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等速训练仪(下肢机器人)在脑卒中后膝关节肌力恢复中的应用

2014-11-06李远征梁涛刘杰胡西

中国疗养医学 2014年6期
关键词:肌力下肢膝关节

李远征 梁涛 刘杰 胡西

(济南军区青岛第二疗养院全军神经疾病诊疗康复中心,266071)

等速训练仪(下肢机器人)在脑卒中后膝关节肌力恢复中的应用

李远征 梁涛 刘杰 胡西

(济南军区青岛第二疗养院全军神经疾病诊疗康复中心,266071)

目的观察等速训练仪在脑卒中后膝关节肌力恢复中疗效观察。方法将40例脑卒中康复期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机器人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机器人组增加ISOMOVE等速训练。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和肌力测定进行下肢功能的疗效评定。结果实施ISOMOVE等速训练后,机器人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肌力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ISOMOVE等速训练能加速肢体功能恢复。

ISOMOVE等速训练;脑卒中;膝关节:肌力训练

脑卒中的发病率和致残率都很高,脑卒中发病率为(109.7~217)/10万,患病率为(719~745.6)/10万,死亡率为(116~141.8)/10万,并且50%~70%患者遗留有严重残疾[1]。近年来大量研究证明脑卒中患者下肢的肌力、肌张力、爆发力明显下降,因此应该加强患侧下肢的屈肌和伸肌的肌力训练[2]。我中心运用意大利tecnoBody公司生产的ISOMOVE等速评定与治疗系统治疗脑卒中后膝关节肌力减弱效果显著,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2011-05—2013-05在我院康复中心住院的脑卒中患者40例,患者筛选标准:①排除了有认知、视觉、理解功能等障碍的患者。②患者肢体有主动运动。③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④无下肢骨折。将患者随机分为机器人组和对照组。机器人组共有患者20例,其中男12例,女8例;对照组患者20例,其中男9例,女11例。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肢体功能评分、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两组患者均在我康复科进行康复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①motomed主被动训练。②肌电生物反馈。③Rood、Bobath技术。④平衡杆内步行训练。⑤上下楼梯训练。每次康复训练持续约0.5 h,每日上下午各一次,每周治疗5 d。机器人组在此基础上给予ISOMOVE等速康复训练,固定患者躯干及髋部,防止出现代偿,根据患者情况选择不同的起始角度和终止角度。训练2次/d,每日上下午各一次,每周治疗5 d。

1.3 疗效评定采用肌力评分及Fugl-Meyer平衡量表进行疗效评定。

1.3.1 肌力评分主要根据仪器每日治疗后记录的数据进行统计,单位用Nm,主要是力矩的测试,它的好处是直观定量。

1.3.2 Fugl-Meyer平衡量表Fugl-Meyer是康复评定中应用较多的功能评定指标,其中包含一部分平衡功能评定,此法平衡部分共分7项,其中3项坐位,4项站立位,每项3级,0~2分。0分为不能完成,2分为全部完成,每项测试需记时[3]。

2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肌力评分(Nm)及Fugl-Meyer积分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分别经相应治疗后,其评定积分较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机器人组积分改善的幅度较对照组更大、更显著,经统计学分析,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2)。

表1 两组患者训练前后Fugl-Meyer评分比较

表2 两组患者训练前后膝关节肌力评分比较(Nm)

3 讨论

研究表明偏瘫患者下肢肌力与行走速度密切相关,是影响行走功能的一个重要因素[4]。肌肉的力量和屈伸肌的协调对于膝关节的控制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加强患者肌肉力量训练可以训练本体感受器的适应性,恢复部分本体感觉。等速肌力测试是不同于以往传统的等张、等长的一种测试手段,它的特点是在整个运动范围内可以选取恒定的速度,并使工作的肌肉在运动的全过程中的任何一点都能产生最大力矩,克服了等张运动的恒力特点和等长运功的姿势固定的缺点[5]。等速运动训练具有多重复性训练、及时反馈、可以随时记录训练数据、可以同时训练主动肌和拮抗肌的特点,患者在训练时,电脑屏幕实时显示肢体通过的角度以及在这个角度患者的做功,以数值的形式反馈给患者,肌肉用力时角速度不变,而肌肉的负荷增加,此时仪器也会给予患者一个反馈的时刻变化的阻力矩,让患者在每一个角度都发挥其最大力量训练。即使肌力下降,角速度也不会改变,依然保持了患者的最大负荷量,恒定的速度同时也能够保证患者训练的安全性,防止肌肉的损伤。

[1]贾建平.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71.

[2]杨杰华,张盘德,周惠嫦,等.视觉反馈等速肌力训练在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康复中的应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9,24(11):1012-1014.

[3]周维金,孙启良.瘫痪康复评定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6.

[4]谢财忠,徐格林,刘新峰.急性脑卒中患者住院期下肢肌力恢复的影响因素[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0,16 (7):655-656.

[5]杨俊兴,袁颖嘉,李田珂,等.等速向心肌力训练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关节功能水平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2,27(7):631-634.

2013-12-17)

1005-619X(2014)06-0506-02

10.13517/j.cnki.ccm.2014.06.013基金项目:济南军区后勤科研立项课题(CJN12L062)通讯作者:胡西

猜你喜欢

肌力下肢膝关节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术后强化护理预防下肢骨折老年患者便秘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研究
膝关节术后助行器的选配及使用
老年人应注重呵护膝关节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户外徒步运动中膝关节的损伤与预防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
探讨膝关节骨挫伤的MRI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