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服装专业“四方联动”多元评价体系改革探究
2014-11-09涂俊,吕涛
涂 俊,吕 涛
(柳州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广西柳州,545000)
一、目前我校学生评价学生状况
根据目前情况分析,我校现采用以学生成绩为主线,以德育为副线的学生素质评价办法,是学校通过对学生的在校学习成绩、职业操作实践考证、德育量化制度、毕业实习顶岗鉴定表整合而成的素质评价方案。该方案能全面反映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和在实习岗位上的工作情况,是从学校、企业评价中得到的最真实的评价,同时解决了学校管理与人才培养中的方向指标问题。以服装专业为例,现行的学生素质评价方案从多角度对学生进行评价,以人为本,从学生的内在情感、意志、态度的培养及全面发展上下功夫,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有利于家长、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也有利于全面、客观、准确地评价学生。通过学生自我激励、自我反思,学生、家长、教师三者能更好地把握评价标准,使三者之间保持教育培养目标的一致性。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导向功能表现在可以指导学校德育工作的进行,对合乎社会规范的行为给予肯定,对不合乎社会规范的行为给予否定,这能对学生思想行为的发展起到社会导向作用,使学校德育工作方向更加明确。
在德育方面的一大亮点是以量化的模式进行评价,可以充分从学生在校的各个层面反映出学生的道德修养情况,准确地发现学生的问题所在。但目前,我校的学生素质评价系统仍然存在较大缺陷。从中职学生的发展方向看,学校评价、企业评价在我校现行的学生素质评价中已经存在,但家长没有参与评价,因此得出的结论往往可能带有学校的主观因素。而学生因为个人未能参与到评价之中,所以较难看到自己所成长的方向,难以进行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对中职学生而言,文化基础课、部分专业课学习和课余生活变得比较盲目,他们无所适从。因为缺乏有效沟通与交流,家长也无法帮助学生成长与进步,有些家长甚至在自己的孩子毕业时仍然不知道自己的孩子选择了什么专业,能有什么发展。这些不稳定因素,制约了学校对学生的素质评价。而中职学生在校外的表现,包括是否遵守法纪,是否有反社会、反道德的言行等,都无法融入素质评价标准。因此,这个标准存有不少缺陷。
二、目前我校学生评价体系的改革方向探讨
根据现有素质评价标准及中等职业教育的特点,且参照他校的经验,我校分析并确定了指标体系,并将中职学生评价体系所包含的因素按不同属性分类。可以试按评价内容隶属关系的不同进行分层,形成了包含一级指标、二级指标的指标结构。
一级指标包括学校评价、企业评价、家长评价和学生自评。
二级指标中,学校评价可以分为思想道德、职业技能、身心素质、人文素质和劳动素质等五大方面;企业评价可以分为岗位基本素质、岗位通用能力和岗位专业能力等三个方面;家长评价可以分为社会实践能力、道德素养、健康指标、学习能力等四个方面;学生自评可以分为道德品质、学习技巧、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技能掌握程度等六个方面。
中等职业教育重在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因此在评价体系结构中,应加强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三、评价比例模式
综合评价体系的评价标准如下:
1.为了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建立学校评价、企业评价、家长评价、学生自评四者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如表1)。
表1
2.三级指标的数目要求评价者都较为熟悉被评价者的实际情况,以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3.以上两类指标的评价者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给学生评定优、良、中、差的等级。
4.将表中四个方面的分数分别定为100、80、60、40。
四、评价的组织
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之后,由学生自评,然后各班主任和专业课教师组织学生代表在学生自评的基础上进行评价。假期结束后,班主任将结合家长评价,判断出学生已达到的水平,并根据达到的水平得出最终评定等级。参加阶段性实习和顶岗实习的学生将企业评价纳入该学期或学年的综合评价中。
1.组织学习。专业部根据综合表现评价的制度、方法、内容、标准、过程等内容,组织教师和学生们进行学习。
2.资料整理。班级评议小组对本班学生的学习成绩、个人特长、获奖情况以及成长记录等资料进行汇总、整理,经过评议确认后录入系统。
3.教师评价。专业教师对学生的平时作业和上课表现进行评价,同时班主任给出每学期的评语。
4.家长评价。家长应对学生在家庭、社会多方面表现情况给予客观的评价。
5.企业评价。学生在企业的阶段性实习或校企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期间,企业相关负责人应给出学生的表现情况等级评价和综合性评语。
综合以上材料,可以得到该生的定性评价,班主任及专业教师需用文字进行描述。
五、总结
根据计算得到学生的评价情况及一、二级指标的得分明细数据,班主任在电脑中进行个人及班级的数据分析,用表格的方式显示出来。(举例说明如图1、图2)
图1 职业素质汇总图
图2 二级指标汇总图
[1]张晓峰.对传统教育评价的变革——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教育评价[J].教育科学研究,2002(4).
[2]黄黎明,胡中锋.多元智力论与课程评价[J].课程·教材·教法,20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