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编好地方志书

2014-11-11柳成栋

黑龙江史志 2014年18期
关键词:县志志书实事求是

柳成栋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是人类实践和认识的发展规律,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规律,无疑他也应该成为地方志工作的指导思想。

但是,在三十几年的修志实践过程中,还有些思想不够解放,该记入地方志中的内容没有记入。口口声声喊存真求实、秉笔直书,事实上并没有完全做到这一点,左的思想束缚还很严重,尤其一些政策失误,决策错误所带来的危害和影响还遮遮掩掩,或为亲者讳、为尊者讳而语焉不详,以致根本不记。诸如三年自然灾害征过头粮,致使人员非正常死亡,以及饿死人的问题,是比较普遍存在的现象,黑龙江全省已出版67部县志(包括县级市)中,仅有饶河、依安两部县志,对其进行了记述。仅占全部县志的3%。

《某县志·大事记》在1960年12月6日条中记述:“由于严重自然灾害和工作中‘五风造成粮食紧缺,县、公社成立推广代食品领导小组。至年末,粮食“高征购”,部分社队没粮吃。翌年1月~3月,富饶公社兴隆管理区18%的人患浮肿、干瘦病,死亡30人。全公社9个生产大队死亡113人,其中与缺粮有关非正常死亡42人。”

《某县志》在记述八五九农场时期(1960年之灾荒与饥馑一节时写道:

“本年虽春季稍涝,但无大自然灾害。因共产风与浮夸风波及,粮食产量受到影响,但全场仍收粮1784万斤。如提早设法度荒,采野菜,采草籽等,不至于出现问题。由于当时国家未有引起重视,直到九月份,中央粮食工作会议,才将粮食紧急情况通知全国。因措手不及,当时应急办法,便是压缩粮食定量。自九月开始,职工由月36斤、30斤,分别压缩到29.26斤,家属压缩到24斤、22斤。至十二月份,职工定量压缩到24斤,家属压缩到18斤。同时农场无小麦玉米粮谷供应,80%是豆饼面。严冬腊月,人们吃不饱,只得上山剥榆树皮,拨开深雪,搂取椴树叶煮食。有的生产队,用石灰泡玉米壳,使之成粉煮食,有的则炒谷瘪子、豆秸、荞麦秸,磨粉煮食。最严重者为畜牧场,粮食严重不足,开始推行多掺水的所谓‘增量法充分,职工及家属60%发生浮肿。身体强壮,饭量大者,尤其严重。有人在山场采伐,收工时,竟死于道途之上。体弱者由于营养严重不足,患一点小病,三两日便奄奄死去。更因管理伙食人员亦有克扣职工粮食现象,职工摄取热量少中益少,许多人处于无以自持之境地。畜牧场一队职工于东海已67岁,由于营养缺乏,生产队长即以其怠工扣发应得之口粮,被迫拖着病躯用小爬犁到田野收弄荞麦秸,用刀剁碎炒之,然后用磨磨粉煮食,未及六天即饿毙于炕上。本年冬全场因饥寒冻馁而死者达300余人。以六分场为最严重,其次为畜牧场,其他分场次之。”

《某县志》,尽管对于三年自然灾害因饥寒冻馁所造成的危害和人员死亡的记述的比较全面系统,但据饶河县志主编姚中先生口述,因饥寒冻馁而死者绝非300余人,实际多达八九百人。仅劳改犯饿死的就有600余人。冬季无法埋尸体就堆在场垣上。姚先生讲这300余人还是他出于史家的良心冒着斗胆记入志书当中的。

笔者曾参加《某县志》的编纂,但对于三年自然灾害中巴彦县在征购粮工作中少数干部强迫命令违法乱纪,致使8人非正常死亡的历史事件就未能记入志书当中。1962年2月20日的档案中保存当年《中共某县委关于在征购粮工作中少数干部强迫命令违法乱纪检查情况的报告》,原文是这样记录的:

“全县24个公社,294个大队、1417个生产队,在18个公社,55个大队、102个生产队发现有158名干部强迫命令、违法乱纪。其中,县干部有县联社主任1名、一般干部3名,公社干部有书记5名,社长7名,一般干部49名,大队干部56名,小队干部37名。在这些人员中,党员127名,团员8名,非党干部23名。共体罚社员522名(地富成份的171名),其中被打的社员95名,被绑的29名,被吊的25名、被推、薅、扯、低头、折腰罚站等116名,受车轮战的175名,被翻箱倒柜的387户。全县违法乱纪比较严重的是山后、天增、长春三个公社,违法乱纪的干部92名,占全县违法乱纪干部数的58.2。其中,书记4名、社长3名。体罚社员314名,占受体罚社员的60%。全县收了社员园田地、镐头荒的粮食1 483 580斤,占园田地、镐头荒产量的7%。收回社员应分的口粮10 181 000斤,动用农村职工口粮1 683 000斤,动用种子400万斤,马料12 028 000斤。严重的是由于少数干部违法乱纪行为,致使社员自杀14人,其中死亡8人(上吊自杀死亡8人,投井自杀未遂的1人)。”

对于上述这段历史事实我却没有勇气记入县志当中。之所以未能记入县志当中,原因是怕给共产党“抹黑”,给社会主义“丢脸”。

关于三年自然灾害中国人口死亡问题,《20世纪中国史纲》记载,中国大陆因缺粮食死亡了3860万人。上海交通大学历史系曹树基曾以1050种地方志中关于人口的统计数字为基础,在其《1959—1961年中国的人口死亡及其原因》一文中认为21个省的“非正常死亡人口”为3245.7万人。(原文载《中国人口科学》2005年第一期)据2010年统计全国地级单位333个,县级单位2856个,合计3189个,而应用的志书只占全部志书的三分之一,试想,所有志书若都能完整地记述死亡人数,这个数字则可想而知了。

地方志是一方之信史,举凡一方之大事要事皆应记述其中。然而有的大事要事却因某种政治原因而未能记述。如在1945年8月东北光复之际,苏军进入抚远县城与日本人对敌时,据说有个苏军小头目被日本便衣给打死了,于是便拿中国人出气。据张基太老人口述,“当时全抚远县城总共不到八百人口,被毛子兵打死的就有三百七十多人,全部是十七八岁以上到四十五岁的成年男子,全城差不多家家户户都摊上了,一时鬼哭狼嚎,大多是被驱赶到一起,用冲锋枪扫射打死的。”(姚中《饶河县百年拾记》卷八《赫哲族纪事》第十六章《伊里嘎的沉思》,载自该书451-452页。华文出版社2010年11月第一版)。这样重大的骇人听闻的史实却囿于“中苏友好”,苏军帮助我们出兵解放东北而未能记入《某县志》当中。

关于实事求是,毛泽东在《论实事求是》一文中明确指出:“实事求是,就是要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的指导下,一切从客观的真实情况出发,研究和认识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根据和向导。”毛泽东进一步指出:“实事求是,就是要客观地、全面地、本质地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也指出“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过去我们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胜利,是靠实事求是;现在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靠实事求是。不但中央、省委、地委、县委、公社党委,就是一个工厂、一个机关、一个学校、一个商店、一个生产队,也都要实事求是,都要解放思想,开动脑筋想问题、办事情。”(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43页)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实事求是,才能存真求实;要实事求是,存真求实,必须解放思想。

在首轮修志过程中,由于思想不够解放,对于该记入志书中的好多内容未能记入志书中。如对满族、赫哲族等北方少数民族现在仍然信奉的萨满教,边疆县的好多志书记载得就过于简略,有的根本没记,原因是认为它是一种迷信活动。再如距离抚远县东城北10公里的黑龙江南岸的城子山附近的黑龙江畔有一座闻名遐迩的白四爷庙。这是黑龙江畔山洞前为纪念仗侠行义,扶困济贫的白四爷而修建的一座集道教、佛教、萨满教于一身的一座庙宇。解放前航行路过城子山脚下黑龙江江面的中、俄船只,无论大小,是客船还是货船,都要鸣笛致意,焚香、送匾挂红,以求行船平安。每年渔期渔民们都要去“白四爷”庙焚香上供,以图吉利。外地来的游人和善男信女们纷纷也经常前来烧香祭祀。土改斗争时,白四爷庙虽然被群众拆毁,但遗址前、山洞内,依然香火不断。抚远县政府因势利导,顺应民意,1998年由县政府出面组织当地居民集资,依靠群众集资重建了“白四爷”庙,不仅是发展旅游事业的需要,更是保留独特的民俗,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需要。但是个别因领导认为这是迷信,不应记入地方志当中,强行在县志的附录中将这段部分内容删除。

2006年《地方志工作条例》明确规定:“编纂地方志应当做到存真求实”。2010年6月《地方志书质量规定》提出志书质量的总体要求中除了提出地方志书要“观点正确,体例严谨,内容全面,特色鲜明”以外,更提出要“记述准确,资料翔实……”同时进一步指出内容要完整,资料要真实准确,全面系统。对于这些,在二轮修志工作中,我们更应该进一步加深理解。中国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35个年头,并取得了举世闻名的成绩。但是改革深层次的矛盾依然存在。正如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所指出的那样:全党同志“必须清醒看到,我们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不足,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依然薄弱,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较多,深化改革开放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社会治安、执法司法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一些干部领导科学发展能力不强,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少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突出,奢侈浪费现象严重;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进一步认真加以解决”。这些,都需要我们在新编地方志工作中加以客观地、准确地、实事求是地加以记述。否则,就难以使我们编纂的志书成为一方之信史,更难以实现修志工作存真求实、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

猜你喜欢

县志志书实事求是
坚持实事求是与党性原则的统一
县志里的乡贤
实事求是
情系志书藏古今
志书图片的放置原则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原因及对策
略议年鉴资料在第二轮贵州省《科学技术志》中的重要作用
缠访者入县志
县志
第二轮志书编纂应避免年鉴化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