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有效尝试

2014-11-10吴浩才

科技资讯 2014年1期
关键词:自学能力培养小学生

吴浩才

摘 要:自学能力是受教育者运用已有的知识、能力独立地获取新知识、技能的学习能力。培养小学生语文学习的自学能力,有利于发展各门学科的自学能力,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知识、能力、素质。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时代的要求、新课标的要求、课程的要求、也是小学生自身能力的要求。如何培养小学生在语文自读课文学习中的自学能力,我遵循学生学习心理和个性特点,注重培养小学生对语文学科的感情,授予能理解接受的自学方法,培养他们良好的自学习惯。不仅提高了语文教学质量,而且形成了学习的正迁移效应,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益。

关键词:小学生 自学能力 培养 有效尝试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1(a)-0193-02

语文是工具,掌握工具必须具备能力,所以语文教学必须在学懂语文知识的前提下,以培养能力为重点。语文是工具,亲自使用工具,才能掌握好工具。所以,语文教学要提高效果,必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的能力从何而来?同任何事件一样,能力是从实践中来的。勤于实践,能力必强。小学生学好语文必须勤于实践,这个“实践”就是“自学”。大纲中明确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听说读写的实践,重视在实践中学习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要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鼓励他们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主动地进行学习。……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

1 预习中培养自学能力

预习在整个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古人讲究“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讲课要备课,学生上课也要预习。其主要任务是复习、巩固有关的旧知识,初步感知新教材,找出新教材的疑难点,为学习新知识做准备。《现代汉语词典》这样解释预习:“学生预先自学将要听讲的功课。”显然,要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就必须狠抓“预习”这一环工作。预习是学生自己摸索,自己动手,自己动脑,自己理解的过程,也就是自己学的过程。

那么作为教师怎样抓好这一环呢?那就是怎样让学生会预习,从而培养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呢?从实践中感悟到指导学生预习,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1 明确预习的目的

教师在学生的课前预习中,给学生设置预习范围,有助于学生找到知识的重点和难点,随后给学生布置预习提纲,提高学生的预习效率。心理学研究证明:带着问题读一遍课文,学习效率比不带问题读五遍效果更高。带着问题,可以让学生找到课文的重点,边读边思考,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要时预习起到真正的作用,达到“铺垫”的效果,教师就要在课前分析课文,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因文因人而异。因文而异,不同类型的课文要有不同的预习要求,比如从讲读课文到阅读课文,再到独立阅读课文,预习的要求要逐渐降低;因文而异,要有“单元意识”,对同单元课文的预习要求作总的安排,“量体裁衣”“变换形式”;因文而异,还应明确作为“课文”组合进教材系列中的现阶段承担的训练重点,设计预习题时力求有的放矢。因人而异,一是指预习题不必强求一律,要顾及到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提出不同的预习要求;二是在课堂反馈过程中,教师要随机引导,有针对性地对不同的学生提出相应的要求。

1.2 掌握预习的步骤

1.2.1 阅读课题,揣内容

大家都知道,许多电影、电视剧只要看到标题,就能猜知和想象到故事得主要情节,那么学生预习的第一步就是通过默读课文的标题来揣摩一下本文的内容,然后再读课文,来印证自己的判断与课内容是否一致,这一步的目的主要是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1.2.2 默读提示,明要求

拿到一篇新课文,由于会有一些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初读课文时,可以采用默读了解的方法。初次默读的要求有两个:一是了解课文的大概意思,譬如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介绍了一个什么人,描摹了一些什么景,告诉我们哪些知识,抒发了怎样的感情等等。目的在于对全文获得一个完整的、初步的印象。二是准确地找出全部生字,划出不理解或不很理解的语句。在新教材中,每课书前的方框内都有预习提示,学生要认真阅读课前的提示及课文下的第一个注释,从此来了解作者、作品及本文的写作背景,这一步的目的有助于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1.2.3 朗读课文,查字音

学生在前两步粗知课文的基础上再读课文,这时,读书可用普通话大声地朗读,同时画出课文中不会读的字音或不理解的词,然后利用工具书字典、词典,查出这些字音,自己动手解决这些问题,以便第二天到课堂上与同学讨论,这样既提高了学生掌握汉字和使用工具书的能力,也有利于扫除语言文字上的障碍,更便利了学生顺利地读懂课文。生字认识了,然后就是朗读课文,就可以放声诵读了。“眼过三遍。不如嘴过一遍”,大声诵读,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都很有好处。预习的朗读一般可读三遍,第一遍重在巩固生字的读音,要把课文读通读顺;第二遍注意文章内容,思想意义,了解文章写的人、事、物、景和作者想说明的东西;第三遍要注意文章结构,写作方法。读过几遍课文,其印象肯定会比“默看”时深刻。

1.2.4 精读课文,理思路

学生在前面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再精读课文,这次精读课文主要是让学生在预习后能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从而掌握文章的要点。

1.2.5 再读课文,质疑难

俗话说:不会提问的学生就是不会学习的学生;“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要鼓励学生再次回到课文中,通过默读思考,解决自己在预习中所遇到的问题,或者自己对这篇课文的独特的见解,也就是弄明白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之处,这一步预习完成得好,可为课堂上“问题的探讨”这一双边活动奠定基础,也活跃了课堂气氛,节约了时间,使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效果更好。

1.3 教给预习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是要让学生学会“站在书上看书”,首先要学会对书“圈、点、批、注”,把看了书的感想、想到的问题批、注在书上。宋朝学者朱熹读书时喜欢用各种彩色笔做记号,初读时,把有体会的地方用红笔画出,再读时用青笔画出,以后用黄笔,最后用黑笔,他说这样可以“渐渐向里寻到精英处”。做记号的方法对学生也是非常适用的,因此,教师事先可以和学生商量几种常用的记号,如直线(-)表示比较重要的内容;曲线(~)表示特别重要的内容;重点号(¨)表示关键的词语;问号(?)表示对句子或观点的质疑等等。“记”就是学做预习笔记。学生预习时,要做好自学笔记。笔记内容主要包括:生字(音序、音节、部首、除部首有几画、组词两个、至少写一个形近字并组词)、词语理解(至少找出5个不理解或不太理解的词语,查词典,写解词及课文中的意思)、课文思路(可以写课文顺序、概括自然段意思或设计思路图)、摘抄自己认为值得学习、借鉴的词句。“嘴过三遍,不如手过一遍”,动手做笔记,使眼、手、脑并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上各项课前预习步骤,在开始时,首先一步一步领着学生进行,经过一段时间后,则可让学生自己自觉地独立地去做,持之以恒,逐步形成预习模式,学生如能长久地按照这种模式进行课前预习,定能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很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扎扎实实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endprint

2 问答中培养自学能力

真正有价值的课堂教学改革应是学生问、学生答或教师答。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如果没有参与意识,没有积极的思考,很难想象他能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当然,把问答的权利交给学生,并不意味着让学生放任自流,而是要求教师创设各种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这个过程要求师生共同参与,而不单单是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解答。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为学生营造出宽松、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在阅读课文后,让学生把自己对课文的感受描述出来,并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设想,根据实际情况,我把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课前预习。通过学生自己阅读,找出问题,并鼓励学生自己找到问题的答案。(2)课堂提问。由一个学生提出问题,教师估计其他学生认真思考,由提问的同学补充或者点评。(3)连环提问。一个学生回答了问题,就可以向其他学生提出问题,这样,有利于更多的学生进行思考,让全班同学都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4)总结。由学生选出最佳提问者和最佳答题者,教师进行最后总结。通过课前预习,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思考能力,同学们的提问包含了各个方面,包括字、词解释,文章背景、内容、主题及人物形象的分析等,同学们回答地从容、自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或者让学生自由组合,将提出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并派出代表进行归纳总结。另外,学生的领悟能力不同,每讲完一篇课文,我都会让学生把不能理解的问题及时提出,把回答权也交给学生,这样,既可以为没有掌握知识的学生解惑,又增加了掌握知识学生的自豪感,双向满足学生的需求,久而久之全体学生的自学能力都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3 评价中培养自学能力

小学生的作文批改,对语文教师来说,一直以来是一项沉重的负担,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的“徒劳无功”。语文特级教师钱梦龙早在1982年就提出了“三为主”的教学原则,即“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近年来,我根据这个原则,对作文批改进行了新的尝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1 让学生互评作文

教师先浏览学生作文,找出作文中的优缺点,课堂上进行审题分析,指出此次作文的优缺点,示范评讲两三篇文章,列出批改的标准。然后,把作文分发给学生,学生四五人为一组,对作文进行讨论,批改,评分,写评语。接着,教师把作文重新收上来再阅,贴出优秀习作及评语。每一次训练,学生都会以高度的热情来完成这个任务。看他们热烈地讨论,严肃地评分,认真地写评语,你会感觉到他们是那样的投入,有时,他们会为文章是否离题而讨论得面红耳赤,最后请老师定夺。这种以学生集体评改和互改为主,教师抽查和点评为辅的做法,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3.2 让学生走上讲台评讲作文

写作之后,及时以组为单位,各组讨论并推选一篇优秀作品,由一名同学到讲台上评讲。如我在教《鲁滨逊漂流记》后,让学生续写,然后分组由他们推选出好作品,再由每组的一个同学到讲台上进行分析评论。由于要面对同学进行评论,发言的同学要从文章的构思、立意、语言等几方面做好评论的准备。当时,评论者慷慨激昂,听者热情洋溢,每次评论后都会响起热烈的掌声。这种做法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集体评改、学生互改及学生评论作文,大大减轻了教师的负担,使教师少做很多重复的无效劳动,缩短了作文批改的周期。集体评改方法,一周内即将作文反馈给学生,学生写作的新鲜感依然存在,兴趣也高。在集体评改和互改中,学生积极参与,对于同一篇文章,前前后后意见交锋,激烈争辩,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思想观念相互撞击,放射出了很多新思想、新灵感。同时,在评论中,启发学生依据一定的标准,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提高了认识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品质更加周密,鉴赏水平和写作技巧也上了一个新台阶。这种作文评价的改革给予了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的充分实践,也成就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要培养学生语文自学能力就要把语文课堂还给学生,就得把发现问题的权利还给学生;把解决问题的过程还给学生;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带给学生。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要让学生在老师不教他时,他仍然知道怎样去学,很自觉很有效地去学习,老师就必须教给他自学的方法,培养他学习的能力。当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方法还有很多,只要教师能因材施教,转变教学观念,相信学生,大胆把课堂交给学生,在平等民主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一定会逐步健全自能学习的能力,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美好愿望。endprint

猜你喜欢

自学能力培养小学生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浅析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初中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我是小学生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