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我国廉政文化建设面临的困境及其破解
2014-11-10刘光英
刘光英
(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 思政教研部,河南 信阳464000)
任何社会现象都有其存在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腐败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也必然与社会文化因素有关。因此,遏制腐败不仅需要相应的制度和机制,更需要文化因素的配合。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这是我们党继十七大以来又一次在党的代表大会报告中强调廉政文化建设问题。习近平总书记2013 年1 月22 日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继续全面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党中央对廉政文化建设任务的提出,体现了人们对反腐败在文化方面的需求,更反映了文化与人的关系。文化因素会内化为人的思想和观念,当廉政文化像其他文化形式一样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和支持时,腐败自然难以滋生与蔓延,也必然会得到有效遏制,这正是进行廉政文化建设的特别之处。
一、新时期我国廉政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
文化是政党的血脉和灵魂,是政党软实力的集中体现。进入新世纪以来,我们党更加重视通过文化建设的途径不断加强自身全面建设。反腐倡廉是一种政风,更是一种文化。[1]从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中可以看出我们党对廉政文化建设高度重视,并将廉政文化建设作为推进廉政制度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这也是我们党对自身长期进行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的反腐倡廉建设所面临的形势、任务的清醒认识和准确把握,是我们党高度重视文化建设的自觉意识在党的反腐倡廉建设方面的具体体现。
1. 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有利于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作为一种先进文化的子文化,廉政文化不仅在于其提供智力支持,还在于它对人们精神境界的提升。只有将廉政意识与廉政制度有机结合,才能从根本上减少和预防腐败现象的发生。廉政文化在意识形态和廉政制度方面,为健全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提供了重要保证。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就文化视角而言,就是要加强廉政文化建设,通过培养清正廉洁意识、搭建廉洁教育平台、发动引导群众参与,使反腐倡廉教育面向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走进社会各个角落。通过有效方式、途径切实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可以使党员干部的道德素质不断提高,法治观念不断增强,良好的社会风气就会逐步形成,反腐倡廉建设就会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和良好的环境氛围,就会不断取得新的成效。
2. 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有利于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和传家法宝。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和作风状况,是衡量一个政党先进与否和党组织能力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准。当前,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身上滋生不正之风的现实危险不断增加,一些党员干部在党性和作风上还存在不少问题。领导干部作风问题,说到底是党性问题。事实充分说明,领导干部作风与领导干部党性修养紧密相连、息息相关。党性纯洁则作风端正,党性不纯则作风不正。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用文化的独特方式告诉人们什么是正确的选择、提供正确选择的行动方案并给予各种支持,这对于加强各级领导干部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优良作风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是进一步加强我们党的能力建设和先进性、纯洁性建设的重要内容。
3. 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有利于增强反腐倡廉制度的执行力。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廉政制度建设,在法制层面,国家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等规范公职人员廉政行为的法律法规;在党纪层面,中国共产党先后制定了《关于党员领导干部述职述廉的暂行规定》《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等党内廉政文件,就制度层面而言,我国的廉政制度建设不可谓不全面,但制度执行力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制约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瓶颈。胡锦涛同志曾指出,再好的制度,如果不去执行也形同虚设,究其原因,是我国的廉政制度在执行力上出现了问题。制度的执行力和人的文化情感有着密切的联系,廉政制度的执行力为什么不给力?就是廉政制度缺乏文化情感的认同。好的制度要有好的文化情感认同,人的文化情感对制度目标达成过程中速度、质量和效能等要素产生深刻的影响,制度的执行力会受到制度执行者和监督者情感认同和理性认知的影响。为了提高廉政制度的执行力,就要发挥廉政文化的功能。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加大宣传普及法律制度力度,创新宣传教育手段,提高宣传效果,这对于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正确看待反腐败斗争形势,增强监督意识和政策法律观念,积极、有序地参与反腐败斗争,具有积极作用。
二、新时期我国廉政文化建设面临的困境
新时期,党和政府对廉政文化建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廉政文化是年轻的、交叉的边缘学科。廉政文化这个词,从中央主流媒体和官方用语的出现,至今仅仅只有十余年的光阴。[2]我国廉政文化建设起步较晚,还没有在人民群众中间普及开来,与人民群众对当前反腐倡廉建设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1. 廉政文化建设主体缺位且未形成合力。从廉政文化建设主体看,我国廉政文化建设应包括个人和组织两大主体。就公民个人而言,具有公务身份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公职人员是廉政文化建设的主要对象,这是因为他们不同于一般公民,我国廉政文化建设主要依靠他们去推动,又主要依靠他们去践行,他们的参与程度,对提高廉政文化建设的实效具有关键性的影响。调研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公职人员参与廉政文化建设的自觉性不强、主动性较差,甚至部分单位的主要领导在廉政文化建设上还存在思想误区,认为廉政文化建设费时、费力,不出生产力。对廉政文化建设重要性认识不够,主要表现在只挂帅不出征,仅仅停留在会议上做讲话发指示,不能脚踏实地去研究本部门廉政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由于思想认识的不足,很多单位主要领导认为廉政文化建设是纪检监察部门的事,如果没有上级纪检监察部门的安排,很少有单位领导创新性开展本部门的廉政文化建设。
就组织职责而言,我国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其一项重要职责。由于部分单位主要领导对廉政文化建设思想认识不统一,导致单位在廉政文化建设上没有系统科学的方案,只能依靠本部门的纪检监察机构单兵作战,孤立开展工作。事实上,廉政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单位的各个部门形成合力。廉政文化建设效果好与坏是一个单位的软实力体现,它与单位开展的精神文明建设、职工的思想政治建设同等重要,因而需要单位的各部门通力合作、全员参与。从现实情况来看,各单位开展廉政文化建设,往往被认为是纪检监察部门的职责,其他部门总以业务忙为借口,缺少参与热情,往往联署要求多,具体检查指导落实少,没有形成齐抓共管的格局,直接影响到廉政文化建设的推进力度。
2. 廉政文化建设的内容比较单一。廉政文化是由多个文化载体组成,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等多个方面。目前我国的廉政文化建设存在重硬件环境建设、轻软件环境建设的问题。在廉政文化建设过程中,各地各部门常常投入大量人力、财力,表面上有声有势,但实际工作内涵狭窄,未能解决深层次思想问题。有的单位在形式上过于追崇载体创新,力求以“新、奇、特”的形式吸引对象,而活动与活动之间缺乏整体效应。有的单位廉政文化建设既无长远规划,也无年度计划,只是单纯地按照上级的指示工作,看上去廉政文化建设动起来了,但实际上是被动应付,产生了这样的烦恼:“今年组织了廉政书画展,明年还搞不搞,不搞又干什么?上半年组织了廉政歌曲大赛,下半年还搞不搞,不搞又干什么?”甚至有些单位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没有把廉政文化建设放在应有的地位和高度。[3]廉政文化建设必须遵循文化发展的自身规律,在建设形式上应采取多样化的手段、大家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廉政文化深入人心,发挥文化对人的潜移默化教育功能,达到“润物细无声”之效果。所以,必须创新廉政文化建设的工作格局,将廉政文化建设持续、有序地贯彻下去。
3. 廉政文化建设途径散乱。国际反腐败经验显示,完善的制度是遏制腐败最为有效的途径。同理,我们进行廉政文化建设也需要有完善的制度作保障。然而,由于认知的差异,我们在进行廉政文化建设时过多强调载体表现形式,忽视制度对促进廉政文化建设的功能。因而,从制度角度考察我国廉政文化建设,不难发现我国的廉政文化建设缺乏制度系统性安排,这种制度性安排的缺失,导致建设的随意性、盲目性,未能形成全国一盘棋思想,各个地区的各个部门在廉政文化建设途径上可谓五花八门,特别缺乏激励和惩戒机制。
4. 廉政文化建设对象范围较窄。作为我国传统优秀文化子系统的廉政文化,其弘扬和传承与社会文化、政治文化和行政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廉政文化要想在全社会生根发芽,必须要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当前,党的各级纪检监察部门普遍把各级领导干部作为廉政文化建设的主要对象,认为通过廉政文化建设可以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廉政意识,这种做法本身无可厚非。但作为文化建设,需要社会全员参与,否则就没有生命力。廉政文化建设的对象不应局限于各级领导干部,广大的人民群众也是廉政文化建设的对象。廉政文化只有在全社会普及,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支持,才能形成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到那时,腐败就会无处藏身。
三、进一步推进我国廉政文化建设的路径
腐败的根本是“人”的问题,要解决人的问题,必须从他律和自律两方面着手,用制度规范人的行为,用文化引导心灵的改变。二者比较,人的道德水平和文化水平的提高才是对腐败现象和腐败文化最有力的打击。文化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会使人的内心发生潜移默化的变化,对支持廉政的价值观产生认可;文化也是永续的、根本的、生态的力量,如果文化改造能够成功,必将匡正行政风气,引导社会风气,健全公民意识,进而从根本上解决层出不穷的社会问题,使腐败丧失其滋生的土壤。为此,当前要注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 必须进一步明确和坚持廉政文化建设的正确指导思想。廉政文化是政治共同体成员期望公共权力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出于公共目的行使公共权力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和评价标准,是随着公共权力的产生和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从人类优秀文化产生过程和结构看,作为人类优秀文化的廉政文化,其核心意义是一定社会中廉洁从政的行为模式。由于人的行为是受知识、观念、信仰、价值、社会心理等因素的影响和支配,更为重要的是还要受到社会制度的影响和约束,因而在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时代,廉政文化的内容和取向也有所不同。体现社会主义特征的廉政文化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指导思想必然适用于廉政文化建设,这是方向和灵魂。[4]从这一点上说,廉政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否则,廉政文化建设将失去科学的理论指导而偏离正确的方向。
2. 必须进一步明确和坚持廉政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新时期我国廉政文化建设的原则就是人们在廉政文化建设实践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它体现了新时期我国廉政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
承认共性,尊重个性原则。廉政文化建设必须承认主体多元性特征,在共性与个性中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廉政文化建设的切入点就是要尊重其独特性,这种独特性就是具体实践情境的真实反映。因此,廉政文化建设必须承认共性,其内容、方式与其他文化建设一样必须紧贴大众,紧贴工作,紧贴生活。只有这样,廉政文化建设才能深入,才能充分发挥作用。
理念与制度同步建设原则。理念与制度是廉政文化形成的两个不可缺少的要素,两者互相作用,互相依赖。群体廉政理念的形成需要制度来强化,廉政制度的执行需要理念上的认同和支持。因此,群体廉政理念与廉政制度建设必须同步进行。[5]廉政理念要适时形成廉政制度规范,通过制度加以强化,廉政制度的制定要在廉政理念指导下进行,做到理念与制度的协调统一。
继承与创新原则。历史上有系统的廉理,有丰富的廉政诗、廉文、廉戏,有真实的廉人。我们党在革命、建设与改革开放实践中,也形成了不少优良传统。这些宝贵的文化资源,是新时期廉政文化建设的基石,必须加以研究,充分利用。当前,我国处于体制转型期,也由单一的管理向管理加服务转变。因此,要在挖掘和提炼传统廉政文化资源,继承发扬党的优良廉政传统,不断丰富和发展新时期的廉政文化,在继承中求创新。
3. 要全方位、多途径加强新时期我国廉政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机组成部分的廉政文化,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有着重要作用,是新时期突出用文化的力量来促进反腐倡廉的一种新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是教化党员、干部保持廉洁,推进廉政建设的重要思想武器。因此,为促进党风、政风根本好转,我们要充分利用廉政文化的精神感化功能,更好地发挥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廉政建设中的作用。
注重宣传教育,奠定社会主义廉政文化建设的思想基础。加强和改进廉政文化教育必须根据形势和任务的要求,坚持面向全党、面向全社会。要创新教育方式,提高廉政文化教育实效性,坚持主题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示范教育与警示教育相结合,传统教育手段与现代教育手段相结合,教育与管理、自律与他律相结合,不断拓宽廉政文化教育领域。尤其要积极探索信息时代条件下廉政文化教育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紧紧围绕社会成员关心关注的各种问题,科学把握互联网、手机短信等新型媒体的特点和信息传播规律,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反腐倡廉网络宣传教育,着力打造互联网和手机新的廉政文化教育平台。[6]同时,加强廉政文化教育还需要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纪委组织协调,宣传教育具体实施,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各展所长,广大干部群众通过多种形式积极参与,形成整体合力”的“大宣教”工作格局。
强化领导干部廉政自觉,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党员领导干部既是党风廉政建设的重点,又是社会主义廉政文化建设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在廉政文化建设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社会主义廉政文化建设中,各级领导干部要强化廉政自觉,自觉把自己置于组织之中、制度之中、群众之中,时时处处为群众做出表率。要模范地遵纪守法,自觉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做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表率,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禁止别人做的,自己坚决不做。要树立政治意识、党性意识、执政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把继承光荣传统和弘扬时代精神结合起来,把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结合起来,把加强个人修养和接受教育监督结合起来,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干干净净做事,老老实实做人,真正成为政治坚定、作风优良、纪律严明、勤政为民、恪尽职守、清正廉洁的领导干部,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影响和带动全体党员,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党风,以优良的党风促进政风和社会风气的好转,在全党和全社会形成文明、健康、和谐的良好风尚。
创新廉政文化形式和载体,构建廉政文化建设平台。廉政教育要注重采取好的形式和载体,寓教于学、寓教于乐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给干部廉政教育工作带来了有利条件,因此,我们必须创新载体,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积极构建廉政信息平台,为廉政教育工作开辟新阵地。例如各地及各单位可以建立自己的廉政文化网,让广大网民随时浏览廉政文化建设最新信息;依托网络的资源优势常年开展廉政理论探讨、专家讲座、群众论坛等活动。可以利用大家网上聊天工具作为廉政教育工作的载体,让广大网民围绕廉政文化建设发表不同见解、拓展交流的层面。
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理论来源于实践,实践是理论产生发展的源泉。中国特色廉政文化理论的丰富和发展需要廉政建设实践经验的支撑,因此,我们必须根据实践—认识—再实践的原理,及时发现、总结广大群众在廉政文化活动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并不断升华、提升为理论,再放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积极探索廉政文化建设的新思路、新机制、新途径,努力营造反腐倡廉的良好文化氛围,从而把廉政文化建设推上一个新水平。
[1]年福纯. 反腐倡廉建设研究[M]. 北京∶ 军事科学出版社,2009∶ 125.
[2]麻承照. 廉政文化概论[M]. 北京∶ 中国方正出版社,2012∶ 1.
[3]麻宝斌. 吉林省廉政文化建设研究[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135 -139.
[4]王合伦. 廉政文化建设热点面对面——党政干部读本[M]. 北京∶ 中国方正出版社,2013∶ 37 -38.
[5]罗任权. 新时期廉政文化建设研究[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34 -35.
[6]张国臣. 社会主义廉洁文化建设论[M]. 北京∶ 人民出版社,2011∶ 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