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切实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效果
2014-11-05赵雨
赵雨
摘 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具有实践性、现实性, 教学方法要结合高职学生接受教育的特点进行选择与创新。实践教学不仅重视课堂教学,而且把课堂教学延伸到社会,很好地弥补课堂教学知识面窄的缺陷。
关键词:教学方法 讨论式教学 案例分析教学 网络平台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4(b)-0148-01
新世纪伊始,中国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新环境的挑战,使得我国高职院校“两课”的教育教学环境发生了很多变化,尤其是我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又受国家大环境的直接影响,随着中国社会知识总量的快速增加,以及网络媒体的广泛运用,这些都对我国高职院校“两课”的教学方法的改革也提出了很多具体的需求,迫切要求我们教师把教育教学改革提到议事日程。
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广大教师的积极探索和实践中已经形成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教学形式,比如:研讨型、辩论型、体验型等课堂实践教学方式和社会实践方式,这些教学改革方式突破了课堂理论教学的限制,让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更加的灵活实用,我在这些教学改革的启迪下针对我们学院学生的具体特点,从以下三种教学方法实施教育教学总目标。
1 讨论式教学
讨论式教学方法主要针对当代大学生思想观念和他们自身存在的共性问题,以及他们的实际需要进行组织教学,采用集体讨论的形式让他们的思维灵活的运动起来,人人主动踊跃的发言讨论,锻炼他们的智力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自主精神和民主意识,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精神。
我在讲授“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时,针对学生的切身感受以“校园不文明行为”进行了讨论式教学法,学生在参与这次的教学活动过程中得到了教育,对现实问题的发现与思考促使了学生正确的日常行为的养成,能够自觉抵制一些不文明行为,为营造良好的校园的学习生活环境也能够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讨论式教学方法还需要我们创设一些情景,具体策划实施的过程中还需要我们去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鼓励学生参与教学的整个过程,锻炼他们的组织表达能力和临场发挥能力,使他们能灵活地转换观察问题的视角,增强自信心,可以说讨论启发式教学方法的运用对当代大学生思想的启迪具有实效性,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法制观念, 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解决成长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2 案例分析教学
案例分析教学是使学生从真实情况中得到启发教育的重要方法。典型案例在教学中进行讲解分析,并与基础理论教学有机结合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可以帮助当代大学生明辨是非,树立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理想信念是新课程的教育重点问题,也是当代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比如讲“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时,我如果在理论上讲“人为什么需要确立崇高理想信念”、“什么样的理想是崇高理想”等就会显得枯燥乏味,而结合“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事迹和“10·24”长江大学见义勇为英雄集体的事迹等案例来讲就会生动有趣、寓教于乐。又比如讲“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时,我结合河北省国税局局长李真因受贿、贪污罪于2003年10月9日被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终审判处死刑的例子,且引用李真自己反思的话:“人可以没有金钱, 但不能没有信念,丧失信念,就要毁灭一生。”案例能有效地将政治理论与社会现实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深刻思考来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种现实性很强的课程的教学中,把一些典型事例分析研究后运用在教学中是一个值得我们探索的新模式,这种模式使教育对象增强了现实感、实践感,在案例的分析学习中加深了对抽象理论知识的理解,使大学生受到了更真实的深切的教育,为提高大学生道德素质和创新能力提供了一条新的路径。
3 开拓网络平台教学
课程教学网络平台是延伸课堂教学的一种新的形式,也是大学生畅谈人生的精神家园,,更是一块很好的学习园地,同学们分享对问题的分析过程,抒发自己的观点,使他们相互之间的交流方便快捷,具有即时性、开放性,互学性,自主性。
教学网络平台是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的很好纽带,满足了当代大学生的精神和心理的需要,他们愿意把自己的欢乐、体验、憧憬与他人分享和交流,从而得到精神的慰藉和心理的关怀,得到身心的愉悦。
教学网络平台是学生用文字充分表达思想的一种形式,提供了提问、讨论的新载体,人人都有发言权,也给性格内向的学生的情感表达创造了一个机会。它围绕教学内容进行讨论,具有发散性的思维特征,使课堂教学的许多问题转化为学生关注的热点,让我们对人生社会、理想道德、信仰情感等问题进行广泛的思考和真实的领悟。
教学网络平台上交流的文字充满真诚,这些文字对于思想教育具有很大的意义和价值,使我们教师第一时间了解大学生的思想,熟悉他们的语言,拉近和他们的距离。教学网络平台上讨论的内容和题目让学生思想活跃积极,他们由常规模式中的教育客体向教育主体地位转化,教育的方式由外在教育向内在教育转化。
我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教学中,通过教学网络平台的教学方法得到了教学水平的提高,这种以学生活动为主的教学方式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同时,还可以开展课堂主题活动、专题研讨会、播放音像资料、模拟情境演练、讨论与演讲等多种形式,在这些形式的活动中学生还要收集、分析、整理相关的资料,以及校园或社会调查,具有明显的实践性。
总而言之,本课程实践性、现实性都比较强,教学方法要结合高职学生接受教育的特点进行选择与创新,当代大学生注重自我意识和个人素质的全面发展,教学中要充分考虑他们的思想特点和心理需求,体现出教师主导和学生主动相互作用的统一,推行激发学生积极性和自主意识,自主学习和自我教育,加强师生之间平等交流、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教学方法,我们还要大胆创新,运用正确的教学理念设计与实施教育教学目标,对当代大学生的情感意志和能力行为等方面有针对性的教育培养。
参考文献
[1] 陈大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有关法制教育内容解读[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6(增刊).
[2] 栗睿.“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法律基础”教学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
[3] 苗伟伦.公民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转型[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4(3).endprint