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小儿面瘫20例

2014-11-08王东岩赵海娟董旭张蕊何沛翼

上海针灸杂志 2014年10期
关键词:口角面瘫面神经

王东岩,赵海娟,董旭,张蕊,何沛翼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哈尔滨 150001;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哈尔滨 150001)

面瘫又称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或面神经炎,为临床常见病之一。笔者运用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小儿周围性面瘫20例,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均来自2011年10月至2013年8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针灸三门诊及病房。20例患者中,男11例,女9例;年龄最小11个月,最大12岁。所有患者均符合面神经炎的诊断标准[1]。

2 治疗方法

采用经皮电刺激治疗方法[2]。选用直径20~30 mm圆形电极片贴于患侧攒竹、丝竹空、地仓、迎香、颧髎、太阳、翳风、牵正8个穴位,用英迪牌KWD-808-Ⅰ型低频脉冲针灸理疗仪,共4组线,将每一组线的正负两极分别接于攒竹与丝竹空、地仓与迎香、颧髎与太阳、翳风与牵正,波形选断续波,频率选定50 Hz,刺激量以患者能够接受为度,如能出现面部向上牵拉动作为佳。治疗时间每次20 min,每日2次(2次治疗期间至少间隔3 h),10 d为1个疗程。

3 治疗效果

3.1 观察指标[3]

采用 House-Brackmann(简 H-B)面神经功能分级标准制定,此方法可以对患者进行综合分级。

3.2 疗效标准

痊愈:达Ⅰ级。双侧额纹、鼻唇沟对称,皱眉以及闭眼正常,鼓腮时口角无漏气,进食时齿颊间无食物残渣滞留,说话时口角无歪斜,面部表情正常。

显效:达Ⅱ级。双侧额纹与鼻唇沟基本对称,闭眼欠实,皱眉略无力,进食时齿颊间无食物滞留,鼓腮时口角无漏气,说话时口角略见不对称。

有效:由Ⅳ、Ⅴ、Ⅵ级治疗后改善为Ⅲ级。无效:经过3个月治疗后仍停留在Ⅳ级以上。

3.3 治疗结果

3.3.1 患者治疗前后H-B面神经功能分级比较

治疗后患者H-B面神经功能分级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治疗后患者H-B面神经功能有明显提高。详见表1。

表1 患者治疗前后H-B面神经功能分级比较 (n)

3.3.2 临床疗效

20例患者中,痊愈13例,显效4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5%。

4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面瘫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局部营养神经的血管水肿或缺血导致。中医学认为其致病机理主要是因机体正气亏虚,络脉失于濡养,加之风寒之邪乘虚而入,面部气血不足而至痹阻,面部经筋失于气血濡养而致。从中医学角度来讲小儿素体虚弱,气血不充,脏腑娇嫩易感病。针刺可以疏通经脉,鼓动人体阳气恢复,改善血液微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对周围性面瘫有一定的临床疗效。

小儿依从性差,对针刺恐惧不能配合施术,皮肤娇嫩以至于针刺后容易加重局部水肿,综上考虑我们在临床中选择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低频脉冲电流能促进血液循环,减轻水肿以及兴奋神经肌肉组织。本次研究频率选定 50 Hz,波形选择断续波,它能引起强烈震颤的感觉和深层的肌肉收缩。经皮穴位电刺激在治疗小儿面瘫的治疗中有着明显的优势。

[1]贾建平.神经病学[M].第 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35-336.

[2]王东岩,王玉良,邢继杰,等.针刺配合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1,30(7):455-457.

[3]House JW. Facial nerve grading systems[J]. Lanyngoscope, 1983,(93):1056. 收稿日期2014-03-20

猜你喜欢

口角面瘫面神经
东红分期辨治周围性面瘫经验
浮针治疗面神经麻痹的研究进展
面瘫患者的自我康复
针药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瘫验案举隅
保留口角轴唇颊瓣修复下唇缺损
视角与口角
两代人的不同
蒙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观察
内河集散船舱口角隅甲板应力分析
面神经麻痹80例的护理干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