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果蔬保鲜与加工学》课程改革初探

2014-11-10龚军张茂美陈益元唐瑞华向国红

科技创新导报 2014年20期
关键词:课程改革教学

龚军++张茂美++陈益元++唐瑞华++向国红

摘 要:《果蔬保鲜与加工学》是农学类专业的必修专业课程之一,为适应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结合精品课程建设,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考核评价等方面进行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果蔬保鲜与加工 课程改革 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7(b)-0126-01

1 课程改革的理念与思路

果蔬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品,因此,搞好果蔬贮藏与加工非常重要。为适应市场对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我院农林工程系把《果蔬保鲜与加工学》课程列为必修专业课。

《果蔬保鲜与加工学》是一门实践性、技术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该课程基本原理涉及到植物学、育种学、植物生理学、微生物学等学科,基本操作技能涉及到食品机械、食品工程等学科。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重理论,轻实践,或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1-2]。结合精品课程建设,根据农学专业培养目标、岗位要求,对《果蔬保鲜与加工学》课程进行了全面改革,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突出专业特色,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 课程的性质与作用

《果蔬保鲜与加工学》是我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园艺技术专业、生物检测专业的必修专业课程。该课程主要介绍果蔬化学成分及特性、果蔬采后生理及商品化处理、果蔬贮藏方式、果蔬加工前的预处理,以及果蔬罐藏、干制、糖制等。先修课程有植物学、果树学、蔬菜学、有机化学、食品微生物、食品加工厂设计等。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果蔬保鲜与加工基本原理和专业技能,为今后从事果蔬保鲜与加工生产、科研、新产品开发等工作奠定基础。

3 课程目标

3.1 知识目标

了解果蔬化学成分及特性;掌握果蔬呼吸生理、蒸腾生理、成熟生理、休眠生理基本原理;掌握果蔬贮藏与加工的基础理论和技术方法,并能学以致用,指导生产。

3.2 技能目标

会正确进行果蔬糖分及呼吸强度的测定、商品化处理、预处理等基本操作;掌握罐制、干制、腌制、糖制、汁制、酒制的操作技能。

3.3 态度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专业、自主学习的习惯;树立诚实守信、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职业精神;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4 教学内容

《果蔬保鲜与加工学》计划授课66学时,包括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两大模块,共16个项目,具体内容见表1。其中果蔬的采后生理、果蔬加工为本门课程的难点和重点内容。

5 教学方法与手段

5.1 教学模式

依据行动导向教学法,采用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结合启发式、合作学习式、引导讨论式等多种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以教师为主导,教、学、做合一,让学生在操作技能训练的同时,进一步理解和巩固基本理论知识。

5.2 教学方法

主要采用项目教学法,即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教学活动。按照项目设计、实施、检查与验收、评估与总结四步骤进行,再结合其他教学方法。

将教学内容分解成两个模块,共16个项目,针对每个项目给出任务,并及时对项目的完成进行评估与奖励。

5.3 教学手段

充分利用学院农林工程系多功能实训室、校企合作实训基地,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与实训室、实训基地现场教学相结合。利用视频资源库、网络在线学习等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6 考核方式

采用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多元化评价机制,考核遵循职业素质与专业技能结合,个人自评与同学教师评价结合,课内学习与课外调查结合,平时考核与期末考试结合。考核成绩分三部分:平时考核成绩(40%)、产品制作(40%)、期终基础理论考核成绩(20%)。平时考核包括学习态度(10%)、学习过程与效果(30%)。

《果蔬保鲜与加工学》是农学专业学生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结合学院课程改革实践,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宗旨,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考核评价等方面进行改革,该门课程改革后在本院农林工程系2010-2013级学生中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史建磊,陈勇兵.“果蔬贮藏与加工”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高等农业教育,2012(8):93-95.

[2] 刘忆冬,江英,罗鹏,等.《果蔬加工贮运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科技资讯,2010(11):213.endprint

摘 要:《果蔬保鲜与加工学》是农学类专业的必修专业课程之一,为适应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结合精品课程建设,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考核评价等方面进行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果蔬保鲜与加工 课程改革 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7(b)-0126-01

1 课程改革的理念与思路

果蔬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品,因此,搞好果蔬贮藏与加工非常重要。为适应市场对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我院农林工程系把《果蔬保鲜与加工学》课程列为必修专业课。

《果蔬保鲜与加工学》是一门实践性、技术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该课程基本原理涉及到植物学、育种学、植物生理学、微生物学等学科,基本操作技能涉及到食品机械、食品工程等学科。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重理论,轻实践,或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1-2]。结合精品课程建设,根据农学专业培养目标、岗位要求,对《果蔬保鲜与加工学》课程进行了全面改革,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突出专业特色,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 课程的性质与作用

《果蔬保鲜与加工学》是我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园艺技术专业、生物检测专业的必修专业课程。该课程主要介绍果蔬化学成分及特性、果蔬采后生理及商品化处理、果蔬贮藏方式、果蔬加工前的预处理,以及果蔬罐藏、干制、糖制等。先修课程有植物学、果树学、蔬菜学、有机化学、食品微生物、食品加工厂设计等。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果蔬保鲜与加工基本原理和专业技能,为今后从事果蔬保鲜与加工生产、科研、新产品开发等工作奠定基础。

3 课程目标

3.1 知识目标

了解果蔬化学成分及特性;掌握果蔬呼吸生理、蒸腾生理、成熟生理、休眠生理基本原理;掌握果蔬贮藏与加工的基础理论和技术方法,并能学以致用,指导生产。

3.2 技能目标

会正确进行果蔬糖分及呼吸强度的测定、商品化处理、预处理等基本操作;掌握罐制、干制、腌制、糖制、汁制、酒制的操作技能。

3.3 态度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专业、自主学习的习惯;树立诚实守信、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职业精神;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4 教学内容

《果蔬保鲜与加工学》计划授课66学时,包括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两大模块,共16个项目,具体内容见表1。其中果蔬的采后生理、果蔬加工为本门课程的难点和重点内容。

5 教学方法与手段

5.1 教学模式

依据行动导向教学法,采用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结合启发式、合作学习式、引导讨论式等多种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以教师为主导,教、学、做合一,让学生在操作技能训练的同时,进一步理解和巩固基本理论知识。

5.2 教学方法

主要采用项目教学法,即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教学活动。按照项目设计、实施、检查与验收、评估与总结四步骤进行,再结合其他教学方法。

将教学内容分解成两个模块,共16个项目,针对每个项目给出任务,并及时对项目的完成进行评估与奖励。

5.3 教学手段

充分利用学院农林工程系多功能实训室、校企合作实训基地,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与实训室、实训基地现场教学相结合。利用视频资源库、网络在线学习等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6 考核方式

采用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多元化评价机制,考核遵循职业素质与专业技能结合,个人自评与同学教师评价结合,课内学习与课外调查结合,平时考核与期末考试结合。考核成绩分三部分:平时考核成绩(40%)、产品制作(40%)、期终基础理论考核成绩(20%)。平时考核包括学习态度(10%)、学习过程与效果(30%)。

《果蔬保鲜与加工学》是农学专业学生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结合学院课程改革实践,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宗旨,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考核评价等方面进行改革,该门课程改革后在本院农林工程系2010-2013级学生中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史建磊,陈勇兵.“果蔬贮藏与加工”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高等农业教育,2012(8):93-95.

[2] 刘忆冬,江英,罗鹏,等.《果蔬加工贮运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科技资讯,2010(11):213.endprint

摘 要:《果蔬保鲜与加工学》是农学类专业的必修专业课程之一,为适应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结合精品课程建设,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考核评价等方面进行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果蔬保鲜与加工 课程改革 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7(b)-0126-01

1 课程改革的理念与思路

果蔬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品,因此,搞好果蔬贮藏与加工非常重要。为适应市场对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我院农林工程系把《果蔬保鲜与加工学》课程列为必修专业课。

《果蔬保鲜与加工学》是一门实践性、技术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该课程基本原理涉及到植物学、育种学、植物生理学、微生物学等学科,基本操作技能涉及到食品机械、食品工程等学科。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重理论,轻实践,或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1-2]。结合精品课程建设,根据农学专业培养目标、岗位要求,对《果蔬保鲜与加工学》课程进行了全面改革,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突出专业特色,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 课程的性质与作用

《果蔬保鲜与加工学》是我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园艺技术专业、生物检测专业的必修专业课程。该课程主要介绍果蔬化学成分及特性、果蔬采后生理及商品化处理、果蔬贮藏方式、果蔬加工前的预处理,以及果蔬罐藏、干制、糖制等。先修课程有植物学、果树学、蔬菜学、有机化学、食品微生物、食品加工厂设计等。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果蔬保鲜与加工基本原理和专业技能,为今后从事果蔬保鲜与加工生产、科研、新产品开发等工作奠定基础。

3 课程目标

3.1 知识目标

了解果蔬化学成分及特性;掌握果蔬呼吸生理、蒸腾生理、成熟生理、休眠生理基本原理;掌握果蔬贮藏与加工的基础理论和技术方法,并能学以致用,指导生产。

3.2 技能目标

会正确进行果蔬糖分及呼吸强度的测定、商品化处理、预处理等基本操作;掌握罐制、干制、腌制、糖制、汁制、酒制的操作技能。

3.3 态度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专业、自主学习的习惯;树立诚实守信、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职业精神;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4 教学内容

《果蔬保鲜与加工学》计划授课66学时,包括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两大模块,共16个项目,具体内容见表1。其中果蔬的采后生理、果蔬加工为本门课程的难点和重点内容。

5 教学方法与手段

5.1 教学模式

依据行动导向教学法,采用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结合启发式、合作学习式、引导讨论式等多种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以教师为主导,教、学、做合一,让学生在操作技能训练的同时,进一步理解和巩固基本理论知识。

5.2 教学方法

主要采用项目教学法,即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教学活动。按照项目设计、实施、检查与验收、评估与总结四步骤进行,再结合其他教学方法。

将教学内容分解成两个模块,共16个项目,针对每个项目给出任务,并及时对项目的完成进行评估与奖励。

5.3 教学手段

充分利用学院农林工程系多功能实训室、校企合作实训基地,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与实训室、实训基地现场教学相结合。利用视频资源库、网络在线学习等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6 考核方式

采用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多元化评价机制,考核遵循职业素质与专业技能结合,个人自评与同学教师评价结合,课内学习与课外调查结合,平时考核与期末考试结合。考核成绩分三部分:平时考核成绩(40%)、产品制作(40%)、期终基础理论考核成绩(20%)。平时考核包括学习态度(10%)、学习过程与效果(30%)。

《果蔬保鲜与加工学》是农学专业学生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结合学院课程改革实践,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宗旨,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考核评价等方面进行改革,该门课程改革后在本院农林工程系2010-2013级学生中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史建磊,陈勇兵.“果蔬贮藏与加工”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高等农业教育,2012(8):93-95.

[2] 刘忆冬,江英,罗鹏,等.《果蔬加工贮运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科技资讯,2010(11):213.endprint

猜你喜欢

课程改革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初中50米迎面接力跑教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