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中问题教学法运用浅探
2014-11-11印月花
《江苏高考考试说明》中指出高考所考的文言文是“浅易的古代诗文”,“浅易”是指合格的高中毕业生能够基本读懂。但是,文言文已经淡出我们的生活,学生除了课堂已经没有使用文言文氛围和环境;因而,文言文可能虽“浅”,但对众多的高中生来说却不“易”。这就需要我们在文言文教学时,转变观念,改变方法,提高学生阅读兴趣与阅读能力。
一、分析传统教学法利弊,提出问题教学必要性
文言文阅读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考必考内容。传统的文言文教学重视基础,主要是老师对文言文的范文教学多是运用分析讲解的方法,逐一串讲,缺少必要的互动与交流,课堂气氛沉闷,造成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缺失。如此学生被动接受老师的灌输,可能对文言文的工具性掌握较多,但对经典范文的人文性少有深入的把握和理解。因此,这样的学生可能会生搬硬套,可能因积累丰厚具有一定的能力,但是谈不上真正具有文言文阅读水平和能力。
可见,文言文的教学方法要改变方法,采用问题探讨、互动教学,能够学生发挥学习主体性、主动性的氛围,使其既能主动的关注文言知识点,又能提高文言文分析和鉴赏能力。
二、探讨问题教学开展途径,凸显文言文教学有效性
文言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文言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能力。因此,让学生对有效的问题进行思考、探讨、解答,使学生产生自主合作学习的动机和欲望,养成自主阅读的能力和习惯,从而提高他们文言文学习能力。
1.问题导入,激发阅读兴趣。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选修中文言文学习内容丰富。因此,教师在开展文言文教学时要注意前后勾连,采用问题导入课堂。如《兰亭集序》学习时,可以让学生观看周杰伦的《兰亭序》的MV之后采用问题导入:《兰亭序》反映了《兰亭集序》什么突出特点,那么,《兰亭集序》被选入教材,仅仅是因为这一特点吗?我们通过课前预习认识《兰亭集序》写景方面有什么特点,作者在文中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感呢?从比较让学生对《兰亭集序》文学性有些认识,通过问题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引领他们带着问题深入阅读。
问题导入,让学生能够温故而知新,获得阅读的兴趣,能够自然地进入新内容的学习,也能积极参与进来。
2.深入探讨,提高阅读能力。
文言文教学重点在字词句的疏通和理解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学会深入挖掘文中一些蕴含丰富情感的内容。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探讨,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物和文章的主题,与作者情感思想。如《季氏将伐颛臾》中:“求!无乃尔是过与?……”、“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等句中,冉有、季路两个人去见孔子,孔子为什么只是针对冉有说话呢?为什么一再用感叹号?如果我们能够解决这样的问题,那么,孔子的政治思想就可见一斑了。再如《史记选读》中的《魏公子列传》学习时,对侯嬴“北乡自刭,以送公子”进行挖掘:侯嬴为什么要自杀?不自杀行不行?这在表现魏公子信陵君“礼贤下士”品质上有何作用,司马迁为什么没写信陵君的反应?这表现司马迁写《史记》的什么特点?通过对这些问题分析,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古代“士”的高贵品质,同时认识司马迁的创作特色,更能在深入探讨中获得深层阅读体验和能力。
文言文阅读能力提高需要记住夯实和提高学生文言文基础,更需要通过课文内容的挖掘,通过问题引导他们思考、发现与获得,提高阅读能力。
3.加强探究,提高思维品质。
我们在文言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品味语句,感悟作品情感,更要开展合作学习来提高学生对问题的解决能力,形成跳出文本的思维能力。如《长亭送别》学习后,我们让学生联系现实生活,说说崔莺莺的母亲这个人物有没有值得肯定的地方?再如信陵君为了救赵国而做出了背叛魏国的事情,那么,他这是为国还是为私,这本身是“义”吗?学生对这样的问题可能作出多向解答,而他们要做到作答的合理性、客观性、准确性就必须去阅读、分析、思考;这样无形中就提高了他们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当然,我们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思维也可以得到训练和提高。
当然,我们的问题探究要注意正确的价值取向,不能出现所谓的创新而背离了作品的本意。《陈情表》学习中有老师让学生探究:有人说李密辞官不就,有观望的成分,我们应该怎么看?只要我们学生能够根据课文与李密写该文时的境遇得出观点都是可以的,但是有学生说李密贪生怕死想远离官场的个性观点不值得肯定。
可见,采用问题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文言文学习兴趣,提高他们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但是要求我们老师设计的问题要新颖有创意,更要有启发性和启迪性,还要对学生的能力和素养提升有价值。
印月花,教师,现居江苏泰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