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2014-11-10刘尧飞蔡华健张相学

关键词:分析法指标体系权重

刘尧飞 蔡华健 张相学

(1.南京师范大学 泰州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2.南京晓庄学院教务处,江苏 南京 211171)

本文通过对教师课堂教学状况的调查,利用层次分析法对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设计。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利用权重进行决策的方法,它在对十分复杂的决策问题的本质、内在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等进行解剖式分析的基础上,通过使用较少的定量信息使决策的思维过程模型化、数学化,从而为准则多样、目标各异甚至无结构特性的复杂决策问题提供便捷的决策方法[1]。相比较传统的单一评价方法而言,层次分析法能够较好地融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从而对指标进行全面、系统、科学的评价和测量。此外,层次分析法还能充分利用专家评价的结果,在对专家评分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评价模型,这样,通过科学的定量手段明晰了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中的不确定性问题,从而使得课堂教学质量的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有机结合,克服了传统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中的主观性强、随意性大的缺点。

一、评价指标选择

根据国家教育部对课堂教学质量的要求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对课堂教学质量的相关规定,本文采用目标分解法将课堂教学质量划分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态度、教学效果和教书育人五个维度,对各维度的内容再进行逐层分析、分解,形成五个维度下的具体评价指标。在此基础上,通过向专家、学生、教师三方做问卷调查,形成统计数据,对统计结果进行整理、分析,由此确定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最终指标(表1所示)。从中可以看出,本文所选择的基础指标(B)均为各维度具有较高代表性和可比性的指标,则课堂教学质量就由13个基础指标组成。

表1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

二、构建比较判断矩阵

首先,通过专家评分,为表1中的分项指标和基础指标按照重要程度由高到低进行排序。对于表1中各级指标的权重进行定量描述的前提是要进行定性描述,为此,本文设计了调查问卷,面向汉语言文学、数学、生物、英语、教育学、经济学、法学、计算机等各个学科领域的专家、教授及教学管理人员进行咨询,请他们根据各自的教学经验和对课堂教学质量的理解认真填写并评分。此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60份,收回有效问卷58份,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和数据处理,为各层次指标进行重要程度排序。

其次,构建比较判断矩阵。在完成对表1中的各指标重要程度排序的前提下,采用层次分析法的九级标度法来获取基础指标以及分项指标的权重,并通过举办专家座谈会,对各层次指标进行两两比较,从而构建比较判断矩阵,为进一步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赋值作好准备。

三、确定指标权重,构建评价指数

在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数的构成中,由于各基础指标之间具有不可公度性,使得我们无法对其直接进行计算。各种指标具有不同的属性,分为正指标、逆指标和适度指标三种,其中正指标是指指标与指数值正相关,指标值越高表明课堂教学质量越好;逆指标是指指标值越高反映课堂教学质量越差;适度指标是指指标应该在一个适度的区间,才能对指数值形成积极影响,低于这个区间或者高于这个区间都会带来消极影响,甚至会转变成逆指标。由于在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数中不同测度指标的属性不同,如果对不同性质指标直接加总,就不能正确反映不同作用力的综合结果。同时,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数的各项基础指标分别具有不同的量纲和量级,无法直接进行综合,为了便于计算并保持一致性,我们对基础指标进行归一处理,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使其指标介于(0,1)之间,并且对逆指标取倒数使其与其他指标保持趋同性。

利用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对表1中的分项指标和基础指标分别计算其权重,在此基础上构建判断矩阵,对判断矩阵作归一化处理之后得出基础指标对分项指标的权重系数。由于数据的获取受样本来源和判断依据的影响,可能存在数据之间的解释差异,因此需要对其进行一致性检验。为此,本文运用MATLAB软件对判断矩阵进行计算,得出最大特征根λmax和各指标所对应的特征向量W,通过一致性检验。其他各项指标权重的计算方法与此相同,通过逐一计算,最后得出各指标的权重(见表2)。

表2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权重

四、评价指标的检验和应用

为确定指标的科学性和在实践中的可操作性,并检验其在实际应用中评价结果的稳定性,我们特地对其进行了应用性验证。邀请了一批长期工作在课堂教学一线和从事日常教学管理工作的教授、经验丰富的专家对课教学质量开展试验性评价。此次试验共分三个批次进行,其中第一批次邀请了9位教授、专家,随机抽取1位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第二批次邀请了三批各9位教授、专家,随机抽取1位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第三批次邀请了1位专家对26位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随机评价。从他们评价的结果来看,三个批次专家评价结果的克朗巴哈系数Cronbachα信度系数均超过0.76,最高的一次甚至达到0.92,这充分显示本文所构建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在实际应用中不仅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而且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和低成本优势。经过试验,大家普遍认为该指标体系适用性强,覆盖面广,涵盖了课堂教学质量的各个方面,且各项指标通俗明晰。不仅如此,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拓宽评价结果的应用范围,如将第一次和第二次两位教师的评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进一步比较两位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呈现的特点和优劣状况,从而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不断提升。

五、结论

构建一套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是促进教师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学校教学质量监管的关键环节。本文主要采用层次分析法,同时结合专家咨询法和专家评分排序法,选取5个方面、13项基础指标,构建了一套较为完备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其进行了应用性验证,表现出了优良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专家们普遍认为教师在课堂教学质量中首先应该关注的是B33和B43,其次是B21和B41,这表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特别重视教学内容的设计,用心备课,注重在教学内容中吸收本课程相关的新成果、新知识,通过课程教学向学生传递大量信息,同时,要特别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学以致用、学用结合的教学思路。其次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以满足学生需求为出发点,因材施教,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相对于传统的仅凭经验进行指标赋值的专家咨询法而言,其获取的评价结果能从量化的角度更直观地呈现各项基础指标的重要程度,对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也更为可靠客观,从而有利于促进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2]。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教师的教学过程是“教”和“学”相结合的过程,本研究关注的是教师的“教”,在实际应用中还应该与学生的“学”相结合,只有将“评教”与“评学”相统一,才是对课堂教学质量的全面评价。

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社会用人单位对学校的满意度、学生和家长的信任度以及学校自身的社会声誉,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各个学校的教学管理者和教学管理部门都十分重视教学质量监控,而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进行评价正是当前我国各类学校教学质量监控的主要手段和重要环节[3]。本文虽从层次分析法的角度对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进行了设计和试验,构建了一套评价体系,但是,不同类型的学校有着不同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因此,如何使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能适应新的形势和要求,充分发挥教学质量评价的导向性和诊断性功能,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1]唐琦:《运用数学模型构建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教育与职业》,2013年第10期。

[2]葛倚汀:《对构建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几点思考》,《吉林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第5期。

[3]柯焱林:《理实一体化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13年第3期。

猜你喜欢

分析法指标体系权重
异步机传统分析法之困难及其克服
权重常思“浮名轻”
为党督政勤履职 代民行权重担当
基于公约式权重的截短线性分组码盲识别方法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基于时间重叠分析法的同车倒卡逃费探析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层次分析法在SWOT分析法中的应用
AHP和SWOT分析法在规划编制中的应用
层次分析法权重的计算:基于Lingo的数学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