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被人遗忘的德化“官窑”
2014-11-11郑庆平梁少金
郑庆平+梁少金
[摘 要]德化作为中国历史上的瓷都,德化窑产陶瓷千百年前便已扬名海外,德化窑生产的瓷器在世界影响巨大,月记瓷器作为德化陶瓷史上的代表性瓷器,见证德化瓷史在明清和民国时期的辉煌。本文通过对月记瓷器实物的赏析,介绍了德化瓷器的发展历程。
[关键词]瓷器;德化;官窑
德化——作为中国三大古瓷都之一,从古至今白瓷雕塑作品一直被被大众追捧,宣传也是深入人心。当代德化许多各个级别的工艺美术大师们在雕塑并创新着各种瓷雕作品,对当下德化的经济起到了推波助澜的动力。
但是从收藏、研究德化陶瓷史方面讲,真正从历史远处走来传世的白瓷瓷塑作品有多少呢?更不用提明代何朝宗大师的国宝级瓷塑了。历史上遗留下来何朝宗款的就不多,还有谁能确定哪尊瓷塑真正出自“瓷圣”何朝宗之手呢?导致鉴定常有偏颇漏洞,加上当代艺人的作品也可以做的以假乱真,令好多收藏爱好者无所适从及其困惑,不知从何入手进行对德化陶瓷的收藏,也令研究者望而却步,这不能不说是对研究德化陶瓷史的一种伤害。
曾在泉州后城旅游古玩城做过调查,好多泉州人至今也不知道德化历史上还生产青花、粉彩、五彩和珐琅彩,更不用说其他地方的人了,这难道不令人感到痛心吗?其实,德化瓷业始于唐,烧造青瓷;宋元时期瓷业兴盛,以烧制青白瓷为主;从清代开始就大量生产青花瓷,由于历史及地缘关系,从景德镇传来的技艺,还兼烧粉彩、五彩及进口钴料烧制珐琅釉。这个时期就将德化瓷器推向全盛。可是德化瓷器,以往被笼罩在自身白瓷和景德镇官窑瓷器的阴影之下,却不被人民所重视,至今也是。反而在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澳大利亚、意大利、立陶宛、罗马尼亚、匈牙利、瑞典、葡萄牙、荷兰等国,都能窥见德化日用青花器、玩具瓷、宗教瓷等大量德化瓷,在欧美各国著名博物馆也都有大量德化窑瓷器藏器。
众所周知,德化窑产陶瓷千百年前便已扬名海外。那么,作为民窑代表的德化窑,是否也曾产瓷上供朝廷?2013年11月1—15日,故宫珍藏的“国宝文物”德化瓷首次回故里展出,吸引许多爱好者前往观赏,其中就有德化青花瓷。曾经举办的“2011中国瓷都·德化窑学术研讨会”,汇聚了国内外近百名专家学者参与。与会的专家们首次提出:“300年前,德化窑生产的瓷器在世界影响巨大,不仅‘民窑官用,而且称得上是‘世界官窑”。这一次由专家开创性的提法否定之前德化窑仅是“民窑”的说法。从德化陈金煌先生收藏的一块乾隆年间匾额“德化贡窑官”,更有力印证了德化白瓷曾大量上供给朝廷的事实。
该匾额长210厘米,宽73.5厘米,厚5厘米,上书“至诚如神赐进士翰林院典簿、原任永春直隶州同兼管德化贡窑官、福建分巡台湾兵备道、台湾监税御史加三级纪录七次蒋元枢乾隆四十一年岁在丙申冬月榖旦”等字样。据《安平志》载:“白磁出德化,元时上供。”这块清代乾隆四十一年的匾额,上面明确点出“德化贡窑官”这一职务,有力地印证了德化瓷曾大量上供给朝廷的事实。
当代郑金勤先生编著的《窑火映红的天空》中写道:“德化的历史不在纸上,知道它的只有瓷、只有窑”。所以研究德化的陶瓷史,只有历史遗留下来的实物。据目前社会沧海一粟的遗存——“月记”瓷,从不同时期的代表性瓷器进行一下梳理,拂去历史德化瓷器蒙上的灰尘,尽力探索月记瓷器的前世今生,从这个侧面去抛砖引玉,还原德化瓷器历史的本来面目,让德化古瓷都再放光彩。
一、明末-清初“月”记款瓷器
这是明末清初最流行的花篮小盘,直径16.5厘米。在当时的月记产品就做到精益求精,盘子釉水非常肥厚,画的花篮也是十分流畅率直,说明当时窑工绘画手法的熟练程度。
明末-清初德化月记缠枝莲盘,直径15厘米,这种纹饰的盘子同时期非常多,但是这只盘子青花淡雅,胎釉结合紧密,青花发色属于明末清初的德化本地产的金门青,质量比同时期的其他产品好,特别是盘边还镶一圈纹饰,这是其他同样盘子没有的。
明末—清初德化常见的志在书中、晨兴半注香、王羲之爱鹅、陶渊明赏菊、周茂功爱莲、李太白醉酒、米芾痴石等图案,我愚为这个盘子应该是米芾痴石纹饰,画中湿墨淡彩、淋漓舒爽的表现手法,特别与众不同的是盘边还有喜鹊登梅的图案,说明当时陶工费尽心思了。
二、清中期“月”记瓷器
这只笔筒高13厘米,直径10厘米(可惜窑裂),画中垂钓人物、奔鹿(禄)都是动态,青花墨分五色,胎体糯米状,细腻结实,符合康熙青花的特征。
清中期“月记”款青花盘、碗,胎体较厚实,青花清脆靓丽,螭龙纹饰碗跟凤穿牡丹盘。
清中期“月记”过墙四爪龙纹盘。在封建时代,能画龙纹饰的,至少是烧造给当时官员使用才行,这个过墙龙盘,可以证明当时月记窑就曾经烧造官府用瓷(据遗存过墙龙,德化青花背面没有画龙身,而景德镇背面有龙身图案)。
三、清晚期“月”记瓷器
嘉庆-道光时期的瓷器,德化青花工艺水平又达到了一个高峰,釉水肥厚,胎质很薄,几乎都是精品,只是目前发现的品种大多是以缠枝莲纹饰为主,品种比较单一。
四、民国时期“月”记瓷器
民国时期,战争频繁,国力衰竭,而这个日用茶盘做的却是十分精美,底款用浮雕印刻,甚是精美。
新中国成立之后,百废俱兴,瓷窑收归国有,“月”记款瓷器不再看到。
五、结语
以上所述证明了德化历史上生产的“月记”款瓷器,其质量及其上乘,至今仍被人民称为德化“官窑”。由于历史德化生产主要是民用瓷器,人民对此判断偏颇,文字记载也是较少。根据(徐曼亚之《瓷史》语)对月记窑的瓷器中就有记载:“洞上之月记窑,亦为德化负有盛名之瓷窑。”。是清代德化陶瓷中的翘楚,代表了德化瓷艺术的最高水平,堪称德化瓷器的“官窑”。
据了解,如今还能烧制瓷器的龙窑,唯留三班镇蔡径村的月记窑。400多年来窑火不熄,曾经在这个龙窑里,哺育了一件又一件美丽的盘、瓶、炉、壶、罐。延续着生生不息的德化传统的瓷史,成为目前德化保存完好、最为久远的龙窑,是德化古龙窑中的活化石。
本文旨在抛砖引玉,是德化瓷器历史的一个小小缩影,希望由此去见证德化瓷史曾经的辉煌,启发我们不仅仅要发展,而且更要去传承德化瓷器曾经的陶瓷艺术,纵深探究中国的陶瓷史,从而在国际上树立炎黄子孙的聪明智慧形象。
主要参考文献:
《德化窑》福建省博物馆文物出版社1990
《德化瓷史与德化窑》华星出版社徐本章叶文程1993
《德化名窑青瓷》文物出版社出版陈建中1999
《德化瓷》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陈建中陈冬珑2007
《窑火映红的天空》福建美术出版社出版郑金勤2007
[摘 要]德化作为中国历史上的瓷都,德化窑产陶瓷千百年前便已扬名海外,德化窑生产的瓷器在世界影响巨大,月记瓷器作为德化陶瓷史上的代表性瓷器,见证德化瓷史在明清和民国时期的辉煌。本文通过对月记瓷器实物的赏析,介绍了德化瓷器的发展历程。
[关键词]瓷器;德化;官窑
德化——作为中国三大古瓷都之一,从古至今白瓷雕塑作品一直被被大众追捧,宣传也是深入人心。当代德化许多各个级别的工艺美术大师们在雕塑并创新着各种瓷雕作品,对当下德化的经济起到了推波助澜的动力。
但是从收藏、研究德化陶瓷史方面讲,真正从历史远处走来传世的白瓷瓷塑作品有多少呢?更不用提明代何朝宗大师的国宝级瓷塑了。历史上遗留下来何朝宗款的就不多,还有谁能确定哪尊瓷塑真正出自“瓷圣”何朝宗之手呢?导致鉴定常有偏颇漏洞,加上当代艺人的作品也可以做的以假乱真,令好多收藏爱好者无所适从及其困惑,不知从何入手进行对德化陶瓷的收藏,也令研究者望而却步,这不能不说是对研究德化陶瓷史的一种伤害。
曾在泉州后城旅游古玩城做过调查,好多泉州人至今也不知道德化历史上还生产青花、粉彩、五彩和珐琅彩,更不用说其他地方的人了,这难道不令人感到痛心吗?其实,德化瓷业始于唐,烧造青瓷;宋元时期瓷业兴盛,以烧制青白瓷为主;从清代开始就大量生产青花瓷,由于历史及地缘关系,从景德镇传来的技艺,还兼烧粉彩、五彩及进口钴料烧制珐琅釉。这个时期就将德化瓷器推向全盛。可是德化瓷器,以往被笼罩在自身白瓷和景德镇官窑瓷器的阴影之下,却不被人民所重视,至今也是。反而在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澳大利亚、意大利、立陶宛、罗马尼亚、匈牙利、瑞典、葡萄牙、荷兰等国,都能窥见德化日用青花器、玩具瓷、宗教瓷等大量德化瓷,在欧美各国著名博物馆也都有大量德化窑瓷器藏器。
众所周知,德化窑产陶瓷千百年前便已扬名海外。那么,作为民窑代表的德化窑,是否也曾产瓷上供朝廷?2013年11月1—15日,故宫珍藏的“国宝文物”德化瓷首次回故里展出,吸引许多爱好者前往观赏,其中就有德化青花瓷。曾经举办的“2011中国瓷都·德化窑学术研讨会”,汇聚了国内外近百名专家学者参与。与会的专家们首次提出:“300年前,德化窑生产的瓷器在世界影响巨大,不仅‘民窑官用,而且称得上是‘世界官窑”。这一次由专家开创性的提法否定之前德化窑仅是“民窑”的说法。从德化陈金煌先生收藏的一块乾隆年间匾额“德化贡窑官”,更有力印证了德化白瓷曾大量上供给朝廷的事实。
该匾额长210厘米,宽73.5厘米,厚5厘米,上书“至诚如神赐进士翰林院典簿、原任永春直隶州同兼管德化贡窑官、福建分巡台湾兵备道、台湾监税御史加三级纪录七次蒋元枢乾隆四十一年岁在丙申冬月榖旦”等字样。据《安平志》载:“白磁出德化,元时上供。”这块清代乾隆四十一年的匾额,上面明确点出“德化贡窑官”这一职务,有力地印证了德化瓷曾大量上供给朝廷的事实。
当代郑金勤先生编著的《窑火映红的天空》中写道:“德化的历史不在纸上,知道它的只有瓷、只有窑”。所以研究德化的陶瓷史,只有历史遗留下来的实物。据目前社会沧海一粟的遗存——“月记”瓷,从不同时期的代表性瓷器进行一下梳理,拂去历史德化瓷器蒙上的灰尘,尽力探索月记瓷器的前世今生,从这个侧面去抛砖引玉,还原德化瓷器历史的本来面目,让德化古瓷都再放光彩。
一、明末-清初“月”记款瓷器
这是明末清初最流行的花篮小盘,直径16.5厘米。在当时的月记产品就做到精益求精,盘子釉水非常肥厚,画的花篮也是十分流畅率直,说明当时窑工绘画手法的熟练程度。
明末-清初德化月记缠枝莲盘,直径15厘米,这种纹饰的盘子同时期非常多,但是这只盘子青花淡雅,胎釉结合紧密,青花发色属于明末清初的德化本地产的金门青,质量比同时期的其他产品好,特别是盘边还镶一圈纹饰,这是其他同样盘子没有的。
明末—清初德化常见的志在书中、晨兴半注香、王羲之爱鹅、陶渊明赏菊、周茂功爱莲、李太白醉酒、米芾痴石等图案,我愚为这个盘子应该是米芾痴石纹饰,画中湿墨淡彩、淋漓舒爽的表现手法,特别与众不同的是盘边还有喜鹊登梅的图案,说明当时陶工费尽心思了。
二、清中期“月”记瓷器
这只笔筒高13厘米,直径10厘米(可惜窑裂),画中垂钓人物、奔鹿(禄)都是动态,青花墨分五色,胎体糯米状,细腻结实,符合康熙青花的特征。
清中期“月记”款青花盘、碗,胎体较厚实,青花清脆靓丽,螭龙纹饰碗跟凤穿牡丹盘。
清中期“月记”过墙四爪龙纹盘。在封建时代,能画龙纹饰的,至少是烧造给当时官员使用才行,这个过墙龙盘,可以证明当时月记窑就曾经烧造官府用瓷(据遗存过墙龙,德化青花背面没有画龙身,而景德镇背面有龙身图案)。
三、清晚期“月”记瓷器
嘉庆-道光时期的瓷器,德化青花工艺水平又达到了一个高峰,釉水肥厚,胎质很薄,几乎都是精品,只是目前发现的品种大多是以缠枝莲纹饰为主,品种比较单一。
四、民国时期“月”记瓷器
民国时期,战争频繁,国力衰竭,而这个日用茶盘做的却是十分精美,底款用浮雕印刻,甚是精美。
新中国成立之后,百废俱兴,瓷窑收归国有,“月”记款瓷器不再看到。
五、结语
以上所述证明了德化历史上生产的“月记”款瓷器,其质量及其上乘,至今仍被人民称为德化“官窑”。由于历史德化生产主要是民用瓷器,人民对此判断偏颇,文字记载也是较少。根据(徐曼亚之《瓷史》语)对月记窑的瓷器中就有记载:“洞上之月记窑,亦为德化负有盛名之瓷窑。”。是清代德化陶瓷中的翘楚,代表了德化瓷艺术的最高水平,堪称德化瓷器的“官窑”。
据了解,如今还能烧制瓷器的龙窑,唯留三班镇蔡径村的月记窑。400多年来窑火不熄,曾经在这个龙窑里,哺育了一件又一件美丽的盘、瓶、炉、壶、罐。延续着生生不息的德化传统的瓷史,成为目前德化保存完好、最为久远的龙窑,是德化古龙窑中的活化石。
本文旨在抛砖引玉,是德化瓷器历史的一个小小缩影,希望由此去见证德化瓷史曾经的辉煌,启发我们不仅仅要发展,而且更要去传承德化瓷器曾经的陶瓷艺术,纵深探究中国的陶瓷史,从而在国际上树立炎黄子孙的聪明智慧形象。
主要参考文献:
《德化窑》福建省博物馆文物出版社1990
《德化瓷史与德化窑》华星出版社徐本章叶文程1993
《德化名窑青瓷》文物出版社出版陈建中1999
《德化瓷》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陈建中陈冬珑2007
《窑火映红的天空》福建美术出版社出版郑金勤2007
[摘 要]德化作为中国历史上的瓷都,德化窑产陶瓷千百年前便已扬名海外,德化窑生产的瓷器在世界影响巨大,月记瓷器作为德化陶瓷史上的代表性瓷器,见证德化瓷史在明清和民国时期的辉煌。本文通过对月记瓷器实物的赏析,介绍了德化瓷器的发展历程。
[关键词]瓷器;德化;官窑
德化——作为中国三大古瓷都之一,从古至今白瓷雕塑作品一直被被大众追捧,宣传也是深入人心。当代德化许多各个级别的工艺美术大师们在雕塑并创新着各种瓷雕作品,对当下德化的经济起到了推波助澜的动力。
但是从收藏、研究德化陶瓷史方面讲,真正从历史远处走来传世的白瓷瓷塑作品有多少呢?更不用提明代何朝宗大师的国宝级瓷塑了。历史上遗留下来何朝宗款的就不多,还有谁能确定哪尊瓷塑真正出自“瓷圣”何朝宗之手呢?导致鉴定常有偏颇漏洞,加上当代艺人的作品也可以做的以假乱真,令好多收藏爱好者无所适从及其困惑,不知从何入手进行对德化陶瓷的收藏,也令研究者望而却步,这不能不说是对研究德化陶瓷史的一种伤害。
曾在泉州后城旅游古玩城做过调查,好多泉州人至今也不知道德化历史上还生产青花、粉彩、五彩和珐琅彩,更不用说其他地方的人了,这难道不令人感到痛心吗?其实,德化瓷业始于唐,烧造青瓷;宋元时期瓷业兴盛,以烧制青白瓷为主;从清代开始就大量生产青花瓷,由于历史及地缘关系,从景德镇传来的技艺,还兼烧粉彩、五彩及进口钴料烧制珐琅釉。这个时期就将德化瓷器推向全盛。可是德化瓷器,以往被笼罩在自身白瓷和景德镇官窑瓷器的阴影之下,却不被人民所重视,至今也是。反而在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澳大利亚、意大利、立陶宛、罗马尼亚、匈牙利、瑞典、葡萄牙、荷兰等国,都能窥见德化日用青花器、玩具瓷、宗教瓷等大量德化瓷,在欧美各国著名博物馆也都有大量德化窑瓷器藏器。
众所周知,德化窑产陶瓷千百年前便已扬名海外。那么,作为民窑代表的德化窑,是否也曾产瓷上供朝廷?2013年11月1—15日,故宫珍藏的“国宝文物”德化瓷首次回故里展出,吸引许多爱好者前往观赏,其中就有德化青花瓷。曾经举办的“2011中国瓷都·德化窑学术研讨会”,汇聚了国内外近百名专家学者参与。与会的专家们首次提出:“300年前,德化窑生产的瓷器在世界影响巨大,不仅‘民窑官用,而且称得上是‘世界官窑”。这一次由专家开创性的提法否定之前德化窑仅是“民窑”的说法。从德化陈金煌先生收藏的一块乾隆年间匾额“德化贡窑官”,更有力印证了德化白瓷曾大量上供给朝廷的事实。
该匾额长210厘米,宽73.5厘米,厚5厘米,上书“至诚如神赐进士翰林院典簿、原任永春直隶州同兼管德化贡窑官、福建分巡台湾兵备道、台湾监税御史加三级纪录七次蒋元枢乾隆四十一年岁在丙申冬月榖旦”等字样。据《安平志》载:“白磁出德化,元时上供。”这块清代乾隆四十一年的匾额,上面明确点出“德化贡窑官”这一职务,有力地印证了德化瓷曾大量上供给朝廷的事实。
当代郑金勤先生编著的《窑火映红的天空》中写道:“德化的历史不在纸上,知道它的只有瓷、只有窑”。所以研究德化的陶瓷史,只有历史遗留下来的实物。据目前社会沧海一粟的遗存——“月记”瓷,从不同时期的代表性瓷器进行一下梳理,拂去历史德化瓷器蒙上的灰尘,尽力探索月记瓷器的前世今生,从这个侧面去抛砖引玉,还原德化瓷器历史的本来面目,让德化古瓷都再放光彩。
一、明末-清初“月”记款瓷器
这是明末清初最流行的花篮小盘,直径16.5厘米。在当时的月记产品就做到精益求精,盘子釉水非常肥厚,画的花篮也是十分流畅率直,说明当时窑工绘画手法的熟练程度。
明末-清初德化月记缠枝莲盘,直径15厘米,这种纹饰的盘子同时期非常多,但是这只盘子青花淡雅,胎釉结合紧密,青花发色属于明末清初的德化本地产的金门青,质量比同时期的其他产品好,特别是盘边还镶一圈纹饰,这是其他同样盘子没有的。
明末—清初德化常见的志在书中、晨兴半注香、王羲之爱鹅、陶渊明赏菊、周茂功爱莲、李太白醉酒、米芾痴石等图案,我愚为这个盘子应该是米芾痴石纹饰,画中湿墨淡彩、淋漓舒爽的表现手法,特别与众不同的是盘边还有喜鹊登梅的图案,说明当时陶工费尽心思了。
二、清中期“月”记瓷器
这只笔筒高13厘米,直径10厘米(可惜窑裂),画中垂钓人物、奔鹿(禄)都是动态,青花墨分五色,胎体糯米状,细腻结实,符合康熙青花的特征。
清中期“月记”款青花盘、碗,胎体较厚实,青花清脆靓丽,螭龙纹饰碗跟凤穿牡丹盘。
清中期“月记”过墙四爪龙纹盘。在封建时代,能画龙纹饰的,至少是烧造给当时官员使用才行,这个过墙龙盘,可以证明当时月记窑就曾经烧造官府用瓷(据遗存过墙龙,德化青花背面没有画龙身,而景德镇背面有龙身图案)。
三、清晚期“月”记瓷器
嘉庆-道光时期的瓷器,德化青花工艺水平又达到了一个高峰,釉水肥厚,胎质很薄,几乎都是精品,只是目前发现的品种大多是以缠枝莲纹饰为主,品种比较单一。
四、民国时期“月”记瓷器
民国时期,战争频繁,国力衰竭,而这个日用茶盘做的却是十分精美,底款用浮雕印刻,甚是精美。
新中国成立之后,百废俱兴,瓷窑收归国有,“月”记款瓷器不再看到。
五、结语
以上所述证明了德化历史上生产的“月记”款瓷器,其质量及其上乘,至今仍被人民称为德化“官窑”。由于历史德化生产主要是民用瓷器,人民对此判断偏颇,文字记载也是较少。根据(徐曼亚之《瓷史》语)对月记窑的瓷器中就有记载:“洞上之月记窑,亦为德化负有盛名之瓷窑。”。是清代德化陶瓷中的翘楚,代表了德化瓷艺术的最高水平,堪称德化瓷器的“官窑”。
据了解,如今还能烧制瓷器的龙窑,唯留三班镇蔡径村的月记窑。400多年来窑火不熄,曾经在这个龙窑里,哺育了一件又一件美丽的盘、瓶、炉、壶、罐。延续着生生不息的德化传统的瓷史,成为目前德化保存完好、最为久远的龙窑,是德化古龙窑中的活化石。
本文旨在抛砖引玉,是德化瓷器历史的一个小小缩影,希望由此去见证德化瓷史曾经的辉煌,启发我们不仅仅要发展,而且更要去传承德化瓷器曾经的陶瓷艺术,纵深探究中国的陶瓷史,从而在国际上树立炎黄子孙的聪明智慧形象。
主要参考文献:
《德化窑》福建省博物馆文物出版社1990
《德化瓷史与德化窑》华星出版社徐本章叶文程1993
《德化名窑青瓷》文物出版社出版陈建中1999
《德化瓷》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陈建中陈冬珑2007
《窑火映红的天空》福建美术出版社出版郑金勤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