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图书馆学科研究与队伍建设之我见

2014-11-10陈潇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10期
关键词:队伍建设图书馆

陈潇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图书馆学科研究与队伍建设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图书馆学科研究与队伍建设仍然适应不了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需要。基于此,结合工作实际,阐述图书馆学科研究与队伍建设相对滞后的状况,探讨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加强图书馆学科研究与队伍建设的办法措施。

关键词:图书馆;学科研究;队伍建设;办法措施

中图分类号:G25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4)10-0200-03

一、图书馆学科研究与队伍建设相对滞后成为不争的事实科学理念告诉我们:“科学是一种知识体系,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本质及其规律性的理性认识。在人们长期的认识过程中,随着知识的不断积累和丰富,认识能力的不断发展和提高,许多专门研究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某一方面问题的科学相继产生,形成了一个个独立的学科。”图书馆的形成与发展也是如此。但是当前图书馆学科研究、学科性质界定等重大理论问题,至今仍然面临着激烈的争论和巨大的分歧。对于学科研究,历史和现实的学说流派异彩纷呈,有整理说﹑技术说﹑管理说﹑社会说﹑要素说﹑规律说﹑交流说﹑资源说﹑知识社会说﹑知识集合说等等不一而足。对于学科性质的界定,更是众说纷纭。有社会科学、综合科学、应用科学、管理科学、信息科学等不同的流派。这些研究与争论显然极大地丰富了图书馆学的理论基础。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图书馆队伍的发展。因为“这个问题是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的问题,又是对图书馆工作实践起着指导作用的根本性认识问题”。所以,印度图书馆学家阮冈纳曾经说过:“不管图书馆座落在什么地方,开馆时间和设备情况怎样,也不论图书管理方法怎样,一个图书馆成败的关键还是在于图书馆的工作者。”[1]由此可见,图书馆队伍是图书馆建设的灵魂。图书馆馆员是图书馆联系读者的桥梁和纽带,其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图书馆的服务和发展,也关系到图书馆队伍自身的发展进步。图书馆学科研究与队伍建设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前者是理论,它担负着指导实践的重任;后者是实践,它直接检验理论研究的成果。当图书馆学科研究尚在众说纷纭,无法形成较为权威、较为统一的一种结论的时候,作为图书馆事业实践主体的图书馆队伍建设必然会相对滞后。

二、图书馆学科研究与队伍建设相对滞后的原因分析图书馆学科研究与队伍建设相对滞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其最主要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认知的偏差。由于学科研究相对滞后,对图书馆事业发展行不成强有力的指导,加上一些权威的图书馆学教科书仍然把图书馆队伍建设分为专业馆员与非专业馆员两大部分。并且明确规定专业馆员从事文献选择、文献分类、编目、参考咨询、用户培训等项工作。非专业馆员从事文献物理实体的加工、保管和修正等及其他事物性工作。这种简单武断地划分,不利于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更不利于图书馆队伍建设。

第二,人才的匮乏。专业人才缺乏,馆员来源复杂,能力素质较低是当前图书馆队伍建设当中较为普遍的现象。以在公众心目中影响较大的高校图书馆为例,目前高校图书馆中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的馆员较少,具有大学本科学历(包括非图书馆专业)的馆员不到1/2,而大专以下学历的馆员几乎达到半数[2],个别高校图书馆还聘请了一定数量的临时工作人员。有些馆员是以引进人才家属身份被安排进馆的。这样就给外界传递了图书馆专业知识可有可无的信号。同时,也会进一步挫伤其他专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造成专业人才的流失。

第三,结构的失衡。图书馆队伍结构不合理,形不成以老教授、老研究员群体为龙头,以中青年讲师、馆员为主体的梯次结构。外语知识、计算机知识、数字化信息技术了解不多,日常借还书、整理书架等成了常规工作。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带来了全新的观念和思维方式,计算机技术提高了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现代图书馆工作对馆员的要求与图书馆馆员的实际专业素质之间存在着巨大差距,从而更凸显专业队伍结构的失衡。

第四,工作人员的待遇低。图书馆工作人员总体待遇不高,“清水衙门”或多或少让一些能力强的专业人才转投其他部门;余下的专业人员整体素质、情绪心态等都会受到影响,从而产生心里落差,影响工作的积极性。

第五,服务水准缺失。部分图书馆馆员对自身的价值缺乏应有的认识,服务意识淡化,工作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对本职工作缺乏归属感和进取精神,导致服务水准缺失。

三、切实加强图书馆学科研究与队伍建设的办法措施图书馆是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的文献信息中心,是“学校信息化与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3]。学科研究成果和队伍建设水平决定了为读者提供服务质量的优劣,因此切实加强图书馆学科研究和队伍建设就显得异常重要。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要着力解决好学科建设、思想建设、能力建设、作风建设和创新建设等方面的问题。推动图书馆学科研究和队伍建设向高层次发展,以适应日新月异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

1.着力加强学科建设

学科建设离不开学科研究。很难想象,至今仍争论不休、尚无定论的学科研究,能够极大地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目前图书馆学科研究成果都带有一定的相对性。就现阶段而言,这些带有相对性的结论无疑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代表性。但是,这些带有一定的相对性且具有一定合理性、代表性的结论,对于引领图书馆学科建设、学科研究,以及指导图书馆事业的实践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再这样无休止争论下去,形不成较为统一、较为压倒性倾向的结论,必将迟滞图书馆学科建设和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因此,加强学科建设与学科研究刻不容缓。

2.着力加强思想建设

思想意识决定行为方式。如果没有正确的思想意识,工作就缺少了方向与动力。图书馆是教学和科研的信息服务机构,其运作是靠人的行为来实现的。所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发挥个人优势,实现自我价值非常重要。简单地说就是要爱岗敬业、在岗精业。这是从业的根本,也是业界人士的精神追求。这就要求图书馆工作人员做到自尊、自律、自强。自尊就是要尊重自己的人生选择,热爱图书馆工作,一心扑在图书工作岗位上。自律就是要守得住清苦,耐得住寂寞,坐得下冷板凳。自强就是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文化素养,拥有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识积累。endprint

3.着力加强能力建设

现代图书馆工作已经从书本定位向人本定位转移,资源建设重心从印刷型向电子、数字型转移,业务功能也从一般的人工服务向虚拟参考咨询服务转移。作为以服务为主体的图书馆必须正视现代图书馆的发展趋势,以开放的心态、加强集体协作的形式参与到大竞争和大发展中。一是加强工作能力和技能培训,提高图书馆队伍的业务技能和专业知识水平。鼓励和帮助图书馆员确定自我发展目标,拓宽图书馆员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提高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二是切实加强外语能力培训。外语能力是现代信息全球化环境下的新要求,是21世纪的通行证,现代化图书馆的馆藏已经突破国家和语言的界限,作为信息的传播者和文化宣传者的图书馆馆员更应具备良好的外语知识,才能确保外文书刊及信息的咨询和开发。三是切实加强信息采集应用的培训。要根据馆员的个体差异、自身实际状况以及按工作实际需要,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对图书馆馆员进行有针对、有目的培训,以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例如:对从事技术管理与应用的馆员,开办计算机软件技术应用与网络维护等培训班,使他们能真正担负起图书馆的技术管理重任;对中级业务骨干,为他们创造参加各类学术研讨会的机会,从而不断优化知识结构,提高信息利用能力。使得图书馆馆员既能通过传统工具书为用户提供信息,也能从网络获取信息为读者服务,从而来加强和提升图书馆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4.着力加强作风建设

实践证明,“读者至上,服务第一”是检验图书馆队伍是否有战斗力、工作人员是否合格的唯一标准。因此,图书馆事业发展要求它的队伍要切实加强作风建设。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大力倡导奉献精神。第一,要有点亮他人,照耀自己的从业精神。在为读者服务的过程中,使自己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提高。第二,要有助推他人,带动自己的执业水准,在为读者服务的同时充实自己,完善自我。第三,有尊重他人,投入自己的工作韧劲。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在思想上,行动上真正做到“读者至上,服务第一”。使之成为图书馆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加强作风建设,把队伍建设成为能奉献,能吃苦,善服务的队伍。

5.着力加强创新建设

创新是推动事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与成功保证。图书馆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搞好创新驱动,通过创新驱动实现工作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在工作创新方面,要紧紧抓住当前图书馆从传统图书馆向数字图书馆转型建设的有利时机,引进新的理念,采用新的技术,推广新的模式,千方百计运用现代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手段,进而使得图书馆工作呈现全新景象。在管理创新方面,要立足于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积极性,提高服务质量,提高管理效益。在美国有这样一种说法,在图书馆服务所发挥的作用中,图书馆的建筑物占5%,信息资料占20%,而图书馆馆员占75%,由此不难看出图书馆队伍建设和管理创新的重要性。要针对图书馆馆员普遍存在学历不高、高层次人才缺乏、服务方式与手段落后等问题,大胆引进各方面人才。特别注重引进外语人才,因为目前世界上90%的网站和搜索引擎都是英文的,图书馆员只有达到能用英语交流信息和获取文献专业信息的水平,才能为读者更好地提供深层次的信息服务[4]。通过引进多学科、复合型人才,构建充满生机与创造活力的人才队伍,推动图书馆工作又快又好的发展。在制度创新方面,要建立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对全体馆员实行公平竞争、择优上岗。同时,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根据馆员个人能力、特长和兴趣,进行兴趣激励与尊重信任激励,使其产生实现理想目标的内在动力。促使每个工作人员既有压力又有动力,用爱岗敬业、努力工作来实现人生目标。

图书馆是社会公众的精神家园。它承载着丰富的文献、广博的信息,具有特有的学术和文化氛围,成为社会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无形资产[5]。其学科研究与队伍建设关乎它的历史、现实和未来,需要人们与时俱进探索研究。

参考文献:

[1]付先华.高校图书馆终身教育及其模式探讨[J].高校图书情报论坛,2010,(2):2-4.

[2]延梅.浅析图书馆的馆员队伍建设[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5):159-160.

[3]段洁滨.试论世界一流图书馆的基本特征[J].重庆图书情报研究,2010,(3):51-53.

[4]郜丽红.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员素质建设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22):33-35.

[5]吴鹏.浅谈高校图书馆馆员素质的提高[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2).endprint

猜你喜欢

队伍建设图书馆
图书馆
论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