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增强感染力的艺术
2014-11-07李浩杰
李浩杰
摘 要:在高等教育中,通过思想政治课教学这一主渠道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和引导,使他们具有与之相应的远大政治理想、坚定信念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追求,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义不容辞的职责和义务。然而,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和固有教学模式的影响,在大学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仍然存在着空洞说教、脱离实际、枯燥乏味等弊端。当前,面对新形势的挑战,只有从实际出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与启发式教学的原则,并运用幽默等,能增强大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感染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或抑是摆脱当前这种尴尬局面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等教育 大学生 思想政治课 教学艺术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3(c)-0107-02
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与社会变革的关键时期,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和大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不尽如人意的客观现实,如何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模式,寻找能集聚正能量、增强感染力,充分发挥大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特有的德育功能的方法,确保为实现中国梦培养合格人才目标任务的实现,已成为大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面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大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改革。
1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努力追求教学的实效性
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思想政治课教学应遵循的最基本的原则,是思想政治课的生命力之所在,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中更要突出强调这一基本原则。但在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往往只顾完成教学任务,忽视了这一原则在教学中运用。调查发现,学生不喜欢思想政治课,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根本原因则是我们的教学脱离实际。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到空洞、抽象、很难理解,距离现实遥不可及。要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感染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具有实效性,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解决他们在学习、生活、人生理想建构及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帮助他们成长成才,使学生真正感到学习思想政治课是人生的需要。因此,我们必须从大学生的亲身经历、所学专业及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出发进行教学。这样,就能使他们感到学有所用、学有所值,并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使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其次,要联系学生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难点和疑难问题展开教学。当今社会,学生时时接受着来自社会方方面面的信息刺激,他们热切关心国家的经济发展、政治变革、文化传承与创新、国防安全与建设。他们对未来充满了好奇与期待,尤其对我国经济转型过程中出现的新鲜事物倾注着极大的热情。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产生种种思想困惑,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做到不回避现实问题,并以此为契机,正确引导大学生展开讨论,明辨是非,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讲解、分析、讨论过程,既促进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思想政治素养的提高,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三,要联系国际、国内的时政大事。关心时事是大学生的共同特点。在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内容,联系当天或近期发生的国内外大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政治理论知识进行分析、探讨、评论,发掘其中对他们具有积极教育意义因素。这样,既体现了思想政治课的时代特点,又能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分析鉴别能力,形成正确的社会责任意识,认识到自己所担负的社会责任,从而使德育的实效性有赖以生存的思想根基。
2 启发式与其他教学方法配合使思想政治课教学活起来
由于受根深蒂固的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我们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习惯用“注入式”的教学模式,而且还振振有辞理直气壮地说:“马克思主义不能自发地产生,只能从外面灌输”。在这种教育理念指引下的教学,必然导致片面夸大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教学中只见教师不见学生,教师一直沉浸在自我陶醉的独角戏中,学生则成为茫然的的看客,或沦为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死记硬背生吞活剥、承装知识的容器。这样的教学,严重违背了教学相长的教育规律和教育的双主体性原则,忽略了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使思想政治课教学成为学生接受“讲政治、背政治、读死书、死读书”的折磨过程。这样教的结果,必然使学生对思想政治课产生厌倦和反感。因此,要使思想政治课教学具有生机和活力,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必须打破传统教育思想的桎梏,以科学的教育观和正确的学生观统领教学过程,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代替注入式的教学过程,使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正如: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通知》中指出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要改变注入式的教学方法,尽量实行启发式的教学方法”。瑞士教育家亚美路也说:“教育最大的技巧是知所启发。”教学实践也不断证明,只有运用启发式教学,才能启迪学生的心智,唤起学生的潜能,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在学习政治理论的过程中,思维方法和思想境界不断得到升华。
为了使思想政治课教学更具活力,在广泛应用启发式教学的基础上,还应采取灵活多样的其它教学形式和方法。如:情境教学法、谈话法、参观访问法、讨论法等。通过挖掘校内外、课内外的教育资源,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尤其是恰当使用现代化多媒体辅助教学,把书本上的间接知识与学生的感受相联系,变抽象的说理教学为直观形象的教学,营造“活”的课堂气氛。教育实践证明:教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我们根据不同的教学教学目标、内容及学生实际,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就一定能使思想政治课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发挥应有的教育作用。
3 幽默与其他教学艺术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幽默是一个好教师最优秀的品质。英国学者M.鲍门在《幽默教学:一门表演的艺术》一文中指出:“理想的教师应当达到艺术化的教学水平,善于用幽默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学得更好。”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要把课上得生动有趣,对学生有吸引力,教师也应特别注意幽默艺术的运用,使课堂呈现出生动活泼的朝气。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幽默艺术,主要是教师通过对教学内容的精心组织与恰到好处的合理处理,挖掘其中“可笑”的元素和教育教学素材,使学生在笑声中理解知识、分析问题、受到启发、深受教育,并留下深刻的印象。即:在学生不经意中,出其不意的呈现出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用诙谐的手段揭示事物的本质,表达真理的永恒,使语言信息的传递与转化过程得到优化,给学生展现一副美妙动人的思维图景,使学生惊叹不已,拍手叫绝,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具体来说,幽默的教学艺术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有以下优势:能引起学生的积极注意,激发学习兴趣;能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能诱导学生进一步感知教材,使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更加深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思想政治课教师除了应具备坚定的政治信念、渊博的知识和熟练的教学技能外,使教学过程在富有幽默的情景中不断延伸。这样,思想政治课教学不仅会情趣满堂,而且会使其趣味性与实效性达到更高的境界。从而,使思想政治课教学成为极具感染力的艺术享受,并深深地吸引学生,使他们受到深刻的教育。
总之,在目前形势下,要使思想政治课对大学生有感染力,发挥思想政治课教育的主渠道作用,除了教育者应具备扎实丰富的政治理论知识和科学文化素养外,还必须具备能与时代发展相融合的现代教育理念和思想,并在此基础上创造出与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并采用恰当的教学手段,用“心”上课,达到教与学的积极、高效和良性互动。这样,大学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就一定能成为学生喜欢的学科,也才能为实现中国梦担负起培养合格人才的历史重任。
参考文献
[1] 聂彩林.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艺术[M].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
[2] 张连春,付秀芬,王华彪.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非权力性影响力[J].教育与职业,2012(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