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探究性阅读教学

2014-11-11刘发松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4年10期
关键词:探究性文字文本

探究性阅读是语文教学应用之必然。高中语文新课标就把探究能力和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相提并论,要培养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明确探究能力是语文素养的构成要素。所以要求引导学生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良好习惯,掌握探究的方法,提高探究的能力。这个要求和目标是符合语文学科的特性的。一方面,语文学科的知识有开放性和综合性特点。一段文字、一篇文章,可以从文字角度、文学角度来研读,也可以从文化角度来探讨。有时还是向其他学科渗透的跳板。另一方面,语文学科的知识有模糊性和多重性不特定性特点,客观上为探究学习提供了广阔空间和深入钻研的余地。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文章虽是确定的,但人的理解解读却是有差异的。学生个人生活环境经历的不同、个人积累的深浅不同、生活态度观念的不同,针对相同的文字捕捉的信息也会有不同。这些都决定了探究性阅读教学时语文教学的必然选择了。那么,如何有效实施探究性阅读教学呢?

首先要真正地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珍视学生的个人见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引导,学生才是主体。不同学段的学生都有其特定的年龄特征和身心特点,需要教师做好“换位思考”,站在所教学生的角度精心构思每一个教学环节而不要让自己犯了“课堂霸权主义”的错误。教师应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作出个性解释,提倡对文本中自己特别喜爱部分作出反应,作出富有想象力的反应甚至是“突发奇想”,将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作者的意图比较,对文本的内容和表达另作设计等等。在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中,不要刻意追求“标准答案”。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打破思维定势,鼓励学生有不同的感受,尊重学生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要有意创设主体化、多边化、生活化的自由空间,设计开放且有弹性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在活动中动口、动脑、动手、动情的好习惯,能张扬自己的个性,发挥学生自己应有的才情。

其次,探究性阅读不是放任自流,而是在老师精心的引导有效点拨下由浅到深的创造性活动。在学生语文积累还不够的不太会欣赏文章时候,就更需老师的引导,需要老师巧设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对于课外阅读的文本,既要让学生做一定数量的读书笔记,摘抄精美语段,甚至能背诵其大略内容;又要摒弃阅读的随意化。问题应源于文本且有启发性和思维价值,这是课堂教学成功的重要原因。孔子有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能创设“愤”“悱”之教学情境,是我语文教师共同的愿望。这需要我们语文老师不断“洗脑”“充电”。既汲取好的教学理论营养,经常根据教学效果来总结反思自己的教学,将别人好的理念方法“拿来”。自己也要坚持读书,尽可能地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方能指导学生有效地“探究性阅读”。

第三,探究性阅读要让学生学会解读,提高解读的有效性,透过文本,找到挖掘文本的机枢。由表及里,由浅到深,引导学生学会抓住“文本”与“文本意义”之间的相似点。相似点越多,解读越有效;对阅读者来说,发现的相似点越多,思维也越严密。中国古代文学创作中形成的意象,就是成功抓住了“象”与“意”的相似。比喻、拟人、双关、对偶等,都是相似性的变形。《诗经》中的比兴手法,《楚辞》中的香人美草,都能找到相似思维,《包身工》与墨鸦。

第四,探究性阅读要注重语言的品味。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语言特色,蕴含其民族特有的人生哲理和态度。语言美是文学美的重要指标,是有效表达作者情感思想的载体。该如何品味语言呢?

首先是朗读。汉语言的音乐美是独步天下的。“熟读唐诗三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多读是了解文字把握文字的有效手段。作者锤炼语言,就是锤炼思想,朗读就是透过文字直达作者内心,感受到文字背后的价值取向和人文精神。尤其是抒情类文章,比如《荷塘月色》,不反复诵读无法体会感受语言韵味音律的精美,意境的优美,写景状物的精彩,自然也无法体会感悟作者细腻微妙的情感。“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其次,对于简练而凝重的语言,常规的朗读品味方式未必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语言的意味。可通过增、删、移、换的替换比较手段,比较前后的语言文字,深入体会领悟其深刻内涵,效果更为明显。

兵法云“法无定法,水无常形”,只要老师立足于“一切为了学生”,立足于文本,多教研,多反思,多学习,终能提高学生自主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语文素养。

刘发松,教师,现居江西于都。

猜你喜欢

探究性文字文本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高中英语探究性学习的初步实践
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
浅谈探究性阅读教学
种出来的“逍遥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