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板车女孩”万里救父

2014-11-07阿友

少年文艺(1953) 2014年10期
关键词:板车女儿医院

阿友

2013年11月7日,由中央电视台主办的“寻找最美孝心少年”大型公益活动名单正式揭晓,安徽蚌埠市五河县孝女黄凤等12位少年获“年度最美孝心少年”称号。

“她拉着板车/从春天出发/把一家人的温饱/连同希望/装上车,绑牢/没有方向/路,在脚下蜿蜒/关于季节和昼夜/字典这一页被撕掉/没有方向,路/是唯一的选择/从冬拉到夏/板车重复着/四季歌……”这首一直在网络上转载率奇高的名诗《板车,在岁月里蹒跚》中,描述的正是这个16岁的安徽女孩。她6岁时父亲高位截瘫,母亲离家出走,奶奶哭瞎了双眼,她成了被重创后家庭里唯一的“顶梁柱”。之后10年,她用自己小小的身躯拉起一辆自制板车,6次拉上父亲和奶奶,从家乡五河远赴上海、北京为父求医,将大爱深深地镌刻在蜿蜒无尽头的车辙里,她始终不变的信念是:拼尽全力一定让父亲站起来!

命运,和她开了一个无情的玩笑,生活,却成就她在无言中书写出人世间最伟大的诗行。

噩耗连连家境飘摇

深秋的皖北大地清寂萧瑟。蚌埠市五河县中医院附近一间简陋房间,那便是黄凤租住的简陋的家。一辆在记忆中熟悉的板车放在大门口,黄凤41岁的父亲黄志仁躺在客厅一张床上,消瘦但精神饱满脸色红润。听到有人进来,一位年近8旬的老人起身,顺着墙角摸到了一张旧椅子招呼客人坐下。随后,母子打开记忆的闸门,向笔者诉说起6岁起支撑这个家,孝感天下的“板车女孩”非凡历程里的跌宕传奇……

2002年春节后,黄志仁和邻居一起去江苏一家企业打工。4月的一天夜里,他半夜起床上厕所,不慎从宿舍楼的二楼摔到一楼。经过20多天抢救才脱离生命危险,但颈椎严重受伤。从此以后,他颈部以下全部瘫痪,吃饭、穿衣、翻身都要依靠别人。那一年黄凤刚满6岁。

事发后工厂一位负责人在垫付了5万元抢救费后,就再也没有支付其他的治疗费用。无奈之下,1个多月后,病情未见好转的黄志仁便跟妻子回到五河老家。一年后,不堪生活重压的黄凤母亲向丈夫提出了离婚要求。噩耗连连,年迈的奶奶也因过度伤心哭瞎了双眼。一天深夜,黄凤被一阵阵哭泣声惊醒。坐在床头的母亲告诉她自己可能会离开这个家。3天后的清晨,黄凤睁开眼睛,母亲再也没有出现在熟悉的床前。无情的妈妈就这样消失了,小黄凤的天塌了。黄志仁开始绝食,他不想再拖累这个风雨飘摇没有丁点生机的家。黄凤吓坏了,小小年纪的她甚至也想到了以死来结束这如花生命。可当她看到孤苦多年、命途多舛的爸爸、奶奶一脸无助绝望时,在撕心裂肺般的心痛后,她擦干眼泪,选择了担当坚守。黄凤紧握住爸爸双手,大声说:“没有了妈妈,我绝不能再没有爸爸和奶奶了,我要坚强活下去,活一天就照顾你们一天!”黄凤此刻突然间“长大”。想到自己竟然连累才6岁的女儿,黄志仁一次次紧紧地把女儿搂在怀中任热泪长流:“宝宝,别人家的孩子都在撒娇宠爱着,你却遭遇了这么多不幸,太辛苦委屈你了,别管我了,爸爸会成为你一生的累赘。”“爸爸不能这样说,只要你有一口气,我们就是一个完整的家呀!”就这样,一个文静内向柔弱的农家小女孩,用与自己年龄不相称的坚强对重病中爸爸与破败家庭发起绝境拯救!女儿的话或许对他活下去有了信念的支撑。黄志仁与女儿拉钩为誓:爸爸一定好好活下去,活出个样子来!

那时,黄凤的个子没有灶台高,每天,她踩着板凳做饭。实际上,每天的饭除了清水煮面外,基本上是一道咸菜佐饭。除此以外,黄风开始学洗衣服,双手搓不动时,她想到了多放点洗衣粉,然后用脚踩。她最大的“任务”是料理爸爸,其中,每天给1.72米的个子、65千克重的爸爸翻身是最大难题。每天,她先将爸爸的双腿叠在一起,然后用头顶着爸爸的身体,或者用牙咬着爸爸的衣服,往一旁拽。当爸爸身体倾斜后,她再绕到床的另一边,双手放在爸爸的肩膀上,头拱着爸爸的背,全身用力,直至爸爸慢慢地翻过身来……

那一年除夕,黄凤先给爸爸烧水抹澡洗衣服。然后又搓着冻得发痒的手,将家里一只老母鸡拿到隔壁让邻居帮忙杀了。年夜饭的时间到了,她将鸡汤端上桌,先给奶奶端上一碗,她将另外一半喂给了爸爸,再看看自己的碗里,只剩下一只鸡头。深夜,黄凤爬到爸爸的另一头,抱着爸爸的脚放在胸窝里,然后睡下。爸爸黄志仁向黄凤长叹一声:“女儿,本来是爸爸要抱着你睡的,我就这样瘫了,我愧疚啊……”“别这样说,爸爸,都说女儿是爸爸的小棉袄,我就愿意这样天天暖着您……”黄凤赶紧接过爸爸的话茬。这样一个令天地动容的稚嫩“小棉袄”,她要用一生的守候温暖父亲。

考虑到黄家不幸多舛,亲朋主动帮他们代种几亩粮田,村里也将黄凤一家列为五保户。尽管如此,这个家依旧非常拮据。2004年9月,小黄凤已过了上学的年龄。看到村里的小伙伴们背着书包从自己家门口经过时,黄凤就会靠在大门口羡慕地张望。黄志仁看在眼里心很着急,但是,家里实在没有办法,没有学费,家里也需要她。孩子很懂事,看出了爸爸的焦虑后,她便回到房间,要么抱紧自己的脚,要么干起了家务,以分散注意力。忽然有一天,女儿跑到黄志仁的床头:“爸爸,我们去要饭吧,这样就有钱上学了,也能为你治病。”两年后,女儿真的这样做了。

上海求医无果返回

黄凤悄悄跑到邻居家,央求他帮爸爸焊接一个可以推动的板车。邻居看到黄凤这样懂事的想法,没有拒绝。一周后,当黄凤看到邻居大伯无偿送她的那辆可以推动的铁板车时,她高兴极了:“爸爸可以活动了,可以出去透透气了!”黄凤拉着爸爸开始了板车长征。周围村镇的父老乡亲们在唏嘘黄志仁不幸同时,赞叹他有这么一个大孝体贴的好女儿,纷纷捐款送衣送食。在各方努力下,女儿黄凤虽然上了申集镇黄李村小学,但担心爸爸身体的她一心想让父亲去看病。一开始,她抽空到村里问医生,然后到乡里的卫生院找医生,开了很多中草药。看爸爸的病情没有好转,2006年11月的一天,10岁的黄凤拿上爸爸的病历第一次上了五河县城。黄凤来到县城,却不知医院在哪里,好不容易找到了,却发现医生很多,不知找哪个医生开口。在医院里徘徊了半天,最终,黄凤闯进了一间诊室,将病历递给了一位戴眼镜的老医生。当这位老医生告诉她爸爸救治无望后,黄凤丝毫没有气馁,她又拿着父亲的病历来到蚌埠,得到的结果还是医生的摇头。爸爸的病真的就没有办法治疗了吗?绝不能让爸爸一辈子就这样躺下去,肯定有更好的医生能让爸爸站起来!此刻,10岁的黄凤在酝酿着希望,而她的路也随着希望注定要越走越远。

2007年5月1日,学校放假,黄凤一家启程了。她将村里凑来的300多元钱揣在怀里,并让大人将爸爸抱上了板车,奶奶摸着车跟在后面。他们这一次要去的是大城市上海。因为邻居说,上海有更好的医生,也能通过要饭讨到更多的钱。当时黄凤的个子才1.4米,体重不过30千克,而她爸爸黄志仁体重65千克,外加板车60来千克,就是说,11岁的她要拉动的重量是她体重4倍,这是对小女孩毅力耐力体力的巨大挑战!黄凤才拉了几百米,在粗硬的绳索压拽下迫使她弓着腰脸朝地艰难挪动,不一会便气喘吁吁汗水淋漓。“向前一步,爸爸治病的希望就近了一步!”没人能够相信,这份最动情的企盼能够化作一种多么大的力量,敦促她以命相搏向前向前!终于,黄凤拖着如灌满铅的双腿,挺着疼麻的双肩将板车拉到了10公里外的五河县城。当天晚上,一家人为了省钱没有住旅馆,而是将板车拖进了医院,准备在走廊上休息一晚上。当黄凤脱鞋准备透透气时,只见双脚大面积磨出水泡,有的已经溃破渗血,凉风一吹,锥心般的疼痛令她苦不堪言,如飘絮般几乎跌倒。衣服粘着磨破的双肩,伤口经汗水浸泡,疼得她躲到旮旯直掉泪,生怕父亲看见。第二天,黄凤决定继续往蚌埠走。黄志仁心疼女儿,直喊回老家算了,可黄凤没同意:“爸爸,我就是爬也要爬到上海去!”

那天到达蚌埠的时候,已经是中午12时多。他们正在路边休息时,来了一辆去上海的长途客车。没等她招手,司机便将车停了下来,问清缘由后,司机被他们一家震惊了,叫他们赶紧上车。当黄凤告诉司机叔叔自己没钱买票时,那个好心的叔叔说:“孩子,叔叔很敬佩你,哪还会问你要钱啊。”随后,车上几个叔叔阿姨也下了车,将黄凤爸爸背到车上放在后排座椅躺下后,又帮他们把板车拆了,装到车顶货架上。世上毕竟好人多,此刻,小黄凤嘴角露出了微笑。不仅如此,车上的乘客还主动给他们捐了几百块钱。第一次出门就遇见这么多热心人,更坚定了黄凤将爸爸救治到底的信念。可一到达人流汹涌繁华喧闹的大上海后,他们一家才发现,这么大的城市,究竟到哪家医院才能治好病?

无奈,黄凤只得拖着板车走在上海大街上,经过每条路都会向行人打听医院情况。几天下来,他们的全部积蓄只剩下27块钱了。晚上一家人在吃完讨来的两碗面条后,就住在大桥底下,三人挤在板车上的两床破被里取暖。就这样,辛酸跋涉了五天后,终于有人告诉她,从现在的位置一直往南行走,就有一家著名的医院可以治这个病。板车女孩的旷世之举,沿途被一位上海网友拍下后,将这段视频发到了网络上,还在配发的说明中写道:板车女孩非常爱干净,不乱扔矿泉水瓶与吃剩的食物,她虽然穿着破旧,但她的心灵纯净令人动容!随着网络的传播发酵,爱心开始从网上走到黄凤一家人身边,几位志愿者自发将黄凤一家三口护送到这家医院。医院那边,相关科室的医生早在门口等候。他们从挂号到看病的钱,都是好心人资助的。可见到专家后,专家发现黄志仁的病情由于拖得太久,即使治疗也很难有效。随后,医院还组织了一次捐款,并劝他们回家。得知父亲病情难以好转,千里路途中没有滴一颗泪水的黄凤大哭了一场。

六赴北京奇迹诞生

从上海回来后,黄凤并没有就此死心。2009年3月的一天,黄凤从邻居家电视上忽然看到,北京一家医院治好了一个和父亲类似的瘫痪病人。在认真记好这家医疗机构的名字以后,黄凤决定带着爸爸去北京。暑假一到,黄凤借来了500元钱,并请邻居将板车修理了一番,又找到了邻村一个打算开货车去北京做生意的叔叔带着他们去。学校6月8日放假,7月1日黄凤和爸爸再次上路。7月3日到了北京后,黄凤再次装好板车,拖着爸爸走上了北京的大街,经过了天安门顺利找了那家医院。可是这次求医,医院专家和上海的说法一样,让他们再一次无功而返。

从北京回来后,黄凤已经开始读小学6年级了。她知道,来年要去离家10多公里的镇上上初中,自己不可能再在课间休息时从学校跑回家照顾爸爸。如果爸爸仍不能简单地自我料理,她就只能辍学在家照顾爸爸。

为了让父亲能够独立生活,自己也好安心上学,她决定进京再找一家医院。

2010年4月30日,赶上五一放假,黄凤再次来到了北京。这一次,经北京好心人介绍,武警总医院领导破例让费用不够的黄志仁住进了医院。第一次见到黄志仁,该医院干细胞移植科主任安医生就连称奇迹:“像这样长期瘫痪卧床的患者极易出现褥疮、肺部感染、下肢血液栓塞等并发症,但他统统没有,身体的各项检查指标都正常。这往往需要3个人24小时轮流照顾才可能实现,而她只是一个什么医学常识都不懂的孩子。这充分证明:爱所能创造的奇迹,超过我们的想象!”医院特地为黄志仁制订详细的治疗方案,并成功为他做了神经干细胞手术,让8年来脖子以下就无法排汗的他开始大量出汗。在医院里,许多患者家属为黄凤的事迹感动,纷纷慷慨解囊,甚至连几名外国友人也称小黄凤是女英雄,竭力资助她。芝麻开门,奇迹终于出现了!小黄凤心里乐开了花。2010年秋天,黄凤开始在五河县申集中学读初一了。为了更好地照顾爸爸和奶奶,黄凤在镇政府的帮助下,在初中学校对面租住了两间民房,开始了带着爸爸和奶奶上学的生活。虽然没有自来水,没有暖气,可黄凤认为,这里比以前那个四面透风的家好很多。

小胜不收兵。2012年春节前,黄凤又带着父亲去了北京巩固治疗,在北京完成了父亲的第二个疗程。到2013年夏天,在社会热心人帮助下,黄志仁在北京先后完成了6次神经干细胞移植手术,病情有了明显改善,自己可以坐轮椅了。“现在,爸爸可以正常排汗了,肩膀、腿也可以活动了,还可以坐在轮椅上行走了,医生说这简直是个奇迹,我们多年的努力没有白费!”黄凤的脸上露出久违的灿烂的笑容。“黄凤长大了,照顾我不像小时候那么吃力了。”黄志仁欣慰的同时,又为耽误孩子学习而内疚。上初三时,黄凤要在学校上晚自习,回到家都晚上10点了,还得给父亲翻身、擦背、洗衣服,一切收拾妥当常常是深夜11点多。在社会关爱下,如今祖孙三代的生活有了改善。几年来,小黄凤一家得到社会各界捐款捐物总计30多万元。而怎么用这笔钱,父女俩产生了分歧。黄志仁想把钱留下来,给孩子上大学用。黄凤坚持用这笔钱给父亲看病。“我感谢好心人帮助我们,但路还得靠自己走。只要爸爸能好起来,我自己的困难我能克服。”小姑娘坚持自己的想法。今年秋天,黄凤升入五河二中读高一,因此全家搬入县城,同时为方便父亲就医,就在县城中医院附近租了间简陋房间。“高中学习任务重,我就抓住课堂的每一分钟,下课多问老师几个问题,直到把不懂的弄懂。”黄凤向父亲黄志仁保证,3年高中一定努力学习,考上大学,成为一名令他骄傲的医生或护士,将来能更好地料理爸爸。

黄志仁告诉笔者,现在经常有好心人给他们家送衣服、食品、钱物等,学校的老师和同学们也常来帮女儿温习功课整理家务,女儿的成绩在班级里中等偏上。黄志仁还自豪地说,每当独自呆在家中感觉寂寞无助时,一听到学校的大喇叭里传出女儿高亢婉转的歌声,寂寞、无助便一扫而空。“女儿在学校现在可是明星人物,不久前学校举办了歌咏比赛,女儿一曲《隐形的翅膀》被评为校园十佳歌手,学校为激励学子奋发向上,经常在课余播放这首歌,女儿的声音我一听就来神来劲,凤儿是我心中明天就要喷薄而出的太阳!她已经使我在精神上彻底战胜了病魔!”采访结束后,笔者将黄凤家的一张挂在墙上的书法记了下来,上面遒劲有力的大字写道:黄家小女真英雄,命运曲折溯上游,凤父有疾不言弃,奶奶失明不言愁,忠诚亲人挑重担,八年坎坷志不丢,孝心延展传大地,感动中国在心头。

无论世事变迁,无论荣华卑鄙微,太阳每天都是新的。老天虽对命运不公,但奇迹总属于执著的追求者。有爱相随,有小黄凤用与自己年龄不相称的坚强来呵护,我们坚信,奇迹一定会继续诞生!

猜你喜欢

板车女儿医院
悠悠板车情
板车
和女儿的日常
萌萌兔医院
父亲的板车
那一次,我与爱心相遇
认一认
女儿爱上了串门
我给女儿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