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力量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2014-11-06孙明连

中国疗养医学 2014年2期
关键词:康复训练下肢力量

孙明连

(济南军区青岛第二疗养院康复科,266071)

核心力量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孙明连

(济南军区青岛第二疗养院康复科,266071)

目的 探讨核心力量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恢复的影响与作用。方法 对符合条件的20名观察组患者进行核心力量训练,20名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的康复训练,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比较训练前后两组患者的下肢功能状况。结果 训练后观察组患者FMA得分优于对照组(P<0.05),效果显著。结论 核心力量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有较好的康复疗效。

核心力量;脑卒中;肢体功能

脑卒中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均很高。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康复治疗,使患者适应家庭和社会,最大限度地回归社会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核心力量是指附着在人体核心部位的肌肉和韧带在神经支配下收缩产生的力量[2]。核心一般是指人体膈肌以下,盆底肌以上区域,而将肌肉的起止点或起点或止点位于这一区域间的肌群称为核心肌群[3]。本文通过训练核心力量来促进下肢运动控制以及功能的恢复。我们通过阅读相关文献以及借鉴运动医学知识,将核心力量训练应用到脑卒中患者中,通过论述核心力量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提高治疗师对核心区域重要性的认识,以便更好地服务于脑卒中患者。

1 对象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01—09经综合性医院住院急性期处置后病情稳定,需进一步康复而入我院康复中心的脑卒中患者40例。患者入选条件:①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②年龄<70岁;③存在肢体功能障碍;④语言沟通无障碍;⑤意识清楚,无智力障碍,能正常交流;⑥有良好的康复意愿,能积极配合训练者;⑦愿意签署知情同意书;⑧住院满90 d。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上述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及病情(表1),表中数据经统计学比较,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表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经患者及家属同意,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核心力量训练。

1.2.1 常规康复训练 ①运动疗法:40 min/次,1次/d;②作业疗法:30 min/次,1次/d;③按摩:30 min/次,1次/d。所有训练项目均为5 d/周,3个月为1个疗程。

1.2.2 核心稳定性及核心力量训练 训练环境由稳定状态向不稳定状态逐渐过渡。训练方式采用徒手或器械训练,包括:①悬吊技术[4]。②巴氏球训练。③徒手训练。④垫上训练。具体训练方法:①先双足再单足站立于平衡垫或软垫上,保持身体稳定。②将两腿并拢置于Bobath球或者软垫上,两手撑地或两肘弯成90°,脊柱与地面或床面平行,防止腰腹下塌。③上半身躺下,抬起腿部与地面呈45°,维持此动作,可用健侧腿辅助。④双手抱胸,双脚垂直于地面,以腰部力量将臀部腾空,上半身仅以肩膀支撑,维持此动作。⑤患者取坐位,将手臂伸直、巴氏握手放在滚筒或巴氏球上,腰部前后位移,使球或滚筒移动,可在前方放一镜子,自我纠正姿势。⑥患者坐在巴氏球上,臀部前后或左右移动,控制身体重心。⑦仰卧单(双)腿提髋、仰卧躯干旋转伴提髋、仰卧提髋伴伸屈下肢、俯卧肘支撑、俯卧屈膝、侧卧提髋等以上动作,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动作,并在治疗师的指导下完成,假若患者不能独自完成动作,治疗师可给予适当帮助,辅助量以患者能够做出最大努力为宜,循序渐进,同时确保患者医疗安全。每次治疗选3~4个动作,每个动作做8~15次,1~2次/d,3~4次/周,3个月为1个疗程。

2 结果

两组患者训练前后FMA比较:患者训练前和训练后的下肢功能比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训练前后FMA评分比较

3 讨论

躯干作为身体的中心,是躯干与四肢的支点,也是肢体运动的基础。虽然神经发育疗法在偏瘫患者康复训练中多采用肢体功能训练,强调了患者的主动性参与,但对躯干肌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患者在康复训练中,假若没有稳定的中心,其肢体只能以粗大模式进行运动,导致异常模式。在下肢运动功能训练中,髂腰肌、股四头肌、股二头肌等起了重要的作用,而这些肌肉的起点或止点恰好位于核心区域。

Rood在1972年根据脊柱周围肌肉功能的不同,将附于脊柱的肌肉划分为稳定肌和运动肌两类。我们通过训练来加强稳定肌和运动肌的力量,从而更好地进行下肢运动控制及肢体恢复训练。在训练中我们提供了不稳定的支持面,使躯干的表层运动肌和深层稳定肌更加全面地投入到平衡与协调的调节反应中,迫使身体不断调整不稳定的身体状态而不断募集不同的运动单位,从而提高神经-肌肉本体感受性功能,有效地提高核心肌群的力量及稳定性[5]。

核心区力量主要通过加强核心部位稳定性、调整稳定程度和稳定与控制不稳定之间的转换,为四肢发力创建支点。如果核心区肌肉力量不足,运动中将增加身体重心的摆动幅度,一旦超出动态稳定区,人体就会失去平衡。患者一旦失去平衡跌倒,会使患者对康复产生抵触心理。刘耀荣[6]通过瑞士球训练为中心的组合力量训练与传统阻力训练作比较,指出以瑞士球训练为中心的组合力量训练可改善身体的稳定性,降低身体重心的偏移程度,有效地提高人体维持动态平衡的能力和视觉受到干扰时的自稳能力。

本文数据显示,无论观察组还是对照组的患者,在经过3个月的康复训练后,患者的下肢功能评定(FMA)有提高(P<0.05),而观察组与对照组训练后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这一结果表明,核心力量训练有利于提高脑卒中患者核心肌群的稳定性,同时结合常规康复训练更有益于改善患者下肢功能。

[1]王茂斌.康复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394.

[2]冯建军,袁建国.核心稳定性与核心力量研究述评[J].体育学刊,2009,16(11):58-61.

[3]于红妍,王虎,冯春辉,等.核心力量训练与传统力量训练之间关系的理论思考——核心稳定性训练[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8,23(6):509-511.

[4]杨彩云.悬吊训练技术在核心力量训练中的实验研究[J].洛阳师范学院院报,2009,28(5):85-87.

[5]Willardson JM,Fontana FE,Bressel E.Effect of surface stability on core muscle activity for dynamic resistance exercises[J].Int J Sports Physiol Perform,2009,4(1):97-109.

[6]刘耀荣.瑞士球训练为中心的组合力量训练与传统阻力训练对人体平衡能力作用的比较[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2,31(10):892-897.

2013-10-14)

1005-619X(2014)02-0154-02

猜你喜欢

康复训练下肢力量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术后强化护理预防下肢骨折老年患者便秘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研究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麦唛力量 (一)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孤独的力量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