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旅游可持续发展系统构想及指标评价体系

2014-11-07丁黎明

文教资料 2014年23期
关键词:子系统要素旅游

丁黎明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 商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5)

近年来,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的观念越来越为人们所熟悉,越来越为人们所接受。可持续发展观念代表当前人类理性处理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等要素之间关系的美好理想,是人类实现现在和未来的永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由于可持续发展涉及领域广泛,包含要素众多,且结构复杂,功能多样,构成了一个复杂的超巨系统[1]。从系统科学的角度研究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要内容和重要领域之一[1]。

一、旅游可持续发展系统的含义

(一)可持续发展旅游概念产生的背景与内涵

1.可持续发展旅游概念产生的背景

可持续旅游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旅游领域的延伸,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随着可持续旅游概念的形成,国际上开展了一系列关于可持续旅游的讨论。随着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形成,国际上开展了一系列关于可持续旅游的讨论,并形成了多个专门性文件。1990年,在加拿大举行的全球可持续发展大会上,旅游组行动策划委员会会议首次提出了《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行动战略草案》[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世界旅游组织于1995年4月在西班牙召开“可持续旅游发展世界会议”,通过了《可持续发展旅游宪章》,提出了18项可持续旅游发展目标和原则,同时制定了《可持续旅游发展行动计划》[2]。1996年,世界旅游组织、世界旅游理事会和地球理事会联合制定了《旅游业21世纪议程》[3]。 1997年,联合国第十九次特别会议首次将可持续旅游列入可持续发展议程[3]。

实施可持续旅游发展战略包括社会、经济和环境三个目标:旅游经济实现持续增长,不断为地方经济注入新的发展资金,提高地方就业率,改善地方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地区的生活质量是可持续旅游的经济目标。保护地方文化遗产,增强当地人的文化自豪感,为不同地区和文化的人提供理解和交流机会是可持续旅游的社会目标;改进土地和资源的利用方式,从消耗性利用转变为建设性利用是可持续旅游的环境目标。

2.可持续发展旅游概念的内涵

可持续发展旅游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在一定程度上,它被环境保护学家、政府、社区和开发商分别根据各自的需要赋予不同的含义。因此,目前对可持续发展旅游,人们还没有普遍认可的定义方式。可持续发展旅游的主要目标是努力实现并维持当地居民(当地社区)、游客(旅游者)和环境之间的平衡与和谐。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可持续发展旅游的中心,人们要仔细考虑这些关系,以实现效益最大化和负面影响最小化。显而易见,可持续发展旅游并不代表“零增长”的发展政策,但它使人们认识到应当对发展进行控制,并从长远的观点进行环境管理。

索布鲁克(1999)对可持续发展旅游的定义为:具有经济可行性但又不破坏旅游未来所依赖的资源,尤其是不破坏当地社区的物质环境和当地社区社会结构的旅游。这一定义指出,人们有必要保持旅游者所利用的旅游资源和环境之间的平衡[4]。

(二)旅游可持续发展系统的内涵

可持续发展系统是一个“自然—经济—社会”复合而成的复杂巨系统,是一从资源和环境的角度提出的“人本”(人类为中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理论[5],包括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共生共荣关系[6],是一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支持保障体系相互协调的综合体。

旅游可持续发展系统(Tourism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ystem,简称TSDS)是由旅游经济系统、旅游生态系统、旅游社会文化系统、旅游支持保障系统等具有不同属性的子系统通过旅游者的活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构成的具有一定旅游功能和特定结构的开放巨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人处于一种非常特殊的地位,既是该系统的剧作者,又是该系统的剧中人。人类对旅游可持续发展系统的调节有两种结果:一种是促进旅游可持续发展系统的发展与完善,另一种则是阻碍或危害旅游可持续发展系统的成果。

再者,旅游可持续发展系统是一个具有开放性的系统,随着时间、地点、条件的改变而发生改变[7]。它与外部其他系统之间,内部各子系统之间,内部各子系统的各要素之间不断地发生着物质、能量与信息的交换[8]。

二、旅游可持续发展系统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一)旅游可持续发展系统的构成要素

从以上有关旅游可持续发展和旅游可持续发展系统的概念可以看出:实现旅游经济要素、生态系统要素、社会文化要素与支持保障要素之间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

旅游可持续发展系统的结构如下图所示。旅游可持续发展系统由四大部分组成,即旅游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旅游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旅游社会文化系统可持续发展和旅游支持保障系统可持续发展。经济子系统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系统的必要组成部分。因为旅游是一股强有力的经济力量,能够创造就业、外汇和税收。对于一个城市、一个省、一个目的地来说,游客旅游的消费和乘数作用对它们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生态子系统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生态子系统包含旅游资源与环境,是旅游吸引物的基础,是旅游活动的客体。随着21世纪的到来,人们不得不把环境问题摆在首位。因为旅游业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行业,环境问题已成为旅游发展中必须考虑的中心问题。旅游不仅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经济因素,而且是影响环境的一个主要因素。由于未来人们将越来越关注环境问题,那些在经济上可行但在环境上不可性的旅游项目,最终会得不到大家的认同。环境是旅游产品的核心。人们逐渐认识到,旅游必须维持和保护环境及自然景观,只有这样才能继续旅行和确定使用限度。只有确定了使用限度,这些景观才能真正做到可持续发展。

社会子系统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旅游是具有社会性的人为了消遣、商业和其他目的离开通常居住环境去往它处并在那里逗留连续不超过一年的活动[9]。一个旅游者去一个陌生或者不熟悉的地方旅行,不仅会发现地理不同,而且会发现人、社会和文化都不同。旅游者从出行到最终回到原来的居住地,一路的“吃、住、行、游、娱、购”都要与人打交道。

另外,支持保障子系统也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那些与旅游可持续发展系统有间接联系,为其发展提供基础性支撑作用的产业部门构成的整体[10]。由于该系统不能单独存在,其与旅游可持续发展系统的联系不直接,因此它的重要性以前不为人们所重视。但是随着旅游业的深入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没有支持保障子系统的保护,旅游系统最终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二)旅游可持续发展系统构成要素的相互关系

总体而言,旅游可持续发展系统四大要素——旅游经济系统、旅游生态系统、旅游社会文化系统和旅游支持保障系统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它们共同组成一个具有一定旅游功能和特定结构的开放的复杂耦合系统,它们之间的合力作用于整个系统并推动或阻碍整个系统的发展。目前,最值得期待的目标就是促进并保持整个旅游可持续发展系统的良性循环与和谐发展。

如上图所示,旅游可持续发展系统构成要素的相互关系如下:首先,旅游生态系统为旅游社会文化系统提供优美生态环境,为旅游经济系统提供资源与环境保障,对旅游支持保障系统进行信息反馈。其次,旅游经济系统适度发展,为旅游生态系统供给保护资金,旅游经济系统不断地向旅游支持保障系统反馈信息,同时旅游经济系统要确实保证旅游社会文化系统的利益并与之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再次,旅游社会文化系统采用绿色消费方式,保护资源与环境,旅游社会文化系统参与,支持旅游经济活动,而且推动旅游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旅游社会文化系统还与旅游支持保障系统保持紧密联系并向其发出反馈信息。最后,旅游支持保障系统支持旅游社会文化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保护旅游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为旅游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担当制度保障的重任。总之,旅游生态系统、经济系统、社会文化系统与支持保障系统之间存在错综复杂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们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共同构建成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复杂巨系统。

在经济、生态、社会文化和支持保障的可持续发展四者关系上,旅游生态可持续发展是基础层次,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动力层次,旅游支持保障可持续发展是支持层次,而旅游社会文化可持续发展是目标层次。先有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然后才有经济、支持保障和社会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先有生态、经济和支持保障的可持续发展,才会有社会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故旅游社会文化系统作为旅游可持续发展系统的最高目标,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至高境界,因为可持续发展的最终归宿是实现人的素质与生活质量的全面提高。

三、旅游可持续发展系统要素评价因子指标体系

旅游可持续发展系统要素评价因子指标体系的确定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系统评价的第一步。评价指标体系应描述和表征某一时刻旅游发展的各个方面 (包括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和支持保障体系等)的变化趋势与变化率,通过指标体系的建立能评判一个区域现阶段旅游的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和支持保障体系等的发展现状及其相互间的协调程度是否符合可持续发展对其的约定。

(一)旅游可持续发展系统要素评价原则

旅游可持续发展系统要素评价因子指标体系的构建除了遵循科学性、客观性、综合性、有效性和力求定量性等一般原则之外,根据旅游系统的特点满足系统性、层次性、可操作性等原则,根据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遵循公平性原则、可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和需求性原则。

(二)旅游可持续发展系统要素评价因子指标体系的确立

旅游可持续发展系统要素评价指标包括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和支持保障等与旅游可持续发展系统紧密相关的因素。由于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因此首先要对系统进行分析,根据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等特征划分子系统,进而分析每一个子系统内部各变量之间的关系。本文根据层次分析法的理论进行分析,根据评价目标处理整体系统和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关系。为避免指标设定得过多,相互雷同,故以少量最具典型性的指标反映旅游可持续发展系统的最大信息量,建立经济、生态、社会文化和支持保障四大类一级指标,然后根据各个子系统内部各要素的重要程度设立二级指标,共计21项评估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表1)。

图一 旅游可持续发展系统构成要素图

旅游经济指标:(1)旅游总收入占GNP百分比,反映旅游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2)旅游总收入增长率,表示旅游总收入相对上一年的变化率;(3)旅游业贡献率,是表现旅游业对整体国民经济和其他相关产业的正面拉动作用的指标;(4)旅游业纳税占总财政税收的比例,表明旅游税收对政府财政税收的贡献。

旅游生态指标:(1)景区森林覆盖率、景点保护程度、生物多样性程度,反映景区从旅游发展中获得的生态效益;(2)城市绿化覆盖率,表示城市绿化水平;(3)景区大气中SO2等有害气体的浓度;(4)噪音污染处理率、废水、废气、废物及生活垃圾处理率和旅游承载率,反映景区处理各种污染伍的水平。

旅游社会文化指标:(1)居民对旅游者的态度,表明当地居民对旅游业的支持水平;(2)旅游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比例,反映旅游业为解决当地人就业所做的贡献;(3)社会开放程度;(4)旅游者满意程度,反映旅游者从旅游活动中所获收益的大小;(5)民族文化保护程度,表明旅游业发展对当地民族文化继承和发扬所起的作用。

旅游支持保障指标:(1)旅游政策法规的完善程度,从总体上反映当地政府对旅游业支持力度的大小;(2)环境保护支出占政府总支出的比重、旅游投资占总投资的比重,表明政府对旅游业的重视程度和指导能力的强弱;(3)旅游人力资源的供给率,是反映旅游人才储备的一个指标。

表 旅游可持续发展系统评价因子指标体系

(三)旅游可持续发展系统评价

1.指标权重确定

利用层次分析法(AHP)进行分析,选取专家打分法,用系统最大效益作为标准(一级为A)给予评分值,满分为1.0,以A(一级1.0),B(二级0.8),C(三级0.6),D(四级0.4),E(五级0.2)为基准,由专家组进行打分。求出评价因素层指标权重ωi(i=1,2.3,4),ω1j(j=1,2,3,4),ω2m(m=1,2,3……8),ω3n(n=1,2,……5),ω4k(k=1,2,3,4)后,具体指标值P1j(j=1,2,3,4),P2m(m=1,2,3……8),P3n(n=1,2,……5),P4k(k=1,2,3,4)的确定可以根据实际数据予以计算。表一中所列评价因子层指标绝大多数可以通过相关旅游统计资料(统计年鉴、景区调查资料)获取。对于一些定性的指标,比如居民对旅游者的态度、社会开发程度、民族文化保护程度等指标,同样可以依靠专家打分来确定或通过进行实地调查方式获得。

2.综合评价分值

将各项因素、因子指标权重值、得分值代入下面的公式中,旅游可持续发展系统的综合评分值:

其中,Ft为旅游可持续发展系统的综合评分值,ωi为评价因素层权重值,ω1j、ω2m、ω3n、ω4k为评价因子层权重值,P1j、P2m、P3n、P4k为具体评价因子指标值。 根据Ft的大小,可以判断旅游可持续发展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程度与水平。

四、结语

旅游可持续发展系统并不是一个最新的概念,但是它作为一个由旅游经济、旅游生态、旅游社会文化和旅游支持保障等具有不同属性的子系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构成的复杂巨系统。该系统涉及的具体要素纷繁复杂,本文仅就旅游可持续发展系统的含义、旅游可持续发展系统的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该系统要素的评价因子指标体系进行初步探讨。

[1]任宪友.可持续发展系统研究[J].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0(2):36-38.

[2]牛亚菲.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2,12(6):42-45.

[3]牛亚菲,王文彤.可持续旅游概念与理论研究[J].国外城市规划,2000(3):17-21.

[4]史蒂芬·佩吉,保罗·布伦特,等著.现代旅游管理导论[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5]王关义.可持续发展六大观点[N].人民日报,2002-02-18.

[6]熊剑平,刘承良.基于费效分析的区域旅游开发可持续发展评估[J].世界地理研究,2005,14(3):97-102.

[7]王祖伟.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研究[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4(1):19-23.

[8]曾珍香,傅惠敏,王云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分析[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00,29(3):50-54.

[9]查尔斯·R·戈尔得耐,J.R.布伦特·里奇,罗伯特·W.麦金托什著.旅游业教程[M].大连理工出版社,2003.

[10]马勇,李玺,李娟文著.旅游规划与开发[M].科学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子系统要素旅游
不对中转子系统耦合动力学特性研究
GSM-R基站子系统同步方案研究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驼峰测长设备在线监测子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车载ATP子系统紧急制动限制速度计算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