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提升专业服务社会能力的计算机应用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探究

2014-11-10黄煜栋

科技资讯 2014年1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实践信息技术

黄煜栋

摘 要:随着社会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各行业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的需求出现了巨大真空,学校如何培养服务于社会的高技能人才已经成为影响现代社会计算机应用技术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以“提升专业服务社会能力”为主题,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依据岗位职能,构建项目化的课程体系;完善建设企业化的全真模式的人才培养实践基地,形成师资提升的有效平台,深入研究并构建校社合作、产学结合机制,努力提升专业服务社会。服务产业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文化能等方面进行就研究与实践。

关键词:专业服务社会 信息技术 人才培养 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1(a)-0169-02

计算机技术应用已是现代信息技术业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一部分,在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扩大消费内需的背景下,国家《信息技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计算机应用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提出在未来5~10年要大力发展智慧城市、智能办公等一系列的智能化发展,而对于高端技能型人才则就需要大量的培养,以满足信息技术产业飞速发展所带来的人才需求紧缺状态。

在信息化社会发展的背景下,人才、修养与智能一起成为影响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三大瓶颈之一,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信息技术市场人才需求为107万人,由于智慧城市的发展、智能办公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背景下,作为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高职院校也应该不断创新,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计算机应用人才,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变化,进一步提升专业服务社会的能力。

1 计算机应用高技能人才培养定位与模式创新实践

1.1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进行计算机应用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专业定位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要在仔细的调研和充分的论证基础上,对本专业的办学思路、各方面的发展目标以及专业服务面向、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就业面向等各方面进行准确的定位。

确定了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定位于目标位:坚持依托现代信息技术业的高速发展,立足绍兴,面向浙江,辐射长三角,为浙江信息技术产业和中小企业培养熟悉计算机应用岗位操作流程、具备计算机应用技能、商务策划、网站设计与运营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同时,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要突出学生职业道德与综合素质的培养,将职业道德教育、职业素质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券过程,依托“真当快修”社会服务大平台的两个功能——“基础素质拓展功能”“创新创业能力拓展功能”,进行学生综合素质训练与拓展,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与强烈的责任感,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科学素养与职业素养,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等的高素质高技术技能人才。

1.2 构建与实施校社合作双主体共生共赢型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积极与社区、企业、行业合作,坚持走产学教结合之路。始终紧跟国家,尤其是浙江省信息技术产业人才的现实以及未来需求,要建立社区、企业和行业专家为主体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聆听来自企业、行业对人才培养的建设,定期对毕业生进行毕业岗位以及能力需求的调研与跟踪,使专业人才培养适应社会行业发展的需求,形成“校社双主体共生共赢型”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实施过程:从一年级开始,企业开始导入基本项目课程,二年级开始导入完整项目课程,三年级导入项目经理课程,企业和学校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学生考核执行双元制考核体系,企业负责项目业绩考核,学院负责学生理论业绩开合,考核采用岗位模块模式,学生每完成一个模块就会获得企业工作证书上相应的模块业绩。

2 完善与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构建服务社会资源库

2.1 校社合作共同完成高技能人才职业岗位分析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域教训也改革依据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岗位群而进行,与社区、企业行业专家共同完成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一系列职业岗位进行分析,对能力、知识、素质目标进行分析。

2.2 基于职业岗位要求,构建与实施项目化课程体系

以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所能从事的职业岗位(群)中的网页设计师为例,依据其任职要求,贯彻基于工作过程系统等先进职教理念来开发网页设计师课程体系和改革教学内容,促进高技能人才培养,在专业指导委员会的参与指导下,构建以专业核心技能训练和职业素养形成为主线的项目化课程系统。

2.3 开发面向服务社会、产业的教学资源库

根据专业服务社会的要求。实施面向信息技术产业的教学资源库建设,集成服务信息产业的项目,为学生学习开发企业项目提供参考和借鉴。

以高技能人才培养为目标,以创业与企业就业岗位系统解决问题的综合实践能力为培养项目开发委主要抓手,建成系统化综合实践项目库,国家职业标准与企业岗位任职要求贯通的专业标准库,引导课程开发,形成企业职业岗位(群)任职要求和起考评导向型课程库,为高技能人才培养提供有效的学习资源平台。

2.4 实施“阶梯递进、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高技能人才在培养的过程中设计校社合作“阶梯递进、项目驱动”型高技能人才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为企业工作流程和关键节点为核心课程设置主线,理论够用为主,课程实践,社会服务和定岗实习贯穿三年,完全按照企业对职业的需求培养高技能人才,以达到学生毕业即就业的订单式培养目标。

3 人才培养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师资提升

3.1 紧密结合企业。共同建立全真实践教学基地

在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十分注重实践条件建设,努力形成“校中有厂,厂中有校、校社合作、校企嵌入、共建共管”的实践教学方式。依托省高职高专优势专业中的计算机实训基地和市创新创业示范基地,通过与绍兴逸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绍兴东越科技有限公司的密切交流与沟通,共同建立可校企共享的人才培养实践教学基地。endprint

3.2 注重生产性实践教学,实现与校外定岗实习有机衔接建设

在实践性教学基地的基础上,构建由课题实训、定岗实习、时候实践等环节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人才培养课题体系在本专业的实践教学平台上完成。同时课程体系在设计上要充分考虑校内实践教学与校外顶岗实习的有机衔接与融通,并通过校内实践场所与企业实习基地形成互动,做到学校和企业的无缝对接。

3.3 创新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运行机制

努力探索,积极创新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运行机制。在校内成立教学公司—— 现代信息技术服务中心,该中心完全按照企业运营和管理,由绍兴逸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东越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和学校共同管理。

现代信息技术服务中心紧密依托社区、企业,设立网站开发部、多媒体设计与制作部、电子商务技术部、计算机外设维修部等部门以及行政部、人力资源部、信息技术部、创业服务部、财物部等技术管理部门。发挥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辐射作用,带动整个专业群对人才培养的建设与发展,现代信息技术服务中心在经营中与实训的开展统一起来,实训的过程就是经营的过程,实现经营目标与实训目标的双赢。

4 创新产学研合作机制,提升专业人才服务社会能力

4.1 创新产学研合作哦模式,建立“四方共享”校社合作长效机制

在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坚持走产教结合、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之路,突出为行业与企业的生产服务,学校与企业、行业深度合作,形成多形式合作、多方面互动、深层次延伸的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四共享”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创新该机制实现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互利双赢的共同利益与愿望:企业投资获得所追求的回报,专业人才培养实现了人才培养计划与企业规格的接轨,与劳动就业接轨。充分利用教室、实训室、企业实习场所,资源得以共享,达到校企“双赢”目的。专业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企业提供经营便利,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合作企业每年可以从专业优先选拔毕业生到企业工作。专业的人才培养以协助企业进行信息技术服务项目的实施、市场调查与分析、开发和设计方案的制定与实施为基础,在人才培养上,尽可能满足企业的希望与要求。

4.2 推进产学研合作步伐,提升专业服务产业与社会的能力

在构建“四共享”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基础上,深入分析研究产学研合作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着力研究专业人才培养如何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为出发点,积极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通过培训、研发、技改、咨询一体化的面向社会的技术服务,建立专业对应的培训、技术服务中心,开发培训包、建立专家库,努力为本地区提高劳动者素质,解决就业、再就业,以及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服务,坚持人才培养始终服务于企业、服务于社会。

5 构建并营造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职业文化环境

职业文化建设是计算机应用技术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培养和成长的重要保障,创新型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 学生职业力和学习力的培养,都有赖于学校整体环境的支持。计算机应用技术创新型高技能人才首先应该是和谐职业人。所谓和谐职业人,是指德才兼备、人格健全,具备良好的职业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能将职业价值和人生价值的实现和谐统一的人才。和谐职业人体现了其做人与做事的统一、能力与素质的统一。

在全面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同时,全面加强职业文化建设,以营造和谐职业人的培养和生长环境,是实现高职院校自身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一是以吸收企业文化为切入点提升高职院校企业文化。要吸纳优秀企业共同奉行的价值观,将这些价值理念渗透到院校的精神文化之中。要将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引进教学与行政管理中,藉此来改善和提高教育质量。要借鉴现代企业先进的制度文化,特别是优秀企业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管理制度,缩小高职院校与现代企业之间文化上的差异,有利于培养现代企业认可的复合性高技能人才。

二是通过贴近企业职业素质标准激活高职院校企业文化。要把团队意识教育作为贴近企业、保证就业的重要措施来实施,要以“订单”培养和顶岗实习为载体,将企业的职业道德示范、职业生涯成功实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要求作为学院职业道德教育的现实案例,要主动对接企业用人标准,开展职业素质教育实践活动,将职业道德融入到在实习、实训、“订单”培养等校企合作的过程。

三是吸纳传统职业文化中的优质因素丰富高职院校职业文化。要以诚信作为职业道德的基准,并力求益求精,进而有效地制约教职员工的职业行为。要将职业与整个人生的意义、甚至终极关怀联系起来,要推崇教书育人事业的神圣与光荣,使教职员工讲自己从事的职业视为完成人生使命的有效途径。要重视职业的服务性质并体现出对从业人员的尊重、理解与关怀。既要体现出对服务对象—— 学生的尊重和关爱,体现出服务者与被服务者之间的相互尊重,体现出各自的人格尊严,即职业的人文关怀。

四是推行文化管理,凝炼高职院校职业文化。是要依靠精神和理念凝聚团队意志,激发广大师生的内在驱动力,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和发展平台,要建立人人参与、校企共享和以服务为宗旨的行政模式,学校行政管理的方向要逐渐为教师、学生和企业提供主动的服务过渡。

6 结语

未来几年将是中国计算机技术发展层次提升的关键时期,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将更为迫切。政府部门必须与企业、行业协会等携手,引导职业教育发展、加大信息技术领域的办学扶持办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速计算机信息技术行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以解决信息技术行业发展的人才需求瓶颈,促进社会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晶晶,沈敏敏.职业教育终身化视角下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3(15):21.

[2] 李春明.中高职衔接贯通的路径选择[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30):45.

[3] 王慧.“顶岗实习”为主线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以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6):136.

[4] 蒋晓雷,张振华.高职院校现代职业文化的构建[J].职业技术研究,2009(5):89.

[5] 李同卓,张洪良,邓珊.从实践能力培养谈大学生就业问题[J].中国科技信息,2009(19).

[6] 曾令奇,张希胜.我国高等职教人才培养模式理论研究综述[J].职教论坛,2006(9).

[7] 李应侠.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快高等职业教育发展[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6).

[8] 孙国胜,傅江浩.新世纪高校创新人才培养规律及途径探析[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8(4).endprint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实践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