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建构主义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学研究

2014-11-10包磊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10期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教学效果

包磊

摘要:基于当前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缺失,以社会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从学生、教师、任务、环境四个方面对大学英语教学进行分析,进而提出有效的解决途径,以期进一步提高大学英语教与学的效果。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社会建构主义;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4)10-0164-02

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主导,教育活动产生于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背诵过程中。教师一言堂,课堂课本枯燥,降低了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使学习者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产生情感障碍,大学英语教学效果不明显。2007年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大学英语是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1]该要求内容的提出是对于全国各个高校英语教学的一次改革,要求高校英语教师更新教学理念,合理设计教学任务,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新的教学模式。《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建构模式的教育理念,是该模式的外化和具体体现。

一、大学英语教学的理论基础

社会建构主义(social constructivism)是20世纪80年代发源于西方的一个教育心理学理论。由于其对教育过程的科学解释和自身理论体系的不断完善,很快便对当今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产生了重大影响,成为20世纪末和21世纪的主导教育理论[2]。社会建构主义是认知建构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是以维果茨基(Vygotsky) 的思想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它主要关注学习和知识建构的社会文化机制。社会建构主义认为,虽然知识是个体主动建构的,而且只是个人经验的合理化,但这种建构也不是随意地任意建构,而是需要与他人磋商并达成一致来不断地加以调整和修正,并且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当时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也就是说,学习是一个文化参与的过程,学习者只有借助一定的文化支持来参与某一学习共同体的实践活动,才能内化有关的知识。所谓学习共同体,就是由学习者及其助学者(包括专家、教师、辅导者)共同构成的团体,他们彼此之间经常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因而在成员之间形成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关系,形成了一定的规范和文化。知识建构的过程,不仅需要个体与物理环境的相互作用,更需要通过学习共同体的合作互动来完成。其中的典型代表是文化内化与活动理论,以及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

“社会”一词,取其微观意义,即“人与人相互关系的”、“群体的”等含义,而不是与政治、经济密切相关的宏观意义上的“社会”。社会建构主义模式的意义是:知识是由个人自己建构的,而不是由他人传递的;但是这种建构发生在与他人交往的环境中,是社会互动的结果;该模式确认了学生、教师、任务、环境四个方面的多种因素对学习过程的影响,而处在中心位置的当然是知识建构的主体:学生,后三者则构成学习的中介因素和外围环境,对学习者的个人知识建构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四个方面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该理论还汲取了人本主义思想精华,特别注重学习者的全人发展——除认知发展外,还有以元认知为特征的学习能力和发展、积极的自我概念和个性品质的发展[3]。

二、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分析

1.学生现状

多年来,由于高校不断地扩招,普通高校的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通过入学后的英语分级考试发现,学生的英语词汇量大约在400个左右,而英语课程标准中要求高中毕业生英语词汇量应该达到2 500个左右,两者相差甚远。除此之外,很多大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不足,缺乏自信心和学习动力,对于英语学习存在抵制心理。这些因素严重影响了大学英语学习效果。

2.教师现状

大学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因此教师的教学理念、思想观念、知识体系,以及教学理论等诸多方面都是大学英语教学效果的至关重要的影响因素。当前,高校中的英语教师任务繁重,无暇深入研究教学理论、更新教学理念、研究教学方法。对于教育热点问题和教学理念态度冷淡。因此,影响了教师本身素质的提高,也间接影响到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

3.任务现状

教学任务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交流和沟通的纽带。传统英语教学任务多数是以教材为基础,通过教师讲解,向学生灌输语法、词汇。要求学生背单词、背课文、做练习等。教学任务单一,过于乏味。这种缺乏互动性和交际性的教学模式,严重影响学习者学习的兴趣,降低学生学习的信心。

4.环境现状

师资短缺、高校扩招使得很多高校进行英语合班教学,班级规模过大一定会影响教与学的效果。学习者知识基础、知识背景、知识水平不等,教师无法在有限的授课时间满足所有学习者的需求,这会导致有同学“吃不饱”,还有同学“吃不了”的情况发生。语言学习要求在互动中交流、吸收和提高,在这种百人左右的大课堂无法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部分高校忽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必要性,教师一味地讲解,无法将教学任务生动、形象、图文并茂地展示给学生,课堂气氛沉闷,教学任务的被理解度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抑制。

三、大学英语教学存在问题的解决途径

1.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社会建构主义教学模式

社会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学习者有权利决定学什么、怎样学,培养学习者自主感、自控感的能力。外语教学要富有教育性,必须使学习过程充满真实的个人意义。交际法使大家懂得了“信息沟”,学会了做“意义性练习”,然而什么样的“信息”和“意义”对学习者具有价值?教师要学会理解学习者个人,了解他们的个性特征和个人需求。在教育活动产生的同时,让学习者积极主动地接受学习任务,学习者感受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从而对于学习者产生极大的正面影响。外语教学的教育性还体现在促进学习者的全人发展:除语言本身的学习外,还有学习能力的发展,积极的情感因素和健康人格的发展。后者同样是外语教师面对的重要任务。endprint

2.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充当中介者的角色

社会建构主义认为,教学不是将知识由教师传给学生的过程,而是由教师和学生对世界的意义进行合作性建构的过程。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应该充当中介者的角色。教师不再是传统教学中的知识传授者,而是为学习者提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提供积极的学习经验,巧妙设计教学任务,使学习者对学习任务产生兴趣,积极、自主地参与并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应该成为学习者和教育过程与经验之间的中介体:引导学习者对有意义的刺激做出合适的反应、帮助他们理解任务的意义和目标、促进他们形成控制自己行为的意识、信心和能力,以及为他们创造适宜的心理环境等。而这一切是通过语言互动实现的。外语教师面临的挑战是,不能仅仅满足那些常规的课堂用语,而是要学会用外语实验上述各种中介功能。

3.合理运用多媒体,创设学习情境

社会建构主义强调学习的情境性。知识、学习是与情境化的社会实践活动联系在一起的。情境学习的观点突出体现了教育与现实世界之间的联系。以此为基础开展的教学,就是情境教学。个人知识的构建一般是发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倡导外语教学要创造有意义的学习情境。以多媒体为主的现代化信息技术,以其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大大增强了学生对抽象事物的理解与感受能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使英语学习更加轻松有趣,使师生能够积极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4]。

社会建构主义是西方教育心理学的最新理论。建构主义教学对传统教学而言,是一场深刻的教育革命,对学习和教学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积极的设想[5]。基于大学英语教学在学生、教师、任务以及环境方面存在缺失,以社会建构主义模式这个全新的视角作为理论基础,教学的重心由教师转向学生,目的是在积极的环境背景下,培养学习者的自我学习意识,在教师和学习者的互动交流中轻松地完成学习任务,积极构建知识体系,达到真正的教育教学目的,从而提高大学英语教学的效果。社会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对促进当今大学英语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陈琳.社会建构主义模式下的大学英语文化教学[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1,(7).

[2]成晓光.对我国英语课程标准的思考[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5).

[3]Marion Williams, Robert L. Burden Psychology for Language Teachers: a Social Constructivist Approach[M].Pres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mbridge,2000:14.

[4]刘杰.社会建构主义视角下对体育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的思考[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12,(2).

[5]范琳.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与英语教学改革的契合[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4).endprint

猜你喜欢

大学英语教学教学效果
用信息技术增强初中篮球教学效果
关于提高开放电大“统计学原理”教学效果的探讨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讨
关于大学英语教学应用互动式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思考
转型时期的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特征和对策研究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
抓好课的结束部分 深化体育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