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67例男性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2014-11-06甘红梅曲红艳

中国疗养医学 2014年11期
关键词:被试者健康状况精神分裂症

甘红梅 曲红艳

(沈阳军区大连疗养院215医院,116041)

67例男性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甘红梅 曲红艳

(沈阳军区大连疗养院215医院,116041)

目的 探讨康复期精神分裂症男性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为此期的心理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走访85例精神分裂症被试,对符合康复期标准者给予症状自评问卷(SCL-90)和自制的“工作能力恢复调查问卷”评定。结果 康复期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在“人际关系”、“抑郁”项评分高于国内常模,而“敌对”、“偏执”、“精神病性”评分低于国内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恢复工作能力者的比例为19.4%。结论 康复期精神分裂症男性被试存在某些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加强心理干预很有必要。

康复期;精神分裂症;心理健康

康复期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虽然症状大部分消失,但社会功能仍存在很大缺陷。为进一步了解康复期精神分裂症男性被试的心理状况,寻找其心理影响因素及压力来源,探讨有针对性的、可行性高的心理干预措施,于2011-05—2013-05走访了85例精神分裂症被试,并进行量表测定,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2011-05—2013-05我院在院和出院的精神分裂症男性被试85例。入组标准:符合DSM-Ⅳ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年龄>18岁;小学文化程度以上;排除严重心、肝、肾脏疾病及物质滥用者;自愿参加本研究,获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 ①工作能力恢复调查问卷:自制量表,采集受试者的一般人口学资料和工作能力恢复情况等。②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1]:主要评定精神症状的有无以及各症状的严重程度,本研究以评分<60分作为符合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标准。③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2]267-276,主要评定社会功能缺陷情况。④症状自评问卷(SCL-90)[1]33-35评估被试的心理健康状况。

1.2.2 调查方法 研究者经培训后按统一的标准进行现场调查。主要研究者为中级职称以上、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质;主要研究者对问卷进行检查评估,确保完整性和准确性。收集完研究对象的详细资料后,检查数据完整性结束实验。发放问卷共85份,回收85份,有效回收率100%。

1.2.3 统计学分析 所有资料输入数据库,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果

以PANSS评分=60分作为基线,<60分为符合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标准。参与调查的85例被试者中,符合康复期标准者共67例,该群体的SDSS评分为(3.8±5.8)分。

康复期男性精神分裂症被试的心理健康状况,其中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因子分高于常模[3],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而敌对、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分低于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康复期男性精神分裂症被试者的心理健康状况(±S)

表1 康复期男性精神分裂症被试者的心理健康状况(±S)

因子 被试(n=67) 常模(n=724) t P躯体化 1.45±0.45 1.38±0.49 1.19 >0.05强迫症状 1.56±0.66 1.66±0.61 1.31 >0.05人际关系敏感 2.23±0.36 1.66±0.64 7.13 <0.001抑郁 2.17±0.36 1.51±0.69 0.85 <0.001焦虑 1.38±0.40 1.41±0.44 0.65 >0.05敌对 1.24±0.37 1.48±0.56 3.42 <0.05恐怖 1.26±0.36 1.23±0.37 0.61 >0.05偏执 1.31±0.41 1.46±0.59 2.07 <0.05精神病性 1.18±0.29 1.32±0.44 2.50 <0.05

67例康复期男性精神分裂症被试者中恢复工作能力者13人,包括恢复工作能力且有固定工作岗位的8人,恢复工作能力但无固定工作单位的5人,分别占19.4%、11.9%和7.5%。

3 讨论

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经过系统治疗后,急性期的阳性症状大部分消失,但心理健康状况与先前学者的研究存在差异[4],本研究中“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分值较高(P<0.001),表明该人群存在明显的人际交往障碍,难于融入家庭与社会,有不自在感等,或内心存在自卑,做事缺乏自信心,对前途悲观无望等;而“敌对”、“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分却低于常模(P<0.05),与樊平巧等的研究结果相同[4]。被试者中恢复工作能力者占19.4%,该项调查系首次,缺乏相应的比照数据。

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确实令人担忧。由于我国目前的住院治疗模式基本以“药物”治疗为主,缺乏相应的心理康复条件,导致部分住院患者长期脱离社会实践和必要的条件刺激,呈现出内心挣扎无果后的无欲无求或部分精神症状消失的假好转迹象。而处于康复期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其工作能力恢复很不乐观。因此,社会心理康复在住院条件下应予以重视。

康复期患者在返归社会前,医院应重视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以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不少学者进行了很多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不错的效果,如崔凤琢等采用箱庭疗法[5],发现干预组的心理健康状况明显提高,社会功能得到很大的恢复。谢少烽认为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具有低亲密度、低情感表达、低娱乐性、低知识性、低成功性和高组织性、高控制性的家庭环境特点[6],建议制定具体的家庭治疗计划实施心理干预,尽最大可能地恢复患者的社会功能。也有学者发现[7-8],放松训练或认知行为技术可以降低康复期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生活质量等。研究发现团体训练可以提高患者自尊[9],而自尊水平与心理健康存在一定的关系[10]。

精神分裂症的康复期训练是一个系统过程,需要将生物-社会-心理医学因素有机的结合,因地制宜的分阶段、分步骤实施康复计划。201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实现了立法的重大突破,这是社会的进步,有条件的专科医院或社区可以率先成立专门的康复机构,让精神康复之花绽放。

[1]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267-276,33-35.

[2]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24-26.

[3]金华,吴文源,张明园.中国正常人SCL-90评定结果的初步分析[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86,12(5):260-262.

[4]樊平巧,江连英.浅析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状况[J].内蒙古中医药,2011,30(23):135-136.

[5]崔凤琢,延英芹,王力刚.箱庭疗法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作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2,9(13):173-174.

[6]谢少烽.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环境因素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12,24(7):861-862.

[7]官芳萍,郑红秀,陈小寒.放松训练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1,9(30):26-27.

[8]钟秋园,钟兰香,朱琳,等.认知行为疗法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观察[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1,31(4):565-566.

[9]傅海虹,张媛,白银霞.心理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自尊水平的影响[J].医学与社会,2011,24(6):86-87.

[10]耿燕,范成路,邹凤,等.陆军新兵自我和谐及其与自尊关系研究[J].临床军医杂志,2012,39(6):1144-1146.

2014-05-29)

1005-619X(2014)11-1046-02

10.13517/j.cnki.ccm.2014.11.056

猜你喜欢

被试者健康状况精神分裂症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奥氮平在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成效分析
昆明市大学生口腔健康状况调查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
德西效应
拨开精神分裂症的迷雾
德西效应
儿童花生过敏治疗取得突破
为什么我们会忍不住发朋友圈?
“中小学生身体健康状况下降”问题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