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言文教学中“读”的魅力

2014-11-07吴彦侠

学周刊·下旬刊 2014年11期
关键词:句读语气文言文

吴彦侠

摘要:苏东坡说:“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可见,“读”在文言文中的重要性。“读”的方法有范读、朗读、诵读,指导诵读时要求学生读准、读顺、读懂、读透。只有真正读好了,才能学好文言文,才能把握传统文化的精髓。

关键词:文言文 读 方法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留下的文化遗产,是文化的瑰宝,是熠熠闪光的珍珠,光芒四射。文言文所蕴含的内容既展示我国历史文化精髓,又显现古代仁人志士的优秀风范。面对这些文章,我们语文教师要让这些瑰宝发出璀璨夺目的光辉,最重要的就是在读上下功夫,让“读”成为学习文言文的主旋律。简而言之,想要学好文言文,就要使用好法宝——读。

一、讲究读的方法

1.教师范读。教师的示范朗读能给学生提供借鉴,因此也显得尤为重要。课堂上,我通过有声有色、流畅自如的范读,让学生感受到文言文与白话文在朗读上的区别,即速度要放慢,停顿要自然得当。学生得到启示后,再进行朗读训练,逐渐把握文言文的朗读基调,初步感受文言文的韵味。如果生硬地告诉学生哪里应该停顿,他们反而会畏惧朗读课文,也感悟不到文言文美的韵味了。在听的过程中,提醒大家注意断句。朗读时的句读停顿要正确,这直接关系着对文章的理解。

如:“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乡邻之生/日蹙”等句子,朗读时,句读停顿出现错误,句子的意义就会出现歧义。比如《蜀道难》一文中:“其险也/如此”,稍微不注意,就有可能读成“其险/也如此”,意思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2.大声朗读。一篇文言文课,如果自始至终都听不到学生朗朗的读书声,那不算是一堂好课。所以,指导学生的朗读是上好文言文课的关键。朗读应注意读准、读顺。

如《劝学》中的“舆”、“跬”;还有一些通假字,实际上要读的是另一个字的音,如:“说”通“悦”读“yuè”,“不”通“否”读“fǒu”;“顺”指把语句读顺畅,古汉语中的语气同现代汉语一样,有陈述语气、疑问语气、祈使语气、感叹语气,应读出句子的特有语气。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疑问语气读升调,感叹语气读降调。

3.句读,即句中的停顿。句首发语词、关联词语后面要有停顿,如:“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文言文中连在一起的两个单音节词,朗读时必须分开,而不能读成双音合成词,如:“中/间力拉崩倒之声。”此外,为了表达完整的意思,也要注意停顿,如:“前人之述∕备矣。”“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4.诵读。诵读是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终极阶段。这就要求学生辨别文言实词和词性活用等特殊语法现象。能比较透彻地解读课文,理解思想内涵,探索丰富意蕴,领悟艺术魅力,阐发独特见解。我们读了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可以感受到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操;读了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透过“庭下如积水空是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一个句子,便看到了一个冰清玉洁的透明世界,更映照出作者光明磊落、胸无尘俗的襟怀。

通过多次的诵读,一些语言规律自然会迎刃而解,学生也会慢慢地培养出语感,理解起课文自然也会省力得多了。假如一个学生能把一篇文言文读得非常正确、流利、顺畅,那么,他对这一篇文章的理解也应该差不多了。因此,我们也可通过听学生的朗读来知道他对于这篇文章的理解,作为对他掌握程度的评价。

二、放手让学生自己多读

从现在古文教学的一般情况看,不少语文教师对古文的教学仍然多用串讲法来教,逐字讲解,而且是一篇一篇地讲,在课堂上基本听不到学生的读书声,而代之的是教师的大量灌输,教师写满黑板,学生记满笔记,却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孰不知知识可以传授,但能力则需要学生在实践中自己摸索才能获得,就如同学游泳,在岸上教练教得再多,总得自己下水才能学会。俗话说:“爱学莫如善学,善学莫如乐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有一位优秀的老教师,他对文言文教学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每次去听他讲课时,他在教学中总是坚持这样的理念:读永远是本,教师的讲只能是末,决不能本末倒置。他始终把“读”放在文言文学习的第一位,鼓励学生读,把读放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每次考试下来,他所带的班级成绩总是遥遥领先。

从这位老教师的经验中,从教学实践的效果上,我再一次领略到读的重要性。基于读之必要和重要,我觉得为了鼓励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让他们喜欢读、乐于读,就要尽量减少对学生的限制,允许学生提出问题,允许学生有自己的见解,让他们自由地读。他们自己通过读、通过讨论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决不参与解决,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做好积极引导即可。

其实,提高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学好文言文的一个最基本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诵读。只有多读、多感受才能让学生体会文言文精炼、流畅的韵律美,才能培养他们文言文语感及整体感知文章、鉴赏文章的能力。放手让学生多读的过程中,能够品味语言,能够直接和主人公对话,能够提出自己的疑问,进而激发兴趣,探究式学习。这样,在读中培养了兴趣,在读中得到了乐趣,获得了知识。由以前的苦读书变为乐读书,由以前的惧怕文言文,变成现在的喜欢文言文。我想只要大家能够用好这个方法,就能够收到奇效。

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历史悠久,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有效地指导学生朗读文言文,必将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打下扎实基础。

(责编 金 东)

猜你喜欢

句读语气文言文
明知故问,加强语气
新编《小老鼠上灯台》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注意说话的语气
短句(主语+谓语)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
《〈曹刿论战〉句读解惑》商榷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是宾语前置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