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综合防控关键技术研究

2014-11-06段德康蔡德珍赖昌秀张国光刘方义杨迎青李湘民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吡蚜植保药剂

钟 玲,段德康,蔡德珍,赖昌秀,张国光,刘方义,杨迎青,兰 波,李湘民*

(1.江西省植保植检局,江西 南昌 330096;2.江西省万安县植保植检站,江西 万安 343800;3.江西省大余县植保植检站,江西 大余 341500;4.江西省崇义县植保植检站,江西 崇义 341300;5.江西省宜丰县植保植检站,江西 宜丰336300;6.江西省南昌县植保植检站,江西 南昌 330200;7.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植物保护研究所,江西 南昌 3302003)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SRBSDV)是呼肠孤病毒科(Reoviridae)斐济病毒属(Fijivirus)的一个新种[1-3],主要由白背飞虱带毒传播。白背飞虱在我国中部与北部地带不能越冬[4-5],所以由该病毒引起的水稻矮缩病都局限在我国南方省区[6-12]。近年来,由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引起的矮缩病在我国江西、湖南、广东、湖北和海南等省暴发成灾,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受害面积超过 3×105hm2,约6 500 hm2水稻失收[13]。

目前该病毒病的防控主要采用“治虫防病”的措施,主要是早期采用杀虫剂杀灭稻飞虱以及阻断传毒环节[14-15]。陈卓等[15]通过杀虫剂、抗病毒剂及叶面肥等的组合,测定了不同处理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应急防控效果。但其研究主要侧重于水稻感染病毒后的应急防治,目前抗病品种筛选及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综合防控技术研究的相关报道不多。为此,本研究拟通过抗病品种筛选和药剂拌种、秧田期及本田初期喷雾等方面研究该病的综合防控技术,对更好地防控该病具有理论与实践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供试水稻品种:选用了54个中晚稻品种,以晚稻品种为主,品种名称见表1。

供试药剂: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江苏省东台市东南农药化工有限公司);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江苏通维生化有限公司);2%宁南霉素水剂(德强生物股份有限公司)。

1.2 抗病品种筛选方法

试验于2011年在南昌县武阳乡、崇义县关田镇、宜丰县新昌镇和万安县窑头镇同时进行,每一品种设3个重复,54个品种共162个小区,小区面积约4 m2,随机排列,试验田总面积约667 m2。播种于6月下旬进行,采用直播。

试验田除使用康宽(仅对螟虫有效)防治稻纵卷叶螟和二化螟外,不使用其它杀虫剂,病害防治和水肥管理按常规进行。

1.3 药剂防治试验方法

试验于2012年在南昌县武阳乡、万安县窑头镇和大余县黄龙镇同时进行,水稻品种为奥龙优282(感病品种),试验共设8个处理(表1),3次重复。稻田按正常管理,各试验小区的水肥条件和管理条件均一致。药剂种子拌种的方法是在催芽后播种前3~4 h,将药剂充分拌均匀。

1.4 病害调查与统计

2011年各地品种抗性筛选试验病害调查在9月中、下旬进行,水稻处于齐穗期或灌浆期。调查各小区的病丛率,每小区调查150丛。

表1 供试药剂及处理Tab.1 The agentia and treatments

2012年各地药剂试验在水稻齐穗后调查1次,每小区调查100丛。采取平行跳跃式10点取样法,每点查10丛,调查记录总株数、病株数和病级。按0~7级分级标准进行调查。分级标准如下:0级:植株无病叶;1级:植株无明显矮缩,高度比健株矮20%以内;3级:植株矮缩,高度比健株矮21%~35%;5级:植株严重矮缩,高度比健株矮36%~50%;7级:植株矮缩50%以上。各药剂处理及空白对照的各个重复分别计算病情指数及防效,采用SAS软件(邓肯氏新复极差(DMRT)法)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病情指数及防效公式如下:

2 结果

2.1 抗病品种筛选

结果表明:水稻品种之间的抗性有较大的差异。平均病丛率在0.5%以下的品种有7个,分别是岳优9113、两优培九、中优洲481、福优737、中浙优1号、II优1733和皖稻153,平均病丛率分别是0、0.06%、0.06%、0.22%、0.22%、0.33%和 0.39%;平均病丛率在 0.51%~2.99%的有金优 77 等 42 个品种;平均病丛率在3.0%以上的有5个,分别是金佳丝苗、奥龙优282、三香优786、五优308和天丰优85,平均病丛率分别为 5.89%、5.78%、3.83%、3.22%和 3.17%(表 2)。

2.2 药剂防治

南昌县和大余县试验的各个处理发病较轻,未获得有效数据。现将万安县的试验结果列入表3。各处理显著性分析列入表4。从表4可看出,在所有7个不同的药剂处理试验中,处理A2、A3的防效最好,分别为60.00%和60.39%,且两者的防效没有显著性差异,这表明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最有效的防治方法是使用25%吡蚜酮药剂拌种(20 g/kg种子)、移栽前2 d和移栽后15 d各喷1次(每667 m220 g)。比较处理D、A1、A2、A3的防效可知,是否采用药剂拌种以及药剂拌种剂量对防治效果影响很大,不采用药剂拌种或者低剂量拌种(25%吡蚜酮10 g/kg种子)的防效均显著地低于20 g/kg种子剂量拌种的防效,但当剂量提高到30 g/kg种子时,防效并没有得到显著提高;比较处理B和A2的防效可知,在同样的使用方法下,25%吡蚜酮的防效显著性高于10%吡虫啉防效;比较处理E、C、A2的防效可知,2%宁南霉素水剂单独使用时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效较差,且与25%吡蚜酮混合使用后,并没有显著性地提高防效。

表2 不同水稻品种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Tab.2 Diseased rates of different rice cultivars on SRBSDV

续表2 不同水稻品种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Tab.2 Diseased rates of different rice cultivars on SRBSDV

续表2 不同水稻品种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Tab.2 Diseased rates of different rice cultivars on SRBSDV

表3 不同处理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治效果Tab.3 Control effects of different treatments on SRBSDV

续表3 不同处理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治效果Tab.3 Control effects of different treatments on SRBSDV

表4 不同处理差异显著性分析Tab.4 Th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nalysis of different treatments

3 结论与讨论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是一种严重为害水稻的病毒病,主要由白背飞虱带毒传播[13-14]。目前,“治虫防病”被普遍认为是防控该病的较为有效措施,但品种抗性的利用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本项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抗病性存在明显差异,岳优9113等7个品种的平均病丛率较低,是相对的抗(耐)病品种,抗(耐)品种的推广对有效地防治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陈卓等[15]通过杀虫剂、抗病毒剂及叶面肥等的组合,测定了不同处理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应急防控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每667 m23%超敏蛋白10 g+2%宁南霉素200 mL+25%吡蚜·噻虫嗪25 mL+叶面肥+病毒清60 mL的药剂组合,防治效果较好。本研究的试验结果表明:吡蚜酮+宁南霉素混合用药相对吡蚜酮单独用药未显著提高防治效果。本研究与陈卓等[15]的研究结果存在一定差异,可能与防治时间及防治方法不同有关。陈卓等[15]主要在发病期(8月中上旬)连续喷药3次进行应急防控;本研究采用药剂拌种、秧田期和本田初期喷药3个阶段的防控模式,更侧重于早期的预防。

[1]周国辉,温锦君,蔡德江,等.呼肠孤病毒科斐济病毒属一新种: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J].科学通报,2008,53(20):2500-2508.

[2]Zhou G H,Wen J J,Cai D J,et al.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a new proposed Fijivirus species in the family Reoviridae[J].Chinese Science Bulletin,2008,53(23):3677-3685.

[3]Zhang Hengmu,Yang Jian,Chen Jianping,et al.A black-streaked dwarf diseaseon rice in China is caused by a novel Fijivirus[J].Arch Virol,2008,153:1893-1898.

[4]沈君辉,尚金梅,刘光杰.中国的白背飞虱研究概况[J].中国水稻科学,2003,17:7-22.

[5]秦厚国,叶正襄,舒畅,等.白背飞虱种群治理理论与实践[M].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42-47.

[6]Wang Q,Yang J,Zhou G H,et al.The complete genome sequence of two isolates of 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a new member of the genus Fijivirus[J].Journal of Phytopathology,2010,158(11/12):733-737.

[7]杨迎青,周国辉,蒲玲玲,等.2种水稻矮缩病毒一步检测方法的建立[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12,31(3):337-340.

[8]杨迎青,李湘民,兰波,等.水稻黑条矮缩病毒与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的检测及其在江西省的区域分布[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2,34(5):918-921.

[9]章松柏,罗汉刚,张求东,等.湖北发生的水稻矮缩病是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引起的[J].中国水稻科学,2011,25(2):223-226.

[10]曹杨,潘峰,周倩,等.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介体昆虫白背飞虱的传毒特性[J].应用昆虫学报,2011,48(5):1314-1320.

[11]刘万才,刘宇,郭荣.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病发生现状以及防控对策[J].中国植保导刊,2010,30(3):3613-3615.

[12]周倩,朱俊子,梁晋刚,等.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快速检测[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0,29(5):1009-1012.

[13]周国辉,张曙光,邹寿发,等.水稻新病害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特点及危害趋势分析[J].植物保护,2010,36(2):144-146.

[14]郭荣,周国辉,张曙光.水稻南方黑条矮缩病发生规律及防控对策初探[J].中国植保导刊,2010,30(8):17-20.

[15]陈卓,刘家驹,宋宝安,等.2010年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应急防控试验探究[J].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7(5):38-40.

猜你喜欢

吡蚜植保药剂
2021年《广西植保》总目录
小麦拌种防效好 药剂选择要当心
壶关县:开展2021年植保无人机操作手培训
选用对口药剂 适期防治病虫
油田污水处理药剂的选用
AF-701药剂在黄瓜上的应用试验
植保机何时走下“神坛”
控制释放农药颗粒剂吡蚜酮防治稻飞虱田间药效试验总结
植保无人机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防治水稻白背飞虱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