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视野下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问题与思考
2014-11-10吴鹏管其雨
吴鹏 管其雨
摘 要: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是党在农村工作的的核心力量,在我国农村建设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新型城镇化建设正在稳步推进,但一些地方的新农村文化存在着诸如观念滞后、队伍结构不合理、文化素质偏低、组织功能弱化等问题,因而导致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带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后劲不足等状况。本次调查旨在了解农村基础文化的建设情况,研究其存在的一些问题,探出解决办法,并为农村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的建设提出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城镇化;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6-0026-02
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切实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是坚持党管农村重大原则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保证。当前,新型城镇化建设正在稳步推进,但一些地方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存在着诸如观念滞后、队伍结构不合理、文化素质偏低、组织功能弱化等问题,因而导致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带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后劲不足等。切实解决这些问题,努力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的能力和水平,是关系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笔者利用6个月左右的时间,调查了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洪泽县部分行政村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情况,通过本次调查旨在了解当地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的建设等情况,简要分析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能力建设的相关问题,得出一些完善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方法或建议,以冀有助于农村基层党建和新型城镇化建设。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存在问题与分析
(一)文化站建设“软硬”不均衡
通过走访调查发展,Y农村的的文化站设施规模偏小,设备简陋,功能不齐全,服务水平较低。文化站只有1个正式工、3个临时工,其中1个是会计员,另两个是数字电视维修员。村里文化设施不齐全,太薄弱,没有工作场所,没有器材。同时,镇里对文化站建设投入太少,文化经费经常被挪用,机制也不健全。目前村里都是以经济发展作为第一目标,村里事务很多,基层官员根本就没有精力管理文化站,有个别地方的群众文化设施还没有达到最基本的要求。
在基层乡镇,从事群众文化工作的从业人员平均文化程度和专业水平不高,年龄比较大。现在,很多文革期间培养出来的老一辈文化人都没有了继承人,由于政府没有资金投入,他们只能靠个人自筹获得资金来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可时间长了也就没有人愿意做了。随着文化体制的不断改革,很多文化站从业人员一人兼任多职,加上政府的不支持,导致目前群众文化工作队伍逐渐落后。
(二)村民文化生活方式与内容匮乏
随着地方经济不断的增长,虽然政府已经加大对基层文化建设的力度,但是对目前的文化站经费投入依然还不够,远远达不到现在的要求。部分乡镇根本无法组织文化活动,Y村以前每年都有运动会,现在已经有10年没办了。乡文化站也没有太大的作用,一般就是为了完成上级任务。农家书屋书还是比较多的,但没有专业人员管理,只有平常的节假日才会有人看书,像种田大户会来看有关种植的书。很多农村留守妇女的文化生活就是打麻将、拉家常之类的。由于没有田地,男人在外地工作,她们没有其他文化生活。极少部分妇女喜欢跳广场舞,但是由于农村还比较封建落后,老年人有闲言闲语,以至于留守妇女几乎没有什么文化生活了。以前每个村每个月放一场电影,一般就几十个人看电影,放电影的待遇又太低,放电影就形成做假,填表就行了。从事文化活动的人主动性差,都是被动安排的。像现在农村的基督教很多,他们隔三差五的就有小聚会,有经费来源,所以活动还是很多的,这对新农村的文化建设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经济滞后削弱基层党员威信
在所调查的乡镇中,农村集体经济相对于苏南发达地区发展较为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对当地群众的威信。在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农村的社会结构、生产生活方式,思想理念都呈现出多元化、多样化的态势。一部分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的党员干部在面对不能像过去一样统一思想做一件事情的现实中,对集体经济的发展规划没有积极的态度。而经济发展放缓,会使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工作干部在补助方面不能够完全得到兑现,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在家庭经济的压力下,不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党的工作中去。同时,群众们感受不到党组织带头致富的魄力与领导力,对党组织的工作不会积极的去配合,党对群众的凝聚力有所削弱。
(四)作风不严疏远党员群众关系
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工作作风不严谨,存在一定的问题。一些党员脱离群众,由于能力素质缺乏的关系,对于关系到新型城镇化建设、群众利益的事情不能有效及时的处理,处理问题时不讲究工作的艺术和科学的方法,达不到让大多数人满意的结果。对待群众意见不统一,有的还存在家长制、一言堂的现象,这是由于他们没有很好理解民主集中制原则。在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中还存在着老好人的思想,对于新型城镇化建设中产生的矛盾不管不闻不问,不能够及时解决问题,公平对待每一名群众,这让农村中的不良风气得不到遏制,扰乱了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发展。还有些党员缺乏党员意识,把自己与普通群众看成是一样的,认为党员就是比普通人多参加党内活动,没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不能够起到先锋示范作用,急农村群众之所急、想农民之所想,在感情上疏远了群众。
二、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软硬兼施”让基层农村文化站“活”起来
农村文化站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主要标志之一,是用于开展群众文化工作的重要基础。失去了这个文化站,村民也就失去了丰富文化生活的渠道,其社会主义文化繁荣与发展更是无从谈起。要稳固基层文化站建设的基础,发展壮大农村基层文化,就必须让硬件设施发展起来。在这个问题上,政府应该加大文化站建设的经费投入,也可以在原来农村文化站设施的基础之上加以扩建,对现有的设施进行维护,让文化站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重新“活”起来。endprint
文化队伍是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关键,其素质、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质量的高低。建立文化队伍、发展文化队伍、稳定文化队伍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的主要任务。加强组织领导建设,把文化队伍建设纳入重要的议程,配备专业文化人员,培养一支强而有力的稳重文化队伍,积极开展文化活动,从而不断充实农村文化生活,让文化站重新“活”起来。
(二)“怀旧”与“新潮”让村民文化生活“火”起来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不断进步,“怀旧”风却日益高涨。农村人越来越喜欢看一些传统的杂技、舞龙、花船之类的节目,更容易接受是反映农村现状像小品之类的文艺活动。传统文化活动是最具影响力的活动形式,不仅满足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生活,在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让“怀旧”风在村民文化生活中“火”起来。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不断进步,同时,村民的文化生活日趋丰富,“新潮”文化获得蓬勃发展,例如广场舞。在新时代的今天,广场舞已经有着新时代的意义,在村民文化活动多样化的今天,广场舞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它能够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的发展,能够提高村民的文化素质,同时能够丰富群众的生活,不断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让“新潮”文化在村民文化生活中“火”起来。
(三)加强基层流动党员管理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新型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基层组织中流动党员的数量还会大大增加。流动党员原组织关系所在地的基层组织要按季度定期及时了解外出党员的去向、工作生活、思想等方面情况,并且及时与去向地党组织取得联系。接收地党组织要为流动党员转入组织关系、参加党员活动、接受党员教育等做好相应工作,让流动党员能及时了解党和国家的主要方针政策和参加组织的活动、工作部署。一方面,应重点围绕维护流动党员权益、提供就业创业信息、通报家乡情况、增进感情交流等涉及党员切身利益的问题开展组织活动,结合实际反映他们的愿望与要求,将管理与服务相结合;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在农村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中培养发展党员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充分利用流动党员在信息、人脉、技术、资金等方面的优势,在推进新型城市化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作为现代社会下原生态文化样态的逐渐消失和变异,是社会发展很难逆转的规律。正如世界上每天都有众多生物物种走向消亡一样,文化物种的不断消亡也是必然的,难以逆转的[1]。农村的传统文化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着,特别是现代文明对乡土文化的渗透与改造,对当前农村文化的变化与发展产生了新的影响,我们既要重视现代文明的进步为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带来的积极效应,更要重视农村传统乡土生活的本真和文化传承,唯有此,才能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进程的物质与文明双丰收。参考文献:
[1] 田川流.论原生态文化的价值及其判定标准[J].东岳论丛,2011,(4):103-107.
[责任编辑 杜 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