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中专物理课程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2014-11-05李守栓
李守栓
摘 要:物理中学课程体系中十分重要的课程,是学生学好以物理相关学科的基础课程,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文章就中专物理课程中自学能力的培养问题进行探讨,旨在与各位同仁进行业务交流,切实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关键词:自学能力 动机 物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4(b)-0163-01
中专学校主要是培养中等专业技术人才为目标,重在培养应用型人才在中专物理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既是物理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需要。为此,笔者联系当前中专物理教学的实际,就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问题进行探讨。
1 自学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
自学能力是指在教师正确指导下,自觉地进行学习并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加强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是让学生自己获取知识增强本领的基础,是学生将来创业就业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作为中专学校,必须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作为重中之重,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仅仅是学好物理的需要,更是适应未来就业创业的需要。当前的中专物理教学中,一些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自学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不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影响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1]。
2 培养自学能力的有效策略
2.1 激发学生自学兴趣
学好物理最为重要的基础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和自觉性。通过学习兴趣的培养,能够促使学生更加专心忘我的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物理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激发兴趣的方式,如实验操作、实验演示等方式。此外,还要充分考虑到自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为了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该将物理知识内容与所学的专业内容结合起来,譬如在教学液体流动时,可以让学生根据所学的血液流动原理,掌握液体流动规律。又如在教学超声波时,可以与医学中超声检查相联系。在教学透镜成像的相关问题时,可以让学生联系到实际生活中所用到的凸透镜,如放大镜、车辆中的反光镜还有人的眼睛等。通过与实际的联系,能够有效地增强学生的自学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2 指导学生自主预习
自学方法是影响自学能力的主要因素,加强自学方法的指导,是确保学生能够自主学习的重要工作。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要切实加强自学方法的指导。一是设计预习提纲,让学生在预习中掌握预习方法。指导学生学会在预习中作预习笔记,通过圈点批注、查阅资料等方式,对学习重点、难点等勾画出来,特别是对于不清楚的地方,可以用问号标注下来,以便在上课交流讨论时提出来。譬如在教学《重力、弹力、摩擦力》的时候,要求学生进行自主预习,并划出自己认为重要的地方和自己不懂的地方。有的学生划出了“牛顿第一定律”的概念,有的学生在“力的作用是相互”下面画了一个问号。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不同的地方在小组讨论交流环节时提出来,与其他成员商量,一起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有的提出“汽车刹车后,通常还要向前再滑行一段距离,这是因为什么呢?”;有的学生提出“空气有没有重力呢?”故此学生自主预习的方式,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交流,可以最大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2.3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小组合作探究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学习方法。在中专物理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团队意识的有效举措,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方法。因此,作为中专物理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加强中专物理教学中自主合作探究引导的重要意义。一是摸清情况,科学分组,为小组自主探究奠定基础。教师应对全班学生的物理学习基础、兴趣、习惯及个性特点等进行全面了解,在此基础上,按照异质同构的原则,将学习基础好、中、差的学生有序地分配在若干个学习小组中,将物理学习基础好、组织能力强的学生选拔为组长,并对每个成员进行分工。还可以实行小组轮流担任组长,进行角色轮换。二是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在物理操作实验中,可以充分发挥小组自主的积极作用。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让各个小组根据实验要求对进行实验方案自主设计,获得教师的验收后,可以进行自主设计实验的操作。在小组合作中,每个学生都是实验的主人,有的负责操作,有的负责观察,有的负责记录,既有分工,又有合作,能够充分地调动学生参与实验的自主性,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为学生毕业后进入社会就业和创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2.4 培养自学习惯
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在长时间的积累下,通过不断的训练,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一是培养学生的自主预习习惯。教师应该提出自主预习的要求,并对预习情况进行督促检查,以此确保学生养成自主预习的良好习惯。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学生就会有被动式的预习转化为自主预习,固化为自主预习的习惯。二是培养学生自主观察、思考的习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进行观察和思考,养成长期自觉观察思考的好习惯。譬如,当学生看到一张纸片和一块石头下落时,可以进行分析与思考,为什么石头比纸片要下落得快一些呢?把一块实心的钢板放在河面上会沉下去,而将钢板打造成小船,却怎么不会沉入水中呢?这些源于生活中的问题能激发学生创造的潜能,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习惯。经过一段时间坚持,学生就能逐步养成自觉观察、思考的习惯,从而为学生今后的物理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3]。
3 结语
综上所述,培养自学能力是中专物理教学的重要任务,更是影响学生将来创业发展的基础工作,为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认真对待。作为中专物理教师,不仅要切实认识到加强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还要在教学中不断思考,不断总结,不断探究,想方设法地激发学生自学兴趣,指导学生进行自主预习和自主探究,通过长期训练培养学生养成自学习惯。
参考文献
[1] 王京康.浅谈中专物理教学中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2):80-81.
[2] 徐林芹.浅谈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3(1):37.
[3] 顾驰斌.中专物理教学对学生能力培养研究[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6):242-24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