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情诵读彰显课堂的生命力
2014-11-11李冬梅
读书要有感情,作为语文教师在上课时经常要求学生读出感情,感情从何而来?怎样才能做到有情诵读?笔者认为有情要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帮助学生理解文本需要循序渐进,有章有法,宏观机智。具体笔者从以下几点谈一谈:
一、抓重点句子,入情入境
《数星星的孩子》中“ 一个孩子坐在院子里,靠着奶奶,仰起头,指着天空数星星。一颗,两颗,一直数到了几百颗。”师者在指导的时候是这样,数星星要慢,才能数得清楚,孩子一下子就慢下来,天空的画面感就出来了,情景就进入了,为后面的读文、赏天空做了很好的铺垫。《燕子专列》中“这年春天,成千上万只燕子从南方飞回北方时,在瑞士境内遇到了麻烦。当地气温骤降,风雪不止,几乎所有昆虫都被冻死了。燕子经过长途跋涉已经非常疲劳,再加上找不到食物,饥寒交迫,濒临死亡。”师者抓住重点句子,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体会燕子“饥寒交迫,濒临死亡”的处境,让学生设身处地,为下文理解呼吁及行动做好铺垫。找准重点句子,进入情境,是感情诵读的开始,是一堂好课的关键之处。
二、抓住人物特点,体会人物对话
《数星星的孩子》中奶奶和孩子的对话,联系生活,体会老奶奶说话的样子。师者启发学生了解奶奶:年老,说话慢,视力不好。走进人物读出人物的话,读好奶奶,孩子、爷爷的话就水到渠成了。
《夜莺的歌》的一段对话,抓住孩子表面单纯,实则机智、聪明的特点对话。
军官:“村子里就剩下你一个了吗?”
夜莺:“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
军官:“你这个坏家伙!我是问你这里有没有人。”
……
学生抓住人物特点,更能入情入境地读出对话,学生在课堂上把军官的表面强大、实则愚蠢,把夜莺的聪明机智、话里有话演绎得淋漓尽致。对话的文本,一定要抓住人物特点,表现人物语言,这样的文本才是有生命的文本,课堂才会有生机。
三、问题要有价值,给孩子表达的空间
师者对文本的主题要把握准确,抛出的问题以理解主题为目的,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习得表达方法。问题引导很重要,提出的问题要让学生知道怎么做,并且有话可说,不仅用文章句段表达,还能用自己话说。
师者教授《夜莺的歌》时,其中环境描写的一段,学生的读书处理非常到位。
“战斗刚刚结束,一小队德国兵进了村庄。大道两旁全是黑色的碎瓦。空旷的花园里,烧焦的树垂头丧气地弯着腰。”
1.出示文段之前先看战后图片,给学生视觉上的感受,把学生带入战争环境,由图到文,有的放矢地欣赏文段。展示文段,学生自读,初知什么是环境描写。2.环境描写告诉我们什么?学生再读,指导理解环境描写的表达作用。3.你读出了什么感情?三读文本,体会文中表达的感情。学生讨论感受:战争残酷、对战争痛恨、对祖国热爱……4.品读:学生读出自己的感情,读中表现个性理解及情感。5.熟读成诵:修饰词语填空读,再次理解、记忆难点。
一遍一遍地读,读出层次,读出理解,师者的问题紧扣教学目标:理解内容,学习表达,体会感情,生发感情。环环相扣,一气呵成。战争文本离我们很远,但那一刻,谁都有亲身体会。
四、课堂设计要打开学生的思维空间
课例《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中,学生自读课文,体会这是怎样的一位爸爸?师者用诗行形式出示:
为了母亲不再失去儿子,
为了妻子不再失去丈夫,
为了孩子不再失去父亲,
……
让学生说一说,老师是这样打开学生的思维空间的:爸爸的牺牲给孩子带来太大的伤痛,对一个家庭来说 ,对一个社会来说 ,对……这样的引导,学生一下打开了话匣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了这位爸爸牺牲带来的不幸:对家庭来说失去了支柱,对国家来说失去了人才,对单位来说失去了骨干,对朋友来说失去了挚友,对长辈来说失去了希望,对孩子来说失去了伟大的父爱……主题在孩子们的表达中流淌,带着这样的情感,学生读得很到位。
可见一个老师的课堂设计是多么重要,教学要打开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对文本深入的感知,找到语用点,巧妙设计,理解水到渠成,读写浑然天成,更能妙笔生花、精彩纷呈。
语文课堂需要琅琅的读书声,更需要理解到位、涌动情感的诵读。读不在口,而在心;读不在多,而在精。每一位教师要做好学生诵读指导的“引路人”,让孩子做读书的主人,读出感情。
李冬梅,教师,现居山东东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