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音洞箫的改良
2014-11-09孟建军
文/孟建军
南音洞箫源于唐,形成于宋,是中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南音洞箫伴随着“福建南音”而发展。过去,南音洞箫主要以为南音伴奏为主,随着时代的发展,南音洞箫另辟蹊径,也开始走上了独奏、重奏的舞台,凸显出其独特的个性与魅力。
任何一件乐器都有其自身的局限性,洞箫作为一件为南音伴奏的乐器也不例外。如果用来演奏音域宽广甚至半音阶的音乐,它也会受到很多制约。是否能够突破传统的南音洞箫制作工艺,制作出能演奏十二平均律音乐的洞箫呢?陈强岑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了探索与尝试。
陈强岑在家里排行老四,也许是他的名字叫起来有些拗口,故人们都喜欢称呼他为阿四,既顺口,又亲切。阿四原为福建省歌剧舞剧院洞箫独奏演员,1981年其所在单位委派他到中国音乐学院进修,师从南派笛子大师赵松庭先生学习竹笛。进修结业回到福建之后,他发现家乡的洞箫非常有特色,音量大、穿透力比较强,继而开始对南音洞箫产生了兴趣。从此他逐渐爱上了南音洞箫,并开始着手学习吹奏。
为了能够演奏不同风格以及外国的音乐作品,陈强岑研究洞箫内径和管长的比例,在传统的南音洞箫上面加键,由原来的六孔箫发展为十七个孔,改良的加键南箫可以达到三个八度,增加了半音阶,并且可以转调。音域宽广且有了半音阶,从此阿四演奏任何作品都能够游刃有余了。南音洞箫虽然加了键子,因为使用的材料是竹子的,故在音色上亦未受到影响。
第一支加键箫完成后,团里一位作曲家为阿四写了一首箫与扬琴、古筝合奏的作品,节目还到上海演出,很轰动。第一支箫的改良成功,对阿四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鼓舞,于是他一发而不可收。1986年,阿四的第一支加键南箫获得文化部的文化成果三等奖。
后来他又制作了一支高音箫,比传统箫高四度,还制作了一支低音箫,比传统南箫低七度。因为低音箫已经超过极限,手指够不到了,他就裁切了一些有角度的竹节,用AB胶粘合后形成一个弯头,尾巴处弯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弯,吹嘴部分的弯管弯成四十五度角,经过架键,解决了手指够不到音孔的问题,外形看上去就似萨克斯的造型。一个弯管低音箫就这样巧妙地改良成功了。阿四说,竹子容易被虫子蛀蚀,尤其是春天采的竹子,而秋天采的竹子不易被虫蛀。为了防蛀,他使用的竹子多为秋天采的,且生长年头长,不易开裂。
加键高中低音南箫
低音弯管系列南箫
绿檀系列南箫
1992年,阿四的三把加键南箫申请了专利。同年,阿四改良的三支箫完成后,团里为此排练了一个舞剧《丝海箫音》,说的是郑和下西洋的故事。阿四到上海与上海交响乐团合作录音,指挥陈燮阳看了他改良的箫后,感叹中国的箫发展如此之快。阿四说,一件新乐器出现,一定要有好的作品,才能充分展示出它的优势。
1998年,阿四制作的三支改良洞箫(弯管低音、中音、高音)获得文化部科技进步三等奖。2000年以后,阿四从省歌舞团退休了。他回到了家乡泉州,有了更多的时间用来制作、改良南音洞箫。他开始从传统的南箫做起。虽然福建的闽侯、德化以及一些山区盛产竹子,但要想找到南箫的“十目九节”的标准的竹材并非易事,由此阿四又萌生了用新的材料代替竹子制作南音洞箫的念头。
他尝试着用一些硬质木材制作南音洞箫,但经过比较发现,紫檀、黑檀的材料偏硬,故制作南箫后,音色也会偏硬。有一种木料更适合,那就是花梨木。“我采用花梨木制作,音色与竹子声音基本接近,内径根据不同调门的需要制作。”现在阿四还用绿檀制作南箫,因为他觉得绿檀的颜色与竹子十分接近。他说选择绿檀,是因为绿檀的木质里含油脂,吹出来的声音很圆润,声音也接近竹子的箫。现在,他已完成了三支木质南音洞箫的制作,调性分别是c、g、C。他还准备研制出七把不同调性的木质南音洞箫,调性由高到低。
阿四称,低音箫是一个空白。他改良的低音洞箫不仅低音浑厚,音域还很宽,达到两个半八度。
阿四研究木质的南音洞箫已经好几年了,他的经验是:不同调性,内径和管长都不一样。目前最低的是C调的洞箫,阿四称要研制比C调更低的箫。他说,今后要研究内径更加合理、趋于标准化的箫。“以前搞制作的老师傅都不会吹,只是按照老的尺寸制作,每支箫都没法统一。”阿四的优势是会演奏箫,能够鉴别洞箫的优劣,因此在制作改良洞箫时懂得取舍,更懂得扬长避短。
阿四在制作改良南箫的同时,也在思考如何让中小学生也热爱南箫。为此,他特意设计、制作了“童箫”。所谓童箫,即与大的箫在音色音质上没有差异,适宜儿童学习和使用。他希望有更多的孩子热爱洞箫,为民族音乐事业的发展培养更多后备力量。
目前木质的低音南箫也已经申请了发明专利。
阿四表示,下一步打算进一步推广改良的南箫,多培养一些演奏、制作的学生,让作曲家为改良的南箫创作作品。阿四希望他的改良洞箫形成系列后,能在民族乐队中占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