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区域性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模式探究
2014-11-10吕振兴
吕振兴
摘 要:地方区域性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模式研究,旨在通过对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学生社团进行问卷调查,客观分析出当前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学生社团的管理现状和存在问题。分析问题成因,明确社团管理的发展方向,构造地方性区域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模式的保障体系。进而形成一套符合地方实际的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模式。
关键词:地方区域高校 学生社团 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2(c)-0184-01
1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学生社团管理现状
1.1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学生社团管理环境
(1)学生社团管理机构。
学生社团的党团组织和学生社团联合会作为学生社团的管理机构,对学生社团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调研数据来看,学生社团中没有党团组织的占了67.2%,有党团组织并定期开展组织活动的仅占12.8%。可见,要推进在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学生社团中建立党组织和团组织的工作还任重道远。
(2)学生社团管理制度。
在关于社团的管理制度调查上,从显示数据来看,被调查者选择“制度在完善过程中,社团管理也遵循理性规律在运作”占了43%;“制度不完善,也没有完善的迹象,会有较多的人为意志左右社团的事务”占了14.8,有规章制度的累计百分比占了89.2%。在关于社团发展因素数据中,有28.5%的被调查者选择了“健全内部制度、加强管理”。在有关行为规范化的数据调研中,认为管理制度对社团成员行为规范上有约束作用的占了75.7%。可见,无论是制度的有无,落实的力度,还是规范的程度带有还有待提高和完善。
1.2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学生社团管理内容
(1)学生社团活动。
从调研数据来看,被调查者认为“活动内容丰富多彩、质量较高”占了32.5%,认为“活动较少,质量可以”占了38%。可见,还有一部分社团存在开展活动质量不高或者不开展活动等情况。被调查者认为社团活动开展应注重“联系实际、关注焦点”的占了24.9%,认为应该“活跃学校人文和学术氛围”的占了43.9%,认为“能吸取更多的学生参与学校及社会活动”的占了24.3%,“引领时尚、潮流”占了6.9%,从以上数据也充分体现出现今90后大学生需求的多元化趋势。
(2)学生社团经费。
从调研数据来看,63%的数据选择了“社团成员会费”,“学校团委的专项拨款”和“社团拉赞助”分别只占了13.8%和20.3%,其他占3%。可见,目前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学生社团的主要经费来源还是社团成员自己上交的会费,校内外给予的资助相对还是比较少。经费来源渠道不多和经费不足是社团往精细化和精品化发展过程中的一大阻碍。
2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学生社团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2.1 学生社团组织发展开放性不够,社团干部青黄不接
学生社团的开放性指社团内接受信息的方式多样,传播信息的来源广泛,活动内容丰富。开放性决定了大学生社团成员比较广泛,信息渠道通畅。从相关数据“社团与社会上的企事业单位之间的交流与活动”仅占16.4%,“不联系”和“不清楚”的数据占了55.7%。可见,学生社团间横向交流严重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大学生向社会化的转变,不利于学生社团干部的成长。从学生社团干部年级分布的数据来看,社团干部呈现出低年级化趋势,“大三领头,大二为主体,兼有大一”的数据占了48.9%,而“大四领头,大三为主体,兼有大二”的数据仅占18%。
2.2 学生社团自身管理不规范,社团活动缺乏内涵
从学生社团自身而言,存在管理的不规范性。从数据分析来看,目前学生社团基本上是由校、院两级管理模式,或校团委下的学生社团管理中心(或社团部)来管理,学生社团类别分布不够合理,文化艺术类、体育健身类和公益服务类比重过大,理论研究类和自然科学类累计比重不到文化艺术类的1/3。此类型学生社团数量过于庞大、成员众多,承担着大量的事务性工作,又缺乏专业教师的指导和培训,无法在社团建设上投入充分的精力。
2.3 学生社团保障体系不完善,指导教师缺乏激励
在现有的教育资源支配中,学生社团占有的资源数量严重不足、保障体系不够完善,学生社团活动场地尤显不足,无法从根本上满足学生社团活动需求。同时,对学社团发展具有指导性作用的指导教师,很难抽出足够的时间、精力放在学生社团的日常管理上,由于对学生社团的指导工作量无法纳入教学业绩,无法与正常的教学工作量考核挂钩,无法给予报酬,导致指导教师对社团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高。
3 构建地方区域性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模式保障体系
3.1 把学生社团干部纳入干部培训体系
学生社团干部是学生社团的核心,是学生社团发展过程中凝聚力的体现,尤其在地方区域性高校,社团干部在社团内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往往决定着社团大多数事务和社团的发展方向,这就要求抓好学生社团干部的选拔、教育和培养,注重对社团干部的思想教育,加大社团干部的培训力度,并将社团干部培养纳入学生干部培训体系中。
3.2 加大构建学生社团交流平台
只有通过交流,地方区域性高校学生社团才能开拓视野,才能扩展思维、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通过构建经验交流会、培训班、座谈会等平台,一方面可以互相交流借鉴经验,实现社团间互相扶持;另一方面可以减少资源闲置浪费,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3.3 加强专业指导提升活动层次
学生社团导师的专业化是确保学生社团发展的重要保障,建立与学生社团发展相适应的社团指导教师选聘机制,提升社团专业化指导水平,促进高校学生社团健康发展,拓展学生社团建设的深度与广度。努力争取与社会其他相关组织展开合作,招募专业水平高、有责任心的导师,进行授课与讲座,针对社团活动层次和质量进行技术指导,虚心向他们请教社团建设、社团专业发展方向等问题。在社团发展中以提高活动层次为出发点,加强活动的规范性和有序性,结合新时期学生时代特点,着力打造教育、娱乐、知识于一体的品牌活动,增强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吸引社团会员广泛参与。
参考文献
[1] 刘艳.新疆高校学生社团的现状和作用研究[D].新疆:新疆大学,2009.
[2] 扈瑜.学生干部培养、培训的模式探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7(17):72-73.
[5] 吴洛夫.管理学[M].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
[6] 樊建芳,张炜,黄琳.组织行为学[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
[7] 任庆书,尹旭.高校学生社团交流合作机制探析[J].黑河学刊,2012(4):97-98.
[8] 罗妍妍.新时期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模式创新探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