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阶段式考核法用于《药事管理学》教学实践体会*

2014-11-08邓伟生丁丽曼韩晓亮臧玲玲

中国药业 2014年12期
关键词:药事平时成绩管理学

邓伟生,丁丽曼,韩晓亮,臧玲玲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药学院药事管理教研室,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在医药类本科高等教育中,开设《药事管理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药事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指导药学工作实践,以适应我国医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但目前不管是在中医药院校,还是在西医药院校,对于《药事管理学》的教学、考核手段普遍仍很传统、单一,这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很难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实用型药学人才。因此,要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实用型药学人才,就必须对《药事管理学》这门课程的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方法不断进行丰富和完善。

1 课程改革的现实意义

1.1 有利于培养出实用、创新型的药学人才

目前,我校《药事管理学》的教学主要还是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偶尔会穿插一些案例、情景式教学[1],对学生能力的考核也主要是通过“期末一张卷”的传统考核方法来完成。“期末一张卷”式的考核方式,其时间集中、形式单一、缺乏灵活性等缺点容易造成学生为完成学业而专门应对考试,很难考查出学生的创新力,会致使学生的参与意识与动手、思考能力不断减弱。这与2010年国家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所提出的“注重学思结合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完全不相合。《药事管理学》通过课程教学、考核模式的改革,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多种教学方式,增加实践创新能力考核的比重,将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以致用、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的学习热情,将有利于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2 有利于课程自身的健康发展

《药事管理学》是我校的校级精品课程,课程教学所使用教材是由我校孟锐教授主编的“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药事管理学》(第2版、第3版),全书共13章,书中所含的知识点多且较全面,信息量非常大,如何在有限的48个学时(每学时50min)之内,把最主要、最实用的知识点向学生传授,并能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这是课程改革必须解决的问题。同时,课程内容优化的成功又能促进教材的建设,有利于下一部高水平、高质量教材的问世,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1.3 可为全国同类院校同类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借鉴

我校是一所中医药类大学,学校医药学科门类齐全、专业覆盖范围广,几乎涵盖了医药类院校所设有的所有专业,作为我校二级学院的药学院就设有中药学、药学、药物制剂、制药工程、医药生物技术、中药资源与开发、中药制药、食品科学与工程等多个专业,而在另外一个二级学院——人文管理学院中又设有市场营销、公共卫生事业管理等与医药相关的经济类、管理类专业。这些专业每年招生人数多且稳定,生源层次既有“一本”,又有“二本”“三本”。在这样的院校开展《药事管理学》课程改革的研究,其成果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可为全国同类院校同类课程的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2 课程改革的实施

2.1 实验对象的选择

由于受教学条件、研究经费等条件的限制,新考核办法还未在全校所有专业中开展,而只是选用两届(2009级、2010级)部分专业的学生作为本改革的实验对象。这些实验班级分别是2009级药学班、药物制剂(联合办学)和2010级药学班、药物制剂班、制药工程班(联合办学)、市场营销班,实验对象中既有“二本”学生,又有“三本”学生。

2.2 考核方法设计

改革后的考核分数主要由两大部分构成,即平时成绩占30%,卷面成绩占70%。平时成绩组成见表1;出勤情况+论文、调研报告+课堂表现,其中出勤情况+论文、调研报告仅占平时成绩的70%,也就是说学生只要坚持来上课,并认真完成论文、调研报告,就可以拿到30分平时成绩中的21分,而课堂表现则属于加分项目(有奖励性质),在出勤率高、论文、调研报告完成情况基本相等的情况下,平时成绩的高低就由课堂表现来决定。我校《药事管理学》课程总学时为48学时,授予3个学分,教学改革实施过程中学时分配情况为:理论教学(40学时)+论文写作(4学时)+社会实践调研(4学时),其中文献资料查阅方法介绍和调研课题选择、调研设计、调研报告会都放在理论教学课时中进行。

2.3 平时成绩考核的注意点

为引起学生的重视,老师在进行平时成绩考核时应做到:学生提交的论文应及时给予评分,非常优秀的论文和错误较多、不规范的论文都应及时在课堂上实行点评;调研报告会应记载每个同学的调研贡献及其综合表现,然后再由同学签字确认。此外,为激发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实行加分时最好能当场加分或课后集体加分(当人次较多时),使加分奖励透明化、公正化,这既是对同学们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一种肯定,也是对一部分不爱参与课堂教学同学的鞭策与激励。

表1 平时成绩组成及主要考核指标

3 改革成效分析

3.1 上课出勤率

在实施改革前,药学院各专业学生上药事管理学课的出勤率靠点名(一般都会有4~6次)也只能维持在80%左右;而在实施阶段式考核后,实际点名的次数明显减少,到课程结束,一般48个学时也就点名1~2次,但效果明显好于以往,学生上课出勤率一般都可以维持在95%左右。

3.2 课堂气氛

学生课堂表现在阶段式考核法中约占平时成绩的30%,所占比重非常大,决定着学生平时成绩的高低。这一考核法的实施改变了以往以教师“说教式”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程度大大提高,课堂气氛空前活跃。通过思考、讨论,同学们对一些药事管理政策法规的认识更为深刻,基本能透过复杂的事物表象找出问题的产生根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视野也得到显著提升。

3.3 考试成绩通过率

改革前,《药事管理学》在我校为一门补考率较高的课程,每年的补考率基本都在20%左右,如2008级药学班成绩(图1)。因为要记的知识点太多,不管是药学类专业的学生还是管理类专业的学生都感到非常头疼。但在推行阶段式考核之后,新的考核法改变了“一考决定成败”的局势,很多卷面成绩只有40,50分的同学,但由于有较高的平时成绩,最终都能顺利通过考试,如2010级药学班成绩(图2),这种考核法也彻底改变了一些学生想通过“临时抱佛脚”拿高分的侥幸心理。

3.4 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提高

图1 2008级药学班的学生成绩分布图

图2 2010级药学班的学生成绩分布图

学习兴趣的提高主要体现在学生课外时间活动内容与药事管理学课程的相关性。在阶段式考核实施之后,同学们经常会就发生在周围或自己身上的一些实际问题拿来与任课老师一起探讨;学生会主动查阅《医药经济报》《中国医药报》等一些专业报刊,了解药事活动的最新资讯;还能经常看到同学为精心准备论文、调研报告,上图书馆查阅文献和书籍,而这些在新考核法实施前都是相当少见的。

4 结语

《药事管理学》课程在实施阶段式考核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得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显著提升,学生也具备了从事药事管理研究所应具备的基本研究能力。从改革成效来看,阶段式考核方法值得在《药事管理学》的教学中推广。

[1]邓伟生,孟 锐,丁丽曼.情景式教学法在药事管理学教学中的运用探讨[J].中国药事,2010,24(12):1 240-1 242.

猜你喜欢

药事平时成绩管理学
“天人合一”的管理学启示
FMEA法应用于现代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工作中的体会
更年期安全用药四个“药事”需谨记
《管理学原理》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关于工科专业课平时成绩的思考
张瑞敏金句背后的管理学知识
高校体育专业术科课程平时成绩评定方法的探究
让平时成绩回归本真
药事管理在地震灾害救援中的作用探讨
浅谈管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