酱油(含固稀发酵酱油)和低盐固态发酵酱油。

高盐稀态发酵工艺要求低温长期,有利于多种酿造微生物共效、原辅料充分酶解和促进各种风味物质形成,而高盐稀态有利于抑制外来微生物污染,保证发酵顺利进行。由于投入大、周期长等,该工艺与低盐固态发酵工艺相比生产成本高。

固稀发酵工艺是一种高盐稀态发酵速酿工艺,特点是前期采用高盐/低盐固态发酵,后期添加酱油酵母菌、补充盐水等,转入稀醪浇淋,后熟发酵,具有投资少、周期短等特点,代表性品牌有加加等。

晒制工艺是我国传统高盐稀态发酵工艺,以日晒夜露和自然发酵为主,主要见诸于广东,又称广东工艺。由于日照、气候等更适合该工艺,广东酱油企业在传统与科技结合过程中居于有力地位,代表性品牌有海天、美味鲜、李锦记等。

低盐固态发酵工艺具有投入少、发酵周期短、生产成本低廉等特点。由于淀粉在原辅料中含量低、发酵周期短和发酵温度高不利于充分发挥微生物作用,产品风味与高盐稀态发酵工艺相比略逊一筹,但目前仍然占据主要市场份额。

2.2 行业存在成长空间

由于酱油淡化成为趋势,以及特色产品快速发展,2002-2012年,我国酱油产量平均增速为13.57%;2003-2012年,酱油、食醋及其类似制品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平均增速分别为26.03%和37.64%。由于食醋销量几乎没有增长,估计酱油行业收入、利润平均增速在25%以上。

由于人均消费量低,以及淡酱油(纯正酿造,不加焦糖,甚至不加味精和糖,因此更健康,更适合调鲜,生抽是一种淡酱油)消费成为趋势,预计酱油销量增速在未来3~5年约为10%,收入、利润增速约为15%(售价高于浓酱油,但淡酱油消耗量约为浓酱油3倍)。

我国内地人均酱油消费量不到1 kg/年,而广东地区和日、韩等国由于以淡酱油消费为主,分别达到6 kg/年和8-10 kg/年。

低盐固态酱油仍然占据市场主要份额,逐步被龙头企业高盐稀态酱油取代。

调动经销商积极性,积极挖掘细分市场,从满足需求向创造需求转变,如李锦记首推蒸鱼豉油,即使终端价比其他企业同类产品溢价40~50%,也没有影响销售,销售收入达到8~9亿元。endprint

消费者对酱油价格敏感度低,因此产品结构升级空间大,如日本龟甲万在我国有2万 t酱油产能,由于价格约为加加10倍,销售收入与加加酱油销售收入相差无几。

酱油是一种复合调味品,代表行业发展趋势,容易实现差异化。

2.3 广东酱油企业优势明显

酱油行业竞争充分,目前已经形成四分天下格局:一是采用晒制工艺生产粤式酱油;二是采用低盐固态发酵工艺生产沪式酱油;三是当地消费为主的区域性酱油;四是外资酱油。

2002-2012年,前五大省酱油产量占比由63.35%增至78.52%,集中度进一步上升;广东、湖南酱油产量平均增速为19.12%和33.84%,高于全国水平。

广东酱油企业在国内优势明显,主要原因在于:一是气候适合采用传统高盐稀态发酵工艺,以日晒夜露为主,品质好;二是在与现代技术结合过程中,不稳定问题逐步得到解决;三是粤菜知名度快速提高;四是处于食盐、食糖主产区(食盐和焦糖色在生产成本中所占比重为15%~20%);五是作为改革开放前沿,改制早。

与广东酱油企业相比,加加(采用固稀发酵工艺)虽然没有天时、地利等优势,但凭借创新和勤奋成为全国性品牌,也使得湖南成为酱油生产大省。

对于国外食品企业,我认为不会对我国酱油行业产生威胁,主要原因在于:一是欧美企业不擅长做酱油;二是日本国内酱油企业虽然优于我国,但出口量有限(10~20万 t),且以低端产品为主,对我国市场冲击不大;三是由于酿造技术与日本有差距,我国日资企业产品定位高端,在销量上不占优势,仅在一线城市见到。

2.4 集中度不高有利于龙头企业发展

虽然行业集中度持续提高(海天从不到5%升至15%),但前四大企业(海天、美味鲜、加加和李锦记)产量占比(不到30%)不及日本龟甲万一家在其国内产量占比。

从需求角度看,与辣椒酱、食醋等不同,不同地区对酱油风味要求差异不大,有利于行业向全国性品牌集中,预计龙头企业收入、利润增速在未来3~5年在20%以上。

2.5 新增产能不会对国内市场形成短期压力

目前,前三大酱油企业均满产,因此均有产能扩张计划,合计新增159.8万 t。由于建设周期长(根据投产进度,海天2011-2015年复合增速为18.1%,美味鲜2011-2020年为11.51%,加加2011-2014年为25.99%),预计新增产能不会对国内市场形成短期压力。

2.6 酱油企业比较

(1)股权结构。

海天和加加均为民企,中炬高新(美味鲜母公司)和珠江桥均为地方国企,但珠江桥管理层持股:

在发行后,海天实际控制人仍然为核心员工,直接、间接持有公司90%股权。

中炬开发区管委会为中炬高新实际控制人,直接持有公司10.72%股权。

加加实际控制人为杨振家庭,直接、间接持有公司42.21%股权,核心营销人员间接持有公司5.16%股权,副总经理陈伯球和刘永交、前任董事董秘戴自良和财务负责人成定强直接持有公司0.98%股权。

珠江桥实际控制人仍然为广新集团,直接、间接持有公司59.19%股权,小榄镇总公司直接持有公司7.78%股权,31位中高管理层直接持有公司8.02%股权。

(2)营销体系。

从销售人员占比、销售人员/经销商人均销售收入、全国化程度、广告/促销费、销售渠道利润等方面,对酱油企业作比较:

海天销售人员占比为33.21%,高于其他企业;销售人员、经销商人均销售收入分别为558.04万元和402.53万元,也高于其他企业,符合重点布局地级市场和走餐饮渠道的特点。加加销售人员人均销售收入为493.33万元,但经销商人均销售收入为140.19万元,说明销售人员工作强度最大,符合布局二、三线市场和县、乡/镇市场的特点。美味鲜之前营销动力不足,目前情况改变,销售人员、经销商人均销售收入分别为200.22万元和149.31万元,因此未来重点发展大型连锁超市和餐饮渠道(成立KA部,已经谈下广东大润发超市和部分地区华联超市)和寻找有实力的经销商来做深市场。海天全国化程度最高;加加次之;美味鲜60%的销售收入来自于广东和浙江;珠江桥刚刚发力国内,特别是广东省外。海天广告、促销费约为美味鲜和加加的4倍,但由于销售规模大,在营业收入中所占比重最低。从同品类产品看,加加终端价普遍高于海天,预计总体相差0.2-0.3元,但出厂价低于海天,因此通过增厚销售渠道利润弥补空中投入不足。

结论为:

海天有地利、人和优势,主要体现在于:一是持续投入广告,品牌知名度高;二是重点布局地级市场和走餐饮渠道,营销效率高;三是规模优势明显,对经销商有更多主动权。美味鲜营销效率提高值得期待。加加重点布局二、三线市场和县、乡/镇市场,以勤奋和创新为优势,对人的因素要求高。珠江桥产品品质不错,国内销售收入基数低,处于市场开发初期,特别是在省外。

(3)研发能力。

无论是从金额看还是从比例看,海天研发投入力度均最大,珠江桥次之。

(4)盈利能力。

海天盈利能力最强,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对上下游议价能力强,酱油毛利率为37.82%(2011年数据);二是与产品结构有关,除酱油外,耗油、调味酱毛利率均在30%左右;三是规模效应决定期间费用率低,特别是财务费用率由于现金流状况好,持续为负;四是周转快。

珠江桥次之:味精销售规模快速扩大,因此毛利率有下降趋势,但维持高位;期间费用率由于处在国内市场开发初期,高于海天和加加,但低于美味鲜。

加加期间费用控制最好,但盈利能力弱于海天和珠江桥,主要原因在于:一是由于采用固稀发酵工艺,以及重点布局二、三线市场和县、乡/镇市场,酱油毛利率最低;二是食用植物油销售收入在主营业务收入中所占比重高,接近40%。

美味鲜自2012年下半年起由于旧厂搬迁结束,以及产品结构升级,毛利率开始上升(之前,生产工序由新旧两厂完成,内耗大造成毛利率低),机制改革、产品结构造成盈利能力提升空间大。

(5)现金流状况。

海天现金流状况最好:应收款项为0;预付款项为0.3~0.5亿元;预收账款为7~8亿元,在营业收入中所占比重为10%~15%;应付账款为2~3亿元,在营业成本中所占比重为5%~10%。

加加回款能力弱于海天和珠江桥差,主要原因在于食用植物油原料占用资金。今年上半年,由于普调中、基层员工工资标准和税费增加,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量净额为-0.56亿元,同比减少0.48亿元。endprint

消费者对酱油价格敏感度低,因此产品结构升级空间大,如日本龟甲万在我国有2万 t酱油产能,由于价格约为加加10倍,销售收入与加加酱油销售收入相差无几。

酱油是一种复合调味品,代表行业发展趋势,容易实现差异化。

2.3 广东酱油企业优势明显

酱油行业竞争充分,目前已经形成四分天下格局:一是采用晒制工艺生产粤式酱油;二是采用低盐固态发酵工艺生产沪式酱油;三是当地消费为主的区域性酱油;四是外资酱油。

2002-2012年,前五大省酱油产量占比由63.35%增至78.52%,集中度进一步上升;广东、湖南酱油产量平均增速为19.12%和33.84%,高于全国水平。

广东酱油企业在国内优势明显,主要原因在于:一是气候适合采用传统高盐稀态发酵工艺,以日晒夜露为主,品质好;二是在与现代技术结合过程中,不稳定问题逐步得到解决;三是粤菜知名度快速提高;四是处于食盐、食糖主产区(食盐和焦糖色在生产成本中所占比重为15%~20%);五是作为改革开放前沿,改制早。

与广东酱油企业相比,加加(采用固稀发酵工艺)虽然没有天时、地利等优势,但凭借创新和勤奋成为全国性品牌,也使得湖南成为酱油生产大省。

对于国外食品企业,我认为不会对我国酱油行业产生威胁,主要原因在于:一是欧美企业不擅长做酱油;二是日本国内酱油企业虽然优于我国,但出口量有限(10~20万 t),且以低端产品为主,对我国市场冲击不大;三是由于酿造技术与日本有差距,我国日资企业产品定位高端,在销量上不占优势,仅在一线城市见到。

2.4 集中度不高有利于龙头企业发展

虽然行业集中度持续提高(海天从不到5%升至15%),但前四大企业(海天、美味鲜、加加和李锦记)产量占比(不到30%)不及日本龟甲万一家在其国内产量占比。

从需求角度看,与辣椒酱、食醋等不同,不同地区对酱油风味要求差异不大,有利于行业向全国性品牌集中,预计龙头企业收入、利润增速在未来3~5年在20%以上。

2.5 新增产能不会对国内市场形成短期压力

目前,前三大酱油企业均满产,因此均有产能扩张计划,合计新增159.8万 t。由于建设周期长(根据投产进度,海天2011-2015年复合增速为18.1%,美味鲜2011-2020年为11.51%,加加2011-2014年为25.99%),预计新增产能不会对国内市场形成短期压力。

2.6 酱油企业比较

(1)股权结构。

海天和加加均为民企,中炬高新(美味鲜母公司)和珠江桥均为地方国企,但珠江桥管理层持股:

在发行后,海天实际控制人仍然为核心员工,直接、间接持有公司90%股权。

中炬开发区管委会为中炬高新实际控制人,直接持有公司10.72%股权。

加加实际控制人为杨振家庭,直接、间接持有公司42.21%股权,核心营销人员间接持有公司5.16%股权,副总经理陈伯球和刘永交、前任董事董秘戴自良和财务负责人成定强直接持有公司0.98%股权。

珠江桥实际控制人仍然为广新集团,直接、间接持有公司59.19%股权,小榄镇总公司直接持有公司7.78%股权,31位中高管理层直接持有公司8.02%股权。

(2)营销体系。

从销售人员占比、销售人员/经销商人均销售收入、全国化程度、广告/促销费、销售渠道利润等方面,对酱油企业作比较:

海天销售人员占比为33.21%,高于其他企业;销售人员、经销商人均销售收入分别为558.04万元和402.53万元,也高于其他企业,符合重点布局地级市场和走餐饮渠道的特点。加加销售人员人均销售收入为493.33万元,但经销商人均销售收入为140.19万元,说明销售人员工作强度最大,符合布局二、三线市场和县、乡/镇市场的特点。美味鲜之前营销动力不足,目前情况改变,销售人员、经销商人均销售收入分别为200.22万元和149.31万元,因此未来重点发展大型连锁超市和餐饮渠道(成立KA部,已经谈下广东大润发超市和部分地区华联超市)和寻找有实力的经销商来做深市场。海天全国化程度最高;加加次之;美味鲜60%的销售收入来自于广东和浙江;珠江桥刚刚发力国内,特别是广东省外。海天广告、促销费约为美味鲜和加加的4倍,但由于销售规模大,在营业收入中所占比重最低。从同品类产品看,加加终端价普遍高于海天,预计总体相差0.2-0.3元,但出厂价低于海天,因此通过增厚销售渠道利润弥补空中投入不足。

结论为:

海天有地利、人和优势,主要体现在于:一是持续投入广告,品牌知名度高;二是重点布局地级市场和走餐饮渠道,营销效率高;三是规模优势明显,对经销商有更多主动权。美味鲜营销效率提高值得期待。加加重点布局二、三线市场和县、乡/镇市场,以勤奋和创新为优势,对人的因素要求高。珠江桥产品品质不错,国内销售收入基数低,处于市场开发初期,特别是在省外。

(3)研发能力。

无论是从金额看还是从比例看,海天研发投入力度均最大,珠江桥次之。

(4)盈利能力。

海天盈利能力最强,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对上下游议价能力强,酱油毛利率为37.82%(2011年数据);二是与产品结构有关,除酱油外,耗油、调味酱毛利率均在30%左右;三是规模效应决定期间费用率低,特别是财务费用率由于现金流状况好,持续为负;四是周转快。

珠江桥次之:味精销售规模快速扩大,因此毛利率有下降趋势,但维持高位;期间费用率由于处在国内市场开发初期,高于海天和加加,但低于美味鲜。

加加期间费用控制最好,但盈利能力弱于海天和珠江桥,主要原因在于:一是由于采用固稀发酵工艺,以及重点布局二、三线市场和县、乡/镇市场,酱油毛利率最低;二是食用植物油销售收入在主营业务收入中所占比重高,接近40%。

美味鲜自2012年下半年起由于旧厂搬迁结束,以及产品结构升级,毛利率开始上升(之前,生产工序由新旧两厂完成,内耗大造成毛利率低),机制改革、产品结构造成盈利能力提升空间大。

(5)现金流状况。

海天现金流状况最好:应收款项为0;预付款项为0.3~0.5亿元;预收账款为7~8亿元,在营业收入中所占比重为10%~15%;应付账款为2~3亿元,在营业成本中所占比重为5%~10%。

加加回款能力弱于海天和珠江桥差,主要原因在于食用植物油原料占用资金。今年上半年,由于普调中、基层员工工资标准和税费增加,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量净额为-0.56亿元,同比减少0.48亿元。endprint

消费者对酱油价格敏感度低,因此产品结构升级空间大,如日本龟甲万在我国有2万 t酱油产能,由于价格约为加加10倍,销售收入与加加酱油销售收入相差无几。

酱油是一种复合调味品,代表行业发展趋势,容易实现差异化。

2.3 广东酱油企业优势明显

酱油行业竞争充分,目前已经形成四分天下格局:一是采用晒制工艺生产粤式酱油;二是采用低盐固态发酵工艺生产沪式酱油;三是当地消费为主的区域性酱油;四是外资酱油。

2002-2012年,前五大省酱油产量占比由63.35%增至78.52%,集中度进一步上升;广东、湖南酱油产量平均增速为19.12%和33.84%,高于全国水平。

广东酱油企业在国内优势明显,主要原因在于:一是气候适合采用传统高盐稀态发酵工艺,以日晒夜露为主,品质好;二是在与现代技术结合过程中,不稳定问题逐步得到解决;三是粤菜知名度快速提高;四是处于食盐、食糖主产区(食盐和焦糖色在生产成本中所占比重为15%~20%);五是作为改革开放前沿,改制早。

与广东酱油企业相比,加加(采用固稀发酵工艺)虽然没有天时、地利等优势,但凭借创新和勤奋成为全国性品牌,也使得湖南成为酱油生产大省。

对于国外食品企业,我认为不会对我国酱油行业产生威胁,主要原因在于:一是欧美企业不擅长做酱油;二是日本国内酱油企业虽然优于我国,但出口量有限(10~20万 t),且以低端产品为主,对我国市场冲击不大;三是由于酿造技术与日本有差距,我国日资企业产品定位高端,在销量上不占优势,仅在一线城市见到。

2.4 集中度不高有利于龙头企业发展

虽然行业集中度持续提高(海天从不到5%升至15%),但前四大企业(海天、美味鲜、加加和李锦记)产量占比(不到30%)不及日本龟甲万一家在其国内产量占比。

从需求角度看,与辣椒酱、食醋等不同,不同地区对酱油风味要求差异不大,有利于行业向全国性品牌集中,预计龙头企业收入、利润增速在未来3~5年在20%以上。

2.5 新增产能不会对国内市场形成短期压力

目前,前三大酱油企业均满产,因此均有产能扩张计划,合计新增159.8万 t。由于建设周期长(根据投产进度,海天2011-2015年复合增速为18.1%,美味鲜2011-2020年为11.51%,加加2011-2014年为25.99%),预计新增产能不会对国内市场形成短期压力。

2.6 酱油企业比较

(1)股权结构。

海天和加加均为民企,中炬高新(美味鲜母公司)和珠江桥均为地方国企,但珠江桥管理层持股:

在发行后,海天实际控制人仍然为核心员工,直接、间接持有公司90%股权。

中炬开发区管委会为中炬高新实际控制人,直接持有公司10.72%股权。

加加实际控制人为杨振家庭,直接、间接持有公司42.21%股权,核心营销人员间接持有公司5.16%股权,副总经理陈伯球和刘永交、前任董事董秘戴自良和财务负责人成定强直接持有公司0.98%股权。

珠江桥实际控制人仍然为广新集团,直接、间接持有公司59.19%股权,小榄镇总公司直接持有公司7.78%股权,31位中高管理层直接持有公司8.02%股权。

(2)营销体系。

从销售人员占比、销售人员/经销商人均销售收入、全国化程度、广告/促销费、销售渠道利润等方面,对酱油企业作比较:

海天销售人员占比为33.21%,高于其他企业;销售人员、经销商人均销售收入分别为558.04万元和402.53万元,也高于其他企业,符合重点布局地级市场和走餐饮渠道的特点。加加销售人员人均销售收入为493.33万元,但经销商人均销售收入为140.19万元,说明销售人员工作强度最大,符合布局二、三线市场和县、乡/镇市场的特点。美味鲜之前营销动力不足,目前情况改变,销售人员、经销商人均销售收入分别为200.22万元和149.31万元,因此未来重点发展大型连锁超市和餐饮渠道(成立KA部,已经谈下广东大润发超市和部分地区华联超市)和寻找有实力的经销商来做深市场。海天全国化程度最高;加加次之;美味鲜60%的销售收入来自于广东和浙江;珠江桥刚刚发力国内,特别是广东省外。海天广告、促销费约为美味鲜和加加的4倍,但由于销售规模大,在营业收入中所占比重最低。从同品类产品看,加加终端价普遍高于海天,预计总体相差0.2-0.3元,但出厂价低于海天,因此通过增厚销售渠道利润弥补空中投入不足。

结论为:

海天有地利、人和优势,主要体现在于:一是持续投入广告,品牌知名度高;二是重点布局地级市场和走餐饮渠道,营销效率高;三是规模优势明显,对经销商有更多主动权。美味鲜营销效率提高值得期待。加加重点布局二、三线市场和县、乡/镇市场,以勤奋和创新为优势,对人的因素要求高。珠江桥产品品质不错,国内销售收入基数低,处于市场开发初期,特别是在省外。

(3)研发能力。

无论是从金额看还是从比例看,海天研发投入力度均最大,珠江桥次之。

(4)盈利能力。

海天盈利能力最强,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对上下游议价能力强,酱油毛利率为37.82%(2011年数据);二是与产品结构有关,除酱油外,耗油、调味酱毛利率均在30%左右;三是规模效应决定期间费用率低,特别是财务费用率由于现金流状况好,持续为负;四是周转快。

珠江桥次之:味精销售规模快速扩大,因此毛利率有下降趋势,但维持高位;期间费用率由于处在国内市场开发初期,高于海天和加加,但低于美味鲜。

加加期间费用控制最好,但盈利能力弱于海天和珠江桥,主要原因在于:一是由于采用固稀发酵工艺,以及重点布局二、三线市场和县、乡/镇市场,酱油毛利率最低;二是食用植物油销售收入在主营业务收入中所占比重高,接近40%。

美味鲜自2012年下半年起由于旧厂搬迁结束,以及产品结构升级,毛利率开始上升(之前,生产工序由新旧两厂完成,内耗大造成毛利率低),机制改革、产品结构造成盈利能力提升空间大。

(5)现金流状况。

海天现金流状况最好:应收款项为0;预付款项为0.3~0.5亿元;预收账款为7~8亿元,在营业收入中所占比重为10%~15%;应付账款为2~3亿元,在营业成本中所占比重为5%~10%。

加加回款能力弱于海天和珠江桥差,主要原因在于食用植物油原料占用资金。今年上半年,由于普调中、基层员工工资标准和税费增加,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量净额为-0.56亿元,同比减少0.48亿元。endprint

猜你喜欢

调味品
《中国调味品》(月刊)
中国国际调味品展览会CFE
中国调味品产业年度达沃斯盛会
调味品企业的专业供应商
我是“调味品”
正确处理好调味品生产和行业管理的五大关系
《中国调味品》
调味品的营养化技术
中国调味品协会工作交流会暨2013全国调味品行业新技术发展论坛在宜昌召开
2013中国调味品展:差异化竞争 助推企业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