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古诗文默写有效性的思考

2014-11-11谢英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4年10期
关键词:国宝古诗文语感

许多中学生苦于学习古诗文,烦于背诵古诗文,更是厌于默写古诗文。在这样的学习状态下,古诗文默写虽然一遍又一遍的进行着,但是只能是事倍功半。

针对这一现状,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从“动之以情”、“辅之以法”两方面入手,最终实现了提高古诗文教学中默写的有效性。

一、古诗文默写需要动之以情

当今时代的学生们对于古诗文的学习,感兴趣者少。笔者认为,要学好古诗文,提高古诗文默写的有效性,就要首先亲近古诗文,理解古诗文学习的意义,进而激发出古诗文学习的热情。那么,如何动之以情呢?

(一)提升认识 亲近古代诗文

笔者在初一新学期教授古诗文的第一节课时总是会先给学生们讲一讲学习古诗文的意义与重要性,并会适时举出一些事例来明证之。比如,有一次我问学生们:“大家知道季羡林先生吗?”这时就有人回应道:“老师我知道,他是国宝!”我笑着追问他:“那为什么称他为国宝呢?”“呃……这个我就不知道了。”学生略带歉意的微笑答道。我就趁热打铁地说道:“同学们,季羡林先生之所以被称为国宝,是因为他博学多才,精通八国语言,而且他从小就背诵了大量的古诗词,为他日后成为国际著名的东方学大师奠定了良好扎实的基础。他在《病榻杂记》中曾自谦的说过这样一段话‘我对哪一部古典,哪一个作家都没有下过死工夫,因为我从来没想成为一个国学家。除了尚能背诵几百首诗词和几十篇古文外……,你们觉得古诗文学习重要吗?”听得津津有味的学生们眼中放射着异彩,从他们闪亮的眸子里,我读出了“重要”二字。

(二)丰富形式 激发学习热情

笔者依据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采取多样化的教育和默写古诗文方式,以期在满足他们求知欲、好奇心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古诗文默写的有效性。如,为了激发他们学习古诗文的热情,我找来了杨建华老师的《古诗新唱》教学CD,其中大多是课文里涉及到的古诗词,如陶渊明的《饮酒》、李商隐的《无题》等,在这耳目一新的学唱教学中,人人都跃跃欲试,还要比一比谁唱得好,结果在这样愉快的氛围中自然而然地就将全诗内容牢牢地记住了。

默写时,我也会想一些不同的形式来提升他们向上的动力。如,我会随机抽2至3位学生到黑板上默写,其余同学则反过去坐着默。如果是主动举手要求到黑板上默并且是满分的话会得到表扬和奖励。

二、古诗文默写还需要辅之以法

笔者针对古诗文默写中出现的错字、别字、漏写等问题,在以下几方面分别加以重视,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方法辅导,以期提升默写的有效性。

(一)加强朗读 培养语感

古诗文默写中,学生们时常会遇到一个现象,那就是忽然忘记了所背的内容,或者说看着已经给出的某一句诗句,怎么也想不出上一句抑或是下一句。这里就涉及到一个语感的问题,而朗读正是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平日的教学中我十分重视朗读训练。

例如在教授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雪》时,我先让学生自由放声朗读全诗,然后自荐朗读展示,接着再播放了名家的朗读录音,让学生们找一找、说一说自身的不足与差距,并接着再自我练习朗诵。请一生展示一下练习效果,并另找一人与之比一比。在一遍一遍的朗读中,在一天一天的积累中,学生们的语感就渐渐培养起来了。

(二)端正态度 规范书写

批改默写时,我们时常会发现学生们态度不端正,书写字迹潦草。为了尽量避免这种错误的发生,我在新教授一首古诗,或者一篇古文时,会要求学生们在预习本上先认真工整地抄写一遍整首诗或整篇文章,并且让他们互相交换查看一遍,如果认同对方的抄写的确是认真的,则签上查看者的名字。如果觉得对方抄写不认真,字迹潦草,那么可以要求其再抄写一遍。如果发生异议,则可以由小组投票仲裁决定等。虽只是抄写一遍,但在这无数的一遍一遍中,我相信对学生们的书写习惯会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关注理解 深化记忆

平日的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态度端正,书写规范,且将要识记的古诗文也是背得滚瓜烂熟,但是,每每遇到古诗文默写时还是会发生错误。这类学生的问题主要出在别字上,即将同音字、形似字,或者是通假字等记混了,搞错了。在教学中教师对于一些重点字词,包括易混淆的字词着重提醒与品析,让学生们真正理解字词的意思。例如,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海日生残夜”这句。其中“生”字,每每默写总是有一部分学生会写成“升”字。

古诗文默写的有效性衡量着教学的质量,彰显着学生们的人文素养,让咱们在“情”与“法”的双重奏中,进一步提升认识,创新方法,任重道远的抓好古诗文默写这一重要环节。

谢英,教师,现居江苏太仓。

猜你喜欢

国宝古诗文语感
“国宝”竞拍会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古诗文阅读备考指津
引领小学生诵读古诗文之妙招
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
对古诗文默写有效性的思考
初中古诗文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