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传统伦理与道德的扬弃对图书情报的影响
2014-11-10魏珊
摘 要:在我国上下五千年的漫长历史中,传统伦理道德思想一直伴随着我们发展、演变,这些伦理道德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部分,如今,虽然我们很少提及它的重要性,但它却在我们现代人的思想里根深蒂固。传统伦理道德思想中十大传统美德包括仁爱孝悌、谦和好礼、诚信知报、精忠爱国、克己奉公等。即使其中一些阻碍了人们身心的发展,但这些美德从遥远的古代到现代都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只有对其进行正确的扬弃,方能使其为我们所用。
关键词:传统;美德;伦理与道德
在当今信息和科技高速发展的快时代,传统伦理道德思想经常被淹没在各种电子设备之下,然而根深蒂固的传统伦理道德不能被忽视,对于传统伦理道德思想的温故知新是我们现今的重要任务,其中虽然不乏有与时代不能恰当融合的部分,但是其精髓值得我们时代的推崇,这就是为什么国内外学者都悉心钻研我国传统伦理的原因,这就是为什么人大代表要求将人民币上印上三字经,本文的目的就是对我国伦理道德的思想进行分析,以期对当今时代的人们道德观的扬弃有所指导。
一、伦理道德基本理论概述
1.伦理与道德概念
道这个字在最开始的时候指的是道路,后来演变成为事物运动变化的法则与规律。老子对于道德曾说过,“道可道,非常道”。伦理,就是指处理人与人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规则。我们常说的天、地、君、亲、师指的是五天伦;五人伦指的是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
2.伦理与道德区别
伦理与道德同时出现的频率较高,他们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调节社会成员关系的作用。当然伦理与道德也是存在着许多的不同,他们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首先,伦理是客观存在的,道德是主观自为的。伦理是不以主体意志和主观观念转移的客观存在,而作为原则部分的道德是道德认识的产物,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其次,伦理是社会的,道德是个体的。作为客观自在和存在实体的伦理,其存在性是社会的,而与之相对应的道德强调的是个体的德行。第三,伦理是既定存在的,而道德是应该存在的。伦理是实有、现有的客观存在,它与自然之理一样首先是既有的,并且具有相对的稳定性。道德则是应有的,是“应是但还不是”的善的实存状态。
二、我国伦理思想形成与演变
1.我国伦理思想的形成
我国传统文化的形成有两个比较重要的因素:一是小农自然经济的生产方式;二是家国一体。在这两个重要因素的基础上形成的文化价值系统必定是要以伦理道德为核心。我们的社会主要是以家族为中心同时以自然经济为主,在这种情况下,社会生活的秩序构建和人际关系的调节便不再是单纯的依靠法律,而是要靠伦理道德。包括每个人的言谈举止、穿衣服饰都要受到伦理道德的制约。
社会意识的轴心是血亲意识,它形成了独特的宗法制度。在以前不忠不孝和六亲不认就是犯法的,事实上,中国古代社会几千年之久离不开传统的伦理道德,传统伦理道德在传统社会里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
2.我国伦理思想的演变
中国的伦理思想精神的起源就是从先秦时候开始的,其中比较重要的就是春秋以前的中国文化成果,孔子对其进行了总结,同时给予当时的社会规范一些批判性的思考,孔子制作出了关于人伦道德思想体系的一整套严密的总结,比如兄友弟恭、父慈子孝等,其中心思想是“仁者,爱人”。在孔子之后的孟子,他提出的四端之说是对儒家伦理进行的深化发展。同时,老子和庄子的道家也有自己的伦理体系。儒道两家对于中国伦理道德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从汉代到唐代是中国伦理思想发展的抽象化阶段,也是社会大一统封建花阶段。在这一时期大致有三种思想,首先是汉代的儒家,董仲舒的三纲五常被汉武帝所采纳,汉武帝接受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其次是玄学理论为主的魏晋时期,它的本质世纪是道家思想的还原。佛教达到鼎盛的时候是隋唐时期,佛教有许多的规定,佛教中许多比如乐于助人、不杀生等对于社会秩序的维护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对于大唐来说是统治阶层维护统治的重要工具,今天的佛教之中的许多的迷信成分已经被抛弃,是我们现今所不应该追求的,但是其中的好的道德部分我们依然可以提倡。
我国伦理思想的辩证阶段是在宋元明清时期。宋明理学在这个时期占据统治地位。它实际上是融合了道教与佛教所建立起来的新儒学,所以既不是孔孟的古典儒学,也不是董仲舒的官方儒学。这就是我们称宋明理学为辩证的中国伦理学的原因。它形成于北宋,完成于南宋。 在后来的元明清三个朝代成为官方意识形态,封建社会后期的统治地位的思想就是宋明理学。
孔子提出的男女授受不亲和仁者爱人,之后孟子对其进行完善,后来董仲舒对三纲五常进行总结,即是宋元明清遵循的道德规范。其中,我们最常听说对于女人的三从四德的要求是封建社会对妇女伦理道德的最高标准,至今也对我们有很深的影响。三从具体是指女人未出嫁追随父亲,出嫁之后追随丈夫,丈夫死了之后追随儿子。四德是指女人的德行、言语、容貌以及作为妇女的生活的细节。要求妇女要讲求贞节,说话做事温柔体贴并且能够丝织。但是传统的伦理道德并不等于传统的美德,事实上,传统的美德是传统道德中的精髓,这些精髓是现代应该继续追求的,例如仁义等。但是传统道德中仍然有现代社会应该抛弃的东西,比如对于女人脚的束缚以及行为的三从四德的束缚等。
三、中华民族传统十大美德
第一是仁爱孝悌,意思是对其他人有同情心,能够孝顺自己的父母,对待兄弟姐妹友好和善。《围炉夜话》中所说的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就是仁爱孝悌的具体体现。因而仁爱孝悌不仅在家庭中需要,在整个社会也同样需要。
第二是谦和好礼,谦和就是谦虚为人温和;好礼就是懂得礼仪、有教养。例如尧舜禅让帝位就是个典型的例子,尧在位多年,是经过多方位的考察最后让位给舜。而舜也是和尧一样让位给禹。他们在退位时没有按世袭制传位给自己的儿子,而是征求大家的想法选拔真正有能力的人继位,这就是谦和好礼的典范。
第三是诚信知报,诚信就是做人要讲诚信,忠于自己,忠于他人。信就是做人讲信用,说到做到。知报就是知恩图报,《史记·淮阴侯列传》中韩信对于给自己饭食的漂母的回馈就是诚信知报的典范。因而在中国人的观念里,恩将仇报就是不道义的。
第四个是精忠报国,在古代精忠报国主要是对于国家和对于皇帝的忠诚,当然这在现代也是一种强烈的爱国意识。我国曾出现许多为了国家而献身的有志之士,比如岳飞都是舍身取义的英雄好汉。
第五个是克己奉公,克己就是要克制自己的私欲,把自己的奉献给公家。但并不是说要不顾及自己的利益,而全部都要奉献于他人,而是说在公和私发生利益冲突的时候能够先想到公而非私。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道出了克已奉公的精神境界。
第六个是修已慎独,修就是要修身,对自己的言行进行完善和提高,最关键就是要慎独,就是在只有自己的时候也要严格要求自己。只有能够战胜自已的人,才能无敌于天下。
第七个是指见利思义,义是指义气,利是指利益,就是说在涉及到利益的时候要能想到义气。要先义后利,首先要做的事情是合理而且公正的事情,然后再想到利益,因而我国传统伦理道德一直强调舍身取义和反对见利忘义。
第八个是勤俭廉正,就是做人要勤俭节约,同时做人要廉洁正直。普通的百姓就是要勤劳节俭,反对铺张浪费,对于为官者来说,强调的是廉洁、正直。比如我国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就是勤俭的榜样。
第九个是笃实宽厚,笃实:忠诚老实。宽厚:待人宽宏大量。笃实宽厚就是在做人的时候要厚道,对人要宽容,给人很踏实的感觉。
第十个是勇毅力行,勇毅就是勇敢而坚毅,宋代欧阳修说:“遇事无难易,而勇于敢为。”力行就是不怕麻烦,身体力行,为了有价值的目的大胆实战,最终成圣成仁。
四、传统伦理道德对图书情报的影响
传统伦理道德对于职业道德建设的启示有以下几点,首先要求官德“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其次要求师德“传道”“授业”“解惑”;再有医德“贫富用心皆一,贵贱用药无别”;还有商德:童叟无欺,诚信为本,以义制利;最后武德:《孙子兵法》:将者,智,信,仁,勇,严。
同时,对于传统伦理道德的扬弃对图书情报专业也有很大的影响。图书情报专业遍布社会各个工作领域,涉及到信息情报、图书馆、档案,我们只有加强对图书情报职业道德以及从业人员的个人品德及社会公德的提倡,通过这种方式引领人们遵纪守法、履行社会和家庭的责任,才能逐步影响人们以慎独的思想维护社会秩序,才能够建设社会主义文明社会和和谐文化。
五、总结
我们只有摒弃那些封建的、落后的、愚昧的思想,才能够发扬我们民族传统思想的美德,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世界的领头羊。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参考文献:
[1]宋惠昌.马克思主义伦理学[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6.
[2]高谦民.试论中国古代教育的重德精神[J].南京师范大学学,1998.
[3]巩献田.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魏珊(1989-10),女,黑龙江人,黑龙江大学,硕士。研究方向:信息管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