碗碗夹沙肉太香
2014-11-07何君林
何君林
儿时,偶尔会跟着父母参加一些亲朋好友的筵席。当时的筵席一般以八仙桌为主,席上坐八人,菜式为四川通行的“九大碗”。在“九大碗”中,夹沙肉无疑是一道扎扎实实的“硬菜”,但遗憾的是一碗只有八片,每人一片,不多不少,对我们这些小孩子来说,一片实在不足以解馋,每次都吃得馋虫乱窜。
那个年代,生活条件普遍艰苦,尤其在我的川北老家,每天只能吃个半饥半饱很正常。除了筵席,自个家里一般不会做“夹沙肉”这么隆重的“硬菜”。于是,每次在外吃过筵席,我都会在心中嘀咕:要是能一次把夹沙肉吃个够该多好啊!见我总是满嘴流口水,母亲就承诺说:等你过生日的时候,我一定给你做一大碗,让你一次吃个够。
然而,这样的承诺让我一等就等到了七岁。七岁生日那天,家里简陋的饭桌上,总算真真切切地摆上了一碗夹沙肉,当时,我高兴得差点连碗带肉都塞进嘴里。可以肯定地说,那是自己第一次吃到母亲做的夹沙肉,也是第一次过足了嘴瘾,那种满嘴滋油的肉香,那种沁心沁脾的满足,实在无法用语言形容。反正,那顿吃的夹沙肉,就像种子一般在我心头落地生了根,成了儿时最美好的记忆之一。
一晃多年过去了,从离家求学、参军到工作再到结婚生子,有时过得热热闹闹,有时过得冷冷清清,但无论在哪里,自己总忘不了母亲做的那碗夹沙肉。我常常跟人讲,无论自己心情多不好,只要能美美地吃上一顿香软甜糯的夹沙肉,就能心满意足地进入甜蜜的梦乡。毫不隐瞒地说,今天,自己对幸福的最深记忆,依然停留在那个物质匮乏、却极易满足的童年时代,停留在那碗夹沙肉。
作为四川传统蒸菜的夹沙肉,吃起来味美,但做起来颇为复杂。必须选用五花肉,将之洗净,入汤锅中煮至七成熟取出,趁热在肉皮上抹上蜂蜜水,晾凉后复入油锅炸至呈板栗色,捞出沥去多油,切片,备用;再将核桃仁过油后捞出拍成碎末与豆沙混合拌匀,两块五花肉的中间夹上豆沙,整齐码入碗内,铺上早就拌好蜜饯的糯米饭,上蒸笼蒸熟,再取出反扣入盘内,一碗看上去油亮亮的夹沙肉便呈现在眼前。
蒸至酥软的夹沙肉,吃起来鲜香甜糯、丰腴形美,肥而不腻,尤其受老年人和小孩喜爱。我曾问过母亲,做夹沙肉的秘诀是什么?她微微一笑说,是时间和耐心,夹沙肉蒸得越久就越入味,越好吃。
的确,做夹沙肉是很费时间的,在如今这个生活节奏快得像打仗的时代,谁还会有闲功夫花几个小时去做一碗夹沙肉呢?好在饭馆里有,自己还可以时不时地满足一下口欲。事实上,每次宴请外地的朋友,我都会特意点一碗夹沙肉。每当满满当当一大碗夹沙肉端上饭桌,看上去油汪汪的,朋友们却不敢下箸,我就会非常殷勤地往每人面前的小碗里夹上一块,颇为煽情地说这是川菜中的名菜,特色鲜明,是我儿时的最爱,各位不妨尝一尝。同时,还煞有介事地讲解,所谓“夹沙”就是在两片五花肉之间夹之以豆沙,看上去油腻腻的,但是吃起来绝对不会有油腻之感。
于是,有人开始尝试,夹起那块肥肉小心翼翼地送入嘴里,轻轻地咬上一口,先前的眯缝眼顿时洞门大开,有些惊讶甚至有些夸张地说:果然肥而不油,甜而不腻,别有风味。没有想到两片肥肉再填上一层甜甜的豆沙,吃起来却没有油腻之感,实在不可思议!
我不知道外地的朋友是故作惊讶,是很有人情味地给我这个地主面子,还是真的觉得夹沙肉妙不可言,反正,我把自己最爱的夹沙肉推荐给了他们,甚至有点像割自己的心头肉让他们品尝,是真心实意的,是倾情奉献。
其实,别人是否喜欢这道夹沙肉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我自己喜欢就足够了。因为,夹沙肉是我儿时最美好、最幸福的记忆,是母亲曾经为我蒸煮的一碗浓浓的爱。
责编/伽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