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市门头沟区人群莱姆病感染状况调查*

2014-11-10田丽丽吕燕宁曹殿起李龙建陈艳伟刘喜房李窦相峰关增智王全意黎新宇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待业门头沟区螺旋体

田丽丽 吕燕宁 曹殿起 李龙建 陈艳伟 刘喜房李 爽 窦相峰 关增智 王全意 黎新宇**

(1.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地方病控制所,北京 100013; 2.北京市门头沟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科,北京 102300)

莱姆病(Lyme disease)是由不同基因型的伯氏疏螺旋体Borreliaburgdorferisensulato引起的人兽共患病(倪雪冰等,2013)。伯氏疏螺旋体在自然界中生存、繁衍、周而复始的循环并不依赖于人的参与,而是以蜱等节肢动物作为传播媒介,长期在脊椎动物宿主间世代相传,主要经蜱叮咬人、兽而传染。莱姆病螺旋体可引起人体多系统、器官的损害,严重者终生致残甚至死亡(Tranetal.,2013;Mooreetal., 2014; Portilloetal., 2014)。目前该病在30多个国家有病例报告, 估计年发病人数30万左右, 且发病区域和发病率呈迅速扩大和上升趋势,该病已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目前,我国已从长角血蜱Haemaphysalislongicornis、嗜群血蜱Hae.concinna、粒形硬蜱Ixodesgranulatus、森林革蜱Dermacentorsilvarum、锐跗硬蜱I.acutitarsus等蜱中分离或检测到莱姆病螺旋体(王欣等,2013)。这些蜱种不仅是当地的优势种群,而且对人畜的攻击性强,作为莱姆病媒介的可能性较大(孙毅等,2002)。在北方林区,全沟硬蜱成虫的带菌率为40%~45%,成虫的季节消长曲线与莱姆病的发生相一致,证实全沟硬蜱是主要传播媒介。在南方林区,粒形硬蜱带螺旋体机率较高为24%,很可能是重要的生物媒介(张继军等,2011)。该病呈地方性流行,病例主要分布在山区和林区。在我国,莱姆病疫区主要分布在东北部、西北部和华北地区。目前,北京门头沟区整体人群感染状况不清。2013年12月我们在北京市门头沟区随机选择农村常住人口开展莱姆病血清学调查,通过检测明确门头沟区疫源地状况,根据调查结果推断实际感染人数,并根据调研结果提出防控措施调整意见。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由于北京市农村学生外出学习、部分年龄段人群外出打工,农村常住人口存在年龄断层,本研究将>20岁常住人口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常住人口指实际连续居住在门头沟区一年以上的人。本研究除了关注在农村务农的农民外,主要关注从事家务劳动为主的村民(包括专门从事家务劳动的待业人员和无业人员)。我们将门头沟区全部的9个乡镇作为调查地区,采用两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研究对象。第一阶段利用随机数字表抽取单斋堂、青白口、李家庄村、塔河村和田庄5个村,第2阶段对选中的村(或街道)常住人口进行摸底登记,按照人口比例分别确定每个村抽样人数,再按照门牌号随机抽取调查对象。调查对象分为≤49岁、50~59岁、60~69岁、≥70岁4个年龄组。在知情同意的前提下,开展问卷调查,并采集被调查对象血液标本10 mL。累计310名常住人口进入本研究。

1.2 研究方法

采用面对面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被调查对象一般状况及可疑危险因素,调查内容包括年龄、性别、职业、居住环境等。用ELISA法对研究对象血清标本莱姆病抗体进行初筛,ELISA筛查莱姆病IgG抗体阳性标本再采用Western Blot方法进行确诊。ELISA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均为阳性的标本,记为IgG阳性(即:研究对象既往感染过莱姆病)。其中ELISA方法采用英国OXOID公司的IDEIATMBorrelia Burgdorferi IgG抗体检测试剂盒(货号K602911-2,包被抗原为伯氏疏螺旋体的鞭毛抗原,即Flagellum)检测人群血清中的莱姆病抗体,参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Western Blot确认试验采用德国欧蒙(EUROIMMUN)公司的免疫印迹法检测试剂盒(货号DY 2131-1601 G,DY 2132-1601 G,DY 2134-1601 G与DY 2131-1601-1 G,其抗原分别为阿氏、布氏、嘎氏疏螺旋体全抗原与阿氏疏螺旋体全抗原+VlsE)参照说明书进行。按照试剂盒规定的标准进行结果判定。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人口学特征

本研究共纳入研究对象310人,年龄26~88岁,平均年龄59±11岁,年龄中位数60岁。男性127人,女性183人。农民250(80.6%,250/310)人,家务及待业人员60(19.4%,60/310)人。经检测,ELISA阳性30例(9.7%,30/310)。ELISA初筛阳性的标本继续进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Western Blot阳性24例(7.7%,24/310)。单独ELISA检测、ELISA初筛后用Western Blot法确诊这两种方法检测的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χ2=0.730,P=0.393)。(表1)。

2.2 人群莱姆病抗体阳性率分布情况

2.2.1年龄、性别分布:被调查对象中男性抗体阳性率为7.9%(10/127,95%CI 3.2%~12.6%),女性莱姆病抗体阳性率7.7%(14/183,95%CI 3.8%~11.5%),男性女性人群抗体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χ2=0.005,P=0.942,OR 1.032,OR95%CI 0.443~2.402)。

将研究对象按年龄分为≤49岁组,50~59岁组,60~69岁组,≥70岁组,4个年龄组莱姆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8%、5.2%、7.0%和12.3%,χ2检验结果提示,年龄组间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χ2=2.542,P=0.468)。调查对象中≥70岁组(7/57)抗体阳性率12.3%明显高于其他组别。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70岁组和≥70岁组,两组间抗体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χ2=1.311,P=0.252)。(表1)。

2.2.2职业分布:被调查对象职业为农民和家务待业人员,其中农民抗体阳性率为8.4%(21/250,95%CI 5.0%~11.8%),家务待业人员抗体阳性率5.0%(3/60,95%CI 0.0%~11.1%),虽然农民抗阳性率高于家务待业人员,但两种职业人群抗体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χ2=0.379,P=0.538,OR 1.742,OR 95%CI 0.502~6.045)。(表1)。

2.2.3地区分布:通过随机数字表法选择调查地区,单斋堂村、青白口村、李家庄村、塔河村、田庄被选中进入本研究,各村阳性率分别为7.0%、6.7%、8.5%、9.1%和8.6%,各村间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χ2=0.364,P=0.985)。(表1)。

表1 2013年北京市门头沟区农村居民莱姆病感染状况血清学调查结果Tab. 1 Seropositive rate against lyme disease in rural residents of Mentougou district in Beijing, 2013

2.3 北京市门头沟区莱姆病实际病例数估计

血清学调查显示,门头沟区常住人口莱姆病抗体总阳性率为7.7%。利用血清学流调结果和2013年北京市门头沟区人口学资料,估算北京市门头沟>20岁人群莱姆病抗体水平和累计病例数。经计算发现,北京市门头沟莱姆病抗体阳性率8.0%(3495/43 700),标化率95%可信区间为7.7%~8.3%,估计实际既往感染人数接近3 500,而门头沟区并无临床诊断病例报告。(表2)。

表2 北京市门头沟区人群莱姆病抗体阳性率及感染病例数估算Tab. 2 The standardized seropositive rate and real case number against lyme diseaseextrapolating to the entire Mentougou district population in Beijing

*人口学数据来源于北京市门头沟区统计局。 Population data was provided by the Mentougou Bereau of statistics.

3 讨论

近3年,北京市自然疫源性疾病病例数排在前四位的依次为恙虫病、布鲁氏菌病、肾综合征出血热和登革热(田丽丽等,2012;孙玉兰等,2013)。自然疫源性疾病中,恙虫病疫区(平谷区)人群血清阳性率为11.7%,布病高危人群(羊、牛养殖人群)阳性率1.69%~1.79%。北京市肾综合征出血热近几年未开展血清学调查,但其发病率维持在较低水平(窦相峰等,2013),登革热病例均为输入性的。从血清学调查结果上分析,莱姆病抗体阳性率远高于布病。虽然恙虫病抗体阳性率略高于莱姆病,但北京市恙虫病病例多为轻症,且病例多无并发症。考虑到莱姆病病原体-伯氏疏螺旋体致病力强,可引起人体多系统、器官的损害,20%或更多的病例转为慢性病例,严重者终生致残甚至死亡(Jacksonetal.,2014),由此推断莱姆病已经成为威胁门头沟区农村常住人口健康最重要的自然疫源性疾病。

调查和检测发现,不同年龄组间抗体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但≥70岁组人群抗体阳性率(12.3%)明显高于其他组别,与冯方波等(1991)的研究结果一致,抗体阳性率的差别主要与其接触本病传播媒介频繁程度有关,需要进一步开展病例对照研究及队列研究明确感染危险因素。门头沟区男性抗体阳性率为7.9%,女性莱姆病抗体阳性率7.7%,男女性人群抗体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本次调查对象职业为农民和家务待业人员,其中农民抗体阳性率为8.4%,家务待业人员莱姆病抗体阳性率5.0%,两种职业人群抗体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此外,被随机选中的单斋堂村、青白口村、李家庄村、塔河村、田庄村民莱姆病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由此分析,调查地区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不同职业常住人口抗体阳性率相近,存在广泛的社区内感染。为了明确北京市门头沟区农村农民和家务待业人员感染状况,我们采用标准化法推算北京市农村>20岁农民和家务待业人员实际抗体阳性率为7.7%~8.3%,既往感染人数接近3 500人,但北京市门头沟区无恙虫病病例报告,说明临床上莱姆病存在极其严重的误诊和漏诊。对于一种无人传人感染途径的疾病,7.7%是较高的抗体阳性率。应对北京市临床医生进行培训,提高医生对该病的知晓率和诊疗水平。

目前,莱姆病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染群均已明确。伯氏疏螺旋体通过蜱叮咬侵入人体后,不仅使皮肤受损,而且可累及神经系统、心脏及关节等多种组织器官,临床上可有皮肤游走性红斑、脑膜炎、脑炎、颅神经炎、心脏病及关节炎等多种表现。更严重的是,莱姆病有慢性化倾向,并可使一部分患者致残,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劳动能力(Blaiseetal., 2014)。媒介蜱是判断和预测莱姆病自然疫源地存在及疫源地状况的标志和依据。北京市无莱姆病病例报告,莱姆病传染源、传播媒介无系统的调查结果,致病病原体基因型亦无系统的研究。北京市各区县居民莱姆病抗体阳性率、本地区急性期患者临床表现、慢性病人疾病特点和疾病负担等均未知。由于人力、物力和经费条件限制,本项预探索性调查样本含量较小,根据本项调查结果估算门头沟农民和家务待业人员莱姆病感染情况会存在偏差,以后的研究应继续扩大研究地区、样本含量,并涵盖更多职业人群,进一步深入了解门头沟地区人群莱姆病整体感染状况。目前,我们正对本项调查中阳性病例开展1∶1病例对照研究,以明确患者是否转为慢性感染,并分析患者就诊情况和临床医生误诊漏诊情况。

猜你喜欢

待业门头沟区螺旋体
门头沟区总工会机关党支部开展机关进社区共建活动
从《待业啄木鸟》说开去
待业啄木鸟
肉牛钩端螺旋体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与免疫预防
猪钩端螺旋体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控
高校毕业生“慢就业”困境成因与解决策略①
2015-2016年北京市门头沟区在校中小学生视力不良与营养状况
北京市门头沟区龙泉小学成果展示
北京市门头沟区语言文字工作导览图
家畜钩端螺旋体病的诊断及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