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国家助学贷款违约问题及防范对策
2014-11-10朱建丽
朱建丽
摘 要:国家助学贷款是由政府主导、财政贴息,银行、教育行政部门与高校共同操作的专门帮助高校贫困家庭学生的银行贷款,是高校学生资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违约问题的发生,严重制约着助学贷款工作的良性持续开展。本文从多层面分析违约问题的原因,并就改善助学贷款违约问题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
关键词:国家助学贷款 违约问题 防范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1(a)-0203-02
国家助学贷款新政策、新机制模式推行以来,延长了学生还贷时间,引入了风险补偿机制等,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贷款违约风险,有效地促进了助学贷款持续发展。但随着助学贷款规模的扩大等种种因素的制约,近几年来,违约问题却逐渐显示,一些高校的违约率不断攀升,据2013年广东省教育厅学生助学工作管理中心所公布的数据中,部分高校的违约率依然超出10.9%警戒线。违约率升高使助学贷款工作陷入困局。因此,深入分析贷款学生违约问题的原因,探讨降低违约的对策,对助学贷款的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1 国家助学贷款违约问题的原因
1.1 贷款学生缺失信用,法律意识谈薄
现行的国家助学贷款是一种无担保、抵押的信用贷款。仅凭信用而没有其他保障,学生的信用显得十分脆弱。例如:有些利息违约的学生,他们的利息就只有200元左右,并且毕业后有不错的工作,收入还可以,但却以种种理由恶意拖欠利息,他们并不是没有能力还息,而是因为他们不重视信用、法律意识谈薄。甚至有些贷款学生毕业之前留给高校的家人、朋友、亲戚和本人的电话号码全部都是假号码,很显然是在逃避高校与银行的跟踪和联系。
1.2 贷款学生不了解还款信息,不重视不主动
学生在校时,虽然高校对学生进行了还款方式、还款时间、还款注意事项等内容的助学贷款知识培训,但有些学生并不重视,根本不将这些重要信息放在心上,有些甚至遗失贷款合同、贷款相关信息等重要材料。不主动掌握还款的相关信息,当高校老师费尽周折找到他时,就推托说不知道还款情况。
1.3 贷后管理还未形成合力,追缴力度不足
贷后跟踪管理与教育是助学贷款能否持续进行的关键,学生将来是否违约,除在校期间的教育外,家长和周围人群的影响也十分重要。因此,金融知识和诚信教育等相关贷款信息还应向学生家庭和社会辐射,形成合力,共同帮助和监督学生按期还款。目前银行委托高校和省助学工作管理中心负责助学贷款的相关管理工作,但实际贷后的跟踪和教育工作只有高校在做,学生毕业进入社会后,高校也根本没有足够的能力对进行跟踪、教育与监督。督促学生还贷的力量也就显然势单力薄。
1.4 就业形势严峻,影响还贷能力
贷款学生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往往处于弱势地位,很多贷款学生毕业1~2年很难找到理想的工作甚至找不到工作,就算找到工作,收入也较低,每月除去伙食等必要的生活费用,所剩无几,而且贷款学生都是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毕业后不仅自己要准备结婚、买房,还要考虑为家庭分担经济负担等一系列的问题。工资不高,开支又大,还要面对还款压力,使他们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不得不走上违约的道路。
1.5 征信、法律制度不健全,对违约学生缺少有效惩治
一是由于我国的征信制度起步得晚,个人信用系统不健全。不讲信用、造假制假的种种现象,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学生在其中深受影响。高校根本没有能力将全部违约的学生在新闻媒体上公布。助学贷款主要依靠学生的还款能力、还款信用和意愿,一旦学生经济状况不好、没有还款的意愿、不重视信用就会造成违约。二是目前助学贷款的法制建设落后,违约惩戒软弱,信用保障不力。国家还没有制定专门的法律,明确地保障贷款主体各方面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偿还贷款欠缺强有力的法律依据,只靠合同明确责任、权力和义务,作用不大。这样必然会导致对违约失信行为的惩治力度局限,当违约者的欠贷行为得不到惩罚时,就会出现恶性结果,违约率也就随之升高。
2 国家助学贷款违约问题的防范对策
为了使助学贷款健康持续发展,降低违约是唯一的途径,那么如何降低违约呢,下面笔者提出一些防范对策。
2.1 加强政策宣传,全程贯穿诚信感恩教育
把国家助学贷款政策从最初的校内辐射到校外,延伸到全程。可以在新生入学录取通知书内装入助学贷款宣传手册,把助学贷款相关知识及申请要求编入新生导航手册,让广大新学生及其家长一进校门就了解助学贷款政策;专门在网站、校报、宣传栏上全面、系统、多方位地宣传助学贷款知识、诚信感恩教育等助学贷款政策,方便学生及时、便捷地加深对助学贷款相关信息的了解;新生报到时,专门设立“绿色通道”— — 助学贷款专区,组织工作人员采取 “一对一”的方式指引家长和新生一起观看助学贷款短片、共同签订《家长承诺书》和《贷款信用保证书》、阅读金融知识和诚信教育材料等,让新生一进校门就接受教育,追加家长为信用担保人,不仅使新生及其家长加深对助学贷款的感性认识,也为以后家长督促学生按期还款做好准备,更有利于以后追贷与家长有一个良好的沟通基础,减少学生的主观性违约,提高还贷率。
将诚信感恩和德学教育贯穿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行为管理中,开展形式多样的诚信感恩和德学教育。对贷款学生派发各种材料进行诚信知识宣传教育;组织学生观看“贷款助学 信用助人”等励志成长电影和电教片;组织贷款学生座谈,了解其信用情况;开展以“守护诚信,精彩人生”“助学·筑梦·铸人”等为主题的系列诚信教育活动;联合勤工助学中心和心理咨询中心组建诚信、感恩、励志学堂;通过班会等各种活动引导学生感恩回馈社会等。使贷款学生明确诚信还贷的必要性及违约对其本人和高校造成的后果,使贷款学生树立现代信用观念、增强诚信感恩意识。
2.2 严格资格审查,建立学籍异动档案endprint
高校在实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中,要不断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信息档案,包括学生的诚信承诺、所在地的证明、各部门审批、跟踪调查等。同时还应深入班级、深入学生通过谈心、座谈等方式观察和了解学生消费,把握学生实际生活情况和家庭经济困难程度,严格按照认定程序、认定标准等有关要求和规定认定。从而建立起动态的、细化的、量化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档案。对有不良记录、不负责、不在档案的学生,要坚决取消其申请资格。
高校还应提高贷款风险意识,对每位贷款学生都要给予贷后风险评估,立信用档案;掌握贷款学生的情况,特别是学籍异动的学生,在退学、休学离校手续单中确认学生是否有助学贷款,待高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采取相应措施后,方可办理相应的离校手续;对未能完成学业的贷款学生要采取停贷、提前还贷等措施;对未能还贷的学生要建立起休学、退学等学籍异动档案,并重点联系和跟踪教育,从而降低风险系数。
2.3 制定还款计划,加大追贷力度
一方面,强化贷款学生离校前的还贷教育工作。召开“贷款知识、诚信教育讲座”等,对贷款毕业生进行诚信教育,动员贷款毕业生提前还款;与贷款毕业生签订《还款确认书》,使贷款毕业生明确还款计划;制作并印发《国家助学贷款毕业生还款指南》小册子,提醒有关还款信息、重要事项;为贷款学生制定轻松还款计划,学生只要每月还多少钱就可以轻松还贷。
另一方面,加强信息沟通,采集学生最新的联系方式、就业去向等重要信息;充分利用助学贷款管理系统,加强对贷款学生基本信息、还款信息的更新和管理;动员获得国家奖助学金的学生和家庭经济明显好转的学生提前还款;在每年扣息前通过电话、QQ、飞信、邮箱等渠道提醒贷款毕业生按时、足额存入利息;对多次催缴不还的学生要调动一切力量、责任到人,轮流一对一与贷款毕业生进行反复沟通;也可以寄信给学生家长,告知学生家长还款事项和违约后果,请家长督促学生按时还贷;还可以对不还贷款的学生进行家访,了解具体情况;加强建立校友信息库,有效地把校友联系起来,并使之成为贷后管理的重要联系资源。
2.4 延长还款时间,丰富还款方式
现行的国家助学贷款还款期限比以前有所延长,但依然不符合学生们的要求。学生毕业后不一定能马上就业,特别是贷款毕业生甚至会在1~2年的时间内进行择业。对于暂时面临特殊困难而还不起贷款的毕业生,只要他们及时与银行或贷款管理部门联系并说明原因,应考虑适当延长还款期限,如延长半年至一年等,从而减轻学生的还贷负担。贷款学生还可以根据经济情况“部分还款”,有多就还多,有少就还少,以缓解经济压力,最大限度地保证贷款的回收率。
2.5 建立大学生信用档案,将违约记录到征信系统
目前高校逐渐建立起了大学生信用档案,但还需要不断地完善。高校可以在校园内广泛开展德学教育和法制教育宣传活动,教育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建立信用档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诚实守信观念;充分发挥校园网、宣传栏,结合教学、教育活动和校园文化营造良好的讲诚信氛围。从而使贷款学生在其中潜移默化,形成良好的诚实守信新风尚。
个人征信系统也需要尽快完善起来,如有贷款学生出现违约行为,将被记录在个人信用基础数据库。信用记录广泛应用于信用卡申请、购车、购房、按揭等的审核中,对学生生活及事业将产生重要影响;还可以通过信用信息广泛传播,形成社会性惩戒,让失信者一处失信,处处受阻。或许在严重后果的压力之下,贷款学生将会履行贷款协议相关义务,避免出现违约行为。
2.6 完善信贷法律体系,对个人信用进行法律约束
国家助学贷款其法律环境尤其重要。只有制定和完善与助学贷款相关的法律法规,才能为助学贷款工作创造良好的执行环境,从而为助学贷款业务的正常开展提供有利的法律保障,让其实施有法可依。将违约风险建立在法律的基础之上,出台对违约学生进行处罚、监管、追债的法律制度,依据违约的程度采取法律手段制裁。例如:在网上公布违约者的名单;凡是用人单位均应负起催缴助学贷款的义务,监督违约者还贷,否则,就将其拒之门外,以示惩罚;银行起诉到法院要求违约学生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2.7 解决贷款学生就业难题,增强其还贷能力
学生没就业,也就没钱还贷,所以应当把解决贷款学生就业问题作为一个突破口来抓。在毕业前,可根据市场需要对贷款毕业生进行岗前培训,以适应社会需要;帮助贷款毕业生寻找工作岗位;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当然,也可以通过国家的人才计划,如“三支一扶”计划等方法解决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使其早日具备还贷能力。
2.8 将贷款工作纳入考核,建立起还贷奖励措施
结合高校国家助学贷款工作考核方法的指标体系,建立以开展贷款知识讲座、诚信感恩教育、德学教育等活动的成效,档案整理和上报资料的质量,贷款工作效率和违约率等为主要内容的考核方法,纳入各院系和各辅导员个人绩效考核评优体系。对贷款工作落实到位、贷款违约率低的各院系和辅导员进行表彰、奖励,对贷款工作不配合、贷款违约高的各院系和辅导员加以批评教育,奖惩结合,赏罚分明。另一方面,可以建立起学生还贷奖励措施,例如:学生毕业后1~2年还清贷款的银行可以减免10%的贷款,以此来鼓励学生提前还贷,从而减少拖欠率。
2.9 积极开展生源地贷款,降低信贷风险
开展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能够获得较为详细而又真实的信息、有利于较好地控制违约。生源地贷款的优势:一方面,可获得亲属的担保和成为共同借款人,能够强化学生及其贷款的责任,避免了高校或银行因联系不到贷款学生而束手无策,可以直接通过当地的银行联系学生的家长,让其履行还贷义务。另一方面,家庭居住地不易搬动,容易了解到家庭情况和学生的就业去向。所以生源地贷款能够减少高校大量的工作的同时,还降低了贷款学生毕业后流动不确定因素带来的信贷高风险,提高还贷率。
3 结语
国家助学贷款风险防范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随着助学贷款信贷、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创新,社会信用文化的进步,同时在政府、高校、银行、社会、学生及其家长等相关主体的努力、相互配合、共同促进,助学贷款或许会走出违约率高的尴尬困境,实现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宋冰,聂圣平.国家助学贷款贷后违约现象、成因及对策探析[J].浙江金融,2009(2):61-62.
[2] 潘杨,武好明,黄海.国家助学贷款违约率问题及对策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12(3):105-108.
[3] 张瑞春.关于国家助学贷款违约问题的分析与思考[J].科技咨询导报,2007(22):80-81.
[4] 李小鲁.高校贫困生资助新视野[M].广州:广东省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