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交河故城旅游开发对亚尔果勒村民的影响

2014-11-11古丽拜克热·买明玛尔亚木·依不拉音木

黑龙江史志 2014年18期
关键词:旅游开发

古丽拜克热·买明+玛尔亚木·依不拉音木

[摘 要]交河故城是丝绸之路上保存较完整的生土建筑遗址,至今有2300多年的历史。这一座历史悠久、建筑风格独特的城址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8年当地政府加强了对古城的管理和展示工作,交河故城作为文物景区向国内外游客开放,多年来对给当地带来了可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通过利用文化遗产发展地方的旅游产业、提高周边居民的经济生活、增强公众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

[关键词]交河故城;旅游开发;亚尔果勒村民

交河故城

交河故城位于吐鲁番盆地西10公里的雅尔乃孜沟村。故城坐落在雅尔乃孜沟两条河之间的黄土台地上,台地平面略呈柳叶形,西北—东南走向,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台地南北长约1750米,东西最宽处300米,周长约4100米,总面积37.6万平方米,现存建筑总面积22万平方米(1)。交河丝绸之路上的名城,自两汉时期以来一直是古代西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汉书》西域传中对交河有详细记载:“车师前国,王治交河城,河水分流绕城下,故号交河。去长安八千五十里,户七百,口六千五十,胜兵八百六十五人”。交河故城是古代西域三十六国之一,车师前国的首都,公元450年,沮渠安周联合柔然攻破车师,车师前国覆灭,公元641年,唐朝在交河置安西都护府,回鹘高昌王国属下的交河州,到14世纪,交河毁于蒙古贵族叛乱的战火中,此后逐渐毁弃。在此过程中,交河故城凝聚不同时期的不同文化现象。现存的故城遗址在研究宗教学、历史学、古代建筑史、考古学等方面具有很重要的学术价值。

交河故城旅游开发

旅游业的基础是旅游资源。吐鲁番是旅游资源丰富、独特、类型多样在新疆旅游产品中的名片。交河故城是具有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构成了交河城的旅游吸引力,使其在吐鲁番地区旅游业中一直占首部地位的人文景点。1961年4月3日交河故城被评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到1978年对外旅游开发,由于遗产旅游的升温以及西部大开发的深入,交河故城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旅游开发项目为交河故城带来了客观的经济收入。据统计,1982年交河故城全年共接待游客0.19万人次,1985年游客量上升为0.49万人次,1990年达1.7万人次,1995年上升至9.77万人次,2000年游客接待量16.43万人次,2007年游客接待量迅速上升至47.47万人次(2)。

交河旅游对亚尔果勒村民的影响

随着来参观游客的增多,故城旅游项目的开发给亚尔果勒居民带来了新的经济收入。上世纪70年代后期,亚尔果勒居民在故城开始做生意。当时刚分家出来的三家居户在交河故城做生意,只卖在家里准备好的茶水和自家院子里种的葡萄、葡萄干和西瓜。因为当时村民的生活水平不高家里没有冰箱和冰柜之类的家用电器,所以她们把准备好的茶水,放在河谷里的凉水中散热,然后给游客们卖出去。最初到交河城做生意的是当地的三位家庭主妇。作者对这三位女士进行了访谈,在访谈中得知了她们到交河做生意的原因和旅游给她们生活带来的经济影响。特别是以服务和当地土产销售为主体的第二、第三产业,极大地改变了当地的传统农业为主的收获渠道。特别是当地特产品推售,即让当地居民认识了外面的世界,改变了人们对经济生产的传统思想。对此作者采访了数位从事交河故城商业的当地居民,从事商业活动的多为是女性。

第一受访者是雅尔果勒七小队居民,今年51岁的海米旦姐姐,她给我讲了当时她在交河故城做生意的原因。她结婚后,过了一段时间就开始单独生活,当初他们种的地也不多,三年左右开了磨坊,但她是个女人受不了这样的体力劳动,收入也不好,继续做不下去,然后决定要去交河卖茶。她每年5月份到9月份在交河卖茶,不交什么摊位费。当时的游客比以前较多,每天卖茶的收入80-90元左右,一杯茶两毛钱。她把那些茶杯到现在还存着。假如来了一旅游团她就卖20元左右的茶,个体游客来的时候也卖3-4元的茶。

第二位受访者是麦丽克汗姐姐,她在交河故城卖茶以外还卖西瓜、葡萄、葡萄干等水果。1987年到交河的桥和路被洪水冲断,路被冲断之前游客们的车可以进入到交河城内。在《吐鲁番的古代文明》这一本书里也描述了当时停在交河故城内的游客们的车(3)。到交河的路和桥被洪水冲断后,故城周边的几户居民开始在故城内提供毛驴车服务,并向游客收取服务费。1994年开始在交河故城进行加固保护工作,从此以后在故城内不允许毛驴车的进出。

交河故城南门入口处建纪念品商店,从此以后开始出售纪念品。参与交河故城旅游的人增多,主管部门把商店租给外来商家,开始收摊位费。外来商家专门卖纪念品,当地的旅游参与者卖茶、葡萄、葡萄干、西瓜等特产品。因旅游开发,从交河故城南边征地建停车场和商品区,14户地主各占一个商店,其他地主每年获得一定的补偿金。居民几年左右自己开店,以后把商铺租出去。现在纪念品生意的当地居民中只有克然汗姐姐一户人家在交河做生意,她租了一个商铺,她跟丈夫两人开店买纪念品。

交河故城的旅游项目开发后,雅尔果勒村村民参与旅游开发的模式上发生了变化,村民从最初的直接参与者和经营管理者逐渐成为空间资源的转让者,他们将参与交河故城旅游开发的优先权以及土地使用权作为一种可以转让的资源承包给外来的商户,逐渐成为坐收租金的中介者。

增加村民的经济收益

交河故城旅游项目中的最先参与者是亚尔果勒村民。因故城保护和旅游项目开发从遗址周边征地,修建停车场、商品区、公共厕所等服务区。除了地主以外,亚尔果勒村委会、七小队集体得到土地补偿金,还获得旅游经济收益。停车场和商品区的土地使用权属于地主和村委会共同所有。村委会党支部副书记说:

“交河故城停车场修好后,当年停车场的经济收入已超过了10万元多。到2003年,村委会把停车场以9.5万元出租给外来商户,其中5.5万元分给10多户家庭,4.5万元留给了七组。旅游商品区的14个商铺是七组的14户居民各占一个商铺。”

交河故城停车场和商铺出租后,亚尔果勒居民和外地来的商家共同分享了交河故城旅游收益。可见,交河故城旅游开发很明显的影响周围村民的经济生活。按照《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要求,满足文化遗产真实性、完整性、延续性的条件,对交河故城周边环境进行拆迁、整治工作,在此其间故城周边的现代建筑被拆除。如商铺、购物中心、交河故城陈列馆、售票室、接待室等等。停车场的商铺拆除后,有关部门把一年租费给居民,将交河故城游客服务中心建好后,居民从哪儿占一个商铺可以做做生意,也可以出租给外来商家。

提供就业岗位

从1978年开始,交河故城对外开放以后,故城的保护工作由当地居民担任。近二十多年以来,随着交河故城的加固保护工作进行的更为全面,从当地青年中选拔了文保员,他们主要负责交河城遗址的日常巡视工作。吐鲁番统一营销服务有限公司建立以后,当地的几位青年申请进入本公司,就这样,交河故城管理所,统一营销公司先后为当地居民提供工作岗位。交河故城的申遗工作开展后,因任务重、时间紧、缺工作人员的情况下,文物管理所又从村民中招了4位文保员和2位监控室操作人员。目前,交河故城文物管理所有20个职工,其中的13位聘用人员是当地居民中选拔。

为特产品提供市场。交河故城旅游商品区建好以后的2-3年左右当地居民自己开店,其他的居民把商铺出租后,购买耕地种植葡萄。在葡萄成熟期间,农民种西瓜有效利用了田地。新葡萄在旅游区的商铺上市之前,西瓜是游客们最喜欢吃的当地特产之一。十年前可以看得到当地居民和在交河开店的商人之间的买卖西瓜的景象,但现在交河旅游区所卖的西瓜是从吐鲁番市买回来的,当然这些西瓜也是从昌吉等地进入吐鲁番市场。因为吐鲁番地区水位的下降影响了当地人的日常生产生活。当地生产的有些土特产的产量下降,甚至当地人民从外地进口。

故城周边的村里已形成了种植葡萄为主的农业。交河故城游客接待量的增加,故城旅游区的新葡萄和葡萄干的零售量也随之增长,还有部分的居民种植红枣树,他们把红枣卖到交河旅游区,外来商家年底快回家的时候专门找去村民家买红枣寄给老家亲戚,这样就在交河故城旅游区增加了当地的特产品。

促进家庭收入的多样性

交河故城的维修工作开展以来,当地居民是保护工程的参与者和提供材料者之一。如;居民为修缮工程卖土坯、在故城西东河沟建防洪堤的时候,有一些家里有货车的居民从其它地方运来石头提供建筑材料。交河故城遗址维修工作的工程队和安装监控设备的技术人员各项工作开展以来一直租居民的房子,每年4月初到11月底住在村民家,离开工地的时候工程队把所有的建筑材料放在居民家,当然村民得到一年的租费和看管建筑材料费。这样亚尔果勒村几户人家把自己的房间租出。

随着居民家庭经济收入的增加,有效提高生活水平,尤其是交通工具上有了很大的变化,这方面的变化给居民带来日常生活上面的方便。以前每一户家都有毛驴车,毛驴车是居民生活上离不开的交通工具。目前家家户户都有机动交通工具。少部分的游客来参观交河城的时候坐出租车或公共汽车,但回去的时候交通不便,所以有些开私家车的居民把车停在到交河故城的桥头拉游客。这样可以赚钱,也对游客带来方便。暑假回家的在读初中生、高中生和大学生中的有些年轻人在外来商人的上铺上买各种纪念品,有的在景区当讲解员。当地居民按自己的特长来参与旅游行业发挥作用。

结语

交河故城旅游项目为亚尔果勒村民提供了参与旅游行业的一个平台。通过平台有效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提供就业岗位,提高居民的文化水平和自觉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虽然居民对故城旅游的参与模式上发生变化,但他们还是旅游开发中的受益者,旅游收入在整个家庭收入中一直占很重要的位置。国家对故城遗址不断进行科学保护和修复工程,周边居民对遗址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国家和民众共同保护遗产,对我国以后的文化遗产保护事业进行的更完善。

注释:

(1)中国国家文物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中国代表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局:《交河故城保护与研究》,新疆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1页。

(2)张铭心、徐婉玲:《文化遗产保护与区域社会发展研究---以吐鲁番地区故城遗址为例》,民族出版社,2012年9月第1版,第77、100、101页。

(3)王炳华编:《吐鲁番的古代文明》,新疆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84页。

猜你喜欢

旅游开发
红山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思考
浅谈赣南客家文化旅游资源
白沙古镇的民族文化旅游开发探讨
探析文物古迹保护与旅游开发
金华非遗旅游开发模式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探析
不同类型旅游景区管理模式的对比分析
庆阳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路径分析
武当山道教文化资源旅游开发研究
旅游开发对纳孔村布依族传统文化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