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智力因素造成学业不良学生的心理干预研究
2014-04-17马国丽
马国丽
(杭州师范大学东城实验学校,浙江杭州,310019)
笔者根据所在学校七年级第一学期的期末考成绩(语、数、英、科总和),由班主任及任课教师确定本班学业不良学生的名单,对师生进行了访谈与问卷调查,整理和归纳出学业不良学生的学习行为特点和表现,追查了学生学习成绩落后的原因,制定了有效的教学对策。
一、学业不良学生的现状调查
从学生和教师的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可以看出,学业不良学生同一般学生相比,存在很多的情绪障碍。在属于非智力因素的选项中,60名学生中,被学生和教师认为有心理或情绪障碍的比例分别为46.7%和50%;被学生和教师认为存在学习方法问题的比例分别为45%和69.4%;被学生和教师认为存在学习动机和意志力问题的比例分别为70%和69.4%(这是比例最高的);学生认为师生关系不良的比例为48%,而教师认为师生关系不良的比例为25%。每一个选项都是在30%以上,说明学业不良学生在非智力因素上存在着明显的不足,这是导致他们学习能力弱的重要原因。
二、对学业不良学生的干预策略
学校对学业不良学生的干预模式是,班主任通过观察发现学业不良学生,在进行一般教育失败后,推荐给学校心理辅导站,由心理辅导老师进行专业而持久的辅导。首先就是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全面的了解;其次,对在校的所有学业不良学生,不论是否已经辅导过,进行追踪了解,直至学生毕业。
(一) 心理档案——了解学业不良学生的基本信息
学业不良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内容是:进行必要的心理测验,如该学生的智力、性格、情绪、应对方式等以及不良的生理、心理反应;向任课教师了解的内容包括:该学业不良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习惯、课堂表现、作业情况、学习成绩、与教师的关系等;向班主任教师了解的内容包括:该学业不良学生的出勤率、各科学习成绩、学校纪律要求的表现、与教师的关系、与同学之间的关系等;通过家访或与家长交谈了解的内容包括:孩子在家里的异常表现、家庭关系、父母期望、教养方式、已经采取的教育方式和结果等。
(二) 情绪调整——培养学业不良学生的积极情绪
1.团体辅导使学业不良学生初步掌握情绪调整的方法
中学生具有同辈群体价值认同的观点,所以开设团体辅导课是调整学业不良学生情绪的一个重要途径。在课上,通过同学间的倾诉、观点碰撞和智慧共享等环节,学生在无形中宣泄情绪,找到有效的情绪调整方法。心理辅导课采用适合初中生心理特点的内容,以轻松的活动、游戏等方式,渗透情绪调整方法,缓减学习压力,同时使学业不良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人生观,对未来怀有美好的愿景,对人生有理想追求。每学期心理辅导课活动10次,和情绪有关的共7次。
2.个别辅导使部分学业不良学生走出情绪困境
团体辅导使学业不良学生开始关注自己的情绪,了解了情绪调控的一些方法。但是初中生由于身心发展而情绪多变,自身经验的不足使他们在面临实际问题时往往是理论和实际脱节。个别辅导弥补了团体辅导课的局限性,使部分情绪反应强烈和自我调控力差的学生能得到教师的帮助。我校2003年成立了心理健康辅导站,持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证的辅导教师共2名,持浙江省心理健康教师C级证书的教师共8名。2008年辅导站被评为我市优秀心理健康辅导站,辅导站每周午间开放1小时,有辅导教师在岗,为前来寻求帮助的同学提供帮助。
(三)认知调整——激发学业不良学生的学习动机
如何调动学业不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自我观念,激发学习动机是其中一个关键的因素。
1.归因训练激发学业不良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
有效的归因训练有利于学业不良学生分析失败的主、客观原因。教师有必要对学业不良学生进行归因训练,引导他们将成败归因于内控的、不稳定的、可控的因素——努力,预防他们将成败归因于内控的、稳定的、不可控的因素——能力。因为根据韦纳的归因理论,努力这一因素是可控制的,是可以有意增加的。
2.“最近发展区”教学使学业不良学生获得成功体验
有的学业不良学生功课奇差,多门功课都在水平线以下;有的学业不良学生行为习惯严重不良,甚至受到过多种处分。教师、家长的经常批评,同学的冷眼旁观往往使这些学生自暴自弃、彷徨悲观,自觉矮人一等,有的甚至想走绝路。要使这样的学困生振奋精神踏上征途,教师首先要帮助他们树立信心,看到自己并非一无所长。教师要抓住他们的某一点长处、爱好,加以培养,使其取得进展。
(四)换位思考——增进学业不良学生的师生关系
1.开设心理发展调试班提高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
我校是杭州师范大学附属的学校,所以学校能够充分发挥杭州师范大学的专家团队力量,开设很多师资培训以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其中心理发展调试班就是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培训之一。
2.“履行协约式”学习改善师生关系
“履行协约式”学习是指教师依据学生学习特点和学习任务的需要与学生协商约定,制定并分配相应的任务。学业不良学生经过教师苦口婆心的教育后,往往痛下决心、誓言改正,但很难坚持。面对这些问题,教师可以和学生进行谈心交流,共同协商约定学生的权利和义务,让学生明确自身的责任。
三、成效分析与结论思考
(一)成效分析
本研究对所选取60名学业不良学生进行干预前后的观察发现,干预前,学生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情绪问题:学习毅力和意志薄弱,不能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师生关系紧张,对家庭环境存在不满;干预后,学生表现为情绪好转,具备学习毅力和坚强的意志,能够向教师和学业优良学生请教学习方法,能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配合教师的教学,与教师关系融洽,能够对家庭和学校环境的不合理之处提出合理化建议。具体表现如下:
1.学业不良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业优良学生的学习成绩差距缩小
实施一年以来,我们以区统测的成绩来衡量,发现学业不良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业优良学生的学习成绩差距在逐步缩小。这部分学生在经过近一年的学习后,成绩有了进步,其中总分和年级平均分、总分和优等生的平均分差距都在逐步缩小,部分学生总分已经挤入年级前120名。
2.学业不良学生的学习状态有所改善
在调查研究中,我们发现学业不良学生的学习状态有明显改善,主要表现在:听课注意力集中了,听课和作业效率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增强了,能主动和同学、教师探讨学习问题,对于同学、教师的意见和建议能积极地接受;学习情绪调控能力增强,逐步养成了良好的性格,增强了独立性和毅力,如:一位学生在《我要好好学习》一文中写道:“学习要做到二心,平时学习要有恒心,考试时要有平常心。”以及注意结交朋友的方法等。
3.学业不良学生的情绪明显好转
情绪不良是学业不良学生的一个主要问题。通过一年的团体辅导课和个别辅导课的开展,以及教师重视对学生的引导,加上学业不良学生加强自我反省、自我调控,做到“自控”和“他控”相结合,大部分学生的不良情绪得到宣泄,掌握了一定的情绪调控方法。
(二)结论反思
学业不良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分析与干预是一个涉及生理学、心理学、教育管理、教学论等多方面的综合科学,而且实践性强,需要全社会各方面的协同努力。由于本人水平有限,本人的研究还不够全面、深入,以下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1.教师的心理成长有待提高
在实践研究的过程中,我们通过外请专家和内部培训来更新教师“教学观”“学生观”等教学理念,但只有部分教师参加心理培训。同时,由于以往长期所具有的教学经验的束缚,教学方式单一,在短期内不可能完全改观。因此,我们有意在今后进一步加强教师的学习,促进教师自身的心理成长。
2.对男生的学业不良现象关注不够
在调查中发现:学业不良学生中男生的比例比女生高,而且男生会更多遭到教师批评,且男生常报以不屑或顶撞教师。这不仅导致学生学习受到影响,而且教师的教学也会受到影响,进而影响整体教学质量。
[1] 廖雪蓉.多元智能理论视野下的学业不良问题研究[J].大众心理,2010(3).
[2] 边玉芳.学习的自我效能[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8.
[3] 林格.教育是没有用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4] 钟启泉.差生心理与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