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项梁”
2014-11-11高国兴
[摘 要]项梁是军事家、社会活动家、政治家、战略家,他培养项羽成长。他性格上具有粗枝大叶的弱点,最终导致他的死亡。项梁之死给项羽成长发展带来危机也带来机遇。
[关键词]项梁;项羽
项梁(?—前208)在《史记》中是过场人物,司马迁并没有给予他足够的笔墨。但对于项羽,项梁却是重要人物,他培养项羽的成长。项羽之所以在军事上表现出过人的才能,更大程度上是项梁长期、多方面培养的结果。
一、项梁何许人也
首先,他应是军事家。他是楚国名将项燕的儿子,安平侯项承之孙,(1)出身于将军之家。喜欢军事,懂兵法,他在吴中“有大繇役及丧”,“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史记·项羽本纪》),说明他对兵法运用灵活。
其次,他是社会活动家。按照齐鲁文化的嫡长子继承制度,项羽的父亲项超是项燕事业的直接继承者,(2)有机会、有条件跟随项燕亲临军事一线排兵布阵,而项梁就没机会展现出他在军事方面的才能。他的对军事热衷的劲头,只好转化为广泛的社会活动。从《项羽本纪》中可见一斑:“项梁尝有栎阳逮,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栎阳,今陕西省临潼县东北,蕲县,今安徽省宿州市南,他是下相人,今江苏省宿迁市。从这里看出项梁活动的范围很宽、很远,从江苏到陕西再到安徽。曹咎是蕲县的一个监狱官,项梁在这个地方交一个很要好的朋友,说明他多次到这里来。他杀了人,为什么逃往吴中?不排除这里有他的社会交往基础。在吴中,常主办“大繇役及丧”,看出他交往能高也能低,能雅也能俗。交往高的是与会稽太守殷通友善。如果说婚丧嫁娶徭役是俗事,那么当地官员有政治、军事事找他商量就是雅事。从这方面来说,项梁是个人才,有多方面生活能力。
第三,项梁还是政治家,他懂政治。他和项羽对殷通实施了斩首行动后,从殷通内室里走出来,拿的是太守的头和印绶。他懂得此时权力的作用,依靠这柄印绶组建反秦武装。当召平矫陈胜令拜他为张楚王的上柱国将军后,他欣然受命,他懂得拉大旗做虎皮的作用。他是将军世家出身,属于贵族,陈胜是打工仔出身,属于平民。在他的内心未必会把陈胜放在眼里。但此时,灭秦是最大政治,借助于反秦武装联盟力量是实现自己抱负的手段。果真,他利用陈胜上柱国的名义,收编了陈婴部队,兼并了景驹秦嘉部队,达到了壮大自己实力的目的。当范增给他出主意:“今陈胜首事,不立楚後而自立,其势不长。今君起江东,楚蜂午之将皆争附君者,以君世世楚将,为能复立楚之後也。”於是项梁从其言,“乃求楚怀王孙心民间”(《史记·项羽本纪》),立以为楚怀王。
第四,项梁应该还是战略家。他隐逸吴中,并不是消极地避祸,而是暗地里培育自己的队伍,等待革命的时候,他很顺利地建立了自己的武装;他在巴结当地官员,实际是为了有一天能顺利接近他们,达到实施斩首行动目的。他在部队发展方向上,确立以彭城为核心,是为了有一天能逐鹿中原。他在调动部队方面,有意识培养项羽的指挥能力,使项羽独立作战,也使项羽与其他武装协同作战。
二、项梁失败性格上的原因
项梁在性格方面不是无懈可击的,他有缺少严谨的一面,粗枝大叶。早年在家乡下相的时候,“有栎阳逮”。吃了官司,他没有接受教训,接着就杀了人,这说明他对自己的行为缺少自控。青壮年血气方刚,率意使性,可以理解,也算不上是什么大的性格缺陷。但作为以灭秦为大业的楚将军后代,小不忍则乱大谋,发生这些小麻烦会影响他整个大的目标实现。假如,他被某个案子给关押起来,他就失去了培养项羽、为项羽成长创造成功的机会。这一点与参加到项梁队伍里的韩信相比不同。韩信流浪淮阴街头的时候,遇到一群小混混,他们看到韩信虽然也是穿着要饭的衣服,但佩着长剑,以示与他们不同,就开始对韩信进行声讨,让韩信从胯下钻过去,面对这种事,韩信没选择打斗、杀人,而是钻过去了。这一细节,决定了后来韩信的成功。关键时刻,理智占了上风。(3)军事上、政治上高手之间过招,失败往往在细节上,细节决定成败。性格上的弱点,容易使指挥者在重大军事行动中缺乏自醒,对局势失去正确判断。
三、项梁失败的政治、军事背景
从高举反秦义旗开始,一路凯歌,太顺的发展道路,使项梁有了骄色,低估了对手的军事能力。
政治阴谋得以顺利实现。会稽太守殷通把项梁当做了可以信赖的朋友,在准备建立自己的地方武装的时候,他首先找到项梁,告诉他,即将组建的地方武装一个“头领”就是兄弟你。项梁说,好啊,谢谢信任!另一个“头领”让我的侄子项羽帮你找来。结果,项羽进屋就把会稽太守杀了,很顺利地窃取了会稽地区领导权。项梁兼并另一支反秦武装景驹秦嘉部队后,秦政府武装章邯部队到达沛县要东剿反政府武装了,第一次与秦军正面作战,应该力求取胜,给反秦武装以胜利信心。但项梁派什么人去与章邯对阵的呢?从景驹秦嘉部投降过来的硃鸡石、馀樊君。“项梁使别将硃鸡石、馀樊君与战。馀樊君死。硃鸡石、馀樊君军败,亡走胡陵。”(《史记·项羽本纪》)表面看来项梁指挥有错误,用人不当。实际不是,他是有意识的试探秦军实力,并借秦军消灭异己将领。
处理问题有理有节。项梁组建部队任人唯贤,接受陈胜上柱国任命,收编陈婴武装,兼并景驹秦嘉部队,采纳范增建议,成立以楚怀王心为旗帜的反秦联盟,一切发展过程操作起来有条不紊。在成立的反秦联盟领导人员名义安排上也很得体。比如,任命陈婴为楚上柱国,因为陈婴对“革命”做了贡献,拱手将二万武装交给了项梁。而接受景驹部队是通过武装兼并方式完成的,所以景驹部队将领享受不到“特殊政策。”英布加盟,封英布为当阳君,给予了英布很高的荣誉与利益,从而诱使英布死心塌地投身项氏集团事业中,成为一支重要力量。
军事上取得一定的胜利。项羽独下襄城(许州襄城县)。全军攻亢父(今山东济宁南)。大破秦军在东阿(今山东东阿)。项羽与刘邦联合作战攻城阳(在今山东鄄城南),屠之。西破秦军濮阳东(今河南濮阳南),秦兵收入濮阳。沛公、项羽乃攻定陶(今山东定陶西北)。从濮阳南攻定陶,定陶未下,去,西略地至雍丘(今河南芑县),大破秦军,斩李由。还攻外黄(今河南芑县东北),外黄未下。项梁起东阿,西,至定陶,再破秦军,项羽等又斩李由。一个胜利连着一个胜利。
在政治上、军事上、发展上得心应手这样态势上,他性格粗疏的一面使他失去了对局势做正确判断的能力,有了骄色,就不容易听取不同意见。不能做到听取不同意见,作为军事指挥首长就容易做出错误指挥。
但秦政府武装的超常规打法影响了项梁对局势的正确判断。
秦武装首领是章邯。《史记》对章邯象对待项梁一样都没有进行特别的笔墨,但他与项梁对项羽成长都是重要的人物。这个人,社会背景、家庭背景不祥,在秦政府中任少府职务,《汉书·百官公卿表》说:“少府,秦官,掌山海池泽之税,以给共(供)养。”属于财税方面的官员。秦二世胡亥应对反秦武装派财税官员而不派军事官员,说明胡亥是非正常君主,做出了非正常思维决策。在对敌作战中也只有非正常思维才能奏效,这就叫做“出人意料”。
章邯临危受命,释放在骊山服役之人,并将他们与咸阳贵族家奴以及家奴子弟组织起来迎战。以狱卒出兵迎战,古代不乏先例。勾践就是运用过这种战法取得过胜利。《左传·定公十四年》记载,携李之战中,面对强大的吴军和身经百战的前辈吴王阖庐,勾践居然能剑走偏锋、匪夷所思地采取迹近极端的招数,在阵前让数百囚徒排成三列当众自刎,并趁着吴军将士目瞪口呆、惊魂未定之际发起进攻,一举而克,凯旋而归。实践证明章邯这个财税干部懂军事,熟悉这些战例,所以,紧急情况下,想出这样的主意。贵族家奴与骊山服役之人属于政府专政对象,加盟到政府武装队伍里面,属于国家组成人员,身份转变激发了勇气与活力。先是消灭了陈胜的最大武装周文兵团,后克郏城(河南省郏县),克许县(河南省许昌市东),击斩陈胜上柱国(国防部长)蔡赐,大军直捣陈胜张楚国首都陈县(河南省淮阳县)。
章邯在中原西侧节节胜利,项梁在中原东侧步步获得战略上胜利。这两股力量必然要相交,较量胜负。
章邯带着胜势,扑向离咸阳最近的自立为王的魏国,国都临济(今河南封丘县东)一片恐慌。魏王咎与宰相周福(市)于是广散英雄帖,齐国由齐王田儋带队,楚国由项它带队与魏国组成新的联军,章邯军团“夜衔枚”成功地进行了一次夜袭,魏、齐、楚联军全线崩溃,齐王田儋、魏宰相周福(周市)阵亡,楚将项它战败逃跑,齐将田荣收拾齐国残兵败将逃跑,魏王咎自焚身亡。
田荣逃到齐国的时候,已经易职了,拥立故齐王的皇族田假为新的齐王,于是,田荣只好逃到东阿(山东省阿城县东北阿城镇)。章邯大军包围东阿。在即将发动进攻的一刻,项梁军团到了,向章邯发动了猛烈攻击。章邯向西撤退到濮阳(河南濮阳市),为防止项梁军团的进攻,章邯开渠防水,将濮阳城置于四周被水环绕中。
历史总是在偶然中改变了发展轨迹。如果说,胡亥是用非正常思维任用的财税官员担任军事头领,那么以下就是采用了正常思维做的决策---偷偷地给躲在濮阳的章邯增了兵。出奇制胜,就在项梁还陶醉在胜利中的时候,补充完兵力的章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偷袭项梁得手,项梁战死。(4)
四、项梁之死对项羽的影响
项梁之死给项羽发展带来了危机。
首先,项羽失去了一位人生发展的导师。从下相教育,周边游历,到吴中历练,在项羽的身上,倾注了项梁所有的心血与才智。失去了导师的项羽该怎样发展?项羽要进行思索。
其次,项羽失去了心理依赖。叔侄相伴二十多年,相互依赖,心理已经有了相当的默契。失去了长者依赖的项羽能独立进行思考吗?有独立发展的心态吗?项羽要做心理上的调整。
再次,项羽要面对复杂政治环境。项梁之死意味着项羽的政治地位与军事地位从项氏主宰格局向非项氏主宰转变。项羽能承受这巨大的落差吗?项羽需要一定的政治智慧来应对复杂政治局面。
但同时项梁之死也为项羽成长发展带来了机遇。“天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饿其体腹,劳其筋骨。”项梁之死考量项羽的心胸、气度以及政治智慧,促使项羽经受住考验,走向成熟直至走向成功。
注释:
(1)见中华项氏网《楚国名将--项燕》。
(2)见杨永杰、唐成主编《项羽与虞姬》,宿迁市项羽研究会编,认为项燕有三子,长子项超,次子项梁,三子为项襄。
(3)参见《史记·淮阴侯列传》。
(4)参见《史记·秦本纪》与《项羽本纪》。
参考文献:
[1]孙武,孙子兵法[M].北京:中国画报出版社,2012
[2]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2
[3]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2
[4]司马光,资治通鉴[M].北京:中华书局,1956
作者简介:高国兴(1961-)男,辽宁建平人,宁波大红鹰学院经管院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应用经济学、文化学、历史学、中国古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