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音乐课程标准的分析

2014-11-10赵洁

艺术评鉴 2014年20期
关键词:对比音乐教育分析

赵洁

摘要:2011年,教育部颁布了《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新音乐课程标准在表述上更明确,可以说,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是音乐课程10多年来实验成果的结晶,新的音乐课程标准关注以人为本,强调以审美为核心的课程理念,重视音乐实践。

关键词:新音乐课程标准 音乐教育 分析 对比

1952年3月教育部颁发了《中学暂行规程(草案)》和《小学暂行规程(草案)》,明确规定了小学、初中直至高中均开设音乐课,普通音乐教育在建国初得到了广泛的普及。1986年4月,我国颁布了《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教学计划(初稿)》。1989年11月,国家教委颁发了《全国艺术教育总体规划(1989-2000)》。2001年教育部颁发了《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为“实验稿”),在10多年间虽然也显露出不少值得改进和完善的地方,甚至走过一段教学误区,但从总体上看,具有广泛适应性和实践操作性,不同程度地起到了促进学生、教师、课程发展的积极作用。比如,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的教育理念,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面向全体学生,对每个学生平等学习音乐的权利的重视等。课程标准的内容得到广大师生的普遍认同,表明其指导思想和设计理念是基本正确的,框架结构也较为合理,具备进一步修订和完善的基础。所以,在这基础上国家颁布实施了《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

一、以“人”为本的观念深入人心

什么是“以人为本”?新世纪的重要标志就是人的教育。我国在2011年颁发了《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2011年版的课程标准提出“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参与各种音乐活动,以自己的方式表达情智。”①新课程标准的出台使我们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更加认识到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和实施课程改革的必要性。传统的教育理念将以音乐为本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在课堂上采取“满堂灌”的方式,没有重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害怕上音乐课,不喜欢上音乐课。新课标将提倡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提高学生的兴趣,学校音乐教育教学中更应该以学生的兴趣为主,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视学生的创造成果,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从中受益,发挥潜能,让每个学生更加热爱音乐课,更加喜欢上音乐课和学音乐课,从音乐课中体会快乐,发现学习的乐趣。

二、“以审美为核心”的课程理念更加完善

音乐课程理念是对音乐课程实践的理性认识和价值认同,属于一种具有相对稳定性和指向性的音乐课程认识和音乐课程理想的观念体系。②音乐课程理念,隶属于教育思想范畴,它根源于特定社会的音乐教育实践,并表明对于学校音乐课程的认识和看法,最终指导音乐课程实践。③音乐课程基本理念是音乐课程的理论基础,对音乐课程目标的确定、音乐课程内容的选择和音乐课程教学的实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2011版音乐课程标准提出了“以审美为核心”的课程理念并且将它作为第一条,这说明音乐审美的重要性。人天生就喜爱美的事物,在听觉上也是如此。人类在实践的过程中学会了根据自己的需要去创造听觉美的事物,这就是美的音乐。音乐审美也是我国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性质。新课标中指出“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音乐教学中,恰当地运用表演法,让学生表演音乐中的人物角色,能够拉进学生与音乐的距离,从而通过音乐活动获得审美的愉悦。“以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是立足于我国“乐教”传统和学校音乐教育经验的基础之上,充分吸纳国际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重大理论成果,基于基础教育的音乐的课程性质、价值认识而提出的。正如一首好的歌曲总是贴近学生的生活,表达学生的内心情感。同时,好的歌曲还应该具备动听的特点,只有优美的曲调才能产生动人、感人的艺术魅力,使人百听不厌。新课程标准中重视了审美能力的培养,老师有意识重视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审美为核心理念的,这样一个贯彻一个学习,贯彻到教学,然后学生,学生整个的审美能力也得到了提高,音乐课形式更加生动活泼,不像过去那么理性,那么呆板。

三、关注音乐实践

2011年版课程标准提出“音乐教学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因此,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强调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演唱、演奏、聆听、综合性艺术表演和即兴编创等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通过音乐艺术实践,有效提高音乐素养,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④音乐是音响的艺术,音乐音响的非语义性和抽象性的特点给人们对音乐的理解提供了想像、联想的空间,不同的人听音乐,会有不同的感受。因而,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亲身体验音乐来获得对音乐的感受,而不是教师讲授自己的感受以此来代替学生的感受。音乐课程的实践性要求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应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过程中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只有强调学生的亲身体验,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才能实践音乐教育的目的。

四、音乐文化多样性的引入更加频繁

新音乐课程标准提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有赖于对不同民族文化的尊重和理解,应以开阔的视野学习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理解音乐文化的多样性,共享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⑤世界音乐教育的理论核心是文化多元主义,音乐文化多元主义是相对文化单一而言的。“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是顺应时代发展需要、发挥音乐艺术特点而提出来的一个课程基本理念。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国际关系的主题,国家、民族之间需要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和平共处,这就必须依赖人们对世界各地民族音乐文化的尊重和理解。首先,音乐作为最能表达人类情感的艺术形式,它对增进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人之间的了解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音樂课程学习让学生能够接触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音乐,使学生能够直接体验世界音乐文化的多样性,通过情感的交流促进国际上人与人的交流与合作,增加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更好地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的含义,热爱音乐文化的多样性,关注音乐文化多样性的学习。

通过以上四个方面,总结出了新版课程标准不管是从内容的编排上还是文字的表述方面更具有逻辑性,条理性。总之,国家应该重视在新课程标准推行过程中,各个方面的综合能力。保证新课程标准在各个方面的顺利实施,在基础上提高实践能力,重视综合能力的培养,是我国新课程标准的最终目标,使学生的音乐知识更加丰富多彩。

注释: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

②尹爱青:《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2年。

③尹爱青:《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2年。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

⑤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尹爱青.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

[4]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5]肖川.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12.

[6]于江.新世纪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十年回顾与反思[J].教学研究,2011,(04).

[7]谢嘉幸.音乐教育与教学法(修订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8]王晓蓉.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对比音乐教育分析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中日两国胶囊旅馆业的发展对比及前景展望
克里斯托弗·马洛与陶渊明田园诗的对比
新时期高职音乐教育的思路初探
英国电影中“愤青”与“暴青”对比研究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音乐美学基本原理对音乐教育的几点启示
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的价值与功能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