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管制对削减家庭直接碳排放的影响研究
2014-11-05胡小爱王建明
胡小爱 王建明
摘 要:家庭消费导致的直接碳排放问题日益突出,其导致的碳排放已经成为全社会碳排放的主体。在阐释家庭直接碳排放概念的基础上,探讨针对性的政府管制政策类型,并从公共政策分析基本要素角度对管制政策进行解读和实证研究文献分析总结。研究指出,在政府管制政策设计时,需要综合考虑政策外在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政治环境和国际环境等)因素,尤其要考虑国内不同的文化情境因素对管制政策效应的调节作用。
关键词:政府管制政策;家庭直接碳排放;要素分析;外部环境
中图分类号:F12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8-0210-03
家庭消费对碳排放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Bin和Dowlatabadi(2005)统计指出,家庭作为人类社会的基本单元,其能源消费的碳排放占全社会碳排放的84%。近年来,家庭能源消费导致的碳排放总量和比重均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严重制约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影响全球气候变化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这一现实背景下,促进家庭节约能源消费,降低直接碳排放成为当前重要的现实课题。
一、问题提出和概念解释
截至目前,尚未有专门对“家庭直接碳排放”的统一的概念界定。在相关研究文献中,“家庭碳排放”同时也往往被表述成“居民终端消费碳排放”、“家庭碳足迹”、“居民生活碳排放”、“居民生活消费碳排放”、“家庭能源消费碳排放”等等[1]。综合各学者对这些表述的不同概念定义,家庭碳排放可以归结如下:居民家庭生活中因能源消耗产生的直接碳排放和其消费的产品或服务在生产过程中的间接碳排放。笔者以为,家庭直接碳排放是家庭在生活中因交通、取暖、炊事、照明、休闲娱乐及其他家用电器等所直接消费能源时产生的CO2排放[2]。
然而近年来,虽然中国相关实践部门已经开始关注削减家庭直接碳排放问题,但却缺乏切实有效的实施经验;虽然理论界也渐渐开始关注家庭(能耗)直接碳排放,但相关研究鲜见(笔者通过知网以“家庭、直接碳排放”为篇名的关键词仅检索到9篇文献),且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家庭直接碳排放的结构特征和演进、特定影响因素和相应应对措施,对相应的政府管制政策及其客观规律还缺乏系统深入的基础研究。削减家庭直接碳排放的政府管制政策应该包含哪些要素和内容?有哪些可供选择实施的政策类型?政策对削减直接碳排放的影响效应如何?对这些问题还缺乏足够的研究。
二、削减家庭直接碳排放的管制政策类型
20世纪90年代后期,“家庭直接碳排放、碳减排问题”开始由环境管理和公共政策研究者提出,并逐渐受到理论界和公众的关注[3]。然而,与“家庭直接碳排放”密切相关的“家庭能源节约问题”早已得到了深入的研究,其研究主要源于对能源危机问题的担忧,涉及到了各种政策类型和实证的检验结果。关注能源危机问题角度出发的家庭能源节约行为与关注CO2排放导致气候问题角度出发的家庭直接碳排放削减行为,虽然两者的研究目的和角度不同,事实上,其本质和结果都是一致的,即从行为结果看,家庭能源节约可以视作是家庭直接碳排放削减。
这些研究也为削减家庭直接碳排放的管制政策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如:Abrahamse et al.(2005)对家庭能源节约行为的管制政策进行了梳理和研究,并根据干预政策实施在能源使用行为前后的划分依据将管制政策分为前置战略和后置战略两类[4]。前置战略包括目标设定、诱发承诺、提供信息、榜样等,后继战略则包括反馈、奖励、惩罚等。贝尔等(2009)也对家庭能源节约行为的将管制政策进行了划分,即前置策略和后继策略两类。这两类划分依据的本质一致[5]。Steg(2008)则就个体的内部心理因素和外部的情境条件作为划分依据,将促进家庭能源节约行为的战略分为心理战略和结构战略两类[6]。心理战略也叫信息战略,包括提供信息、教育和榜样等,旨在改变个人的知识、认知、动机和规范,结构战略包括提供节能产品或服务、改变基础设施、改变产品定价和制定法规措施等。
借鉴以上家庭能源节约行为的管制政策类型,削减家庭直接碳排放的管制政策类型同样可以据此划分。那么,这些政策对削减家庭直接碳排放有什么样的影响,是否有相关的实证研究结论,其有效性如何?我们将结合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要素来具体对重要并常用的管制政策做阐释和分析。事实上,各类政策的实际执行必然消耗各种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时间、信息等。衡量政策效果,即政策的效益和有效性主要考虑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三个方面。通过投入—产出模型分析,政策效果主要取决于政策执行成本、政策执行结果两个因素决定。政策执行结果所产生的效益高于政策执行成本时,政策效果是有效的。二者之差越大表明政策效果的有效性越高。
三、前置管制政策及其对削减家庭直接碳排放的影响
在现有的前置政策实证研究中,可行政策方案的设计往往采用多种手段或措施(即政策组合),通过统计不同方案得到的削减家庭直接碳排放的政策效果,比较好与坏、优与劣。McCalley和Midden(2002)的研究将目标设定和反馈相结合,以研究特定的能源节约行为。统计结果表明,政策组合的应用更为有效,即同时接受目标和反馈的参与者比仅接受反馈的参与者削减了更多的家庭直接碳排放[7]。Abrahamse et al.(2007)通过使用目标设定、定制化信息、定制化反馈三个政策组合措施测度其对能源节约的影响,结果发现管制措施组合组的家庭显著地比控制组家庭削减了更多的直接碳排放。Staats et al.(1996)研究了通过提供信息改变消费者认知,进而转变能源消费行为的实证研究。他通过大众传媒运动告知气候变暖的事实,实证分析发现,大众传媒运动很难转变消费者的认知和行为,而且消费者对气候变暖的知识也很难促进消费者的行为变革[8]。V?llink和Meertens(2010)就电视信息、目标设定和反馈对公众能源消费影响进行了研究,统计分析发现,只有联合使用电视信息与目标设定、反馈这些政策措施时才会生成显著的碳减排效果[9]。榜样塑造的理论基础是基于Bandura的社会学习理论。Winett et al.(1985)就有线电视途径的榜样塑造的政策措施进行了研究,受试观众同时学习了描绘能源节约方法的卡通信息小册子的内容。统计结果表明,电视榜样组的能源消耗削减显著,降低了10%。措施实施前后对比发现,电视榜样组的知识显著提高,而控制组则没有。然而跟踪研究却显示,一年后的能源节约行为并没有得到保持。endprint
综上,前置管制政策措施组合对削减家庭直接碳排放的影响最为显著,单个管制政策措施存在一定的影响。然而这些实验研究仅仅考察了该政策措施对家庭直接碳排放削减或能源削减量的影响,并未考虑政策资源,更没有比较实施的成本、收益。在政策方案设计时,各种备选方案需经过严密的有效性对比。
四、后继管制政策及其对削减家庭直接碳排放的影响
截至目前,后继政策中运用最多的政府管制政策主要是反馈和奖励(经济激励)。方案的设计往往采取单独政策措施,并就管制政策措施对不同特征的受试群体进行对比研究,或是就统一管制政策措施的不同实施途径产生的政策效果进行对比研究。
结果反馈这项政府管制措施被频繁地应用于促进家庭削减直接碳排放。如每月家庭用电量和年度累计用电量的月度反馈就是常见的结果反馈手段,然而目前国内很少有对此进行政策效果评估。但参考国外相关文献发现,结果反馈都被认为是有效的管制政策。Allen和Janda(2006)总结了文献研究成果后指出,多项研究都表明,向家庭提供反馈是削减直接碳排放的一个成功管制措施。但Allen和Janda的研究并未明确指出是否更频繁的反馈更有效[10]。Abrahamse et al.(2005)研究发现,反馈对高能源消费者和低能源消费者存在不同的政策效应,具体讲,高能源消费者削减了能源消耗,然而低能源消费者反而增加了能源消耗。Maan et al.(2011)对不同反馈方式的政策效果进行了实验研究,即用数值、灯光这两种不同的醒目反馈方式进行了管制政策效果对比研究。统计发现,灯光反馈方式比数值反馈方式有更强的说服效应,这是因为外界灯光反馈的认知负荷(Cognitive load)比数值反馈要低得多,受试接受的信息更容易处理。
经济激励管制政的重要性得到了多数学者的认同,但也不乏存在诸多质疑。Slavin et al.(1981)、Abrahamse et al.(2005)等研究指出,外部的物质奖励对于能源节约行为仅在短期内保持效应。津巴多、利佩(2007)亦认为,报酬并不能将亲环境行为内化成可以指引行为的强有力态度,报酬一旦停止,相应的行为也就消失。显然,经济激励管制政策是存在较大局限性的,它对微观主体行为的影响也需要进一步评估。经济相关的法规措施也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如限塑令(塑料袋付费购买有偿使用)、惩罚性电价、垃圾按量收费等政策。但国内外很多研究也显示,政策的有效性随时间的推移递减,且政策实施的管理成本也相对较高。
综上,后置管制政策措施对削减家庭直接碳排放存在显著影响,但在政策实施过程中,需要选择特定特征的群体进行信息反馈或针对不同特定特征的群体设置(下转255页)(上接211页)不同的反馈内容,也需要考虑尽可能地采取恰当的反馈途径和方式减少政策资源(政策实施成本),提高政策效应。这些实验研究既考察了该政策措施对家庭直接碳排放削减或能源削减量的影响,又从一定程度上考虑了政策资源的消耗,对经济激励政策实施政策效应、成本收益等进行了一定的思考。具体政策方案设计,尤其是经济激励管制政策、经济相关的法规措施,必须进行细致的成本收益分析,以避免盲目应用造成的不必要损失和政策失败。
五、结语
在制定削减家庭直接碳排放的政府管制政策时,需要综合考虑管制政策的外在环境。外在环境很大程度上制约和影响着管制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结果,政策环境因素包括经济环境因素、政治环境因素和国际环境因素、制度环境因素、文化环境因素等。目前少数文献研究了西方文化情境下社会规范或社会期望、社会价值取向、社会影响过程的影响。但西方文化情境下的研究结论并不一定适用于中国的国情。研究中国情境下削减家庭直接碳排放的管制政策还需关注我们自身环境因素,它是理解中国人心理和行为的关键。不过,现有的文献却很少涉及外在环境因素对政府管制政策的影响。因此,当前尤其要考虑国内不同的文化情境因素对管制政策效应的调节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勤花,张志强,曲建升.家庭生活碳排放研究进展分析[J].地球科学进展,2013,(2).
[2] 张艳,秦耀辰.家庭直接能耗的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10,(7):42-46.
[3] 王建明,李颖灏.削减家庭直接碳排放的干预政策及其实施效应——发达国家的相关实验研究评述[J].财经论丛,2012,(9):109-116.
[4] Abrahamse W.and Steg L.and Vlek C.and Rothengatter T.A Review of Intervention Studies Aimed at Household Energy Conservation[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2005,25(3):273-291.
[5] [美]保罗·贝尔,托马斯·格林,杰弗瑞·费希尔,安德鲁·鲍姆.环境心理学[M].朱建军,吴建平,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社,2009.
[6] Steg L.Promoting Household Energy Conservation[J].Energy Policy,2008,36(12):4449-4453.
[7] McCalley L.T.and Midden C.J.H.Energy Conservation Through Product-Integrated Feedback:The Roles of Goal-setting and Social
Orientation[J].Journal of Economic Psychology,2002,23(5):589-604.
[8] Staats H.J.and Wit A.P.and Midden C.Y.H.Communicating the Greenhouse Effect to the Public:Evaluation of a Mass Media Campaign
from a Social Dilemma Perspective[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1996,46(2):189-203.
[9] V?llink T.and Meertens R.The Effect of a Prepayment Meter on Residential Gas Consumption[J].Journal of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
2010,40(10):2556-2573.
[10] Allen D.and Janda K.The Effects of Household Characteristics and Energy Use Consciousness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Real-time Energy
Use Feedback:A Pilot Study[D].Proceedings of the ACEEE Summer Study on Energy Efficiency in Buildings,2006.
[责任编辑 安世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