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语文课堂与生活有效链接

2014-11-11江海燕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4年10期
关键词:体验生活史铁生文本

生活化是语文新课程建设的重要价值取向,建立语文课堂和生活的有效链接,是当前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那么,语文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如何实现课堂教学和生活的有效链接呢?笔者认为,建立语文课堂和生活的有效链接,应该体现在以下几个层面。

一、主体层面

衡量一节课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是否在课堂中得到充分而深入的体现。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和体验生活,就应该努力把自己的学识和人格魅力建立在贴近生活、体验生活的基础上。对生活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善于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体验生活。并善于将自己在生活的点滴观察和感受转化为课堂教学资源。比如《老王》这样一篇生活感很强反映底层人民光芒的课,如果教师对那种特殊环境下的底层生活都缺乏自己的感受和理解,那么他又如何能引导学生来理解体会呢?不仅如此,教师更要走进学生的世界,了解学生的生活状态和生活感受,以及兴趣爱好、思想状况、个性特征等,因人制宜,因材施教。比如和学生一起聊天,一起运动,一起劳动,一起吃饭,一起逛书店,拉近教师和学生的距离,从多渠道获得和学生相关的信息。

二、设计层面

教学设计是教师根据特定的文本预先对课堂进行构思、布局并写好教案的行为。它是课堂教学赖以展开的底本。教学设计非常合理,能体现生活化的原则,那么课堂教学几乎可以说就成功了一半。

首先,教师要充分挖掘文本的生活内涵,将现实生活和文本内容进行比较与联系。比如《十八岁和其他》一课,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首先着眼于引导学生将文本体现的生活与现实生活进行对接,将作者的生活体验与学生在现实生活的体验进行对接,在比较中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其差异以及产生差异的原因。其次,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充分设置某种生活情境来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文本,比如学生喜欢辩论,则可以就文本内容设置一个具有可辩性的话题,让学生就此展开论辩。再比如要让学生理解《我与地坛》中史铁生的彷徨苦闷和勇敢坚强,可以让教师转换角色为史铁生,学生转换角色为记者,就他们关心的问题来进行访谈辩论,从现实生活中史铁生面临的问题入手,让学生不断地在体验中慢慢走进史铁生的内心情感世界,从而明白一个人可以有虽不健全但健康的身体、有健康的心,幸福是自己给自己的。

三、对话层面

对话是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也是一种创造性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是师生平等生命的互动。

首先,教师要着力营造和谐的对话氛围,把课堂看作是生活的一个时段,把热爱、微笑、激励、宽容送给学生,用自己的情感激励学生的情感,将知识的学习、情感的体验回归到具体的生活情境之中。教师还要善于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通过生动而又贴近实际生活的情景,激起学生对语言文学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培养了审美情趣,陶冶主体情操。此外,教师在对话中应充分鼓动学生来讲述生活。讲述自己在生活中的种种发现和收获、苦恼与失落、理想与抱负、情感与体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情感在欢乐中激扬,关系在融洽中提升,真诚、坦率、信任,良好的课堂人际关系也会因此而得到巩固,课堂也将因此由“死”变“活”,由“静”变“动”,由“教”变“学”。

四、评价层面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评价应强调评价对象的全面性和系统性,重视“形成性评价”和“自我评价”,使评价更好地发挥其“教育、激励和改善”的功能,以促进学生发展。课堂教学评价是评价体系的重要环节,实施课堂教学评价也应该建立与生活的有效链接。

首先,教师要着力于采用评价手段,鼓励学生树立生活目标,以乐观的心态迎接生活追求目标,正视困难和挫折,正确认识和评价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培养自己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品质,使学生明白学习和成长的场所不仅仅是课堂和学校,更是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以促进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养成其良好的生活习惯。

其次,教师应采用评价手段,鼓励学生在体验生活中提升生活品位,明辩生活的是非得失,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趣味,使自己成为一个有修养的人,一个生活品位高雅的人,而不是一个满足于低俗趣味的人。教师在课堂教学评价中,肯定其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积极因素,以建立学生提升自己的内在机制。

再次,教师应采用评价手段,指点学生提升精神和完善信仰。教育教学的最高目标是完善学生的精神世界,让学生有自己的信仰并建立为之努力进取的动力机制。苏霍姆林斯基说:“尽可能深入地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这是校长和教师的首条金科玉律。”所以,在课堂教学评价中,要从学生的生活和心灵出发,让学生认识到精神世界、精神生活中的真正自我,努力挖掘学生语言和行为中“真”、“善”和“美”的因子,以次激励学生向更高的生命境界前进。

江海燕,教师,现居江苏海安。

猜你喜欢

体验生活史铁生文本
成长
立正!新兵们
去找史铁生
关于史铁生
白色的鸟 蓝色的湖——写给史铁生的信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生活中的“万”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史铁生:心魂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