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信支持下的移动学习平台研究与设计*

2014-11-10朱学伟徐小丽

中国远程教育 2014年4期
关键词:学习者监控微信

□ 朱学伟 朱 昱 徐小丽

微信支持下的移动学习平台研究与设计*

□ 朱学伟 朱 昱 徐小丽

移动网络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催生了大量的碎片化应用。在这些繁多的碎片化应用中,微信拥有强大的功能和广泛的用户基础。本研究将微信和移动学习相结合,把虚拟交互延伸到现实交互,提出了微信支持下移动学习平台的设计原则和流程,搭建了一个移动学习平台,并以“土木工程施工”课程为例,简述了此系统下的设计案例与实施过程,证明了微信支持下的移动学习平台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为广大学习者提供一种新的移动学习途径,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为国内移动学习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提供借鉴。

微信;移动学习;微型学习;学习监控

一、引言

根据我国工信部最新发布的数据,截止2012年底,我国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82.6部/百人[1]。随着移动网络的迅猛发展和移动设备的日益普及,社会化网络给人们带来强烈的碎片化冲击。越来越多的人们通过移动设备进行交流、工作和学习,期望更加高效地利用碎片时间,从而催生了一大批碎片化应用。微信是这些应用中一款优秀的代表,拥有广泛的用户群体。目前,国内学者对移动学习的研究,大多偏重于理论研究,实践研究相对较少;利用微信进行移动学习的案例中多数都是将微信作为一个交流工具或信息发布平台[2][3][4],没有将微信的多个功能应用到整个教学过程。因此,将微信应用到移动学习中,对促进用户通过微信学习知识,合理利用碎片时间和移动工具,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二、微信与移动学习

1.微信及其特点

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款通过网络快速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支持多人群聊的手机聊天软件。用户可以通过微信与好友进行形式上更丰富的联系。微信软件本身完全免费,除了使用时产生的上网流量费由网络运营商收取外,其他任何功能都不收取费用。截止2013年第三季度,微信月活跃用户数已达到2.719亿[5]。微信具有以下特点:

(1)支持收发文字、图片、视频和语音短信;

(2)支持多人语音群聊;

(3)支持查看所在位置附近使用微信的人;

(4)支持语音输入、语音提醒、视频聊天、腾讯微博、QQ邮箱、语音记事本、QQ同步助手等插件。

微信比短信、彩信的成本更低,提供了丰富的API接口,更便于第三方开发出完善的移动学习应用。微信支持Android、iOS、Symbian、Windows Phone和BlackBerry五大操作系统平台,根据IDC最新统计数据,截止2013年第三季度,这五种操作系统占据全球智能手机99.4%的市场份额[6]。

2.微信对移动学习的意义

移动学习是一种在移动设备帮助下、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生的学习。移动学习所使用的移动设备必须能够有效地呈现学习内容并且提供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双向交流[7]。移动学习具有学习动机的自发性、学习内容的片断性、学习地点的跨越性和学习目标的自我调节性等特点。针对移动学习的特征,微信具有以下积极意义:

(1)打破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教学模式。教与学是一个互动过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社会化网络高度发达的今天,学习者更希望与教师进行更直接更方便的交流,教师也希望能及时收到学习者的反馈信息。微信能及时简单地将学习者的想法与教师进行沟通,教学中的话语权不仅仅属于单个的教师,更多的是属于全体学习者。

(2)教学体系更加完整。课堂教学是学习者系统化学习的过程,但由于时间、地点的限制,无法同每个学生沟通和交流,通过微信的文字、图片、语音和视频聊天功能可以在课后任何时间和地点与教师和其他所有学习者进行交流和学习,这就使得整个教学过程更加完整。

(3)更好地调动学习者的积极主动性,提高学习者的信心。与纸质教案相比,通过移动设备可以更方便地获取学习信息。学习者更愿意通过微信与教师和其他学习者进行沟通和交流,促进他们学习交流的主动性和互动性,从而增强学习者的信心。

(4)引导学习者合理利用碎片时间。微信可以充分利用和合理引导学习者利用碎片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5)便于推广个性化教育模式。教育工作者和教师通过微信获取学习者的反馈信息,并对每个学习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制定出一套适合每个学习者的个性教学方案,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教学质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6)减轻教育工作者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与传统的评教系统相比,教育工作者通过微信能方便快捷地获取学习者的反馈信息,并能快速反应出整个学习者的宏观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模式和方案,更好地适应教育的发展方向。

三、微信支持下的移动学习平台分析

1.学习内容设计原则

移动学习过程与传统学习模式有很大不同,它是学习者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移动通讯技术实现双向交流的一种学习过程,具有随机性、短小性和离散性的特点,学习者注意力容易分散。基于微信的移动学习平台必须同时考虑微信平台自身的特点,既要适合微信用户的使用习惯,又要达到学习的最终目的。因此,根据移动学习和微信的特点,在原有移动学习内容设计原则(如微型化、独立性和趣味性[8])的基础上,设计出更加合理的学习内容模块,应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1)结合微信内容展现形式多样化,设计出用户体验更好的学习内容媒体形式。微信支持多种媒体格式,有文字、图片、语音和视频等,学习内容应根据学习者最易接受和学习的媒体形式提供给学习者。同时,这些内容的格式可以是一种也可以是多种相结合,只有以学习者为中心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内容,才能更容易被学习者接受,才能提高移动学习效率,以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2)结合微信的社交性,为学习者之间交互时提供快捷的学习内容。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一些疑问,在与其他学习者或指导者交流时,必须方便快捷地将相关学习内容传递给对方以表述自己遇到的问题。而移动学习平台在提供给其他学习者或指导者这些学习内容时,必须同时提供上下文语境,以便对方能更快速地理解学习内容。

图1 学习内容必须携带语境提供给学习者

(3)学习资源标准必须统一。基于微信的移动学习平台上的学习资源标准必须遵循国际上通用的SCORM(SharableContentObjectReference Model)标准。符合SCORM标准的学习内容对象具有高水平的可访问性、互操作性、适应性、共享性、重用性等特点[9]。Articulate Studio是一个使用非常广泛的SCORM开发工具,可以快速对PowerPoint文稿进行移动学习设计加工。应根据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从宏观上规划学习方法和步骤,从微观上切割学习资源的大小及其之间的耦合度。将学习内容分解成学习单元,然后再将学习单元分解成学习元件。

(4)每个学习单元和学习元件都必须添加关键词,以方便学习者查找所学知识。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某个知识点不清楚时,可以查阅相关知识点以便透彻地理解所学内容,理清学习内容之间的关系。

(5)每个学习元件必须对应整个知识概念树的一个节点或分支。由于移动学习是非常碎片化的学习过程,让学习者明白所学内容在整个知识概念树中所处的位置,不断完善知识概念树,对构建知识体系、评价学习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通过微信构建学习思维导图

微信支持多种输入方式,而且这些方式使用起来也非常方便。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利用微信记录学习笔记,构建思维导图,并借助思维导图提高发散思维能力、理清思维脉络,并可供他人和自己回顾整个学习过程[10]。思维导图与传统的段落式学习笔记相比,有着明显的优势:篇幅小、结构清晰、便于记忆和查找。从知识管理的角度来说,思维导图在保存知识、共享知识、使用知识及创新知识的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图2 通过微信对相关知识点记录学习笔记

学习笔记包括:学习内容、关键词、学习感想、参考文献、学习疑问和学习交流(如图2所示)。通过微信构建思维导图记录学习笔记时,方便插入学习内容相关的图片和文字。在学习互动时,可以采用拍照、录音、录像和文字相结合的方法,将相关内容记录下来。其他部分可以采用各种输入法录入文字。

3.学习过程监控

学习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主要有身心发展状况、认知结构、学习策略、学习风格、学习动机,以及外部环境等因素[11]。学习监控是为了保证学习的成功、提高学习效果和质量、达到学习目的,而对学习活动进行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一系列过程[12]。移动学习监控机制与传统教学监控机制相比,前者更需要学习者自我监控,后者更侧重于外部监控。因此,真正持续高质量的移动学习过程,就必须将外部监控的学习过程向自我监控的学习过程转变。基于微信的移动学习过程监控,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图3 学习过程监控组成部分

(1)学习时间监控:学习者在通过微信浏览相关内容时,可以通过相关技术手段监控其是否在观看所学内容,从而准确地管理学习时间。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移动学习时间可以是一天的任何时间,学习者可以随时进行学习。

(2)学习者自我监控:移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是主体,必须发挥积极能动性,才能达到最终的学习效果。与传统面对面的教学过程不同,我们无法确定学习者是否在认真学习,虽然打开了相关内容,但有可能在想着其他事情。因此通过记录学习笔记,既强化了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又增强了自我管理能力,提高了学习质量。

(3)学习交互监控:基于微信的移动学习,学习者与教师或其他学习者之间的交互变得更加方便。教师可以根据学习者的反馈信息,因材施教。学习者可以通过与他人的交互,进一步理解和强化所学知识。

(4)学习评价监控:学习评价是一种外部控制手段,是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的事实性把握和判断,从而考察和促进学习的质量。在基于微信的移动学习过程中,学习评价包括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这两种评价都能实时地反馈给学习者。学习者在收到这些评价后,及时纠正和强化知识概念,加强自我约束和管理,激发学习动机,从而提高学习质量。

(5)学习考核监控:考核是检验学习质量的手段,是保证学习者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的外在压力。按照学习内容覆盖面的大小,考核分为零碎的单个知识点考核、章节考核和整体考核。单个知识点的考核是对学习者某个移动学习内容的检查,这些考核分布在每个零碎的学习内容中;章节考核是对本章节所覆盖的学习内容进行考核,能及时帮助学习者对所学内容进行温习和强化,保证移动学习过程顺利进行;整体考核是检验学习者是否完成全部学习内容的最终手段,也是学习者对所学内容进行查漏补缺的一个重要手段。当学习者完成某个学习内容和某个章节所有内容时,系统会及时让学习者完成一些“作业”,检查学习者是否已经完成了相应的知识点学习。

通过微信可以方便地获得各种学习过程中的相关数据,尤其是与时间和空间相关的数据,学习跟踪和学习状况的数据以及连接性和交互方面的数据。这些监控为督促学习者自主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的质量提供了保障,同时也是教师对学习者进行个性化教育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手段。

四、微信支持下的移动学习平台设计

移动学习系统(Mobile Learning System)是指由于人们地理空间流动性和弹性学习需求的增加而建构的一种由支持网络、资源平台、移动学习设备组成的新型学习系统[13]。移动学习平台包括三大部分:无线网络(GPRS、Wifi、3G、4G),移动学习的资源平台以及移动设备。由于微信支持目前市场上99%以上的智能手机平台,基于微信的移动学习平台可以不考虑移动设备问题。

1.平台总体框架

图4 平台总体框架图

根据移动学习平台的功能和特点,将平台分为五个层次:支撑层、用户层、服务层、业务应用层和数据资源层(如图4所示)。微信平台是整个移动学习平台的支撑层,通过微信开放的接口,设计前台和后台交互的操作界面,增强用户的操作体验。微信用户、移动学习者、指导者和管理员构成了平台的用户。服务层包括学习者管理、信息推送服务、线上和线下交互服务等,直接为用户提供学习服务。在业务应用层中,专家系统、情境分析系统、个人特征分析系统、智能问答系统和学习监控系统是整个学习平台的核心部分,处理所有的业务,统筹安排整个系统的各个部分。数据资源层是学习平台最基础的组成部分,为整个平台提供相关学习数据和资源共享。

2.平台的功能模块

根据微信的特点以及移动学习平台的框架,平台分为六大模块:资源云共享平台、情境学习系统、Q&A(Questions and Answers)智能系统模块、监控机制、信息推送模块和交互模块。

(1)资源云共享平台

云存储是在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概念上延伸和发展出来的,是指通过集群应用、网格技术或分布式文件系统等功能,将网络中大量不同类型的存储设备通过应用软件集合起来协同工作,共同对外提供数据存储和业务访问功能的一个系统[14]。将移动学习平台的教学视频、课件、教材教案和其他相关资料部署在云存储系统上,有助于提高用户访问速度和资源利用率,增强平台的可扩展性和用户体验。

(2)情境学习系统

情境学习系统是根据学习者所处的实时情境,提供最恰当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微信通过基于位置的服务(Location Based Service,LBS)将移动终端用户的地理位置信息反馈到移动学习平台,平台根据时间、地点和学习者的个性特征计算分析出最适合学习者的学习内容和方式,并将学习内容快速地提供给学习者。

图5 学习者通过微信与移动学习平台交互流程

首先,由学习者从微信客户端发起一个学习请求,微信公众平台将相关情境信息发送给移动学习平台;平台对此信息进行验证,验证通过后将经过计算服务器分析出最适合学习者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资源共享平台再将相关信息反馈到微信公众平台;最后反馈给学习者。

在基于微信客户端的环境中,情境感知的移动学习,主要有以下三种模式:通过位置信息系统自动感应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教师或其他学习者根据视频所反映的现实情境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通过增强现实技术将虚拟信息应用到真实环境中,使学习体验更加真实。

(3)Q&A智能系统模块

Q&A智能系统是供用户查找问题和答案的数据库系统,包括学习者提出的所有问题和准确答案。Q&A系统是避免教师和学习者重复回答相同的问题。当学习者提出一个问题后,移动学习平台将自动给出一个类似问题的答案供学习者参考,如果此答案不满意,则将问题添加到Q&A系统中,等待教师和其他学习者回答,在回答完成后,系统将此问题作为一条完整的Q&A记录提交到资源云共享平台中,以供其他学习者使用。

图6 学习者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流程

从图6中,我们看出回答问题的过程是一个重复迭代的过程,直到问题答案满意为止。基于微信客户端,问题回答的内容形式可以是文字,还可以是图片、语音和视频等媒体形式。同样,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问者和回答者之间的互动方式,可以根据各自的喜好选择上述媒体形式。Q&A系统为移动学习平台节省了大量的人力,教师能将更多的精力集中在亟待解决的问题上,有针对性地帮助和指导,为个性化教育提供新的解决思路。

(4)监控机制模块

在移动学习过程中,为了使学习者能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必须采用有效的监控机制帮助学习者逐步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从而完成学习目标。学习监控模块是系统根据学习者的学习情况(如学习时间、学习计划、学习效果等),指导和督促学习者按学习计划,完成学习任务。

学习者开始学习后,移动学习平台将实时跟踪学习情况,每天早晨学习平台将当天的学习内容发送到学习者的微信上,同时监控一天的学习情况,如果到了下午还没有开始学习,那么系统将发送信息提醒学习者,晚上将当天学习情况推送给每个学习者。如果学习者没有按时完成学习内容,平台将在第二天推送相关信息提醒学习者。在学完每章或全部内容后,平台将提醒学习者具体的考核时间段,必须在一周内进行考核,以方便后续内容的学习。

(5)信息推送模块

基于微信的移动学习中,信息推送按照推送的发起点可以分为系统信息推送和交互信息推送。系统信息推送由系统根据学习者的兴趣喜好,按学习计划或进程自动将相关信息推送给学习者。交互信息推送是移动学习平台的用户之间交互所进行的信息推送,包括系统管理员、教师和学习者之间的交流所产生的信息推送。推送功能模块分布在整个移动学习平台,是学习者、指导者和管理者之间沟通的桥梁。

(6)交互模块

交互模块分为用户与移动学习平台之间的交互和用户之间的交互,用户之间的交互分为线上交互和线下交互。一个成熟的学习平台,人机交互必须方便快捷,同时将用户之间的交互社区化,像社区中的人际关系一样把用户黏住,并让学习者在社区环境中协同学习和竞争学习,强化学习过程的吸引力。但单纯虚拟社区的交互都没有现实社区更有吸引力,因此将线上社区化延伸到线下社区化,线上和线下相互补充,使学习者更加主动地完成学习内容。

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不懂的知识点需要帮助时,先通过微信群提出问题,如果不能在线上解决,那么可以通过微信在现实中与其他学习者和指导者进行讨论解决。虽然线上讨论方便快捷,但没有线下面对面沟通效果好,充分利用线上和线下的优缺点进行沟通交流,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通过虚拟和现实社区化模式,将用户的学习成果、学习进程以及学习状态进行量化、透明化和个性化处理,使学习者之间形成一个良性竞争环境,最终发展成一个开放的移动学习平台。学习者完成学习内容获取相关积分,帮助他人完成学习同样获取积分,激励用户不断学习,不断获取奖励,进而升级拿到荣誉,使学习者充分体会到快乐的学习。

在整个移动学习平台的设计与开发过程中,为了让学生者更好地完成学习内容,增强用户的使用体验,技术上比较困难的部分是学习过程的监控,学习监控涉及到一些隐私信息,必须在学习者同意后才可以获取,同时也要对此类信息进行加密处理。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挖掘,全面了解学习者的学习状态,以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教育和学习。

五、学习案例设计及效果

1.案例设计

通过对目前利用微信进行教学案例分析后,笔者以“土木工程施工”课程作为教学内容,选取两个班学生为对象,依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结合移动学习系统功能特点,设计了相关教学案例。

(1)学生样本基础数据

表1 学生手机系统百分比

表1显示了两个班的学生智能手机的百分比情况,说明大多数学生还是选择了价格相对较低的安卓(Android)手机,其次是iPhone,而黑莓(Black⁃Berry)手机几乎没有学生使用。

(2)教学过程设计

“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是以工程为背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当学生在施工现场实践学习时,可以对施工流程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拍照和摄影,如果现场不方便解答,可以将图片和视频发到微信群上与同学互动交流,或通过微信公众平台与教师进行交流。

图7 老师解答学生问题过程

在课堂理论教学过程中,通过移动学习平台中的Realtime-quiz系统与学生进行线上到线下(O2O,Online-to-Offline)实时交互,以全面地了解每个学生上课的情况和学习效果。在讲到一个具体问题时,通过PPT将问题提出,让学生通过实名Real⁃time-quiz系统进行回答,此过程既能即时知道哪些学生回答了问题,更能了解课堂的实际情况。如果学生回答的正确答案较少,那么可以对此内容讲慢一些,反之则讲快一些。

图8 Realtime-quiz学生界面

课后将当天所讲内容按知识树的结构发送到每位学生的微信上,同时布置课后作业和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学生将知识点内容保存在手机上,以便课后温习和回顾。课后作业必须在下次上课前完成,如果在下次上课前一天晚上还没有完成,系统将提醒信息自动推送到学生的微信上,以督促其完成作业。

图9 课后学习内容推送

2.效果分析

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实践后,笔者从系统收集的文字、图片、语音以及视频可以看出,学生参与此系统的积极性逐渐提高,并养成了利用该系统学习的习惯。同时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明显增多,学习更加主动(详见图10)。

从学生使用本系统的时间段统计来看,上午占17%,下午占35%,晚上占48%,因为学生上午课程较多,晚上空余时间较多,基本符合实际情况。

图10 互动人数和聊天人数变化趋势

图11 系统使用效果调查

在课间与学生交流并通过Realtime-quiz系统的选择题模式收集学生对本系统的反馈信息,从反馈的数据来看,学生基本认可本系统对学习的促进作用,能高效地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同时也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增强了互帮互助的学习氛围。但也指出了一些不足,如学习资源相对缺乏、课后作业完成相对繁琐等问题。

六、总结

随着微信用户的不断增长和移动网络技术的变革,微信已经成为移动用户的必备软件。基于微信搭建一个新型的移动学习平台,具有更广的流量入口,更强的互动性、娱乐性和便捷性。同时,将线上和线下交互相结合,使学习互动平台由虚拟延伸到现实,再由现实交互促进虚拟交互,既发挥了传统教学中面对面交流的高效性,也体验了虚拟社区交互的便捷性,充分调动了学习者的主动性,符合社会化学习和终身学习型社会的需求,为推动我国教育现代化进程和个性化教育提供了新的途径。

[1]中国工信部.2012年电子信息产业统计公报[EB/OL].http://www.miit.gov.cn/n11293472/n11293832/n11293907/n11368223/15173081.html

[2]袁磊,陈晓慧,张艳丽.微信支持下的混合式学习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2,(7):128-132.

[3]李玉峰.基于微信的大学道德教化信息的传播与优化[J].中国电化教育,2013,(9):133-136.

[4]白浩,郝晶晶.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教育领域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4):78-81.

[5]腾讯公司.腾讯公布2013年第三季度业绩[EB/OL].http://www.tencent.com/zh-cn/content/at/2013/attachments/20131113b.pdf

[6]Android Pushes Past 80%Market Share While Windows Phone Ship⁃ments Leap 156.0%Year Over Year in the Third Quarter,According to IDC [EB/OL]. http://www.idc.com/getdoc.jsp?containerId=prUS24442013

[7]Aleksander Dyeetal:Mobile Education-A Glance at The Future[EB/OL].http://www.nettskolen.com/forskn-ing/mobile education.pdf.

[8]朱学伟,朱昱,徐小丽.基于碎片化应用的微型学习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1,(12):91-94.

[9]李建伟,李京,柴淞,刘帅.基于SCORM标准的学习管理系统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2013,(5):98-102.

[10]杨凌.概念图、思维导图的结合对教与学的辅助性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6,(6):59-61.

[11]何克抗,李文光.教育技术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第2版),2009:109-110.

[12]陶明华,王斌.网络课程学习过程中监控策略和实施方法的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0,(3):60-63.

[13]郭绍青,黄建军,袁庆飞.国外移动学习应用发展综述[J].电化教育研究,2011,(5):105-109.

[14]百度百科.云存储[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2044736.htm.

G40-057

A

1009—458x(2014)04—0077—07

*本文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课题“基于移动学习的现代高校教学研究”(C-c/2013/01/011)阶段成果。

2013-08-25

朱学伟,硕士,助理研究员;朱昱,教授,硕士生导师。南通大学教务处(226019)。

徐小丽,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南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226019)。

责任编辑 日 新

猜你喜欢

学习者监控微信
The Great Barrier Reef shows coral comeback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你被监控了吗?
Zabbix在ATS系统集中监控中的应用
微信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微信
微信
PDCA循环法在多重耐药菌感染监控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