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幼师语言教学能力的提高

2014-11-07孙东升

学周刊·下旬刊 2014年11期
关键词:幼师语言教学

孙东升

摘要:提高幼师的语言艺术,不仅能够丰富幼儿课堂的趣味性,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也有利于幼儿对知识语言的正确理解和感知,促进其健康成长。拥有准确表达、清晰易懂的语言教学能力是幼儿教师所不可或缺的基本素养。

关键词:幼师 语言 教学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语言之于幼师就像利器之于工匠一样,提高幼师的语言艺术,不仅能够丰富幼儿课堂的趣味性,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也有利于幼儿对知识语言的正确理解和感知,促进其健康成长。与其他阶段的教师不同,幼儿教师所面对的学生大都是尚不具备抽象思维能力的儿童,因此幼师语言教学能力的提高意义重大。

一、 提高幼师语言教学能力的必要性

(一)提高幼师的语言教学能力是语言表达形式多样化的内在要求

幼师的语言艺术,不仅包括我们通常所熟知的口语表达,也包括教师的肢体语言,简单易懂的书面语言等。一方面,在幼师教学过程中幼师需要能够使用正确的发音、清晰的逻辑结构、简明易懂的板书批语来表达需要幼儿了解的知识和问题。这就要求幼师的语言表达形式多样化。另一方面,幼师语言的辩证性和逻辑性也要求提高幼师的语言教学能力。幼师的语言不仅需要能够正确表述知识,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多样化的语言表达方式,使幼儿听得懂、记得住。

首先是幼师语言外部形式的多样化。包括发音、音调、节奏等。其次是知识的复杂化决定了语言表达方式不能一概而论。千篇一律的语言会使学生产生习惯性厌烦,减弱了应有的教学效果。再次是由于年龄阶段的不同,教师和学生之间,甚至学生和学生之间的语言表达方式各有不同。这在幼儿园阶段的教学中体现得尤为明显。这就要求幼师在语言的使用上要懂得幼儿的语言习惯,会运用儿童语言的表达方式,从思维逻辑上和语言用法上尽量和幼儿保持一致。

(二)提高幼师的语言教学能力是传递科学知识的必然需要

教师的教学语言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传递所讲授的知识,幼师的语言教学也不例外。但由于幼师所面对的学生群体的特殊性,运用语言来传递科学知识的难度加大,这对幼师的语言运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方面,随着社会生活的不断发展,孩子们在生活中所接触的事物越来越多,对幼儿园学生进行一些生活常识性的科学知识的普及是大势所趋。对这些知识的传授免不了需要用到一些幼儿尚不能完全接受的专门术语。这就要求幼师要充分运用语言艺术,将口头语言与肢体语言相结合,妥善处理好专门术语与通俗语言的关系,保证语言的科学性和优美性。

另一方面,幼师语言除了要注重表达方式的多样化,还要注意语言本身的逻辑性和思维性。例如比喻、拟人、夸张、借代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既要使幼儿听得懂又要合乎常理,不能让幼儿产生错误的联想,给幼儿错误的暗示。

二、提高幼师语言教学能力的几点建议

(一)幼师语言应具有形象性和启发性

语言的形象性和启发性是打开幼儿学习兴趣的钥匙,教师要充分运用生动的具有探究性的语言,充分与幼儿进行互动,在互动中获得幼儿的积极回应,从而在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中使幼儿习得知识。幼师的语言要甜美悦耳,表情要丰富形象,内容要富有启发性,容易引起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例如,在需要给幼儿讲述《春天的电话》时,这篇文章篇幅较长,通过小动物们通过电话描述春天的景象来向幼儿展示春天的独特魅力。如果仅仅是语言口述,幼儿往往会产生厌倦心理。这就要求幼师善于运用形象性语言进行描述,让幼儿置身于春天的画面中,并启发幼儿思考自己眼中的春天是什么样子,引导幼儿学会自主探究学习。

(二)幼师语言应具有示范性和趣味性

语言是幼儿教师向幼儿传递知识最直接最有效的工具,因此在提高语言教学能力时更应注重提高幼师语言的示范性。让语言具有立体感和画面感,不仅幼儿能够听得到,还能够根据语言的描述看到知识所呈现的画面。

首先要求幼师的语言要贴近儿童心理,用容易为幼儿所接受的语言进行趣味性描述。

其次要求幼师要注重自身形象的塑造,为幼儿树立一个模范形象,通过言传身教润物无声地对幼儿的情感价值取向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幼师的语言不仅要发挥有意识的知识传递的功能,还要能在无意识的情况下起到对幼儿的身教影响。

例如,教师在给幼儿讲《小红帽》时,要善于将口头语言的感情色彩与肢体语言的趣味性相结合。在扮演小红帽时用温柔甜美的声音,在扮演大灰狼时用恶狠狠的声音。让幼儿通过听觉的感知将视觉的效果和角色的特性相结合,形成对故事情节更加丰富的直观感受。

(三)幼师语言应具有激励性并能因人而异

不同的幼儿具有不同的特点,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和反应程度也不同,作为幼儿教师,要具备因人而异,全面照顾到每个幼儿感情的能力。

一方面,对于不同性格的幼儿,幼师语言的语调和语气应不尽相同。对性格较活泼、心理承受能力较强的幼儿,幼师要尽量用朋友的口吻与其沟通,让他们正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将教师当成朋友而敞开心扉。对性格较内向、反应较慢的幼儿,幼师要尽量用关怀的语气与其沟通,说话时注意语速,要有耐心,让幼儿觉得你愿意并希望听他们说话。

另一方面,幼师在对学生的评价或教育时,要尽量使用具有激励性的语言。通过“你能行”“你很棒”等激励性语言帮助幼儿树立自己动手、探究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信心,从而进一步激发幼儿的求知欲。

三、结语

幼师的语言教学能力是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形成和完善的。由于幼师所面对的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决定了幼师语言教学能力的重要作用。在新课程改革深入开展的背景下,幼师应积极提升自己的语言教学能力,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艳.幼师语言教育浅探[M].综合教育,2014(3).

[2]张敏.关于幼教语言教学能力的细节分析[M].学考探究,2013(10).

(责编 金 东)

猜你喜欢

幼师语言教学
男幼师荒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名幼师的高山族舞蹈情怀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表演:幼师语文口语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