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外阅读:从心态培养到功能延伸

2014-11-06杨秀红

师道 2014年10期
关键词:人格课外阅读习惯

杨秀红

课外阅读,从方式上而言,可以是看书读报,也可以是上网浏览。从内容上而言,指教材以外的一切有益的、健康的阅读。在阅读实践中养成的,在一定情况下自觉地进行有关阅读操作的行为倾向、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助于提高阅读自觉性,发展阅读能力,改善阅读品质,有助于增进阅读的理解和速度,提高阅读的效益,而不良的习惯则常常使阅读劳而无功,甚至贻害无穷。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非常注重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明确规定了课内外阅读量和背诵的篇数。因此,加强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的基本任务。然而,对于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研究与指导长期存在许多不令人满意的问题。诸如,小学生课外阅读没有真正引起小学教师的普遍重视,有的于小学语文课标而不顾,缺乏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明确要求;有的缺乏对小学生系统而细致课外阅读的指导;有的课外阅读呈无序状态,难度大的要求低年级学生阅读,难度小的在高年级阅读;有的学校和教师不注意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有的不注意小学生阅读方法的训练,导致许多小学生阅读能力较差和阅读习惯不良。

因此,教师可以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编排好课外阅读指导序列,有计划地引导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有效地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的做法是:一~三年级:“快乐阅读”,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如何看课外书,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课外主动阅读。四~六年级:“广泛阅读”,引导学生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广泛地收集各类信息,从而迅速扩大知识面,巩固深化阅读习惯。

著名教育学者朱永新说:一个民族的阅读水平,决定这个民族的精神境界;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发育史。一个人如果养成了爱读书的好习惯,那他就会不断地进步。好的习惯往往是从小养成的,小学生是长知识、长身体、学本领、促思维的关键年龄阶段,阅读是学生成长的客观需求,语文老师的引导对于小学生良好课外阅读习惯的养成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

一、课外阅读:心态与策略

1. 主观态度的培养

引导学生在要求阅读中找到阅读的兴趣,由“要我读”变为“我想读”,真正从主观上实现那种“发自内心的想阅读”的心理状态,与此同时,要指导小学生掌握合适的阅读方法,进而积累经验,形成阅读的能力与良好读书习惯,进而实现由“我想读”变为“我会读”“阅读让我增长了知识和能力”。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主观态度和主观能动性是做好一切事物的内在动因和动力。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阅读可以大大地丰富人的精神生活和主观感受,就像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阅读是智力发展的指路明灯。综观古今中外,许多成功人士在早期都有很浓厚的阅读兴趣和良好习惯。因此,如果我们在孩子早期就注意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将使他们受益终生。小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积累以及思想的成熟,就会自觉地把书籍资源充分利用起来,让高尚的情操、崇高的思想通过语言文字流入自己的心田,认识社会,认识人生,认识自我,领悟做人的道理,形成健康的人格。

2. 客观策略的支撑

创建形成阅读的物质环境、阅读制度,形成阅读的精神文化和持久的阅读兴趣,这是小学生课外主观态度与客观环境的必然要求,但不是唯一要求。换句话说,好的阅读条件、舒适的阅读环境和积极的阅读制度,自然有益于阅读好感和兴趣的形成,但不排除个别学生在阅读环境条件不佳的情况下也能催生个人对阅读的兴趣。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和能力的形成要努力建立起“四个联系”(课内与课外的联系、阅读与活动的联系、学科间的阅读联系、家长与学生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形成学生的阅读习惯,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把阅读兴趣融入人的个性层面的教育行为。由此可见,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与其人格的形成发展是密切相关的。人格是一个人各种稳定的行为特征的总和。习惯是自动化的、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和特征,是组成人格特质的重要基础。健康人格是良好习惯的升华和结晶。因此,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和小学生人格的形成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从客观上说,小学生的人格教育和阅读教育的整合是有必要和可能的,这就要求在培养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和促进小学生学习能力发展的同时,重视修养学生的情操和情趣,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心理素质,塑造健全的人格。包括教材和其他书籍等阅读材料在内的客观策略的支撑,是小学生形成人格、学习知识和技能的重要依据和来源。

二、课外阅读:氛围与功能延伸

1. 营造氛围

从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入手,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探索学生课外阅读内容、阅读形式指导以及课外阅读课堂指导的方法研究,形成学校课外阅读指导的特色。通过让教师介入学生的课外阅读,让学生的课外阅读与教师的指导同步,探索有效的指导形式,提高推荐阅读的质量。我们的成功做法是:

——完善课外阅读网点。学校有一廊——课外阅读书架长廊;班级有一角——课外阅读图书角;个人有一柜——课外阅读图书柜。年级班级星罗棋布网点完善,为学生校内外阅读提供丰富的书源,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

——落实课外阅读时间。阅读课、图书馆、阅览室开放日,是学生课外阅读时间,教师不得占用;学生每天1400至1430为阅读时间,学校每天安排专人检查。

——课外阅读教师带头。教师每学期都有课外阅读量的要求,而且要写读书笔记,为学生树立读书的榜样,形成了师生共读的阅读的良好风气。

——组织课外阅读活动。分高、中、低段开展相应的课外阅读活动,如演讲会,故事会,利用板报、专栏、校园广播站等,使学生学有所用,能有展示的机会,有成就感。

——课外阅读家校互动。建议学生家长订阅相应的杂志,充分发挥家庭的辅导作用。每个学生家里有书架,对学生的奖励可以用书作为主要奖品之一。

2. 功能延伸

——向学科去延伸。课外阅读习惯培养是学好其他学科、形成全面发展素质和人格的基础。良好阅读习惯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新课标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的要求,各科教学都要重视阅读。如“数学阅读”是读者通过数学语言符号获得意义的一种心理过程。“数学教学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所以,若要切实加强数学自主学习的思维训练,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最为重要的一个基点就是强化“数学阅读”,培养学生能够准确地将生活语言与数学语言相互转化。因此,培养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是“数学阅读”走进课堂必要的行为。英语学习必须通过大量的听、说、读、写训练,并养成习惯。学生如果要学得好,首先要学得活。而要学得活,就要博览群书,获得丰富的背景知识,建构丰富的图式框架。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样是理解学习内容、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同时,我国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和健康人格,因此,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完成其他学科的学习,也就有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

——向校内教与学的主体去延伸。师生共读,教学相长。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方法,培养阅读习惯;在学生身上得到启发,加强阅读,修养提高。

——向家庭去延伸。亲子互读,创学习型家庭。家长引导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全程参与研究,引导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以身作则,向孩子学习,使家长与孩子、与课题、与学校一起进步成长。快乐阅读,创新提高。学生乐读,主动与别人交流,不断积累,获得提升。

(作者单位:广州市花都区新华棠澍小学)

责任编辑 邹韵文

猜你喜欢

人格课外阅读习惯
以鸟喻人
《人格的发展——巴金传》(评传)
习惯
中学英语课外阅读的课内支撑
你是回避付出型人格吗?
上课好习惯
故事妈妈提升课外阅读
基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