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执着走在语文教改探索的路上

2014-11-11璩存峰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14年10期
关键词:学科语文老师

山东省潍坊第七中学创建于1971年,是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国家级办学特色学校、省师德建设十佳先进集体、省级文明单位、省级规范化学校、省级花园式单位,潍坊市教育局直属重点中学。学校占地200亩,建筑面积8万多平方米,在职教职工422人,在校生5044人。语文学科就是我校大家庭中的成员之一。

语文学科现有教师40余人,10余人具有硕士学位,其余老师全都参加过山东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班的学习,并获得结业证书。有正高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省市级名师、省市级特级教师、市级教学能手等荣誉称号的教师15人。有多名教师赴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考察学习。多年来,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考虑到语文学科课下很难争到学习时间这一不争的事实,我们语文人不怨天尤人,不灰心丧气,而是自强不息,努力探索,走出一条改革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率、创造高考佳绩、特色鲜明的教学改革之路。多人次获得省市级教学成果奖。

一.优化教学流程,改革课堂结构

全校近百个教学班,每天就有七百节左右的正课。语文每天也有上百节课。老师水平参差不齐,上课因人而异。说实话,到底上课水准如何,还真是很难监控。为了减少多余环节,提高课堂效率,尤其是为了给每位老师一定之规,我们根据语文学科特点,大致分出了如下几种课型,并且给出了每种课型的教学流程,改革了课堂结构。

新授课:导入新课,检查预习→明确任务,安排自学→合作学习,交流探究→教师重点讲解→当堂反馈落实→反思总结→类文阅读,拓展提高。

复习课:提出任务,定向自学→借助例题,探究交流→教师重点讲解→检测反馈,巩固提高。

讲评课:教师批阅,统计数据→反馈情况,明确重点→合作学习,交流探究→针对难点,教师精讲→举一反三,开拓外延。

作文修改课:教师览阅→中档作文修改→学生互批交流→自我修改→教师检查反馈。

当然,改革之初,可能会对部分老师有硬性规定、机械操作之嫌。但是当大家把这些外在的形式内化为自觉规则之后,就会打破这些所谓的束缚,在现有基础上,变幻出属于自己的课堂流程、教学特色。

二.教学小策略,激活语文整盘棋

有一个时期,我们在高三年级搞了一个调研,发现语文学科存在两个问题。

一是语文学科在课堂上讲得多,练得少,甚至不练。而其他的学科则不是如此,尤其是理科科目。理科学科老师在课堂上注重训练,常常是一个例题,跟上几个练习,甚至是一份试题,课下大量的习题训练就更不用说了,这或许是理科容易出成绩的原因。于是我们也提倡老师在课堂上少讲多练,课下适当训练。

二是我们发现,制约学生语文成绩难以提高的主要症结在一卷。也就是说,具体到一个班级甚至一个年级,绝大部分学生在二卷上很难拉开距离。一卷的单选题成为制约学生成绩提升的重要因素,而单选题考查的是基础知识,一个单选题就是3分。实际上,哪一个学科都是如此。

这两个发现,让我们欣喜异常,并且很快制定出了对策。随后,我们在高三进行了为期一年的“每周一练”活动。每周针对一卷出一份单选训练题,每个周四下午第四节统一测试。收齐后,紧接着阅卷。每次试后,出一份分析报告。统计每一道题的正答率,每一个班级的答题具体情况。针对学生掌握不好的知识点,下次再进行有效训练。

一年之后,高考成绩证明,我们的分析与对策非常正确,语文老师们扬眉吐气。我们的做法迅速被其他学科采用,甚至还推广到了本地区的其他学校。

三.从精品到生本,“生本”理念支撑下的课堂升级改造

(一)精品课堂,同课异构,提高老师水平,保证课堂效率。

起初,为了切实提高每位老师的授课水平,我们学校推行精品课堂全员达标活动。语文学科更是顺时而动,走在了学校课堂改革的前列。具体实施过程是:1.每一周都精选1—2篇课文,提前确定授课时间、课题及授课人。授课人提前印发所讲内容,使听课人熟悉课文。2.举行同课异构活动。每篇课文同时由2—3名老师讲授,时间间隔1—2天。课后紧接着进行问卷调查或者十分钟当堂检测,随即进行听评课活动。3.每次活动时间为两节课。第一节讲课,第二节评课。上完即评,评后即改,改后即上。评课不搞形式,对课不对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气氛热烈,收效很大,许多年轻老师都从中得到了很大锻炼,迅速成长起来。

如《赤壁赋》一文,曾安排过两位老师执教。经过集体备课,确定了两个学习目标:1.体会文章景、情、理交融的特点;2.感悟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虽然两位老师都是扣这两个学习目标组织教学,但他们对课文的解读仍是不拘一格,异彩纷呈。

王晓红老师的解读紧扣文中的两处引用展开。“苏子”面对着明丽、柔美的山水风月,自然地引出“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进而发展到第二段的“扣舷而歌”与“倚歌而和”。面对着赤壁古战场,“客”自然联想到曹操的诗句“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由此写水与月,抒发了英雄不再、人生苦短、自身渺小的“悲”音。第四段中,“苏子”以水与月做引子,推演出人生淡泊自守的哲理境界。

张继红老师的解读是透过文本中的个别字句,来揣测、推断作者的情感历程。第一段中,舟中人是“纵一苇之所如”,这充分反映出“苏子”此时情绪喜悦。而第二段中则变化为“击空明兮溯流光”,此刻折射出作者仕途人生受阻,如同逆水行舟。于是,悲从中来,字句也由第一段中的“清风”蜕变成第二段的“悲风”。“苏子”不甘心就这样漂泊无定,虚度生命,既已身陷贬谪,就只能展开自救。最后紧张的思索之后,理智占了上风,情感渐趋平静,生命获得新生。“悲风”再度转变为第四段的“清风”。

同一篇文章,两位老师构建出不同的授课体系,上出别具特色的课来,体现了老师们不断创新的意识。这一时期的课堂改革,着眼于老师的“教”,旨在提高老师的授课水平,并以此为抓手,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课堂上也关注学生,但是学生并没有成为评价的主体。endprint

(二)生本课堂,落实学生主体地位,打造高效课堂。

近几年,全国的基础教育改革方兴未艾。自上而下,大家都把目光投向了课堂的教育主体——学生身上。让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潜质,小组合作学习等成为课堂改革的主旋律。我校,尤其是语文学科又担负起了课改的排头兵。

理论方面的建设。最初,我们提炼生成“生本课堂的12个关键因素”,分别为:教学设计、课堂导入、课堂提问、有效训练、学情评价、总结反思、作业布置、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精讲点拨、反馈检测。后来实践中发现,12个因素不便于识记和执行,并且这些因素在课堂教学中所起的作用与地位也不尽相同,前七个因素应为基础因素,后五个因素才是决定生本课堂成败的关键因素。于是,现在把后五个因素进一步提炼、凝聚成生本课堂的5个核心要素。评价课堂时,用好核心要素这五把尺子。

课堂实践层面。实验阶段,我们组建了生本课堂建设核心团队,成员为教务主任、学科主任和实验老师。1.先由实验老师确定课题,写出教案初稿,然后我们进行“头脑风暴”,集思广益。最后,再由实验老师补充完善教案,形成上课思路,撰写教学设计。2.所有学科老师参与的听评课活动。围绕着五个核心要素,尤其是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这两个要素,先听后评,人人发言。3.几次讨论之后,我们也就一些问题达成了共识。自主学习是课堂上的一个重要环节,主要由学生自由支配,自主学习,构建知识体系。大家讨论最多的还是小组合作环节,最后认识到,并不是每个问题都要进行合作讨论学习,也并非每个课堂都要有这么一个环节。只有那些经过学生自主学习难以解决的问题,才由小组合作讨论解决。小组也不能完成的,最后再由老师精讲点拨,实现教学目标。

生本课堂这个顶层设计,经过核心团队近半个学期的课下打磨,课上实践,已经由理论层面过渡到了实践层面。团队中的实验老师对生本课堂已经了然于心,通过听评课参与观摩、讨论的老师,也逐步认识、认可了这一全新的课改理念和课堂操作流程。于是,这项课改活动得以在全校顺利开展实施。

现在,生本课堂已经成为我校的常态课堂,人人都上生本课堂。评价生本课堂,也由过去评价老师的“讲”,过渡到了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学习状态、参与度和最后的达成度。这项课改,也极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释放了他们的潜能,切实落实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尤其是通过展示环节,他们的思维得到训练,视野得到拓展,素质得到提高。听、说、读、写,四种语文能力的培养,落到了实处。

四.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在高一、高二年级,我们语文学科还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致力于校园文化建设。像“浓情五月天”演讲比赛、古典诗文朗诵会、读书报告会、“文学作品:生活经作家折射之后的映像世界——莫言文学作品讲座”、“新世纪杯”“圣陶杯”作文大赛等语文实践活动。

这些活动或许并没有直接助力课堂,但是却锻炼了学生们的才智,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在他们的心田播种下了美丽语文、魅丽文化的种子。不仅仅间接促进了语文学习,还有可能对他们的人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以上便是我校语文学科围绕着课堂教学,产生的一些教改思想的火花,做出的扎扎实实不懈的努力。

璩存峰,语文教师,山东潍坊市第七中学语文教师。责任编校:王 玲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科语文老师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超学科”来啦
老师,节日快乐!
学生获奖及学科竞赛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