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择业的误区及应对方法
2014-11-11刘红春
刘红春
摘 要 对大学毕业生而言,想要大展宏图,“英雄有用武之地”,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让人生价值最大化,就必须把握好自己对职业的期望,正确地选择职业。但是,当代的大学毕业生,在择业时却存在种种误区,从而影响就业。帮助他们应对择业误区,正确择业,从而走上成功之路,现实意义十分重大。
关键词 大学生择业 误区 应对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在经济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人们对职业的理解与要求,已不再只把它看作是糊口谋生的手段了,而是认为职业的价值,不仅体现在满足人们基本的物质需求上,还需体现在满足人们的精神追求上,这就赋予了职业选择更加重要的意义,但也使得人们对职业的期望变得复杂多样、难以把握。因此,对大学毕业生而言,想要大展宏图,“英雄有用武之地”,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让人生价值最大化,就必须把握好自己对职业的期望,正确地选择职业。但是,当代的大学毕业生,在择业时却存在种种误区,从而影响就业。帮助他们应对择业误区,正确择业,从而走上成功之路,现实意义十分重大。
1 大学生择业存在的误区
(1)大学生自我认知误区。在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中择业,不仅要知彼,更要知己。对自己不了解,评价过高或过低,就会在前途选择时像雾里看花,遭遇挫折。有的大学生自视过高、高估自己的能力,或留恋大城市,或一心希望能步入名气响亮的单位,或钟情于事业单位,但结果是事与愿违;而有的大学生,自我评价过低,胡乱签一个单位,事后又后悔不已。
(2)大学生择业观念误区。有的大学生有着高学历“情结”,认为学历越高工作越好找,人生价值也会越大,因而醉心于考研、读博、出国留学等,但却没有考虑过这种选择能否实现、是否适合自己。有的大学生则认为“城市越大个人前途就越大”,“大学生毕业就得坐办公室”,“一次择业确定终身”,因此择业时挑三拣四,瞻前顾后,导致就业良机错失。
(3)大学生择业心理误区。择业心理误区主要表现有的毕业生盲目自信,好高骛远、浮躁自满而高估自己的优势;有的则畏首畏尾、妄自菲薄,充满自卑;有的喜欢跟周围同学进行盲目攀比,以别人的择业标准来给自己定位;还有的毕业生在求职择业时,存在焦虑不安、抑郁以及对父母与老师过分的依赖等不良心理。
(4)大学生“盲目考证”的误区。许多大学生盲目地参加各种培训班,如驾驶、英语等级、电脑技术培、各种认证等培训,以为技多好择业,但实际上就业单位更看重的是毕业生本职岗位的专业能力,看重的是知识结构、观念品德、思维习惯、吃苦敬业精神等综合素质。
2 应对大学毕业生择业误区的方法
(1)应对择业自我认知误区的方法:客观全面评价自己、做好职业定位。一是要“知己”,对自己有客观的认识和正确的评价,并正视现实,使主观愿望与客观实际相一致,才能择业顺利。二是职业定位要清晰,职业方向与目标必须适合自己的情况,“恰如其份”,并为此制定计划,才能避免盲目择业。走出自我认知的误区,关键在于要有“自知之明”。既要知道“我想干什么”,更要知道“我能干什么”;要了解我的优势在哪?劣势又在哪?要对自己的价值观念、个性、能力、优缺点以及兴趣爱好等有正确的认识和客观的评价。与此同时,择业前也要了解职业,要对职业的工作内容与环境、工作的前景发展以及其对知识、技能、经验、性格等方面的要求等有详细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然后认真权衡选择不同择业目标会对自己的有哪些利弊得失,从而少走弯路。
(2)应对择业观念误区的方法:端正价值取向, 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大学生择业时应善于审时度势,确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将职业是否适合自己、是否最有利个人未来发展等作为主要考虑的因素,而不要被单位的名气、规模、效益、地域位置等问题所困扰,也不能被“高学历”所迷惑,并将自己的择业期望值定得高不可及。因此,走出择业观念的误区,就是要以选择最能施展自己才干、最能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职业为目标,这样才能脚踏实地,才能不受一些虚名虚利所牵绊。
(3)应对择业心理误区的方法:增强自身的心理品质。择业心理误区的存在,主要是毕业生自身的心理品质有不足。要增强心理品质,首先要有积极面对各种困难和挫折的心理准备,也要根据具体情况调适自己的职业目标;既要有“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自信,又要有一步一个脚印、从平凡职位做起的心理准备。同时要积极使用心理自我调节方式,如可以选择沟通宣泄法,找家人、同学、老师沟通,倾吐、宣泄自己的不良心情;或选择静思内省法,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控制心境,冷静思考,客观分析、深入反省,从而稳定自己的情绪和心理;也可以选择转移放松法,就是将择业时的不良心理情绪转移到其他活动中,如游泳、打球等等各种体育运动,以此调节心理、放松心情。
(4)应对“盲目考证”误区的方法:形成合理知识结构,增加就业筹码。合理知识结构不等于是“证”越多越好,而是管不管用。工作岗位上所需要的各种知识和技能并非大学几年所能全部掌握的,而且每个岗位都有其相应的特定要求,盲目“考证”,多“证”在手,“杂”而不“专”,并不见得适合自己所期待的职业。因此,要实现职业目标,不是要多考证,而是要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从而使自己成为企业急需的“复合型人才”。要想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一方面要善于学习,善于不断更新自己知识;另一方面要有目的地考证,盲目的花过多时间学习与自己职业目标无关的知识,既会浪费大量学习的时间和精力,还会降低自己的专业岗位能力。
职业目标是人生定位的方向,选择什么样的职业就意味着你将步入什么样的生存境界。作为大学生,择业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避免走进各种误区,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才能获得成功,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
参考文献
[1] 石源.给自己定位[M].北京:西苑出版社,2007.
[2] 杜峻峰.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